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背景:<br> 一本《国王的长寿面》绘本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国王的长寿面好长呀,引得孩子们翻阅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有小朋友过生日啦,在小作坊就做长寿面吧。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家人制作长寿面、班级环境中大班哥哥姐姐的照片,孩子们有了初步的经验,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游戏体验,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需要。</h3> <h3>观察目标:<br>1.观察幼儿在小作坊游戏中制作面条技能的发展;<br>2.观察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br>3.观察幼儿投入游戏活动的状态以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h3> <h3>场景一:面粉大碰撞 我来做面条<br>时间:9.27 地点:生活区 人物:橙子、睿睿、科科(橙子有前期经验)<br> 今天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小作坊,他们准备开始揉面团了。</h3> <h3> 两个好朋友开始行动起来。橙子拿了一个小盘子,用勺子舀了两勺面粉,堆成山的形状,将面粉“山”的尖尖上挖出一个洞,在洞里面倒了点水,然后把旁边的面粉往水上面盖。睿睿把面粉舀在硅胶垫上,直接往上面倒水,水流到桌子上了,睿睿:“啊呀,水跑走啦”。科科站在旁边看他们两个。<br>橙子说:“奶奶说了,在面粉上面挖一个小洞洞,把水倒在小洞洞里面,水就不会乱跑了。水要慢慢倒,不然要变成面粉糊了。”睿睿说:“哇,火山要爆发啦。”睿睿也学着橙子的做法,果然,水不会乱跑了。</h3> <h3> 睿睿、橙子手上都是黏黏的面粉糊,加水的时候把被子上面弄得都是面粉糊。橙子:“科科,你就负责帮我们倒水吧!”科科同意了,拿来水杯。听着橙子的指挥,等待着帮两人加水。睿睿:“我的面粉老是黏在我的手上,变不成面团。”橙子:“奶奶说的,黏黏的就是水太多了,要再加点面粉。”科科:“我来加面粉!”</h3> <h3> 橙子的面团揉好了,她看着墙上的步骤图说:“接下来我要把面团擀成一个圆圆的饼啦。”擀好后她把小小的面饼放到压面机里。压出了短短的面条,橙子说:“我的面团太小了,面条才会这么短。我们揉面团太慢了。”科科:“我看到我妈妈在家里做蛋糕,有一个电子秤,放牛奶和面粉的时候都称一称,放到一起揉一下子就好了。”</h3> <h3> 睿睿看着橙子开始擀面饼了,把手中的面团也开始擀了起来,在拿起来的时候,面团粘在了硅胶垫子上,睿睿拿起来的时候,面饼被拉得有一点裂缝。睿睿大叫起来,橙子说:“你擀面的时候要在垫子上撒点干面粉,这样就是滑滑的不会沾住了。”睿睿点点头把面饼小心地拿起来,放进面条机开始做面条。可是做出来的面条都黏在一起,很难分开来,睿睿把面条撕开来,中间拉的好长好细,有的一拉就断了。橙子和科科都来帮睿睿分面条、挂面条。橙子说:“你的面条太湿了所以才会黏在一起的,你的水放得太多了。”睿睿:“那我要放多少水呢?我也不知道呀。”</h3> <h3>行为分析:<br> 1.已有经验提供游戏支持:三位幼儿在制作面条方面都是有一定的前期经验的,橙子是有前期经验支持她在小作坊中制作面条的游戏的,睿睿在实际操作遇到了问题:面团太湿导致面饼太黏、面条没有很成功,但是对于制作面团,她也是有经验的,比如面团的制作需要水和面粉,制作面条时要将面团擀平后放入面条机,科科在面对橙子提出的问题时也能调动前期经验,提出提供电子秤的解决办法。<br> 2.合作能力促进游戏发展: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游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游戏中可以发现,三位孩子能够相互配合,橙子能够发现同伴的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游戏中,孩子们对材料的使用、游戏分工都能较好地展开。<br></h3> <h3>调整策略:<br> 1.材料的增加与减少:<br>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从制作面条变为揉制面团后制作面条,这一过程中,原本游戏开始时小作坊会提供现成的面团的,经过本次观察可以发现,孩子们有自己揉制面团的能力和需求,因此在小作坊的材料提供上可以减少现成面团的使用。<br>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揉面团遇到了问题:由于不能把握水和面粉的比例,孩子们揉面团用了较大一部分的游戏时间并且还会出现不成功的面团,通过这一问题他们自发产生了对电子秤、量杯等精确计量工具的需要,对于这教师将满足幼儿需要,进一步提供材料。<br> 2.利用家园合作促进游戏能力:<br> 小作坊的游戏重在促进幼儿的生活技能与生活经验的提升,对此,我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积累关于制作面条的经验,与家长一起调查揉制面团的水、面比例,合作制作面条等方式,促进幼儿相关生活经验的积累。<br></h3> <h3>场景二:新材料来帮忙<br>时间:10.10 地点:生活区 人物:阳阳 萱萱<br> 阳阳带着自己的调查记录来到小作坊,对萱萱说:“这是我和我妈妈做的,上面记录了做面条要放50g的面粉,20ml的水。”</h3> <h3> 说着他们两个就拿来了电子秤。阳阳和萱萱合作,萱萱看好了电子秤上的数字,阳阳拿着勺子舀着面粉往里面加,阳阳加到第四勺,萱萱大声说:“到45了!”又加了一勺进去,萱萱又说:“超过了超过了!快舀出来。”阳阳赶紧舀了一点出来,阳阳说:“我要小心一点加进去。”阳阳放下大勺子,换了一个小勺子。萱萱忍不住也握着阳阳的手,两个人一起轻轻地抖着勺子加面粉,萱萱:“到了到了!刚好50!”</h3> <h3> 接下来两个人又开始准备水,萱萱拿着大杯子,阳阳端着小量杯,时不时地举起来看一看,阳阳:“9过去一点点,再加一点!”萱萱:“我慢慢加,你再看一看!”阳阳举起来看了看,萱萱凑过来,大喊:“斜了斜了!看不清楚,你放在桌子上”阳阳把量杯放在桌子上,蹲下来看着量杯,萱萱继续一点一点地加水。阳阳:“等等!够了够了!”材料准备好了,两个人开始揉面团了。20ml的水加入到面粉中去,阳阳先揉了一会,动作慢下来,萱萱在一旁着急地说:“我来吧,我来吧。”两人合作,一个小面团成功啦。擀平、压面,这一次的面条很成功!在两人的轮流操作、相互配合下,一个个小面团制作完成,挂面架上错落地挂上他们的面条。</h3> <h3> 两个人把自己的游戏记录下来,在游戏计划中能够看到两位好朋友把今天的游戏分享给了大家,“一个小面团要50g和20ml的水。”“称面粉快要到50的时候要很小心。”“量杯要放到桌子上,这样水就不会乱动了。”</h3> <h3>行为分析:<br> 1.亲子调查激发孩子游戏兴趣:阳阳用和妈妈共同调查,形成科学的调查经验,推动了阳阳和萱萱在小作坊的游戏进程,使得两个孩子成果的游戏体验增加,在游戏中阳阳和萱萱投入、专注,游戏质量非常高。<br> 2.同伴合作推动游戏发展:两人相互合作,一个看数字的变化、一个加面粉,最后两人共同合作把面粉“抖”着加进去。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两人细致的精细动作还有相互配合的合作精神。在对材料的使用上,阳阳大勺子换成小勺子,自然而然地随着探索和已有经验去选择。同时将对工具的研究精神运用到生活区的生活操作中来。<br> 3.经验分享创设新的游戏环境:在游戏结束后,阳阳和萱萱把游戏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这些经验也通过表征的方式成为生活区的环境之一,形成了面团制作步骤图。这样的步骤图将生活区真正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自主游戏场,是孩子们之间的对话方式。</h3> <h3>调整策略:<br> 1.关注已有经验,思考提升经验:<br> 《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结合孩子们的游戏现状可以发现,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于小作坊制作面条的游戏已经有了充足的游戏经验,生活技能和经验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提升,那下一阶段孩子需要怎么样的发展呢?<br> 2.师幼共同探讨,捕捉幼儿兴趣点:<br> 针对这一问题,我与孩子们展开了一次关于面条的讨论:你在做面条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不一样的面条?面条只有白色的吗?通过这样的谈话可以发现,孩子们对于面条还有很多的不一样的认识:我吃过的彩色面条、我老家的特别的面食等。<br> 3.生活区围绕生活技能与膳食营养展开:<br> 结合现阶段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我与孩子共同商量,在小作坊提供了榨汁机,鼓励孩子与调查不同颜色的面条制作需要的材料,同时还与孩子们讨论不同颜色的面条的营养价值。</h3> <h3>场景三:面团添色彩 创意大无限<br>时间:10.25 地点:生活区 人物:安安 铖铖</h3> <h3> 今天安安来到了生活区,熟练地将面粉、面条机等材料准备好,要开始揉面团了。铖铖首先抱起小作坊的新工具:榨汁机。铖铖:“我今天要做火龙果面。”安安:“那我要做青菜面,绿色的,妈妈说青菜让我不感冒的。”</h3> <h3> 两位小朋友去蔬果博物馆找来了火龙果、青菜。铖铖说:“要把火龙果先切开来。”切来开后铖铖一只手拿着火龙果一只手拿着一把勺子挖火龙果,每次只能挖一点出来。铖铖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他放下勺子,把火龙果的皮撕开,把半个火龙果拿出来放在硅胶垫上切起来,很快火龙果就被切成一块一块的了。安安拿来一些青菜,清洗过后,拿起塑料刀在菜板上切起来。</h3> <h3> 两人叫来孙老师,在孙老师的帮助下插上电源开始榨果汁,铖铖先打了三下火龙果,想把果汁倒出来,但是倒的过程中发现果汁里还有好多大块的果肉,说:“里面还有果肉没有打碎,我们还要再打两次。”说着又把果汁倒回去继续打了两下,这次他把果汁杯拿起来来回晃了两下,安安也凑上来看:“这下终于好了吧。”轮到安安打果汁了,她把菜叶子都放进去,却发现只有下面的菜被搅拌地旋转起来了,怎么也不能变成果汁。铖铖说:“加点水吧,我妈妈在家打香蕉也要加点水的,不然上面的打不动。”铖铖帮安安加了点水,果然,所有菜叶子都旋转起来了。</h3> <h3> 彩色果汁准备好啦。他们把彩色果汁加到面粉里,安安在做绿色面团,两个人称好面粉,准备果汁时,铖铖发现火龙果汁有点难吸上来,安安说:“我看到这个里面有黏黏的火龙果肉,还有黑色的籽也有点堵住了。”开始揉面团,安安称了50g面粉,说:“要放20ml水。”边说边倒入20ml青菜汁,当她把蔬菜汁全部倒完时,她发现面团还是一块一块地揉不到一起,铖铖:“还要再多加点水吧,太干了。”安安听了铖铖的话又往面团里小心地加了一点点青菜汁开始揉了起来。在加了两次青菜汁之后,绿色面团成功了。铖铖的紫色面团也成功了。</h3> <h3> 彩色面条压出来后,颜色丰富。铖铖还将揉出笑脸面团、小花面团,压制出了拼色面条呢。</h3> <h3>行为分析:<br> 1.细致探索,多样发现:<br> 在游戏中,榨汁机的投放迅速地吸引了两个孩子的注意力,铖铖选择火龙果面条,能够运用多种工具分割火龙果,从勺子到儿童水果刀的转变是他在探索工具后产生的结果,两人在打果汁时能够发现,火龙果这样汁液比较多的能够直接用榨汁机打出来但是青菜这类水分较少的就需要加一些水来帮助榨汁。同时两人在遇到果汁加了20ml后不能揉成面团的问题时能够迅速反应、继续加水,大班孩子的探索能力得以体现。<br> 2.区域融合,多元互动:<br> 安安选择青菜面条的原因除了对颜色的喜爱外还蕴含着膳食营养的知识,在生活区,除了我们生活技能的提升还有膳食知识的体现与表达。同时,安安与铖铖将蔬果博物馆的蔬菜用到彩色面条的制作中来,铖铖的笑脸、小花面饼和拼色面条都是其艺术审美和创意的体现。<br> 3.《指南》中提出:“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制作彩色面条中,安安和铖铖请孙老师来协助他们使用榨汁机,也体现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在使用电器时在老师的陪同下进行游戏。</h3> <h3>调整策略:<br> 1.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在游戏时,对于榨汁机这一新材料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孩子们自己也考虑到榨汁机的安全问题,为了规避游戏中的危险可能,更安全的榨汁工具可以进一步投放到游戏区,比如换成手动榨汁机、挤压榨汁机等等。<br> 2.结合主题活动,把握教育契机:孩子们对于面条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的,前期幼儿对于特色面点的兴趣刚好与主题“我的祖国”相适宜,我们可以结合主题及孩子们的交流分享提供传统面点的材料,在小作坊也制作花式面点的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花式面点运用到的制作技巧将难度增加:蝴蝶面的面饼需要擀得更薄,还需要捏一捏;海螺面需要在面板上捻、滚、揉……这些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制作面条的技能以及对中华传统美食的兴趣。</h3> <h3>我的思考:<br> 一、生活与游戏碰撞激发游戏可能<br> 首先,小作坊的游戏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趣味性、可操作性十足,孩子们对生活区的游戏兴趣非常浓厚,但是一成不变的材料、游戏内容,不利于幼儿在生活区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的提升。为了促进生活区游戏的不断深入,本着课程研究的精神,挖掘生活中支持游戏的内容,通过家园合作、师幼互动以及仔细观察,进行适宜的调整,如:蔬果等生活材料的提供、生活区游戏内容进一步调整为制作彩色面条等等,这些调整使得生活区制作面条的游戏不断深入。 <br> 二、生活与课程融合点亮游戏理念 <br> 生活即课程,将课程和幼儿生活元素契合起来,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积极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在创设生活区环境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提供可供探索的材料,如电子秤、量杯,教师看见幼儿、听见幼儿、记录幼儿、满足幼儿、成就幼儿,发现幼儿能力的提升与需要,时时处处体现出对幼儿需求的尊重、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对幼儿智慧的肯定、对幼儿创造的赞许。<br> 三、生活与需要贴近创造孩子的真游戏<br>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程实施中的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有效结合。小作坊的游戏来源于幼儿对“长寿面”这一话题的兴趣,在初始游戏时,教师预设投放了一些材料,随着游戏不断深入,根据幼儿自发生成的兴趣,游戏逐渐随着幼儿而生成,彩色面条、花式面点应运而生。通过观察与游戏,我发现教师的所有的预设安排都应该坚持从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和操作材料,根据主题变换、幼儿兴趣、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更换、充实游戏内容。这样才能做到“让孩子真游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