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促成长 教无止境同前行——记丽江市和集宏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教研活动

魏建梅

<p>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采一束冬日暖阳,谱一曲探索之歌。2020年12月4日,丽江市和集宏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携手永北镇中心学校、永北镇第一小学共计二十名教师齐聚大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研语文之芳华,续染墨之流年。冬风乍起,寒意浓浓,但这丝毫没有磨灭老师们的热情。清晨,大家驱车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驶入大安,沿途高山幽谷,一路上树木葱翠,车窗外闪过一抹抹耀眼的绿,放眼远眺,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犹如海上起伏不停的碧波,老师们满怀着激情踏入大安乡。 </p> <p>  太阳刚刚升起,老师们就已经到达了此次教研行程的目的地——永胜县大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原大安乡中学),该校创办于1970年8月,是丽江市唯一的一所藏区一贯制学校,学校距离永胜县城63公里,位于大安彝族纳西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面向大安乡水坪、宝坪、永乐、大安四个村委会招生,辐射人口7800余人,学校始终坚持以“励志奋斗、勤学善思、遵规守纪、崇德感恩”为校训,初步形成了“稳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确立“每天进步一小点,一年进步一大点,每年前进一小步,三年前进一大步”的办学目标,结合山区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方案,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强化了常规管理,学校为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p> <p>  活动开始了,第一节课是由“丽江市和集宏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永北镇第一小学的关荟芸老师带来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理性小散文《夏天里的成长》,课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的自然现象,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要尽量地用力成长。</p> <p>  纵观整节课,关荟芸老师教态自然,很有亲和力,教学语言生动优美、引人入胜,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紧扣“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在读中感悟,引发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考,加深感悟。关荟芸老师热情洋溢,学生积极主动,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p> <p>  教材研读透彻,教学设计巧妙。课堂上,关老师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抓事物特点,品味语言描写的特色,让学生体验、感悟,教学步骤清晰,层层推进。 </p> <p>  目标定位准确,训练扎实有效。关老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p> <p>  扶放有度,学用结合。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地获取知识,这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非常的重要。教师的“扶”是教学上的引导与帮助,关键体现在“导”,“导”是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也是老师与学生真诚交流的润滑剂。</p> <p>  第二节课由永北镇第一小学副校长、云南省谢福琴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坊成员芮华香老师给我们带来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10月19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政治抒情诗《有的人》。芮华香老师的这节课重视朗读和诵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芮华香老师带着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范读指引,再读理解,品读体验,对比读揣摩等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p> <p>  芮老师的教学切入点符合学生实际,精而准,从图像、视频入手,恰当运用资料,由纪念鲁迅入手,由有感引出情感,导课自然新颖;紧抓诗歌的特点,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读促讲,以自主交流推动课堂教学,有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课内外的延伸比较到位,这样的做法非常适合高段的学生学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行的方向。</p> <p>情境导入,初识文本。</p> <p>多读促学,走进文本。</p> <p>教师引导,迁移学习。</p> <p>形象描绘,走进生活。</p> <p>升华认识,拓展学习。</p> <p>  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本课的最终目标,芮华香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的逐步引导,让学生把握住了两种人的形象、本文的写法及作者的情感倾向,课堂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不断感悟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p> <p>  两位老师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清晰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习探究的意识明确,给在座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p> <p>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p> <p>赏童心的光辉,品语文的香味。</p> <p>以读促情,读中感悟。</p> <p>学习和研究的平台。</p> <p>成长和进步的阶梯。</p> <p>示范和辐射的中心。</p> <p>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听课教师们进行评课活动。</p><p> 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领悟,在领悟中创新。</p><p>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课老师们结合课例,展开研讨,老师们围绕课例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p><p> 两位上课的老师对自己所上的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p> <p>  大安乡中心学校副校长和建松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谢,并表示名师工作室为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各方面的专业成长,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他指出了两位上课老师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一.吃透文本,整合文本:二.课件不花哨;三.教学有目标、有重点、教学详略得当:四.两节课的课文体裁不同,文体不同,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但是都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极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p> <p>  永北镇中心学校教研员徐文云老师首先感谢大安乡中心学校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徐文云老师要求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要明确上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同课异构,同课优构”,在课前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专研文本,并在备教材的同时要做到备学生;同年级的老师能做到互相听课、磨课、互相配合,以提高教学水平。</p> <p>  大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何之清老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工作室主持人和集宏校长情系家乡,为家乡传经送宝表示感谢。何之清校长为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学校会一如既往地努力,让学校的明天更辉煌!</p> <p>  永北镇第一小学的熊丽霞老师感谢自己母校的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和不容易,熊丽霞老师在听课后感受颇深,她坚定信心,表示以后会在教学工作中继续向老师们认真学习。</p> <p>  大安乡梓里小学校长马新华老师在此次交流活动中收获很多,他觉得自己和授课老师有一定的差距,以后会多学多练,争取做一名优秀教师。</p> <p>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和集宏校长希望大家要利用工作室的平台迅速成长起来,要发挥好辐射作用,要将工作室的活动成果进行推广。和校长为工作室的成员们布置了此次的工作任务:一.做好活动交流的简报及时上交;二.结合目前的教改动态,每个学校都要有相同的教学模式建立“智慧课堂”,和集宏校长要求工作室成员们要将自己上课的教学模式上报工作室,工作室进行汇总后选取最佳模式进行实施。</p> <p>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了交流互动、优势互补,是一个相互学习、促进发展的平台,为拓展名师工作室成员研究视野,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提供了更大更有力的保障。</p> <p>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只要我们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梳理和反思自己,我们就能日日精进,在讲台上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p><p> 作为教育者,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在这个冬日里,因为有你有我有她,因为有研讨有渗透有传递,孩子们才会有温暖有远方有彼岸的花香!</p> <p> 2020年12月</p> <p>(感谢王淑东、何灿林、和文珍三位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视频和图片素材)</p>

老师

教学

学生

工作室

语文

大安乡

学校

名师

集宏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