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回忆---三座小学

楚米人

<p>  近日老家有人结婚,吃酒的空隙便和一帮好友来到了30多年前我就读的三座小学,我在那里停留了许久许久。因为那是我儿时的乐园,从这里毕业以后我就没有来看她了。看见的是那破旧的砖木房子和那苍老的古柏以及熟悉的台阶石。</p><p><br></p> <p>  它们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其中有两棵只剩下躯体了 ,他们枯死了!原来的操场上种上了白菜,它们倒是显得生机勃勃。仿佛在向我示威 我抢了你的地盘。怎么样!</p><p> 不,我要找到她,那里有我儿时的开心与伤感,是我温暖的怀抱,是我温暖的家,她坐落在坝子中央的小山上,我们就在这上下两排8间破烂的教室里度过了5年愉快的童年,充满了快乐的世界。</p><p><br></p> <p>  我又听见了我们在高声的朗读,慈祥的胡老师弯着腰够着在黑板上写着,背对着我们,灰色好看的衣服还清晰记忆,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现在我们毕业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否还健康。</p><p>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严,家住县城,记得当时围了一条粉红色的纱巾,漂亮极了!所以当时的我就使劲学数学。可好景不长,教了我们一年便调到县城去了,她给我们说调走的时候我真的哭得好伤心!</p> <p>  下课了,挂在屋梁上的半节钢管便在老师有节奏敲击下充当铃声,每到下课,我们就从我们的专用通道爬出教室,那是学哥学姐们给我们开辟的专用通道。(把墙角掏空了),教室的门只有老师们进出。 </p> <p>  冬天很冷,窗户很破,有时候我们也会用塑料布把破烂的窗户补上。那个时候我们的小手冻得通红,手上净是冻包儿,痛痒那个滋味不好受!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提的火盆还把教室的楼板烧着了,害的监考老师把喝的茶水泼在上面用来灭火,最后楼板上便有了一个洞,这也让我们可以偷看楼下的老师在干什么!</p><p><br></p> <p>  当时有对夫妻老师也住在学校,有很多书。我特别喜欢看书,经常把家里包面条的报纸撕开来看。他们对我特别好,经常让我到他们屋里看书,期间让我难忘的一幕是:我发现他们有几盒气球,我向老师要白色的气球玩时老师那羞红的神情!(七八岁的小孩什么都不懂,但印象深刻)</p><p><br></p> <p>  操场,对于我们二百人来说,倒是一个不小的娱乐场所,有两个的篮球架和一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篮球架后来被人抬到上坝小学了),我们都是自己在家里用木板做的球拍,但我们在这里干得还是起劲儿!不时还能听到一阵阵的喝彩声。我记得清楚的是,那时候最困难的是买不起乒乓球。我们的球基本上都是胡老师给的。</p><p> 我们的课余时间除了乒乓球,那就是追逐打闹了,冬天很冷,便在教室外挨着墙壁做着“挤油渣”的游戏,也或在结冰的操场上用板凳做溜冰游戏,虽然娱乐是单调和重复的,但也是快乐无邪的。</p><p><br></p> <p>  长辈们说学校原来是一座寺庙,那些带有碑文的台阶石倒也可以证明。整个小山上 共有三座寺庙,这也就是“三座村”村名的来历。可惜后来因为火灾等原因寺庙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几首骚客们写的诗了! </p><p> 全校就是8间教室和一个小办公室,每间能坐50来人,墙壁没有那么严实,透过那些缝隙我们能看见邻班的伙伴上课在做什么小动作。隔音效果那就别提了,别班朗读的时候就不用讲课。老师的声音混在一起那不是问题,我们能清楚的分出老师的声音,黑板是用木板做的,也不知道多少年了,木板间的缝隙很宽了,黑色的漆业掉了不少,露出了白色的石灰,有些地方连石灰也掉了。</p><p><br></p> <p>  学校虽小,但也为村里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不乏有大学的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民教师、县级领导和镇长书记、还有不少的成功经商人士!</p><p><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也搬迁到了山下,校名也改为“福和希望小学”。原学校便荒废了,政府便卖给了一李姓人家。</p><p class="ql-block"> 原校虽破,但它始终是我们七零后的难忘记忆!</p><p class="ql-block"> 1986届学生王治权</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06日写于桐梓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