忆师记

申中君

<p class="ql-block">  12月3日晚上,年过七旬的二姐通过微信发给我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两位老人是一对父子,穿大衣的是父亲,102岁,旁边的是他的长子,年84岁。</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老者叫李文彪,是二姐的初中老师,也是我大哥、三哥的初中老师和我上高中时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们姊妹(我的老家称兄弟姐妹谓之"姊妹",下同)六人中,有四人受教于其,也算是师学有缘;不仅如此,他还是我们的表伯--我奶奶的嫡亲侄子。他是我奶奶唯一哥哥的唯一儿子。</p><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已经四十多年,大半生漂泊在外,落地生根,家乡已成为故乡,只有在闲暇时会常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看着照片上的百岁老师,不由得想起我由小学到高中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小学时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我七岁上学,我的启蒙课本是一本"红宝书"--巜毛主席语录》;我的启蒙老师叫王林,是村里的复员军人,据村里人讲,他在部队喂了三年猪,言辞之间颇有贬意。后来,我也当了兵,在当司务长的三年多时间里,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督促饲养员养猪;事实证明,在肉食供应不足的年代,在部队养猪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而且,干好了政治进步比其它岗位还要快;扯远了,重回正题。</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教会了我认识最早的五个字:毛主席万岁!</p><p class="ql-block"> 他教会了我读和写,並没有给我讲什么意思,后来的老师也没有讲,所以,我一直"蒙"到现在。这几天看电视连续剧《武则天秘史》,才知道"万岁"是皇帝的尊称,皇帝的儿子是"千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皇帝的寿命是万岁,皇帝的儿子是千岁,这样要做到皇帝后继有人的话,皇帝在九千九百多岁还要继续生儿子,这太难为皇帝了;所以,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没有一个皇帝活过一百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小学的第二个老师是韩朝举韩老师。</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虽然也是本村的,但却是科班出身的公办教师;韩老师教我们算术课,也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戴眼镜的人;他们哥俩都是近视眼,哥哥在生产队劳动,劳动人民不用戴眼镜,戴眼镜的都是知识分子,现在戴眼镜的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教我们背《九九乘法表》,班里的同学大都会背了,只有一个王同学还不会背。这个王同学是西安市人,因为他家是地主成分,全家人在西安被扫地出门撵回了老家,也就是我们村。也许王同学在西安经常吃大米,回到故乡天天吃红薯水土不服的缘故,影响到了他的记忆力,一直背不会《九九乘法表》。一日,韩老师用激将法激励王同学,当众宣布:王同学,你如果背到九九八十一,我这老师就不当了。王同学当即站在起来背道:一九得九、九九八十一。顿时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小学的第三个老师是李绍华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是同一公社分水岭大队的,也是公办老师。</p><p class="ql-block"> 李绍华老师是我所有老师中脾气最好的,而且没有之一。那时,农村不仅老师缺、教室也缺,年级接近的学生都挤在一个教室里混班上课。李老师面对唧唧喳喳的学生从来都不着急、不发火,更不会像王🌼全老师那样动👋打学生,而是拿岀他刚刚买的上海牌手表,放在耳边聚精会神听着,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从三年级开始,李老师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p> <p>  三、我高中时的老师们。</p><p> 那时的高中既有公社办的,也有大队办的。公社办的教学条件好,老师也都是公办老师,教学质量也高。各大队去公社办高中上学的生源是分配指标的,挑选的方法各大队自定。徐沟大队是抓阄确定的,十多个人只有两个指标;现场"抓阄"、现场展示,现场确定,只要手气好就能上好学校。结果,两个大队干部子女抓到了"上"的纸团,其他人"抓"的是空白纸团。原来,大家抓的全是空白纸团,大队干部子女提前拿到了"上"的纸团,只要扔掉空白的即可;现场展示,滴水不漏。</p><p> 我们大队是考试的,公平竞争,择优推荐。考试的内容有:体育考蛙跳,看谁跳得远;音乐是唱一段革命样板戏,看谁的嗓门大;文化课是举例说明什么物理反应,什么是化学反应⋯⋯。</p><p> 结果我落榜了。</p><p> 为了解决落榜生的就学问题,我们学校在初中的基础上又办了起了高中(即八年级、九年级)。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则是来自全公社各个大队的落榜生,真正的"有教无类"。</p><p><br></p><p> 农业课老师--吴老师。</p><p> 我们上初、高中时设有农业课,分实践课和室内课。室外实践课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到学校所在地的小寨大队下属各小队去"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把社员们套种在庄稼地里的豆角等小杂粮拔掉;因为,这些作物不作为正常产粮分配给社员,属于占国家的便宜。在"阶级斗争为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文革时期,这都是必须铲除的。农民伯伯下不了手,我们"红卫兵小将"是六亲不认的,手下无情。虽然我们天天饿着肚子,我们也不能任由资本主义泛滥。二是我们学校自己有土地,种植玉米、谷子、大豆等农作物,学校的厕所有的是肥料,只是我们要从家里自带"茅罐"(一种陶质容器)来挑。一不小心碰到烂一个,若是脾气暴躁的老爹知道了,放学回家免不了会挨一顿揍;因为,老爹一天的辛苦劳动所得是不一定夠买一个"茅罐"的。</p><p> 室内课就简单多了,大多时候是吴老师安排我们自己读课文,因为书上的字我们大多数都认识。有时他也会给我们读报纸上一些关于"三农"的文章。有一次,吴老师给我们念一篇批判江青到大寨视察的文章;内容是江青在大寨大发雷霆,责问陪同人员:"是谁镇了我的防空壕"。</p><p> "镇了防空壕"?百思不得其解。下课后就去找来报纸一观,原来是江青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在大寨的农田里挖了防空壕,因影响犁地,社员就把它填平了。唉!"填"和"镇"你们这哥俩,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可你们长得也太像了,难道你们是双胞胎?</p><p><br></p><p> 语文老师雒老师。</p><p> 雒老师和我一个村,科班出身,公办老师。雒老师不苟言笑,平时不太搭理学生,上课时从来不说多余的话,也从来没有见他有过笑容,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如果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甚至乱说乱动他都不发火,只是冷漠的看着你,或者冷嘲热讽你几句。因此,在"批判教育回潮"和"批林批孔"时,有同学说雒老师是"师道尊严",是必须受到批判的。</p><p> 雒老师比较喜欢我的作文,好几次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宣读。他也经常抓我的"公差";他出好考试题后让我帮他刻蜡版並油印。那时很多课都是开卷考试,印好后发给学生,大家可以翻书、查资料,甚至互相商量着做题。高中毕业考试的语文试卷还是我刻版油印的。作文是批判江青的一首诗:"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的自命题。看似浅显,如果不知道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故事的话,是很难理解诗的本意的。不过这也难为了我和我的同学了,虽然我们也设有历史课,但两个人一本书,谁个子高、力气大就是谁的,大个子发育早,一般不喜欢看书,小个子又拿不到书;再说,张铁生、黄帅这几个"反潮流"英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从来也没有那个老师给我们讲过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那时也没有电视机和名目繁多的宫廷剧,这当然怪不得我们无知了。</p><p><br></p><p> 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李文彪老师。</p><p> 说起李老师还得从他的父亲--我的舅爷说起。我奶奶的娘家在解放前在我们那是小有名气的地主,在我奶奶众多的姊妹中,舅爷是唯一的男孩,据说他还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的保长。凡是有饭吃的家庭一般都比较重视教育,用我奶奶的话说,李老师是"上学上到孩子送饭"年纪的。</p><p> 按照年龄推算,他应该是解放前就开始任教的。</p><p> 我大哥初中毕业于1960年,二姐初中毕业1966年,是在设在崔庙镇张叶沟村的县立中学上学的,那时李老师教生物课,都曾受教于李老师。我上初中的时候,李老师已调到小寨中学,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p><p> 他是我上高中时担任我们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李老师好脾气,在任我们班主任的两年半里(粉碎"四人帮"后高中延长半年)几乎没有发过火,也很少批评人。我估计这与他的家庭成分有关,我曾亲眼看到他父亲、也就是我的舅爷被借到我们大队被批斗的情景,那时的他是不敢得罪"革命小将"和"红色接班人"的。</p><p> 他甚至连我这个表侄儿也不敢得罪,记得有一次考试时,我做完后把考卷送给一个王同学抄写,他就把我罚出教室。时值寒冬,他让我去他的办公室,一边让我吃着他从家里带来的爆米花,一边批评我:"你是我教过的你们姊妹中最调皮的一个"。仅此而已。</p><p><br></p><p> 山中常见千年树,世间难遇百岁人。李老师从教数十年,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当为我辈楷模。他虽年逾期颐,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欣逢盛世,五代同堂,孙贤子孝,家庭和睦,尽享天伦,余作为侄辈,甚感欣慰!</p><p> 祝李老师健康长寿!</p> <p>  我生于三年自然灾害、学于十年动乱,工于改革开放,风云变幻,历经风雨坎坷,但十年的学生时代则终生受益。</p><p> 一日为师 ,终身感恩。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所有老师们。</p><p> 祝福我的老师幸福快乐、健康长寿!</p> <p>外孙子(右一)马拉松比赛获得一等奖和幼儿园张老师合影</p> <p> 2020年12月6日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