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苏东坡——读《苏东坡传》有感

寒玉

<p>  夜已深重,万籁寂静。黄州,只剩月光朦胧同东坡风中把酒前行。</p><p> 读着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好似与东坡一起做了个世事大梦。无疑,东坡是伟大的,是满腹才华的,是豪放的,但或许他更是从容淡然的。</p> <p><b>仕途失意的政治家——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b></p><p> 东坡,才气纵横,二十岁的他,便中了进士,闻名天下。可就像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说的那样“纵然苏东坡才华熠煜,在仕途上他仍须由低级而上升。”但这个由低向上的过程对东坡来说似乎有点艰难,刚入朝堂的他就因为才华洋溢而遭人嫉妒,眼红。而后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处处受到小人排挤,诬陷。于是便有了东坡自己所说的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有一颗爱国报国的心,奈何世事总是不如他愿。他屡次遭贬,远离朝堂。可他还是积极为国,心怀百姓。被贬杭州时为老百姓修苏堤,惠州时修桥铺路,儋州时教人耕种,兴办学堂。东坡不论自己身处何处,境遇如何,总是竭尽所能为百姓做事。</p> <p><b>乐天幽默的美食家——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b></p><p> 东坡是一个喜欢吃的人,他自己也自谑为“老饕”。比如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一年,因感叹于黄州猪肉“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就特意发明了一种炖猪肉的方法,这便是后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但这样东坡还觉得不够,接着他又写了首打油诗。其中“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禁让人觉得真实,又让人感到言语之可爱。</p><p> 有古语说“君子远庖厨。”,可偏偏苏东坡作为一枚顶级吃货却反而行之。他不但自己做,还常常发明一些新的做法。比如他发明了一种用青菜做米饭的东坡汤,因酷爱饮酒,又发明了不少造酒之法。</p> <p><b>月下惆怅的诗人——“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b></p><p> 自古以来,诗人们似乎偏爱明月,东坡也不例外。东坡喜欢晚上月光漫步,喜欢在月色下做一个与世独立的惆怅者。林语堂先生因此称他为“月下的漫步者。”</p><p> 被贬的期间,东坡免不了彷徨。</p><p>在他的词西江月里可以看出,他似乎有点感伤,他说“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p><p>但东坡终归是洒脱的,感伤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人生必需的调味剂罢了。</p><p>他的进取之心,从未被消磨。记承天寺夜游里就写到了东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他既惆怅,却也从未对生活失去过希望。</p> <p><b>人生的修行者——“也无风雨也无晴。”</b></p><p> 仕途的失意,人生的不平。似乎从来没有让东坡真正放弃过。他会惆怅,会感伤,可最后却还是要平静淡然。岁月无情让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一个老成历经沧桑的老人,添了他的白发,流转了他平生的志向,却从未改变他那颗平静淡然处世的心。</p><p>纵使他哀伤“此生此夜不长好”纵使他也有“世事一场大梦”,纵使他也彷徨“人生到处知何似”,纵使他也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可一切终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p> <p><b>  用洒脱面对苦难,用淡然面对得失。</b></p><p>这便是苏东坡。</p><p>正如林语堂先生说的那样苏东坡有太多张面孔,也许能概括一切的唯有人们想起他时的一抹浅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