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九大原则与方法

紫陌清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个人简介🌹</i></b></p> <p class="ql-block">  纪淑芬: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班主任;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优秀学员,晋城市教学能手,晋城市优秀班主任,晋城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城区优秀教师,城区教学能手,城区优秀班主任,城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原晋煤集团班主任标兵、师德标兵。北京教育出版社编委,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名师工作室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擅长朗诵、演讲、主持节目、电视访谈、写作。曾作客中国教育电视台“知根探源立自信”栏目、晋能控股集团电视台“党风廉政建设廉内助访谈”栏目、晋城市电视台“足球进校园”栏目、晋城市城区电视台“共建书香校园”栏目;曾参加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晋城市电视台、凤鸣社区党支部等部门组织的大型朗诵活动;曾策划主持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问道滨城”(辽宁大连)、“问道海安”(江苏海安)集中研修汇报展演,晋城市各社会团体,晋城市伊尹读书年会,城区教研室“语文主题学习”专题研讨会,凤鸣小学名师工作室读书沙龙、青年教师“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大赛等多项活动。</p><p class="ql-block"> 所撰写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所撰写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校内外教学团体赛、“备讲说评”活动一等奖。先后在中共晋城市委党校、晋城四中、晋城市城区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晋城市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共作十二场专题讲座,均获好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i>九大原则与方法</i></b></p> <p> 学生打架是班级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打架,还是要预防为主,尽量避免为好。同时学生打架是中小学校规校纪明令禁止的,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身心发展不成熟,很容易情绪冲动,发生过激行为,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不正之风对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孩子们影响很大,打架甚至打群架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需要由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严加管教和引导。</p><p><br></p><p> 此外,打架是学生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只是比较极端而已。客观地讲,打架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无法绝对禁止的。处理学生打架问题是班主任老师无法回避的课题,需要老师积极面对,掌握行之有效的处理原则与方法。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既要及时处理,又要慎重处理,必须讲究管理策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p><p><br></p><p> 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处理学生打架问题,我们倡导以下九大原则和方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安全第一原则</b><i style="color: rgb(237, 35, 8);"></i></p> <p>  发生打架事故时,班主任老师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喝止动武者,并严厉要求两方学生先分开,必要时要采取强制力,拿起“合理的戒尺”,以制止学生打架行为,避免恶性伤害事故的发生,依法保护好学生,确保学生生命安全,防范伤害。分开后,首先老师要确定学生有没有受伤。然后,马上判断自己能否处理。学生没有什么伤害或轻微伤害,班级学生之间突发矛盾,班主任可以自行处理,没有必要上报学校或马上告知家长。如果学生有较大伤害,尤其不是本班学生之间打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并通知家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i>二、平等原则</i></b></p> <p>  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最乐此不疲的玩耍经常就是追打嬉闹,不小心碰着磕着,被绊倒是难免的,期间发生口角、打架事件也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在处理打架事件之前要本着公平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看不起学习不好的、平时作业拖拉的学生,而偏袒学习优秀、表现积极主动的学生。这样就会造成主观心理上还没有处理事情,就认为是差学生的错,这样的心理是无法公平地处理好事件的,反而会令事情留下更大的隐患和矛盾,让占了便宜的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让本没有错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衍生仇恨、自闭心理。</p><p><br></p><p> 处理打架事件为了公开公正,秉承公平的原则,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理由,不管对和错,都要让双方说话,不要还没有听完,就盲目地下结论,学生在说理由的同时,老师要认真地听,听后再做判断。</p><p><br></p><p> 此外,打人者被还击,是制止打架最好的方式。在处理打架事件时,要注意平等,班主任老师要留给被打的孩子还手的机会。当然,反击,并不一定是打回去。也可以是被打时,学会推开对方。实在不行,可以逃跑。逃跑并不是懦弱,而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p><p><br></p><p> 记得去年暑假热播的一部电影《少年的你》,讲述的就是校园欺凌事件。一些孩子在受了欺负之后,不敢告诉老师、不敢和家长讲,小小的年龄,学会了默默地承受,直到孩子最后的心理防线崩溃,选择了走向人生的另一个极端——自杀。当这样的事件屡屡出现在校园里时,引起了社会、老师、学生、家长的关注。</p> <p>  这部电影给了观众很深的触动,同时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关注孩子微小的心理变化。在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还手的机会。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经常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帮助弱者,团结同学。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在受到欺负时,一定要还回去。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这是一种教养。但不被人欺负,这是一种骨气。不管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欺负你,在势力相当的情况下一定要以牙还牙,以恶治恶。感觉自己势单力薄的时候,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学会借力,可以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或者借助身边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保护自己。如果任由欺负,不仅助长了欺凌之风,换来的可能是变本加厉。就像电影里一样,孩子小小年纪学会了逆来顺受,长此以往,孩子有了很强的心理阴影和自卑心理,最终走向了人生的极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i>三、护弱原则</i></b></p> <p>  威·厄尔曾说过“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变的校园环境,班主任更应该站在一个护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大部分所谓校园“弱者”,大多家庭不幸、性格内向或偏激、缺少社会和家庭关爱,造成了在同学们中间备受歧视,就像现实社会中的“贫困户”,更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精准扶贫”。保护弱者,防止弱者被过分欺凌。弱小的孩子不被欺负,关键是自己要变得厉害,变得强大,让别人不敢轻易欺负。当然,在保护弱者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弱者服务的理念,时时关心弱者,关爱弱者,使他们感受到阳光,从而让他们自信自强起来,成为一个“强者”。当然鼓励受欺负的孩子敢于反击的教育工作,只能由家长完成。 </p> <p>  此外,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弱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欺凌的原因及表现,使其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让学生掌握远离校园欺凌的一般性原则和应对暴力侵害的技能和方法,学会正确处理各类冲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应对欺凌,自觉远离欺凌,培养学生的非暴力情感,提高防范意识。只有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避免欺凌事件的发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最温暖的港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四、中立原则</i></b></p> <p>  处理打架事件时,老师要注意保持中立。摆事实,讲道理,不轻易下结论。老师要站在问题之外,站在问题之上处理问题,而不要进入问题之中。意思是,老师不要作代言人,既不能替弱者代言,也不替强者代言。重要的是做好调查, 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收集证据或者证人证言,以保障事件得到公平公正地处理。只有把原因弄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千万不要不问原因,就急着下判断,很容易弄巧成拙,要么伤了孩子的心,要么错误地助长孩子霸气的气焰。同时要告诉孩子,不管什么理由、不论谁对谁错,打架都是不对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都有不对的地方,但也要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让孩子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面对矛盾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也可以分别找他们进行谈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这样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激化矛盾,只有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br></p><p> 此外,老师要引导当事人进行反思,主要想想自己在这件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由双方当事人口述并写出情况说明,所述情况有出入时,可以把双方叫到一起询问,对质。情况说明书上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一定要签字,以示负责。通知当事人家长,要摆事实,讲道理,不事先贴标签,不轻易下结论。只要老师把事实讲明白,双方家长自有结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五、教育原则</i></b></p> <p>  发生打架事件后要及时进行教育,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阐明打架是不文明的行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的后果。对待欺凌者更要加强教育,要告诉他,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仗势欺人是不对的,要让欺凌者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要让欺凌者懂得不得以伤害别人为代价,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p><p><br></p><p> 在集体中教育,用集体来教育。及时召开晨会或主题班会,引导全班学生分析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班主任要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一一列举打架对全体同学造成的影响、对自己造成的影响,说明打架的危害,启发学生深刻认识打架的错误和危害。然后,可以让打架的两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为什么打人,打完了感觉如何,今后类似情况是否还要打人。让他们彼此道歉,并向全班同学道歉,保证以后不再打架。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发动学生集体讨论如何解决纠纷,怎样彼此沟通,有话好说,形成团结友爱的共识,对其他有此错误倾向的同学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六、和平原则</i></b></p> <p>  创造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文明班级、文明校园,我们人人有责。不说脏话、过激的话。很多打架现象是由出言不逊引发的,俗话说“祸从口出”。给别人添麻烦,妨碍别人了,要及时道歉,要说“对不起”。别人不理解自己要主动多解释;必要时,可以找老师解决,请老师出面调解。教育学生:和为贵,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打架是暴力行为,是野蛮人的选择。打架是没教养的表现。要努力做好调解和好工作,树立团结友爱的风气,消除隔阂。</p> <p>  《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要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做到和谐。 </p><p><br></p> <p>  所以,班主任老师要通过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明白矛盾不会通过打架而消失,目的不会通过打架而达到,只会因打架而变得更加糟糕。也许,很多孩子都是这样想:我们被人打了,伤了自尊没面子,心里的感觉不好受,也很愤怒,那口气都在心里,真是难受了,想报复!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有助于减轻内心不良感受,避免孩子们用过激的方式发泄。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个倾诉室,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积怨、不满有一个发泄的渠道。这样会很大程度降低用“武力”回击这样的方式,减少校园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七、适当惩罚的原则</i></b></p> <p>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违纪的学生按照班规校规进行处理,违者必究,不能姑息。对严重违纪的学生或者小团体,公开严肃处理,以儆效尤。与安全教育结合,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给违纪打架的学生形成高压态势,让其有所畏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八、重建互信的原则</i></b></p> <p>  要疏导学生情绪,帮助学生重建互信,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在学校里学习是第一位的,为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承担一定的责任也是必须的。在一个校园里生活,需要团结友爱,即使打过架了,也有可能不打不相识,以后还是成为朋友的,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九、家校沟通原则</i></b></p> <p>  出现打架这种严重问题,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首先要让家长知情,其次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决不能害怕暴露班级问题。与家长沟通之前,要先掌握打架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这些问题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或是有家庭暴力的背景,班主任只有深入切实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抓到问题的根源,切中要害,一针见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