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国色天香

<p>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语文?语文课程是什么?部编版语文教材如何使用?如何上好语文课……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谈何容易!</p> <p>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p> <p>做为教师,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p> <p>不要说得多么高尚,不要说得多么伟大。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家庭,用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做一名好老师!</p> <p>什么是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p> <p>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p> <p>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1、语言建构与运用</p><p class="ql-block">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思维发展与提升</p><p class="ql-block">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p><p class="ql-block">3、审美鉴赏与创造</p><p class="ql-block">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4、文化的传承与理解</p><p class="ql-block">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从这个概念来看涉及三个动词:继承、理解、借鉴;三个短语: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p> <p>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六个“一”:</p><p>·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p><p>·能写一手好字;</p><p>·能读懂一篇文章(包括一本书);</p><p>·能写一篇内容具体、文从字顺的文章;</p><p>·有一副好口才;</p><p>·养成一种好习惯~天天读书。</p><p><br></p> <p>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p><p>书自身有无穷魅力;</p><p>书具有学习和娱乐的双重功能;</p><p>书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p> <p>语文素养: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的学习策略</p> <p>什么是阅读策略?阅读者为了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培养某一基本技能,经过慎重思考后采取的有目的的手段。</p> <p>拼音教学一定要按发音规则来教;拼音书写要求占格准确。</p> <p>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帮孩子成才、成人!🙏</p> <p>教育是点燃,燃烧是受教育者自己的事。</p> <p>语文课程改革切忌:穿新鞋走老路</p> <p>做为一名教师,要避免: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p> <p>做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去学习,毫不客气地说,那就是——井底之蛙</p> <p>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学习、反思、总结</p>

语文

文化

素养

语文课程

学习

学生

思维

教师

审美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