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正是深秋季节,天气晴好,我们姐弟四人一道出发,去家乡的“天路"自驾游。</p><p> 都知道青藏线是“天路”,一直很向往,前几年就计划着去西藏看看,由于疫情等原因至今还没有成行。其实在我们石台县也有一条“天路”,近两年很火,外地来此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p><p> 这条“天路”,从石台县城出发经过贡溪“蓬莱洞”景区、庆丰水库区、七井画坑摄影基地、八棚村前往七都镇,全程 约 65 公里。</p> <p> 坐在行驶的车内,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白墙黛瓦的村庄、寂静空闲的田野就像一幅无限长的山水画卷从眼前闪过。</p> <p> 这里是七井村村部所在地,属七都镇辖区。七井原是一个乡,盛产“七宝”:山茱萸、薏仁米、高山辣椒、高山黄牛、烟薰腊肉腿、玉米、南瓜等,皖南风味,流传久远。</p> <p> 对面山腰有个小村庄,弟弟说叫“何家”,他曾在此帮扶过一个贫困户,想去走访一下,我们一致同意!</p> <p> 正说着,车子在村口停了下来,车门外有一个村民热情地和弟弟打招呼,巧了,正是弟弟前些年帮扶的那位农民兄弟。</p> <p> 下车后,我们发现小村庄很美,周围群山环绕,村前的小路水塘辣椒地让人感到一种深秋的宁静。村里人不多,都争着和弟弟拉家常,说今年疫情对他们影响较大,来农家乐玩的客人少了,年底收入不乐观。还一再要留我们吃中饭,客气得不亦乐乎!</p> <p> 这就是贫困户家的房子,还可以吧?</p> <p> 村里还有一处民居,是位北京教授收集民间古建筑旧材料搭建的,取名“北宋山水”,据说他常在这里小住,绘画看书写作击鼓种菜游泳,享受休闲时光。</p> <p> 那位贫困户告诉弟弟,说自己现在帮教授管理这处民居,干活的工资每天160元。弟弟赞赏的说“你现在不但脱贫了,并且可以帮助别人致富了!”。</p><p> </p> <p> 依依惜别小山村,临走时带上几斤村民送的高山辣椒。</p> <p> 再出发,去云端上的村庄:“中国晒秋摄影基地”——画坑。在此举办晒秋摄影活动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了。远看村庄在秋色深处若隐若现。村头有几棵参天大树,树下己落了一层厚厚的黄叶。</p> <p> 正赶上这里举办全国摄影节活动。村民们都把采摘下来的山茱萸制成中药材。整个村庄到处都摊晒着鲜红的枣皮和刚收获的玉米、黄豆、辣椒、南瓜、山芋、柿子等,山里人都在忙着“晒秋”。 全国各地许多摄影人也早早赶到这里,乘此抢拍难得的“晒秋”场景。</p> <p> 村边还有许多结满果实的山茱萸树在阳光下红得像火。由于现在的“枣皮”卖不上价了,有些人家就放弃了收採。这些山茱萸树就成了七井山秋天的一种艳丽风景。</p> <p> 七井山的玉米也有特色,颗粒大,白、紫、黑色彩相间,甜糯,沾性特强,特别好吃!过去是山上人的主粮,吃玉米粑,喝玉米糊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据说现在的老品种也遗失了,前几年有科研部门派人上山寻找搜集,结果未知。</p> <p> 高上辣椒是七井山这些年脱贫致富的主打产品。历史上七井山一直是很落后的地方,交通不便,封闭保守,生活贫苦,傻子多。山下的人都不愿去山上工作,干部缺乏。都说七井山人穷,没见过世面,看见电影里下雨就驮起板凳往家跑,还以为是真下雨了。还说七井人进城走路像爬山,总把腿抬得很高。当时有一句话:“七井山,真可怜!辣椒酱,当油盐。”。</p><p> 后来七井通了公路,有了公交车,山里和外面来往开始增多,七井山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尤其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七井的扶持,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p><p> 考虑到七井山很早就有种辣椒的传统,农业部门便派科技人员上山,帮助指导农户大面积种植高山辣椒,改良旧品种,推广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的新品种。为打开市场保证销售,为当地培训经济人,打出高山辣椒品牌,。由于七井辣椒质量好,口味真,全国各地来这里收购辣椒的客商络绎不绝,从辣椒上市开始每村每户天天都有人上门收购,公路沿线都堆放着各色装满辣椒的编织袋等待装车运走。 </p><p> 至此,整个七井山家家户户种辣椒,农业部门帮助他们建大棚、解决高山缺水问题,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加上七井山人肯吃苦,又勤劳,充分合理的利用本地资源,这些年生活有了极大提高!</p><p> 我们中午在七井山最高的八棚村吃饭,这个村原来是七井最穷的一个村,现在整个村庄都是新房。“农家乐”的主人告诉我,他家种了三亩辣椒,一亩产量三万斤,今年售价最高时每斤七元二角。 </p> <p> 以前的七井山农户饲养高山黄牛的较多,这里的山地灌木丛和高山气候适合黄牛生长,牛肉品质上乘,供不应求。三年前我们来画坑参加摄影启动仪式还看到村边山上有好多黄牛在活动。只是这些年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了。这次进村,只在管理处的墙画上看到一头,感觉挺遗憾!</p> <p> 在八棚农家乐吃的是农家土菜:猪肠烧腌菜、青椒炒腊肉、排骨顿薏仁米、农家土灶锅粑汤。独特的七井山味道,简单且寻常。</p> <p> 农家乐的主人告诉我们,附近有个观景台,可以眺望对面的“天路”,但只有原始小路,一般人不知道。还好弟弟曾在这里扶助过村民建蔬菜大棚,环境比较熟悉,我们跟他轻车熟路地穿梭在山道上。山间小路上一地黄叶,正午的阳光洒在林间的树叶上透着耀眼的光芒,景色格外艳丽多彩。</p> <p> “天路”是七井乡并入七都镇后修建的。过去只有一条从县城到七井乡的简易公路,路面窄弯道多,下雪天就封山,车子上不去。我那时经常来,每次都晕车。现在也改成了柏油路,路况好多了!从八棚村到七都镇的这条线全程水泥路面,是下山路,重重叠叠的之字弯道,航拍图就像那九曲回肠。</p> <p> 对面的丛山峻岭中的天路看上去很细小,看不到全貌。</p> <p> 天路上还有一条古徽道,全是石板小路,穿过一个小村庄,村里到处摊晒着中草药,农户家门前摆放有中药材制作设备,空气中弥漫着很浓的药草香。</p> <p> 从古徽道一路到底,还有一座观景亭,新建的。白墙黛瓦,翘角长廊,与群山相互映衬!</p> <p> 终于到了“天路”最高点,我们在路碑前合影拍照。下山时关注到此处海拔901米,突然感觉有点晕车,弟妹们都说我是“高反”了!于是“天路”的故事只能到此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