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组员:汤天宇,马偲元,马偲宇,陈浩男,赵付兵,韩宜轩,黄嘉伟,邱鑫浩<br>指导老师:班主任---黄老师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br><br>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诗歌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而那些带着数学符号和元素的<font color="#ff8a00">“数学诗”</font>,更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走廊上弥漫,缭绕着我们。<div> “数学入诗”究竟会产生什么神奇的魔カ,让无数诗人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究竟带给读者怎样不同寻常的体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大智慧?让我们组的小伙伴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不一样的“数学诗”。</div> 选择数字入诗的比比皆是,普通的数字能在诗人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div> 同学们收集了几首有关数字主题或表现手法相近的“以数入篇”诗,我们一起来细细感受“以数入篇”的不同效果吧!</div><div> 自我创诗</div> 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ロ、趣味盎然。智慧的人们把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内容用诗词歌诀的文学语言表现出来,使之文学化、歌诀化、趣味化……便于广为流传,代代相延。<div> 同学们收集了几个耳熟能详的数学名题,理解表达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生动形象地展示个自的思维过程。</div><div><br></div><div>第一题:</div> 解题视频如下 第二题: 解题视频如下 第三题: 解题视频如下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或意识寄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时间的回环往复和空间的移位叠映中构建一种抒情模式。<div><br></div> (一)我们在学习“长方体”的时候,可以联想到杜甫的《绝句》<div><br></div> 这首诗学生们小学就会背了,很熟悉,但从没想到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div>第一句<font color="#ed2308">“两个黄鹂”</font>,描写的是<font color="#ed2308">两个点</font>;</div><div>第二句<font color="#ed2308">“一行白鹭”</font>,描写的是<font color="#ed2308">一条线</font>;</div><div>第三句<font color="#ed2308">“窗含西岭千秋雪”</font>,描写的是<font color="#ed2308">一个面</font>;</div><div>第四句<font color="#ed2308">“门泊东吴万里船”</font>,描写的是一个<font color="#ed2308">空间体。</font></div> (二) 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又联想到了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r>前半句勾勒出<font color="#ed2308">“孤烟”</font>这<font color="#ed2308">一直线</font>和<font color="#ed2308">“大漠”</font>这<font color="#ed2308">一平面</font>的垂直空间关系,<br>后半句<font color="#ed2308">“长河落日圆”</font>则刻画了<font color="#ed2308">圆和地平线从相离、相切到相交</font>的关系。 同学们写出这样的“数学诗”,并用绘画的形式勾勒出自己脑海中的景象图。表达诗中意象,传递情感! 除了以上展示,同学们可以收集更多你认为有价值的数字诗,我们一同分享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