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坯

邢文书

<p>  以前,农村建房离不开土坯,打坯被称为“四大累活”之一,一般打坯是在场光地净雨水少的深秋时节进行,坯在地里风吹日晒,干透后正好春天使用。</p><p> 打坯的第一步是洇土,在将要打坯的地里浇上水,待水渗入地下,等到土不湿不干,水分适中才能开打,所谓“干粘模子湿粘锨”,水分是否合适,全凭人的眼观手攥,适量、少许、大概,这就是中国平民的哲学。然后,准备一个前高后低上面平正的台子,依面朝北作业为例,实际打坯时也是面向北的居多,为的避免北风吹腰落腰疾。作业台面北高南低,与地面夹角不超过10度,上面放一个石板,台子前面(北头)备一个平头小土堆,权且称其为“杵子台”。打坯工具主要有两件,一个是打坯模(mu)子,另一个是杵子。模子是一个长方形的框状结构,六个部件组成,两个边框也称为两帮,两帮内自北向南依次是1、摽绳。2、大堵也叫前堵头。3、挡板也叫插板。4、勾头。摽绳缠绕在模子两帮最前端的沟槽内,适当绷紧,向内用力,为的是打坯完成后两帮后端自动开启和不使坯向外走形。大堵与两帮是卯榫结构,大堵的榫插在两帮的卯眼内,不能太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保持灵活性,以便两帮开合自如。两帮、大堵、勾头都有一寸多厚,档板的厚度只有三四分,挡板插在两帮内侧的凹槽里。这样,大堵档板的距离构成了坯的长度,大堵档板在两帮内的长度决定了坯的宽度,两帮、大堵、挡板就形成了成坯的形状。最后的勾头,是一根横着的木杠儿,两头及中部粗,接近两头的地方较细,细的地方嵌在两帮后截面上横着的凹槽中,凹槽横在两帮的后截面,为得是模子的开启方便。打坯的另一个工具叫杵子,杵子头是一个高和直径都有六七寸的一个圆柱体的石头,正中凿个圆眼,上面楔入丁字形木把,有两尺来高。</p><p> 打坯是有两人一个组合,一人供土俗称供模子,算是助手吧,另一个人持杵子打坯,是主力,称为把式吧。准备妥当后,助手把模子放好,向模子内快速均匀的撒一把草木灰或炉渣灰,为的是防止土与石板或模子内侧粘联,然后铲满一锨土朝模子的前面扣下去,在他去铲第二锨土的间隙,把式快速的在模子里的第一锨土上踩上一脚,刚抽出脚第二锨土便墩了上去,土上好后,把式迅速登上模子,用双脚内侧交替着把模子两帮上的土收入模子框架范围内,这时模子的上面是一个隆起的高于模子的起脊式小土堆,把式接着向左转身,等于他的脚与两帮由平行成为垂直,由后向前再踩一遍后,用右脚底外侧将前面大堵上的土抹去,身体转正,面向前方,低头双手去抓放在前面杵子台上杵子的杵柄的同时,两脚踢掉两帮上的余土,拿起的杵子,由前向后猛打三下,接下来从左后角开始,沿左侧以次向前打四下,再转至右侧由前向后也是四杵子,下面又是由后向前左一下右一下每边四下,最后在前两角,加大力气再来两杵子,将杵子放回原处,“打坯”就此结束。“坯,坯二十一”,如果不偷懒耍滑每一个成坯要挨这二十一下,之后,探身把手中的杵子放在前面的杵子台上的同时用右脚跟磕开勾头,两帮开启,把式从模子上退下,将两帮扶起靠在前面杵子的丁字把上,同时扣住勾头。然后站在刚打好的坯旁边,躬腰拨离插板,将坯侧立,双手十指中指自两头夹住,拇指、无名指、小指前后卡住,把坯“提”起,放入己整理平正的坯垛位置,坯码垛时讲得是“五提六抱”,即下面五行(层)是提着搁放,第六行也就是最后一行,位置较高,是抱着放上去的。助手则是在把式提走坯,刚闪开位置的瞬间,右手抓住靠在丁字把上的模子勾头的位置,左手沿模子内测再抹一遍,弯腰左手拿起档板刮净石板上的土渣,右手紧接着放平模子,持档板的左手迅速将档板插入槽内,右手已经抓起一把灰,左手离开的同时,将灰撒入模子,然后开始拿掀向模子内填土,周而复始。如果把式和助手配合熟练,上述过程不到一分钟。一垛坯,底儿是50个,六层共300个,一个模子即一个组合,每天完成的任务是600个。每个坯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20来斤,不要说打坯,只搬运一项就是一万多斤,的确是一个超重体力活儿。</p><p> 现在大部分人住的都是钢筋水泥的房屋,几千年费力打坯的事儿已成为了过去,这件事也可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 </p><p> 邢文书 2020年11月</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