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从四年前自驾318川藏线以来,一直对高原的原生态风景情有独钟、难以忘怀,直到有一次在杂志上看到纳木错“圣象天门”那张苍穹下俯瞰的照片时,便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一睹如此旷世绝美的风景、挑战5200米海拔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于是,调休好假期,做好西行攻略,背起行囊启程出发……</p> <p class="ql-block"> 因盐城没有直达拉萨的航班,所以只能乘坐13:45的航班从盐城出发,到达西安后再转乘18:10的航班飞往拉萨。</p><p class="ql-block"> 经过2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西安后再出发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预计到达拉萨的时间是21:20。</p><p class="ql-block"> 再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颠簸,飞机飞临拉萨上空,此时可以依稀看到地面上的城市灯光,却突然被告知因为下面气流大飞机不能降落,必须掉头备降成都,那可是近1300公里的返程距离。</p><p class="ql-block"> “今晚还能再飞回拉萨”?</p><p class="ql-block"> 心里顿感一惊,如果今晚不能回到拉萨,那原计划第二天去圣象天门的预约就将错过了,因去圣象天门需要提前3天预约,而这次西行的目的地就是纳木错的圣象天门。</p><p class="ql-block"> 此时终于明白,出行前有朋友提醒说去拉萨尽可能不要乘坐夜班机,因为是高海拔,夜晚高原气候随时发生变化导致飞行延误。</p> <p> 返程到达成都机场时已经是晚上23:30了,下机后果然被告知晚上不能再起飞,一班乘客虽有怨言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背起行囊坐上航空公司安排的大巴前往市区的航空酒店安顿,第二天凌晨3:30集合再回到机场,将乘坐6:10的航班再次飞往拉萨。</p> <p> 短暂休息后于凌晨4:20重新回到机场过安检,再度往西进发。</p> <p class="ql-block"> 清晨时分,飞机经过甘孜州上空时,还能清楚的看到机窗外高原山峰上的皑皑白雪。</p> <p> 也能看到高原上无人区的荒原景象,没有一点绿色和生机,一片荒芜。</p> <p> 经过2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达到拉萨贡嘎机场,机场不大,因拉萨市区海拔已经达到3600米,下飞机后明显感觉到有些许高原反应,只要走路稍微加快就有点头晕气喘,这里紫外线也较强,气温明显偏低。</p> <p class="ql-block"> 经过约1小时的车程终于达到拉萨市区。看到拉萨街头这个公益广告牌才真正体会到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到达酒店办理好入住后已是10:30,已经没有时间去圣象天门了,因为从拉萨出发去圣象天门虽然只有300多公里,没有全程高速且还有近百公里的土路,需要行车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p><p class="ql-block"> 对于绝大多数会有高反的人来说,挑战圣象天门最难的不仅仅是当天如何去、如何翻越海拔5200多米那根拉雪山垭口,更要考虑当天如何回且当天回哪里住宿的问题,因为圣象天门周边方圆50公里无人区没有城镇可以提供住宿,而距离圣象天门最近的城镇是100公里开外的纳木错乡,但那里的海拔依然还有4700米,且没有酒店只有零星的普通民宿,如果晚上房间没有吸氧设备那对于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依然头痛头晕明显不能入睡,所以最理想的安排是当天从拉萨出发去圣象天门,然后当天返回到海拔较低为4200米的当雄县住宿,去时需8小时,返程到当雄县还需4个小时。第二天再开车4个小时回拉萨。故当天的时间已经不具备去圣象天门了,也好第一天先适应一下高反顺便去拉萨市区的景点逛逛。</p><p class="ql-block"> 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全景,进入广场时需登记身份证并过安检后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 根据拉萨最新的优惠政策,疫情期间布达拉宫免票,但依然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才能进入,所以今天是无法上布达拉宫参观了,只能在外围看看布达拉宫的巍巍雄姿。</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洁净的天空下建在市中心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愈发显得雄伟壮观,红宫与白宫相映生辉,让人难以想象这是1300多年前的宫殿建筑,整座宫殿具有典型的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由于它起建在山腰上,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从布达拉宫去往大昭寺的街道,藏式建筑林立,游客行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西藏最古老的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松赞干布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而建(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的寺院为小昭寺,松赞干布一共娶了6个妻子,文成公主只是其一,在文成公主入藏后的第九年松赞干布便去世了,文成公主守寡31年直至去世,自入藏以后就再未踏上大唐故土……)。</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或许就是寺院门前广场边不少持枪武警警戒值守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寺院门前的广场上朝圣者络绎不绝,广场上立有三根石柱,其中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门口请了一位藏族导游开始进入寺院(没有导游讲解会完全看不懂里面的人文历史),寺院前半部分允许拍照,后半部分就禁止拍照了,因为里面佛像太多。</p><p class="ql-block"> 进入寺院的后半部分,看到通道内地面上的花岗岩石板,历经1300多年无数信徒们的虔诚磕头朝拜已变得光滑油亮。</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后半部分金碧辉煌,是寺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西藏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平川式木结构寺庙建筑。寺内墙壁上挂满壁画,最著名的是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而最里面的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也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之地,此殿供奉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为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带。</p><p class="ql-block"> 就在佛堂的旁边,看到有一根柱子上镶嵌有不少牙齿,导游说,这根牙柱上镶嵌的牙齿是朝圣者在来大昭寺的朝圣途中因病等原因去世时磕下的牙齿,托同伴带到佛堂并镶嵌在这根柱子上,寓意着他们的身躯未达但灵魂已经到达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一直对藏人磕长头匍匐朝圣充满着好奇,直至后来看了纪录片电影《冈仁波齐》,才对这种用身躯丈量朝圣之旅的举动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这是一种无关身份、无关性别、无关年幼,只凭信仰和自我救赎的动力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感天动地的跪拜礼。崎岖的山路、泥泞的水滩、冰寒的雪地、高陡的海拔,无论多么艰难险阻,也无论怎样生离死别,依然阻挡不了信仰者那颗虔诚的心,即便是在途中逝去,他们依然把这看成是一种圆满和极高的归赎。</p> <p> 在大昭寺出口处偶见一对藏族双胞胎姐妹,艳丽的藏族服饰在红白墙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p><p> 因计划第二天启程前往圣象天门,傍晚剩下的时间赶紧预定门票、办理租车手续、采购食品及防高反的药品。</p> <p class="ql-block"> 一早起来开始踏上前往圣象天门的探秘之旅,从拉萨(海拔3600米)上高速,先直达羊八井镇(海拔4200米),一路往上行,这段路程有高速,路程85公里,行程约1小时,但一般的货车走的还是高速公路旁边的青藏公路,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并不多。</p><p class="ql-block"> 旅行的魅力在于前路未知,而旅行的体验不仅仅在于目的地更在于整个旅行的过程,人景相随,心随景动,一切都觉得好奇和向往,因为不知道途中会遇见什么,看到怎样的风景,所以也就有种莫名的期待,这便是旅行和旅游的区别。特别是自驾或徒步在这样苍茫的原生态高原大地,很容易让人在欣赏沿途风景的同时多一些感悟多一些怀想……</p> <p> 经过近1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羊八井镇高速出口,因为羊八井至那曲的高速尚未开通,所以从羊八井至当雄县只能走青藏公路。</p><p> 出口往右便是去当雄及纳木错方向。镇子很小,只有路边少量的房屋建筑和商店。</p><p> </p> <p> 刚出羊八井镇沿青藏公路行车不远,远处就已经可以看到藏民心中的神山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了,主峰海拔7100米,终年积雪。</p> <p class="ql-block"> 行车约30公里后到达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最佳观赏点,其实就是路边的一块空地,不远处就是青藏铁路,不经意间看见青藏公路边有只觅食的绵羊。</p> <p class="ql-block"> 来到路边休息驿站的后院,一个大大的玛尼堆上放着几对牦牛角。</p><p class="ql-block">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这些或大或小的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以及各种吉祥图案,每颗石子都凝结着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万马奔腾观景台后继续往前赶路,不远处突然看见路边有一人拉着一台简易的铁皮房车徒步在青藏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再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当雄县城,此时已是中午12点,再往纳木错方向行车9公里就来到了纳木错景区门口。</p><p class="ql-block"> 纳木错景区分两个县管辖,纳木错南岸属当雄县管辖,主要景点是扎西半岛,这里也是纳木错的常规旅游景点;纳木错北岸属班戈县管辖,主要景点是圣象天门。 而现在是在当雄县进入并去北岸的圣象天门,故买票时需要先购买扎西半岛的门票才能进入景区大门。</p> <p> 进入景区大门后就开始从海拔4200米连续爬坡至海拔5200米的那根拉雪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 快到5200米垭口了,远处一座赤红色的山崖屹立路旁,常年的冰雪消融形成如此怪石嶙峋。</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达海拔5200米的那根拉垭口,风特别大,紫外线更强,因为是高海拔,下车后每走一步都感觉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气喘。</p><p class="ql-block"> 垭口旁的空地上停了几台自驾车辆,也有些人往坡上走。当爬上半坡时,经幡猎猎,远处低矮起伏的荒原上出现一角湛蓝色的湖泊,犹如荒原上的一颗蓝钻,这就是仰望已久的海拔4700米的高原圣湖“纳木错”了。</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爬到“那根拉”标识景石旁,一段仓央嘉措的诗词刻在上面。</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p><p class="ql-block"> 不为觐见</p><p class="ql-block">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世</p><p class="ql-block"> 转山转水转佛塔</p><p class="ql-block"> 不为修来世</p><p class="ql-block">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眼看到如此优美伤感的诗词,还以为是哪个作家写的,直到看到旁边刻着仓央嘉措,才知道原来是300多年前第六世达赖喇嘛的诗词。</p><p class="ql-block"> 心里在想,作为曾经的西藏之王,如何能写出如此凡人般哀怨凄美的诗词。后来才知悉,他在选定为转世灵童后,离开家乡前往布达拉宫为王,但那时他在家乡已经有了一个相爱之人仁珍旺姆,后来两人相思心切,仓央嘉措便带信给仁珍旺姆来到拉萨。</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活佛,一个是凡尘信徒,佛门清规戒律森严自然是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仓央嘉措便经常晚上偷偷出宫与她相会,并由此写下了许多经典的爱情诗词流传至今。但之后被宫内铁棒喇嘛察觉,为了让仓央嘉措彻底断绝尘缘一心事佛,便将仁珍旺姆秘密处死,从此仓央嘉措便郁郁寡欢,而后又因教派权力之争,仓央被废并被押往京城,途径青海时神秘失踪,终年23岁。</p><p class="ql-block">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p><p class="ql-block"> 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被后人传颂,虽然其短暂而又富有传奇的一生充满爱与憎、 苦与乐,虽然可以说仓央嘉措算不上一代宗教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代情圣,一代敢于突破世俗、敢于追求真爱的西藏之王……</p> <p class="ql-block"> 到达纳木错乡的三岔路口后,往左是通往扎西半岛方向,往右走就是往北方向也就是通往班戈县和圣象天门方向,往北走约20公里,就到达纳木错湖边,远远看见有2台越野车直接开到纳木错湖边,湖对面高耸的雪山便是海拔71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p> <p> 在这种高原高寒的平地上,没有灌木树丛能够生长,只有荒草地,而道路就修建在高原平地上,路边没有排水沟,很容易就可以把车开到滩地。</p> <p> 再往前行车约10公里,就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一边往湖边方向,一边直行往东嘎村方向。忽然想起网上曾有攻略说很少人走的往湖边方向去圣象天门可以看到非常难得的风景,正在停车考虑时刚好看到从湖边的路上开来一台自驾车,赶紧摇下车窗向外竖起大拇指(藏区常用此手势示意求助),当对方停车时连忙询问了此路是否可以去圣象天门,得到确定后便开始往湖边方向进发,也即下图中的红色箭头方向,而蓝色箭头方向则为常规路线。</p> <p> 沿湖边刚行车不远,便看到湖边不远处有2台自驾车,想必也是去往圣象天门。</p> <p class="ql-block"> 纳木错的北岸,沿湖边走会遇到牧场、沼泽、滩涂、坡地、崖壁等等,原生态自然风景各不相同,但都给人一种苍茫的荒原景色。</p><p class="ql-block"> 途中遇见一个很大的牧场,从高处俯瞰,密密麻麻的都是牦牛和绵羊。</p><p class="ql-block"> 经过牧场时刚停下来想拍几张相片,突然不远处几个藏族小朋友跑过来伸出手围在车子前面,高原红的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叽叽喳喳说着听不懂的藏语,心想应该想要点什么,便拿出车里携带的饼干及矿泉水等给他们,他们便跑开了。</p> <p class="ql-block"> 砂土路穿行在土黄色的荒原上,蜿蜒曲折,与湛蓝的湖水形成强烈的视觉比对。路边草地上土拨鼠特别多,车子经过时便齐刷刷的钻往洞里。</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路边的荒地上偶尔可以看到动物尸体,天空中也偶尔可到看见飞翔的秃鹰,曾听说如果有藏民家养的牲畜因不明原因死了,就会拉到草地上喂秃鹰或者野兽,这——或许就像藏民崇尚天葬一样,生死轮回,让一切回馈自然、回归自然……</p> <p> 经过一段沼泽地带,湖边枯黄的野草在阳光下一片金黄。</p> <p class="ql-block"> 淡蓝的净空、洁白的雪山、金黄的草地以及碧蓝的湖水,形成一幅调色板般色彩斑斓的极致画面,这种纯粹洁净的高原美景已深深的刻在了脑海,这——或许就是心目中“秋”的情节和色彩。</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座戈壁山谷,眼前出现一段笔直的废旧路面通向湖边。</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是否需要在这样的荒原上留下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来时</p><p class="ql-block"> 满怀向往和憧憬</p><p class="ql-block"> 去时</p><p class="ql-block"> 不带走一片云彩 </p><p class="ql-block"> 但至少留个背影</p><p class="ql-block"> 证明曾经来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行车约3公里,眼前出现一个三岔路口,正纳闷该走哪条路时突然才发现导航什么时候没有声音了,一看才发现没信号!此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回头再走常规路线去圣象天门已经不够时间了,而现在周边看不到任何标识及人烟。冷静一下后想想圣象天门是在纳木错北岸的西面,就先按太阳的方向走一段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路牌或者村子。</p><p class="ql-block"> 走了一段路程,又出现了多条岔路,再往前走一段又出现多条岔路,此时是彻底迷路,甚至连返回的路也弄不清了,而该区域手机又没信号,想想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转过一个山坡,远远看到前面山坡上有2间低矮的藏房,想想应该是放牧人的,赶紧开过去停车后爬上坡,一个藏族女主人出来一脸愕然:</p><p class="ql-block"> “扎西德勒”</p><p class="ql-block"> 连忙说明来意,对方可能听不懂普通话,便连忙招呼另外一个屋子的一个藏族小朋友出来,然后才指点了往圣象天门的前行方向。</p><p class="ql-block"> 后来想想,在那样没有信号的高原荒野上迷路而又一直遇不到的人话是非常不安全的,这或许就是一般驴友不推荐的线路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行车约10公里砂土路,远处两个藏族同胞正在湖边放羊,背影正对着纳木错南岸高耸的唐古拉山主峰。</p> <p class="ql-block"> 达到岗雄村后终于与较宽的沙土主路会合了,偶尔也能看到自驾车辆,因往前只有一条路通向圣象天门,故无需再担心迷路。</p><p class="ql-block"> 说是藏族村子,其实就是少量藏民群居在一小块荒原平地上。</p><p class="ql-block"> 再向西行车约8公里,沙土路通向湖边沿湖向前,在一个下坡路段,路边停了不少自驾车辆,不远处一座金字塔式的小山顶上有些许旅客,此处山头该是俯瞰纳木错的绝好位置。</p> <p class="ql-block"> 爬坡登上一处湖边高地,此处俯瞰纳木错可以看到湖边一排土黄色的崖壁伫立湖边,犹如迎波而来的帆船,壮观异常,而净空下的湖水在土黄色崖壁的映衬下愈发湛蓝。</p><p class="ql-block"> 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不知是否是因为高原湖水的高盐度才导致了湖水如此深邃碧蓝。</p> <p> 历尽艰辛终于看到圣象天门的路牌了,前面路口一间简易的小房子就是景区的大门兼售票点,下车后出示手机预订门票的截图,核准后才允许购票。</p><p> 三岔路口往左上坡便是通向圣象天门去的路,往右则是环湖路。心里想往左翻过这座山,山背后应该就是目的地了。</p> <p> 从左侧上到山坡背面的中段,出现一个简易的停车场,有十几台自驾车,再往右侧直行下坡就到湖边的圣象天门了,而步行往前走经过一段土坡路后,便可以爬上圣象天门旁边的百米高崖。</p> <p class="ql-block"> 艰难的爬上海拔4800多米的百米高崖,高反强烈,风吹得呼吸困难头疼难忍,每爬一步几乎都得停下喘气,登顶后往西侧远眺可以看到远处的环湖路及湖边崖壁。</p> <p class="ql-block"> 水天一色,苍穹低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面呈于眼前。</p><p class="ql-block"> 或许因为是南方人,看惯了南方的草木繁茂,每当看到西部的高原戈壁、雪山湖泊时就有种特别的痴迷。</p><p class="ql-block"> 或许</p><p class="ql-block"> 是因为没有任何树木覆盖的高原雪山</p><p class="ql-block"> 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是它原本的山形肌理</p><p class="ql-block"> 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是它原本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 从高崖上往东俯瞰,纳木错美景尽收眼底,而圣象天门就处于悬崖前下方W湾的中央,一览无遗,这个角度也是观览圣象天门全景的最佳角度和方位。</p><p class="ql-block"> 西部高原上大部分的湖泊都是缓坡滩地,但唯独圣象天门如此怪石嶙峋、如此崖壁高耸。</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右边前行下坡,山路曲折、蜿蜒而下,车行半坡便可清晰的看到圣象天门的侧面全景,在碧蓝的湖水映衬下格外清晰可见,石象周边没有其他高耸的山体石块,唯独石象突兀在湖边,真不知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造就了如此神奇的象形景观。</p> <p class="ql-block"> 如此生动的造型,如此深邃的湖泊,如此巍峨的雪山,就在这如此广袤的天地之间组合成的绝色美景,让人叹为观止、让人俯首礼拜。</p> <p class="ql-block"> 下到山脚,十几台自驾车停在砂土地上,石象伫立湖边,象鼻象尾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停车后往湖边石像漫步前往,风高浪急、头晕气喘,顶着大风和高海拔,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当走近石象时才发觉石象远比想象中高大,象鼻孔洞有十几米高,象鼻及象身处被无数虔诚的信徒们挂满了洁白的哈达。</p> <p class="ql-block"> 藏人说,穿过圣象天门,便踏上了去往天堂的圣门……</p><p class="ql-block"> 踏过天门的一刻,湖天一色,惊涛拍岸,湖对岸高耸的唐古拉山主峰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石像东面不远处的峡湾内,陡峭的山崖下有不少崖洞和一片废弃的寺庙遗迹,断壁残垣,荒草丛生,不知因何废弃,也不知曾有多少信徒们在此与世隔绝的戈壁山崖处出家修行,在此守护这座天边秘境。</p> <p class="ql-block"> 湖边残垣上一个个小小的玛尼堆,寄托着信徒们无数的希望和愿景。</p> <p class="ql-block"> 湖面上波涛汹涌,远处的高崖之上,便是刚刚登顶俯瞰圣象天门全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8:20,尽管有太多的不舍,尽管还没能等到晚霞映照的最美时刻,终究还是决定启程返回,因为回到当雄县城还有将近4个多小时了车程,特别是希望能在天黑之前走完砂土路段达到东嘎村的柏油路段。</p> <p class="ql-block"> 约20:00到达东嘎村Y663柏油路县道,此时天色已暗,再往前走约5公里时突然隐约听到窗外啪啪的声音,感觉不对劲便靠边停车下车察看,黑夜中拿出手电才发觉右后轮早已爆胎,橡胶轮胎已经完全卷曲(后来想想应该是在沙土路上爆胎,但因为在沙土路上行车声音大所以才一直没发觉)。</p><p class="ql-block"> 这时才发觉问题严重了,因为此地距离前方纳木错乡还有约40多公里,看地图是苦玛村范围,但此时周边漆黑一片,了无人烟,而车外气温接近零度,还不时能听到周边野兽的叫声,此刻想必须及时把车开走,否则黑夜中车停路边容易造成后车追尾。</p><p class="ql-block"> 此时荒原上漆黑一片,想想只能求助110了,先拨打到当雄县,说明情况后110转纳木错乡派出所,然后求助纳木错派出所安排镇里修车师傅前来换备胎。在深夜中耐心等待1个半小时后终于等来了修车师傅(后来想想有困难还得找警察,庆幸的是发生爆胎的区域有手机信号)。</p><p class="ql-block"> 21:40换胎完成,虚惊一场后,再夜行2个多小时并翻越5200米那根拉垭口后,终于在晚上23:50到达当雄县城并找酒店安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便从当雄县城出发返回拉萨,在出县城行车约半小时时,也即在一段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交汇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遇到了昨天在青藏公路上看到的那个拉车徒步的人,便停车与他攀谈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风尘,简陋的无动力铁皮房车便是他移动的全部家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与其交谈中得知,他的前行计划是徒步到那曲,然后走317线至昌都往成都方向返回湖北,让人惊喜是,在他简易的车棚里,竟然还有一只小狗与他长途作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和耐力,对于常人而言,在没有后援或者团队协作的情况下,在高海拔之地长时间徒步是件非常困难和艰辛的事,不管是出于自身身体状况还是外部环境的安全,非一般人可以做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难忘的旅行,便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行,终于在下午2点多回到拉萨休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藏族友人云丹加措主任的接待和安排,当晚品尝到了拉萨地道的藏餐,也欣赏了一台大型“文成公主实景剧场”的演出,恶补了一下文成公主从大唐到拉萨的历史事件及发生过程。</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应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请求,一道圣旨,将她册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也即现在的拉萨,也即是文成公主并非是唐王的公主而是其一宗亲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册封文成公主后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历经艰险长途跋涉6个多月到达拉萨。</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讲述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在文成公主曾经扎营的拉萨慈觉林村,循着公主的足迹,叩响历史的回音,把时光推回到1300多年前,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p><p class="ql-block"> 全剧以近千名演职人员加上牦牛、羊、马、骆驼等真实动物的壮阔场面、恢宏的气势、跌宕的情节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以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静听着如此凄美深切、触动灵魂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盛世大唐、回到了1300多年前那个感人至深的情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她对于藏民族发展、李唐王朝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所做出的贡献为人们所铭记和称颂,她的功绩是李唐王朝外交史上的重要一笔,为后世所敬仰。</p> <p> 在前一天的预约好后,终于在第二天得于进入布达拉宫。</p><p> 布达拉宫位于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p><p> 从布达拉宫前门安检后开始拾级而上,在一台阶平台上立有一座无字碑。</p> <p> 一直以为布达拉宫墙垛上的红色部分是墙体上涂红色涂料而成,近看后才发现是一种植物的枝条组成,植物叫白玛草,其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天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一起,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赭红色的颜色,这就是白玛草墙。</p><p> 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由于白玛草的作用,可以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从而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p><p> 据悉这种赭红色的白玛草墙还成为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只有贵族家族或者是寺庙才能用它。</p> <p> 布达拉宫的白墙,又叫牛奶墙,是用石灰添加牛奶、白糖制作,刷漆而成。</p><p> 而整个布达拉宫是由泥土、石块加木材建成,难于想象靠这些原始的材料能够在1300多年前建成高达13层的山顶建筑。</p><p> 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用驴或者人工直接运到山上来的,靠近建筑物的底部沿着山坡建起了三条之字形的陡峭石阶,这些石阶将整个宫殿建筑群同宫殿前面的广场及城市连接起来。</p> <p> 沿布达拉宫前面之字形台阶往上走,到达并进入山顶东侧的东大殿,然后再往西进入白宫平台,这个难得的山顶露天平台是举行政教集会的场所。</p><p> 从这个平台前方的台阶及悬梯往上走,便开始进入布达拉宫的核心部分—红宫。</p> <p> 进入红宫后,因为是佛教重地,里面存放有大量从古至今留存下来的佛像及奇珍异宝,而坐落在红宫六层的黎玛拉康——合金佛像殿,则被人们称为无价宝藏,殿内藏有3700多尊佛像、佛塔。</p><p> 这些珍宝全部用多种合金精炼而成,因此就有了世间绝无仅有的红、黄、绿、白、紫色合金,作品多出自印度、尼泊尔,也有西藏本土炼制,堪称佛像和佛塔的精品荟萃。</p> <p> 在红宫内游览,几乎都是在楼层、楼栋内穿行,靠楼梯上下穿梭,如果没有路牌指引就容易在宫内迷路,因为在里面根本找不到方向。</p> <p> 从红宫内游览出来时,恍如隔世,才发现竟然到了布达拉宫的西北角,沿台阶往北面拾级而下就是出口,从台阶上可以看到宗角禄康公园全景。</p> <p> 从布达拉宫背后北门下山,出后门往右,看见远处一群人在昂首仰望,像是在议论什么。</p> <p>众人仰望处是布达拉宫东侧后山。</p> <p class="ql-block"> 走近人群后听众人说高处崖壁上有只山羊,仔细望了很久才发现确实有一只,只是不知为何会有山羊出现在布达拉宫的崖壁上,因为山羊的体色与崖壁颜色相近,不仔细辨别则完全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难不成它也是为朝圣而来?……</p> <p> 布达拉宫后山脚下修建有一排转经筒,给信众环绕布达拉宫转山之用,听闻转经筒里装有佛经,人用手转动时就等同于熟读了一遍里面的经文。</p> <p> 在布达拉宫背面的宗角禄康公园,看到两个穿着与一般喇嘛不一样喇嘛,特别是戴的红僧帽。</p> <p> 布达拉宫后面的宗角禄康公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市民和游客众多,周边有通透性的围栏围合,与布达拉宫前广场一样,需要出示身份证和安检后才允许进入。</p><p> 从宗角禄康公园仰望布达拉宫,更像是一座建在玛布日山上的古城堡。</p> <p> 罗布林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它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也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p><p> 罗布林卡内树木高大、种类繁多,在绿树丛中,湖心宫、龙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风格的建筑隐约其间,幽曲动人,唯一遗憾的是围墙之内还未开放不能一睹里面的真容。</p> <p> 在罗布林卡内,遇见一队摄影组在拍摄一部藏题材电影,演员们正在跳起藏族“傩舞”。</p> <p class="ql-block"> 从布达拉宫广场左侧的药王山上观景台拍摄的布达拉宫侧影,在蓝天白云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结束本次纳木措探秘之旅,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 尽管此次旅程历经艰险</p><p class="ql-block"> 但人生中每一个过往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或苦或甜</p><p class="ql-block"> 或难或易</p><p class="ql-block"> 又何尝不是一份难得的经历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又何尝不是一次自我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犹如纳木错的湖水,圣象天门的星空,潮起潮落斗转星移,令人铭心难忘。</p><p class="ql-block"> 虽然此次藏区秘境之旅时间短暂,它也终将成为过去终将成为回忆,也终将成为下一个旅行的起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