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水乡并蒂莲 --记我的大姨大姨夫

炫草

<h3>苏北水乡并蒂莲(散文) <br> -- 记我的大姨大姨夫 <br> 文: 炫草 <br><br>  我母亲的老家位于苏北水乡,河塘交错,芦苇荡漾,外婆家面河而居,栆树成荫,每到夏日,水面上莲花满塘,清香扑鼻,那景,那水,至今不能忘记。 <br> 那年,我第一次在外婆的床头看到了故去多年的大姨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大姨穿着素色旗袍,梳着齐耳短发,端庄而又坚毅的神情,不禁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 <br> 大姨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惠如&quot;,名如其人,听来很雅致,没上过学堂的外公给三个女儿起的名字倒是都不俗,而且不管男孩女孩都让他们读书识字。大姨是一个秀气、娴静又知性的乡村女教师,我想,以大姨这番模样,身着旗袍走在那年代的乡间小路上,一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br> 大姨的爱情故事更是感天动地。大姨夫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关于他,我更多的是通过王春瑜老先生的文章了解的,王老先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史学家、作家,多年前写了篇随笔&quot;难忘启蒙师&quot;,其中有大幅文字描述了他孩提时代的语文老师夏一华,写当年的夏老师是怎样打开了他写作的心灵之窗,后又是怎样指点他鼓励他提高作文能力的。这个夏一华老师,就是我的大姨夫,文章里对他的外表也作了风趣的特写:“ 夏老师是个温文尔雅的人,皮肤白净,身材瘦弱,穿长衫,戴礼帽”,有次他还俏皮,在描红簿上竟然写下“夏老师像个大姑娘”一行大字,惹得夏老师手下留情地&quot;训导&quot;了一番。一下子,大姨夫的形象就在我的脑海里鲜活了起来。 <br> 大姨夫可以说是一个善于施教又充满爱心的乡村教师,品质优秀,仪表俊逸,跟大姨是那么的般配,可惜他的年华永远停留在了25岁,王老先生的文章里也说了:&quot;令人痛惜的是,夏老师只教了我们一个多学期的课,便因患肺结核病倒,不久即去世,年仅20多岁&quot;。大姨夫以他短暂的教书生涯开启了他学生的文学之路,教书又培德,其仁爱之心影响深远,无形中也给他须臾的人生赋予了有意义的价值。 <br> 大姨和大姨夫,志趣相投,品貌相当,在那个年代,在那个闭塞的乡村,他们很新潮地相爱了,都以为一对才子佳人的甜蜜人生即将开始,可天不随人愿,结婚没多久,姨夫就因肺结核病倒了,又逢日军侵略,缺医少药少营养,很快就逝去了。给姨夫治病期间,大姨焦心焦虑地到处求医问药,有次,情急之下,居然求到了日本鬼子的军医,这日本鬼子觊觎大姨的美貌,居然要掳走她,吓得大姨逃回家端起大姨夫的剩饭就吃,硬生生把自己也传上了肺结核,那时的肺结核可是传染性极强、又难以治愈的疾病,日本鬼子居然被震到了没敢再碰她,不久也投降了,大姨的心总算放下了,但是随着大姨夫的过世,越来越心伤,病也越来越加重,过了几年,也随大姨夫而仙去,年仅29岁。 <br> 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此定格,定格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大姨用她特有方式保护了自己的清白,也捍卫了他们纯洁的爱情。 过了好久好久,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村里传颂着,为他们惋惜,为他们感叹,有人无比感慨地说:一对仙鹤飞走了。 <br> 俗话说,&quot;地生连理枝,水出并头莲&quot;,他们更让我联想到外婆家门前河塘里的青莲,乡间的水土哺育了他们,心性纯净,高洁,至善至真,有道是&quot;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quot;。 <br> 他们静守着自己的净土,秉承特有的灵性,在纷扰乱世中超然物外,心素如简,即使从尘世中溅落了自己美丽的生命,也会给世人留下希望,留下美好。 <br>  我敬爱的大姨大姨夫, 他们就是苏北水乡的并蒂莲。<br>  2020-6-3 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