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文字创作:湘西木鱼石</p><p>摄影图片:吴睿勇 蒋 波 </p><p>出镜人物:陈 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脉腹地,山高谷深,云雾缭绕,森林茂密,四季分明,且常年温暖湿润,很适合莓茶的生长。朴质的保靖人称为藤茶,浪漫的凤凰人称凤凰雪,实在的永顺、张家界与恩施人称莓茶。莓茶主要产在海拔800--1500米的石英砂岩土壤中,永顺县靠近张家界茅岩河流域的毛坝、润雅、万民、砂坝等红砂岩分布地区非常适宜莓茶生长,野生莓茶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藤茶是在湖北恩施大峡谷,当时正休公休假,与彭大庆、胡保生、毛拥军五个保靖民中同学一起自驾游,爬大峡谷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当地土家汉子刘成高大哥,一路上他免费给我们讲解大峡谷风景与风土人情,讲了好政策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并邀请我们到他在山上茶舍喝茶,还听了他唱的一支酸酸的土家情歌。我趁兴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为他们的大峡谷与一篇游记,感谢他的真诚与热情。刘成高老哥很激动,还免费送了我两斤原生态的藤茶,茶甘甜清凉。回到吉首的当晚便写了一篇《大地母亲最美丽的伤痕》游记发给了他,文章在不少的网站转载。我与在永顺工作的朋友在微信聊天给他讲到藤茶旅游途中藤茶的故事时。朋友说藤茶永顺、保靖和张家界都有,并给我寄来两盒,我才知道先前喝过的藤茶经过深加工成了莓茶,节假日和周末的时候在青钱涌吴芳和半亩方塘梅子那里常喝过莓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周末在州公安局舅公家吃晚饭,与在长沙工作生活的表叔吴睿勇聊天,他说现在到搞莓茶的生产经营。许多年前,他曾经在州中医院工作过,后来离开医务工作岗位从事保险工作并调往长沙,因对永顺县莓茶很痴迷又返回湘西,把发展莓茶产业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倾注大量的精力,投入大量的资金。每次与表叔相见都如数家珍地讲述他心中的莓茶经,还特意让我翻阅《救茺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药典。书中记载,永顺莓茶具有“野兽家畜不吃、病毒蚊虫不生”的特点,含总黄酮17种氨基酸和钾、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都是人体所必需,其黄铜含量是目前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有“黄酮之王”之名,也被医学界誉为“血管清道夫”,能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润喉止咳、降脂降压、提高免疫力,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疗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在茶乡的我,一直有喝茶的习惯。工作之余,即便是一个人在家也要泡上一杯茶独饮,翻翻书,看看电视。一次去永顺县出差,在永顺工作的县领导给我介绍,莓茶是一种珍贵纯天然野生植物制成的保健茶,普通茶隔夜不能喝,易变馊,而莓茶的活性黄酮能杀灭细菌,沏泡一星期仍可饮用。生病时喝中西药医都不能用普通茶送服,因为茶叶解药性,莓茶送服不但不解药性,可辅助中西药发挥更好的效果。近些年,表叔每年给我送三两斤莓茶,那怕天气再熟隔上一两夜都不馊,长期饮用自己感受到对身体确实大有益处,尤其是改善肠胃功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籍《永顺县志第三册》记载:“溪州灵溪郡贡茶芽通典、唐代溪州即以茶芽入贡,若野茶则有观音寄生白花”,这里的“观音寄生白花”指的就是当地的莓茶。溪州灵郡就是距离永顺县城十余里之遥的老司城,老百姓将莓茶作为药物使用,他们在野外采摘野生莓茶的根、茎、叶熬汤,用于治疗腹泻、痔疮、咽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疗效甚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史》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永顺宣慰使彭翼南(湘西土司王)应征率永顺、保靖等少数民族将士奔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因水土不服,士兵多有腹泻,彭翼南采用随军将士建议,服用家乡莓茶煮水饮用止泻,致获王江径大捷,被誉为“东南战功第一”,让莓茶一时名震天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帝体弱多病,他的老师陈子贺先生回乡省亲途经湘西时得知一神草久服能治病,便将此物带入宫中。光绪帝喝后感觉味道奇佳,长期饮用,不到半年病疾消除,即拟旨为“土家神茶”,要求湘西土家族人必须年年进贡。从此,“土家神茶”一时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贺龙、萧克领导的红军在永顺万坪取得了“十万坪大捷”,大败国民党陈渠珍的部队,大部队向西转移时把红军伤员寄居在当地百姓家里,老百姓用莓茶外敷内服帮助红军伤员治愈伤痛,直到现在老百姓把永顺莓茶称作“红军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春末,与两个永顺县科工局的朋友应表叔之邀一起乘车去永顺县润雅乡,去神仙草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莓茶基地参观。上午8点车从吉首出发,路经龙吉高速公路转张花高速,再走一段省道和县道大约2个半小时,车行近150公里的路来到莓茶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车恰逢一场阵雨,大家撑着伞穿过一片树林,沿路细听嘀嗒嘀嗒轻击雨伞的雨滴声,与轻风拂动树叶哗哗声响一道,在林间小道里奏响一片和谐安详曲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快近茶园时雨渐渐停下来,遥望去对面山的茶园一坎坎、一排排嫩枝蜿蜒逶迤,依偎在田野与山坡上,枝头嫩芽尖尖细细灵叶像豆蔻娇羞的少女,含露欲滴站在枝头,纤细的腰肢展示朴素纯美的灵魂。山谷鸟儿一声声清脆的鸣叫,顿时掀开一年来疫情桎梏封闭于心中的浪漫,层层的翠绿之间,芬芳的微风吹散心中的怅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受疫情的影响,乡村里不少的姑娘、媳妇没外出打工,上山采茶成为她们为家里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也为茶山增添了灵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柔阳下,她们轻盈走在茶园里忙碌地采茶,一双芊芊柔指飞舞在葱茏的嫩叶上,用大拇指和食指相互触碰对准嫩芽,把一对一对的嫩芽采摘到竹篮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情不自禁的我们也加入采茶的队伍,在采茶的女孩指导下,大家兴高采烈学习采茶。捧着嫩嫩茶叶放进嘴里嚼嚼,一丝丝清甜浸入心肺,心怀开阔爽朗起来。带着一种美好的希望与期盼,怀着对春夏桃红梨素的缱绻,对秋天瓜果飘香神往,对冬日玉树琼花与白雪翩飞徜徉,对蒹葭葳蕤盎然之气,骤然生起敬畏的心,茶园每一个采茶人的心魂顿时融入山川、河流,与碧天云海的诗画之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茶园,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松包闷青—提香成品,整个生产制作过程,大家看的清清楚楚。走到办公室表叔打开一盒新茶给泡上,干茶条索紧细、卷曲、匀齐,白霜满披,汤色黄亮清澈,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黄明亮。翻阅办公桌放的莓茶资料图片,很象四大名著《红楼梦》林黛玉降临凡尘的绛珠仙草,我便戏说绛珠仙草落尘溪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莓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系葡萄科蛇葡萄属中一种珍贵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又称茅岩青霜茶、青霜古藤茶、龙须茶等,在中国最早的《诗经总集》称为古茶勾藤。从史书中看来中国民间自古饮用莓茶的习惯,可追溯到上古神农尝百草时期,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据相关资料统计,如今莓茶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份,而在湖南湘西境内,永顺莓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永顺县境内毛坝乡、润雅乡、万坪镇、首车镇、砂坝镇、车坪乡、万民乡、塔卧镇、盐井乡、两岔乡、石堤镇,共11个乡镇122个行政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莓茶因独特的口感,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药用深得消费者喜爱,广受赞誉、蜚声海内外。永顺县神仙草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莓茶种植示范基地近千亩,还带动本地农户种植莓茶2000多亩,与当地村120户农民签订了莓茶鲜叶包销合同,与120户农民签订了莓茶采摘用工协议,与312户1186人建档立卡户农民建立莓茶种植加工合作。目前已建有莓茶加工厂一座,年加工鲜叶可达25000公斤,生产莓茶干茶6000公斤的能力,双方正通过合作共赢,一起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莓茶的生命力极强,与许多的藤蔓物种一样,那怕是在墙角、石缝、荒土,只要一点土壤、水分与阳光就能落地生根。它不在乎土地肥瘦,跟野草一样顽强,从成熟的藤蔓摘下一枝插进土里,就能新长出一株莓茶。莓茶的傲骨诗性与宽容的风格,和中华民族精神一样虽然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磨难,无论是社会变革、民族斗争、自然抗争未曾屈服过,在生死存亡之季都能凤凰涅槃重生,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莓茶,天地之间的灵叶,在溪涧的乳汁与群山的温柔怀抱中孕育了宽厚与仁慈品格,怀一颗感恩心的拥抱生活,用生命回馈大自然与珍惜它的人们,无畏风雪虫蚀,薄壤而生的藤蔓,淬火成霜,羽化成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9月17日晚整理)</p> <p><br></p><p> 作者:龙景庚,笔名湘西木鱼石,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人,苗族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学习写一些诗歌与散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