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了孩子,每个家长都有一个梦:想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也想让孩子为自己而自豪。难吗?有个小秘密告诉你:懂教育的家长都是孩子心目中的神。</p> <p>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是很多家长目前所困惑的问题,那教育的方向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p><p> 让我们一起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系列丛书的第34卷,里面的《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没病”的孩子”》或许能让我们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p> <p> 经过了家委会前期的商讨,家委会主任洪纤瑶妈妈制定了学习计划,副主任赵悦焱妈妈提前在群里布置了相关事宜。</p> <p> 激动人心的七4班第一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如约而至,终于拉开了它神秘的面纱。</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环节:签到</b></p> <p> 晚上七点二十分,一切准备就绪,洪纤瑶妈妈在群里发起签到,家长们紧随其后,秩序井然。</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环节:宣传委员胡梓妍妈妈朗读本次学习的内容</b></p> <p><a href="http://xima.tv/L0N8Pu?_sonic=0" target="_blank">胡梓妍妈妈朗读链接</a></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环节:家长们畅所欲言,线上交流</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什么样的孩子才能算是“没病”</b></p><p> 教育有三种境界:</p><ul><li><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差劲的状态是上紧发条,永远追赶某个目标;</b></li><li><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间的境界是让孩子理解自己,对出现的问题不困惑;</b></li><li><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高级的境界是让孩子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永远勇于尝试、永远有勇气修正自己。</b></li></ul><p> 然而我们一直都把最差的状态当最高境界。这种错位,发生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中,造就不同惨痛悲剧。</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真正的教育,本该让孩子发现自己,在适应大环境标准的同时,生发出差异化的自生长能力,这种能力,让孩子有自信应对生活的不同处境。</b></p><p> 而一味上紧发条的教育,你可能在某个阶段获得一个好结果,但一旦进入社会,或遭遇多元化评价系统,“自我”就可能迅速崩溃。</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b></p><p> 我们看到教育制造的更普遍的“病”,是功利心导致的“精致利己者”、是直升机父母羽翼下生成的没有主见的“塑料儿童”、是被规则或规划目标牢牢框死的“机器小孩”。但是我们如果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进入这种生活现实,我们要怎么办?</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教育这件事上,起跑线还真是有的,那些在“起跑线”上领先的孩子,他们的共性是了解自己的“差异性”在哪儿,并自发地为之努力。</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他们通常全力探索的方向,并不受人安排,而是出于自己的真心喜爱,这种追寻多半不止停留在梦幻式的想象中(比如我们小时候说要当科学家和作家),而是多少了解事情在真实世界中的运作,并且仍然有兴趣将之当作终身爱好,甚至职业。</b></p><p> 家长需要正确看待孩子宛如春树般自然勃发的生命力,欣赏孩子的本来性格。在对的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孩子,向外可以与人为善,也懂得遵从内心、争取机会;向内,可建立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经历孤独、逆境,也有能量从中获得滋养。</p><p>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寻找适配的教育,重要的是拆掉别人给你砌的墙</b></p><p> 找到与孩子适配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父母也有独立精神的同时,懂得不同教育形态的本质和“性格”。</p><p>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拆掉别人给我们砌好的墙。这样的墙有很多,如果你在各种家长微信群中游弋过,就能看到各式各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遮蔽之墙:</p><ol><li><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那些别人家孩子的参照,是第一堵墙;</b></li><li><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只知排名、不知理念的名校,是第二堵墙;</b></li><li><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父母从众的功利心和不加掩饰的焦虑,是第三堵墙。</b></li></ol><p> 这些墙让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差异性,他们焦灼地去外部寻求解决方案,去收集通用型养成策略,却不去细想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我们将教育的目光放得足够长远,你就会看到,未来社会越来越看重差异化才能,这种才能来自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b></p> <p> 有很多有心的家长提前做了“预习”,圈划重点部分,上网查找资料,在旁边备注......</p> <p> 我们的活动也得到了爸爸们的大力支持,爸爸们也就各自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四环节:皮皮老师在线解疑答惑,给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b></p> <p> 皮皮老师就文章中提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病”、“直升机父母”、“塑料儿童”、“机器小孩”等几个新名词做了专业而详细的讲解,为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五环节:班主任朱老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给我们的家庭教育之路指明了方向。</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对家长而言,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早就不再是寻求某种标准化的“套餐”,而是帮每个独特的孩子,尽可能找到土壤合适的花园,自信开出让自己高兴的花。</b></p> <p> 感谢家委会成员们的精心策划准备,感恩各位家长朋友们的热情参与,感念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精彩读书分享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