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带着对知识的渴盼,带着对重新走进校园的憧憬,带着对大师的仰望,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奔波,我来到了河南大学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开启12天的学习之旅!</p> <p>2020年12月4日,来自全省的近百位优秀地理教师齐聚百年河大,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跟岗研修,不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质,为我省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p> <p>上午八点半,所有学员准时到达锥形报告厅参加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仝致琦主持,仝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出席此次开班典礼的领导,并对学习流程进行了简单说明。之后,河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刘玉振向各位学员介绍了河南大学的办学经历、特色专业、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他代表学校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同时也围绕“珍惜”、“定位”、“反思”、“交流”、“安全”这五个词,给学位学员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最后由承办此次培训的环境与规划学院行政副院长潘少奇作总结,他向大家介绍了不断奋进的环规院以及取得的骄人成绩,最后不忘叮嘱各位学员学习同时注意自身安全!</p> <p>短暂的开班典礼之后,我们见到了期待已久的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赵丽霞老师,她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教学与评价》的讲座。讲座中赵老师从“钱学森之问”说起,启发大家思考“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课堂”。通过实际案例2005年的年度儿童,以此作为切口,向各位学员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提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让地理教学“回家””。赵老师从三个层次解读了什么是“家”:“家”是课程标准; “家”是蕴含在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家”是根植于生活世界的真实情境。通过分享郑州市“教—学—评”一致性探索与实践的相关经验,解读初中地理学科核心概念的构建这两大部分,给在座的各位学员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怎么认识课程内容标准的句型结构,内容标准分解的技术路径是什么?核心概念的构建怎么做?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赵老师从高大上的理论到接地气的实际教学建议,让在座的每位学员都有所感悟、大受启发。学员白露老师最后说到:虽然以前自己学校也做过课标研究,但总是一知半解,今天赵老师的讲座有醍醐灌顶之感,也为今后自己的教学之路指引了新的方向,非常感谢赵老师。</p> <p>下午14:30,92位学员早早地来到了河大校园内的职工之家,参加下午的培训项目。此次培训班的班主任张广花老师召开了第一次主题班会,张老师对为期12天培训的课程开设,培训的目标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每位学员通过培训学有所获。</p> <p>然后又进行了班级机构设置,分了六个大组,推选了6个组长,既促进了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又强化了班级管理。</p> <p>晚上18:00左右,许多天文爱好的老师又登上了环境和规划学院地学楼六楼天文宫,了解了天文望远镜的基本构造,进行了木星的观测。</p> <p>12月5日上午,全体学员聆听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红博士《立足真实情境 创新教学设计》的讲座,获益匪浅。</p> <p>陈红博士的讲座分三部分:一是什么是教学设计,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定义,特点,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讲解了教学设计的要素,特别是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分析等内容;三是立足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设计。由课程标准的要求讲起,举例说明情境的设计及应用。</p> <p>陈红博士的讲座,用理论引导,用课例说明,深入浅出,层层推进,以朴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课改下教师如何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真情境设计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p> <p>最后,陈红博士用探寻地理教育的“真”总结概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即善用“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真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开展“真实践”深入领会科学精神。</p> <p>12月5日下午,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感受雄厚文化底蕴,不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在院领导和班主任张广花老师精心组织下,由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仝致琦老师亲自带队,带领大家参观了开封市规划院和河大明伦校区。</p> <p>一座城,需要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带您回望历史;透过这扇窗,带您触摸城市;透过这扇窗,带您勾勒蓝图。开封市规划展示馆就是开封的这扇窗,远远望去,中央殿阁高耸、四周院落,围绕,“城摞城”“叠层层”“三重城”……开封市规划展示馆凝结着开封悠久历史文化变迁的缩影。</p> <p>规划馆以“八朝都会、宋韵开封”做为设计主线,以“一次城市寻根的探索之旅,一条城市建设的创新之路,一首古城复兴的雄壮史诗”为策展思路,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时间脉络。通过“印象开封、八朝古都、魅力开封、古都复兴、智慧未来、区县风采”六大展区展示了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万千气象,谱写这座千年古都的恢宏篇章。</p> <p>在开封市规划展示馆讲解员的引领下,近百位学员参观欣赏了展馆“印象开封”短片、清末开封城微缩壁挂模型、剧场式总规沙盘秀等规划展示项目。</p> <p>其中,印象开封——剧场式天幕迎宾秀是开封市规划展示馆的国内首创亮点展项,利用汴京八景打造的青铜艺术浮雕墙。缓缓打开,像是一扇大门链接了开封的过去和现在,数字能量屏映入眼帘,结合地面的城市中轴线青铜雕刻和四周LED互动护城河共同构成了三重城池意向,打造一个专属开封的城市秀场。三层为城建历史及城市规划展区,主要分为城建历史、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互动体验空间等展区,利用多种手段展示了开封城市规划及建设成就。</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下午四点半仝老师又带领大家参观河南大学明伦校区,走进这所百年老校,心生敬畏,那种震撼非语言能描绘,大家一起感受吧!</span></p> <p>12月6日上午我们迎来了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户利平老师,她所做《循命题技术路线 探大单元教学策略》讲座,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p> <p>户老师从研究考试的变迁入手,展示试题时间轴,设问:教学将导向哪里;其次,梳理命题技术路线——明确了“为什么考”、“考了什么”、“怎么考”,为学员们应对考试答疑解惑;第三,着重分享了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与实际做法。</p> <p>我们跟随户老师的课堂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真实情境中落实核心素养“重实践”、“接地气”。老师们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来参加这次培训,都在积极认真的学习中,都希望可以多学习,然后将这些前沿的教育理念带到自己的课堂中,给学生们更好的教育。</p> <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带着老师给予满满的行囊,我们去乘风破浪,绝知此事去躬行!</p> <p>12月6日下午,由来自河南省教研室的杨惠茹老师讲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班的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p> <p>杨惠茹老师的讲座分为两部分:一是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评价方式的变化,二是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与评价设计。地理核心素养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杨惠茹老师从区域认知方面给老师们介绍了基本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巴西等国家为例,讲解了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的基本路径。</p> <p>12月7日,是农历的大雪节气。八朝古都,古城开封,一片祥和,静谧的河大校园里暖阳洒下道道金光,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p> <p>河大环规院二楼报告厅早己坐满学员。聆听马建华教授的学术报告。</p> <p>神彩飞扬的教授。</p> <p>又重温N年前地貌学。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p> <p>该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有三个基本特点:</p><p>第一,决口地点逐渐西移。起初在滑县,之后经汲县、延津、原阳、原武,几乎到达黄河冲积扇顶端。</p><p>第二,河道逐渐南摆。起初黄河东流至梁山泊,转而东南,夺泗河入淮河,在苏北滨海附近入东海(北支);随后逐渐南摆到达开封和商丘地区,在徐州夺泗入淮(中支);最后夺雅河、涡河、颍河入淮(南支)。</p><p>第三,除干流外,岔流很多,迁移不定。尤其是后期的黄河南支,或东流入泗,或南流夺灘、涡、颖入淮,经常数股并存,变迁极为混乱。</p> <p>本讲围绕黄河是怎样形成的与黄河是何时形成的两大问题,探索地质时期以来黄河形成发展与演化,介绍古湖盆独立水系阶段、局部湖盆贯通阶段与中上游黄河形成阶段等黄河形成与演化的几个重要阶段。</p> <p>下午在马教授带领下黄河实地考察。准备出发。</p> <p>马建华老师讲解黄河治理。</p> <p>黄河四堤,(缕堤、月堤、格堤、遥堤)中的月堤。</p> <p>结过一天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室内到郊外收获满满!感谢河大,感恩老师!</p> <p>我们又去了开封铁塔。</p> <p>仔细看看,开封铁塔向什么方向倾斜呢?</p> <p>铁塔原名叫开宝寺塔,建成于1049年,高55.88米,十三层,八角形,收边圆锥形上升,是当时开封的最高建筑。由于塔身是铁锈色及紫色的琉璃砖,从远处看,像是铁做成的,因此人们都把它称作铁塔。其实,它不是铁做的。</p> <p>黄河河床海拔与开封铁塔海拔的对比。</p> <p>登上开封铁塔的最高处的海拔。</p> <p>登上开封铁塔的经纬度。</p> <p>12月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学习。</p> <p>新建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社会公众为主体,青少年和资源环境相关业务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的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河南特色的全国省级一流的地质专业博物馆;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游览胜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p> <p>恐龙厅</p><p>恐龙厅又称中生代展厅。在此展厅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这里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十余件珍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足迹等珍贵标本。</p> <p>矿产资源厅</p><p>凡是能被人类利用的天然的岩石矿物,不管是固态、液态或者气态,都是矿产。矿产分为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四大类。该厅主要展示介绍河南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概况。设有吸铁砂、找宝石、比体重、观看各种各样媒体等互动项目。</p> <p>古象厅</p><p>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动物,也是现代陆地上最大的脊椎动物。虽然现在大象不多见,但在遥远的古代,它们遍布于世界各地,黄河流域曾经是大象的王国。河南已发现古象化石产地100多处,有10多个种属,分布在14个地市。</p> <p>12月8日下午,在河南大学新校区环境与规划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了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研讨展示活动。活动由本次培训的班主任张广花主持,九十多名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市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参加。</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首先,郑州外国语中学的白露老师和安阳市林州市阜民中学的秦先云老师做了两节微课。白露老师根据课标: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教材的整合和选择,做课题目是《以新西兰为例,探讨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秦先云老师的做课题目是《天气与气候》。两个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微课精彩纷呈。课堂教学从头到尾贯穿了教学评一致性,给学生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度思考,习得知识,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span></p> <p>第二步,教师进行评课。郑州八十三中的宋艳琴老师及其他老师进行了评课。白露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是:一、教课标不是教教材。根据课标进行教材的整合和选择,打破了过去教教材的课堂设计。二、每个目标的达成都有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教给学生探究分析的方法:提取信息-思路分析-调用知识-组织语言。三、教学环节过度自然,比如奶牛不仅要吃得好,还要休息得好,很自然地过度到新西兰的干奶期。四、教学有深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深度思维。比如,反向推断,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秦先云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是:一、板书设计有特色,图文并茂。二、教学环节完整。三、真实情境的应用,比如谈谈对开封四季的感受,我们要去开封黄河故道参观考察,根据天气状态我们要做怎样的准备。为了让课程更加完美,评课老师也给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学情不同,老师要对内容做一些调整;学生对风向的理解容易有误解,要想办法突破这个易错点等。最后本次培训的班主任张光花老师进行了高屋建瓴地点拨,她指出,大单元设计中要有一个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老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进行问题引导,任务驱动,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要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p> <p>最后,南阳市南召县基础教育研究室李瑞生主任做了《试题命制的要点》报告,给一线教师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指导。</p> <p>12月9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河南大学闫卫阳老师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的讲座。</p> <p>闫老师从地理学的发展、河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发展和排名、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p> <p>随后闫老师又分享了《基于GIS的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扩展研究》的报告。从理论模型讲到模型扩展并且分享了他最新研究成果。不仅让老师们触摸到前沿的科学技术也使我们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大家在工作中多钻研、争做研究型教师的热情。</p> <p>研修班第五组学员赵花玲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她认真地聆听讲座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将教学钻研精神贯彻到底!</p> <p>2020年12月9日下午,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初中地理班的全体教师到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参加讲课评课活动。</p> <p>来自安阳林州市阜民中学的秦先云老师讲授《天气与气候》一课。</p> <p>秦老师《天气与气候》一课,一个特点是新,与昨天试讲的呈现有很大改变,素材也很新,精益求精。学习目标紧扣课标要求,行为主体和行为动词恰当准确。教学过程中提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p> <p>来自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吴矿丽老师讲授《世界的聚落》。</p> <p>吴老师的课,导入直接短距,城乡差异中百度地图的街景使用,技术比较新。老师的亲和力强,声音好听。</p> <p>张广花老师评课。</p> <p>陈世庚老师介绍河大附中教研特色。</p> <p>本次异课异构活动的开展,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在比较、反思和研讨的过程中,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p> <p>2020年12月10日上午,在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二楼报告厅,三位省骨干教师讲了三节微型课,第四组卢连琛讲的《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五组李明讲的湘教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六组的高晓菊讲的《东北三省的工业》。</p> <p>高晓菊老师讲的《东北三省的工业》分五个环节:牛刀小试、挑战自我,角色扮演、寻址建厂,探寻症结、谋求发展,共话收获、当堂检测,科技助力、畅想未来。环环紧扣,教学规范完整,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教法多样,真情景输入,真知识输出。</p> <p>卢连琛老师讲的《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完整,过程循序渐进,活动丰富多样,尤其设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位置时,近乎拼图游戏,能激起课堂学习氛围。</p> <p>李明老师讲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模拟课堂接近教学实际,视频引入,图解问题,分析到位,层层推进,重难点突破深入浅出。</p> <p>班主任张广花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肯定,并指出了一些不足,为今后教学设计指明方向。</p> <p>教研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张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虚拟地理环境研究室和东英地质博物馆。</p> <p>12月10日下午,河南省初中地理培训班一行90余人在开封市集英中学开展教研活动,目的是将自己的所学真正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各位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进行思维的碰撞,理论的升华。</p> <p>首先为我们进行课堂展示的是开封市集英中学的王蕊老师,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王老师用和风细雨的语言将影响气候的因素中的两个--太阳高度和海陆位置娓娓道来,特别是实验视频的运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师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现在课堂所需要的。</p><p><br></p><p><br></p><p> </p> <p>接着,进行课堂展示的是来自许昌第一中学的高晓菊老师带来的《东北三省的工业》,高老师这节课学习目标明确,问题指向性强,语言精炼,高老师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从日本和俄罗斯的工业分布的特点自然的过渡到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特点,高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坚持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耐心的一一给以点评,及时将学生的反馈情况给以展示。高老师的课堂问题是真问题,学生的思考是真思考,老师们通过这两节展示课是真有收获。</p> <p>课后,学员们富有兴致的参观了学校的创客空间。</p> <p>12月11日上午,在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校二楼报告厅,我们聆听了中原名师、河南省特级教师程黎教授的《中学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讲座。</p> <p>程教授引用了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话,又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教科研的快乐性和重要性。</p> <p>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p><p>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p><p>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p><p>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p><p>4.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需要。</p> <p>程教授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为我们做课题、进行教科研指明了方向,传授了方法,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走出一条教科研的幸福之路!</p> <p>12月11日下午,省级培训恰逢地理学会,一场饕餮盛宴在百年河大环境与规划报告厅华美绽放。我们这群怀揣梦想的老师,聆听傅伯杰院士《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报告,近距离感受傅院士的大师风范,智者风采。</p> <p>傅伯杰,1958年1月4日出生于陕西咸阳,自然地理学家、景观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洪堡奖章”得主。</p> <p>傅院士以"耦合"为基础,阐述了区域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耦合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可以通过区域人地系统调控来实现。人地耦合黄土高原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p> <p>傅院士的精彩报告,高屋建瓴地从人地系统的耦合聚焦人地系统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了前瞻性的贡献。</p> <p>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地理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赋予了地理学新的重大历史使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为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根据河南省地理学会工作安排,“河南省地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12月11-13日在八朝古都——河南·开封召开。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学员有幸参加了这一盛会。</p> <p>此次大会由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宏伟教授主持。报告的内容主要有:河南大学王家耀院士的《“黄河大脑”服务流域“保护”与“发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的《人类活动与我国大气污染和高质量发展关系的思考》,以及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道席院长的《黄土高原植被—水文演变机理与协同调控》的报告和河南大学特聘教授董冠鹏的《地理数据的时空多尺度统计建模方法前沿》的报告。</p> <p>张小曳院士从现在的空气质量、大气污染方面,提出我国四大主要人为排放源,1、化石燃料燃烧2、生物质燃烧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城镇化)4、涂料—化工厂—印染</p><p>通过研究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以及中国京津冀地区的污染程度,得出结论。并举了个典型例子:霾(PM2.5)以及罗列了国家采取的措施。</p> <p>聆听2020河南省地理年会各位专家的报告,亲眼所见院士、专家的风采,因他们渊博的学识折服,被他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打动。此举丰富了老师们的学科认知——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眼界的广度都使老师们得到大幅度提升。</p> <p>12月12日下午13:20,我们初中地理骨干教师研修团队一行90余人齐聚河南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第一分会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锥形报告厅一楼静候知名教育专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面对面聆听大咖们的思想和理念。</p> <p>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丁武营主持会议。</p> <p>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秋平为我们分享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地理教育实训室建设方案分享》。</p> <p>河南大学 张广花教授传授《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张教授在报告中以开封为例分别从交通、经济和地理空间等方面提出了乡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强调乡土地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p> <p>郑州大学 李昊林在《中国古代地理学知识体系的肇建与完善》讲述了中国本土地理的特点并阐述了中国地理的发展史。</p> <p>洛阳市第四十中学 左晓凯老师在《中学地理研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中讲解了开展地理研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为如何开展研学活动提供了研学素材,分享了研学成果,左老师最后谈了自己的感悟和反思。</p> <p>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王祎君在《指向学科育人的地理学科项目式教学》中以嵩山地质地貌课例为例介绍了以德育人前提下的项目式教学的环节。</p> <p>修武县第一中学 陈红方老师引经论典提出《地理试题解析中地理思维培养探究》,报告中陈老师利用人大脑中多远神经引出思维导图,利用高考试题讲述了地理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并举一反三,学一例,得一理,解决一类问题。</p> <p>后半场由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刘玉振院长主持。</p> <p>河南大学 秦明周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的地理教育》,带着我们浏览了美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环境,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p> <p>信阳师范学院 高学通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思政教育研究》中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等分别进行论述。提出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政教育。</p> <p>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 张云枝在《课前展示 启迪智慧一一智慧课堂之实践篇》中分别从课前展示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初见成效阐述了智慧课堂的开放和融合。</p> <p>这次地理学术年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会上听了各位大家的发言,使我们感触很多,而且受益匪浅,通过本次研讨会使我们意识到了许多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使我们对地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要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然后应用于实际教学中。</p> <p>相见时难别亦难,冬风细雨百花残。</p><p>此生就此别离去,他乡亦想遇故知。</p><p>愿君三冬温暖春不寒,</p><p>愿君天黑有灯下雨有伞,</p><p>愿君善其身遇良人,</p><p>暖色浮余生,有好人相伴。</p><p>感谢领导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兢兢业业的付出,感谢来自全省各校的兄弟姐妹十几天的陪伴!您们辛苦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