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画传

周建国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征北战,折戟沉沙。</b></p><p><b style="font-size: 20px;">罕见照片,再现历史。</b></p><p><b style="font-size: 20px;">功过是非,党有结论。</b></p><p><b style="font-size: 20px;">警钟长鸣,防微杜渐。</b></p><h1> <b style="color: inherit;">――――――题记</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组建反党集团。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暴尸于异国荒野。</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家 庭</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湖北黄冈林家大湾林彪故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父亲林明卿和晚辈60年代初的合影。林明卿右边是林彪姐姐林宝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父亲林明卿(1877年11月-1962年1月14日),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育南之父林协甫的胞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2年1月14日,林明卿逝世,安葬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林彪以林育容的名字为父亲立了墓碑。1974年批林批孔中墓碑被砸成四半,后重新粘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梅(左一)与林晓霖的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梅是林彪前妻,原名刘新民,陕西米脂人,1919年出生。1935年8月参加革命。1937年与林彪结婚,1941年生下了女儿林晓霖。1938年冬天,陪同林彪赴苏联莫斯科养伤。由于性格上的冲突,感情出现裂痕,1942年,林彪回国,张梅留在了莫斯科,两人的婚姻就此结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直到1950年才回到中国。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世纪40年代末林彪家庭照。</span></p><h1>叶群(1917年―1971年9月13日),原名叶静宜,福建闽侯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去延安。抗日战争后期与林彪结婚。曾任林彪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71年9月13日随林彪同机外逃,坠死在蒙古温都尔汗。1973年8月被永远开除党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立衡生于1944年8月的延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立果生于1945年12月的哈尔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世纪50年代初林彪家庭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世纪50年代中期林彪家庭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2年夏天,林彪一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与叶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与叶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与叶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9年,林立果送给舅舅、舅妈的学生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7年10月6日,林立衡、林立果摄于毛家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立衡1965年参军,在空军报社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立果1967年参军,在空军党委办公室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林晓霖在军博的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立衡近影。</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p> <h1>林彪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中,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发起成立“共进图书社”,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并在陈潭秋等指导下创办“共进月刊”。后被湖北学生联合会推选为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3年林彪在武汉(右二)与林育南全家合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育南(1898年12月-1931年2月7日),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工人运动。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1年1月17日被捕,同年2月7日在上海牺牲。</span></p> <h1>1925年,经组织批准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同时改名为林彪,<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别号尤勇。</span></h1> <h1>林彪在黄埔军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3连中共支部书记。1926年10月毕业后,由广州北上武汉,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战争。</h1> <h1><b></b></h1> <h1><b>⭐️⭐️三</b><b style="color: inherit;">、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h1> <h1>1927年7月,林彪随第25师73团(由叶挺独立团改编)移驻九江。8月2日由聂荣臻、周士第直接率领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林彪任73团3营7连连长。同年10月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失败后,林彪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h1><br> <h1>1928年1月,林彪参加湘南起义,改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营2连连长。同年4月随湘南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营长、团长,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进剿”、反“会剿”斗争,是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h1><h1>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h1><h1>1932年3月,任红1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文家市、长沙、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溪资溪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多次指挥所部担任战役战斗的主攻任务,成为红一方面军能征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h1> <h1>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合影<br>前排左起:罗荣桓、谭希林、陈光、杨立三、陈士榘、宋裕和、林彪<br>后排左起:赵尔陆、张树才、张纯清、萧克、孙开楚、毛泽东、谭政、谭冠三</h1> <h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林彪指挥所部参加了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作战。</h1><h1>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红1军团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h1><h1>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林彪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陕甘支队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重任红1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h1><p><br></p> <h5><b>[中央领导与红军大学干部的合影,毛泽东(前排左二)、朱德(前排左三)、林彪(前排左四)、贺子珍(左五)]</b></h5><h1>1936年6月,林彪被任命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校长,后兼任政治委员。1937年1月,“红大”从保安(今志丹)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后,继续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和政治委员。</h1><p><br></p> <h1>1937年春,林彪(前左一)、罗荣桓(后左一)、杜理卿(后左二)、冯文彬(后左三)、谭政(后左四)在延安城楼上合影。</h1> <h1>1937年5月,红军部分干部在陕西织田镇合影。</h1><h1>前排左起∶乐少华、杨尚昆、聂荣臻、林彪。后排左起∶周子昆、陈赓、罗瑞卿、周昆。</h1><p><br></p> <h1>1937年6月,抗大干部在延安合影。左起:莫文骅、罗瑞卿、林彪、罗荣桓。</h1> <h1><b>⭐️⭐️四</b><b style="color: inherit;">、抗日战争时期</b></h1> <h1>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是3位师长中最年轻的,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h1><p><br></p> <h1>1937年115师领导合影,左起:参谋长周昆,师长林彪,343旅旅长陈光,副师长聂荣臻。</h1> <h1>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以师为单位分头开赴抗日前线,林彪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h1> <h1>身穿八路军军装的115师师长林彪。</h1> <h1>林彪率115师向平型关前进,右二是聂荣臻。</h1> <h1>1937年9月25日,林彪(左)、聂荣臻指挥所部设伏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挺)、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h1> <h1>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使林彪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h1><p><br></p> <h1>1937年10月17日,林彪以《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为题在《解放》周刊发表文章,总结出12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h1><h1>平型关战斗后,林彪率第343旅由五台地区南下,于11月初在广阳设伏,再歼日军近千人,缴获骡马700余匹以及大批军需物资。</h1><p><br></p> <h1>1938年2月,林彪奉命率115师师部和343旅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3月2日带师直属队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并骑着洋马,被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子弹从右腋经左侧背穿出,伤及肺和脊椎骨,从此留下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并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后送延安治疗,师长职务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伤势好转后,毛主席仍让林彪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虽然林彪离开115师,但115师仍保留林彪的师长职务。</span></p><p><br></p> <h1>从1938年5月开始,林彪边休养边参加“抗大”工作,曾就“抗大”的教育方针、军队的领导问题等作过多次报告和讲演。</h1> <h1>1938年9月6日,林彪、张际春、欧阳毅在延安合影。</h1> <h1>1938年9月2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右3),115师师长、抗大校长林彪(右2)等在延安合影。</h1> <h1>参加井冈山斗争的同志们1938年在延安合影,前排左六林彪,左七毛泽东。</h1><div><br></div> <h1>毛主席在抗大讲课</h1><p><br></p> <h1>林彪在抗大讲课</h1><p><br></p> <h1>林彪在抗大讲课</h1> <h1>林彪在台下听邓小平讲课</h1> <h1>1938年,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长韦国清(左2)、陈明(左1)、抗大总校校长林彪(左3)、许光达(左4)、阎捷三(左5)、等人在抗大总校合影。</h1> <h1>1938年冬林彪与邓小平等人合影。左起:谢觉哉、李天佑、林彪、赵品三、邓小平。</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主席和林彪在延安抗大听课。 </span></p> <h1>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这是与会代表合影。右上角三人,右起:毛泽东、张浩(林育英)、林彪。</h1><p><br></p> <h1>1938年11月,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部分代表在延安合影。左起:邓小平、谭政、陈云、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王稼祥、杨尚昆、滕代远、贺龙、李富春。</h1> <h1>1938年冬,经党中央批准,林彪赴苏联继续就医,住在莫斯科郊外科尔斯基村的一所疗养院。</h1><h1>这是林彪和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合影。左起:杨至诚、谭家述、钟赤兵、刘亚楼、林彪、李天佑、卢冬生。</h1> <h1>1940年林彪(左)和李天佑在苏联合影。</h1> <h1>1942年2月,林彪经新疆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管理委员会成员,主持军事教育会议,参加整风运动。同年10月7日,到达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h1><h1>这是1942年孔原(右)与林彪在红岩。</h1> <h1>此后近10个月,林彪与周恩来一起同张治中、蒋介石等就克服内战危机、继续合作抗日等问题进行谈判</h1><h1>这是1943年林彪与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的合影。</h1><p><br></p> <h1>1943年7月,林彪与周恩来等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继续在中共中央党校工作。</h1><p><br></p> <h1>1945年4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h1><p><br></p> <h1><b>⭐️⭐️五</b><b style="color: inherit;">、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h1> <h1>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奉命到山东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共山东分局委员。1945年9月下旬,当其行至河南濮阳地区时接到中央电令,遂奉命兼程转赴东北,于10月底抵达沈阳。此后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并兼任东北军政大学校长等职。</h1> <h5><b>(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林彪在哈尔滨会见军事调处执行部美国代表托马斯·廷伯曼准将)</b></h5><h1>进入东北初期,林彪曾根据形势变化,向中央军委提出缩短战线的建议并被采纳。尔后,参与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并组织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h1><p><br></p> <h1>1946年6月,林彪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h1> <h1>1947年林彪先后发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歼国民党军30余万人,为在东北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h1> <h1>1948年10月攻克锦州后,林彪果断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取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h1> <h1>此次战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并使东北部队由出关时的13万余人发展到100余万人,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h1> <h1>同年11月林彪奉命率部入关,任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和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书记。</h1> <h1>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领导合影,左起: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h1> <h1>林彪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h1> <h1>1949年2月3日上午10时,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彭真、叶剑英等登上北平前门箭楼,检阅参加入城式的人民解放军。入城式历时8小时。</h1> <h1>1949年3月,林彪到双清别墅看望毛主席,两人在双清别墅外面合影。</h1><p><br></p> <h1>1949年3月,林彪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5月兼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h1> <h1>1949年6月,林彪率第四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先后指挥了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湘、鄂、粤、赣、桂5省。</h1><p><br></p> <h1>在解放战争中,林彪曾总结部队的作战经验,提出“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等战术原则。</h1><p><br></p> <h1>林彪关于战斗作风和战术问题的多次讲话,曾印发全军部队指导作战和训练。</h1><p><br></p> <h1><b>⭐️⭐️六<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span style="color: inherit;">时期</span></b></h1> <h5>  <b> (林彪标准像)</b></h5><h1>新中国成立后,林彪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h1><p><br></p> <h5><b>[1950年6月17日,林彪与中南局领导在济南合影。林彪(前排左三)、叶群(前排左一),前排两个小孩是林豆豆和林立果</b>]</h5><h1>1950年6月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后,林彪即举家迁到北京。同年10月经中央批准,再次赴苏联就医。1951年回国后住进毛家湾,仍以休养为主。</h1> <h1>1951年11月,林彪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起,林彪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4月,林彪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此期间,林彪的职务虽然一直在提升,但基本没有在岗位上工作,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和参加社会活动。</h1> <h1>1958年起,林彪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开始逐渐活跃。同年5月参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和八届五中全会,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h1> <h1>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兼任国防部长。</h1> <h1>随后,中共中央组成新的军委,林彪被任命为军委常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h1> <h1>林彪开始马不停蹄地视察部队。</h1> <h1>林彪在海军部队视察。</h1><p><br></p> <h1>林彪听取海军汇报时,指出问题。</h1> <h1>林彪在空军部队视察。</h1> <h1>林彪在装甲兵部队视察。</h1> <h1>林彪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视察。</h1> <h1>20世纪60年代林彪和叶群在苏州合影。</h1> <h1>林彪参观北京青年技术革命展览会。</h1> <h1>林彪夫妇和李作鹏夫妇的合影。</h1><p><br></p> <h1>1962年9月,中央军委常委会议在广州举行。图为与会成员合影。左起:罗瑞卿、陈毅、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林彪、陶铸、贺龙、叶剑英、罗荣桓。</h1> <h1>林彪夫妇与服务员、警卫合影。</h1><p><br></p> <h1>林彪的题词</h1> <h1>林彪的题词</h1> <h1>林彪的题词</h1> <h1>林彪的题词</h1> <h1>林彪的题词</h1><p><br></p> <h1>林彪的题词</h1><p><br></p> <h1><b>⭐️⭐️七、文化大<span style="color: inherit;">革</span>命<span style="color: inherit;">时期</span></b></h1> <h1>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林彪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被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并写进了党章。</h1><p><br></p> <h1>文革初,林彪与江青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厅握手。</h1> <h1>从1958年5月到1968年3月,军内“地震”频仍,被批评、批判、降职、撤职乃至批斗的军队高级领导人一批又一批,军内连年“异动”,“震级”之高、“震动”之烈,令人目瞪口呆。</h1> <h1>从1958年到1968年,林彪在短短的十年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此时的林彪,在党政军内均任要职,在中共中央领导层内排名第六(1958年5月),在军内上升为仅次于毛泽东的排名第一的军委副主席(1959年9月),军内的地位与作用极为突出。</h1> <h1>在实现“登顶”的进程中,林彪以军队为“领地”,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频频出手,大造声势,“突出政治”、个人崇拜、打击异己,三箭齐发,成为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并终于在1966年8月取代刘少奇,成为中国第二号人物。</h1><p><br></p> <h1>1965年9月3日,《人民日报》从头版开始,接着第二、第三、第四版,用三个半版面隆重刊登林彪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一文。这种“造势”,在那个年代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极为罕见。</h1><p><br></p> <h1>主持军委工作后,林彪在军事工作中虽然“作为”不大,但是,在政治工作上倒是“出手不凡”“别出心裁”,投入的精力、开展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h1><p><br></p> <h1>林彪在上层建筑领域重拳出击,在“突出政治”上大做文章:“走捷径”、“背警句”、“登语录”、“三八作风”、“四个第一”、“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等等,纷纷出台。</h1><p><br></p> <h1>林彪点子极多,花样百出,不愧头脑灵活,嗅觉灵敏,有常人所不及的“奇思妙想”,有军事家删繁就简、一击致命的特点,其语言的凝练,往往也是一语中的。</h1><p><br></p> <h1>打军事仗,林彪灵活诡异、成竹在胸,自有别样的风格与样式。</h1> <h1>打政治仗,林彪同样不落窠臼,不循常规,在适当的时机、关键的场合,能说出与众不同、别有深意之语。</h1><p><br></p> <h1>林彪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气氛,被当时的许多人认为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风,林彪就是这样带着浑身熠熠的光彩,以一种原来鲜为人知的语言,成功而迅速地塑造了自己毛泽东思想捍卫者的高大形象。</h1><p><br></p> <h1>“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更成为林彪传遍全国、植根于人心的四句话。他那颇具张力的草书,使人们对“林氏书法”亦是“赞誉有加”。</h1><p><br></p> <h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帜,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结党营私,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结成反革命集团,并与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h1><p><br></p> <h1>在“突出政治”、阶级斗争、个人崇拜的幌子下,当上国防部长前,林彪借力发力,以“反教条主义”为名,将萧克、刘伯承、粟裕等批了一通,庐山会议上又将彭德怀痛斥一番。</h1> <h1>林彪当上国防部长后,哪个在军委、各总部主持工作的人敢不听他的话,不跟他的调,哪个就会被以种种罪名遭受打击,撤职查办,谭政、罗瑞卿、杨成武、贺龙莫不如此。</h1> <h1>“文革”中,所谓解放军由林彪“直接指挥”的提法,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埋下了林彪自取灭亡的伏笔。</h1> <h1>早在“九大”前后,林彪就通过他的儿子林立果,秘密建立反革命特务组织小“联合舰队”,密谋发动反革命政变。</h1> <h1>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党集团向党发动的突然袭击,是有预谋的。</h1> <h1>在林彪的直接指挥下,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在会前和会中多次秘密开会,多方串连,阴谋策划,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地向党进攻。</h1> <h1>从1970年8月23日林彪发表反党讲话,到8月25日上午林彪、陈伯达指使李雪峰炮制的六号简报出笼,他们要分裂党,向毛主席、党中央夺权的阴谋暴露无遗。</h1> <h1>毛主席、党中央对林彪历史上所犯的错误,一贯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就是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仍然对林彪进行了仁至义尽的教育和挽救,给他以悔过自新的机会。</h1> <h1>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后,虽然在全党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先后召开过华北会议和批陈整风汇报会,但是都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迟迟拿出来的检讨书,其实是敷衍了事的。</h1> <h1>如何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帮助党政军高级干部提高对庐山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的认识,帮助犯错误的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同志的目的,克服分裂党的危险,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毛主席始终抓住这个问题不放。</h1><p><br></p> <h1>因此,在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期间,毛主席到南方巡视,想推动这个问题得到深入的解决,以加强党内的团结。</h1><p><br></p> <h1>在南巡期间,毛主席几次谈到庐山会议开过近一年了,但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毛主席沿途同各地负责同志多次谈话,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h1><p><br></p> <h1>毛主席说:对路线问题、原则问题,我是抓住不放的。重大原则问题,我是不让步的。</h1><p><br></p> <h1>毛主席讲到这里,再次谈起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他说:这次在庐山搞突然袭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纲领就是“天才”、设国家主席。</h1><p><br></p> <h1>毛主席说:我七老八十了。你们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搞团结,不要搞分裂,不要搞宗派主义;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党的方针是允许改正错误的。</h1><p><br></p> <h1>毛主席说:什么一句顶一万句,一句就是一句,怎么能顶一万句?什么人民解放军是我缔造和领导的,林亲自指挥的,缔造的就不能指挥呀!</h1> <h1>毛主席指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人民解放军,这不完全,还要加上解放军要学全国人民。</h1><p><br></p> <h1>毛主席讲完这段话之后,又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并带领大家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唱完歌后,毛主席说:你们不光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它的要求去做。你们还要找《国际歌》看看,《国际歌》里边什么都有了。你们明天就把《国际歌》念一念,议一议,谈一谈。</h1><p><br></p> <h1>毛主席说这些话,是为了要帮助一些地方的党政军负责同志提高对发生在庐山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的认识,争取团结和尽力挽救在庐山会议上犯了错误的人,其中也想挽救林彪和黄永胜等人。</h1><p><br></p> <h1>但林彪一伙并不改弦易辙,反而在会后很快开始了谋害毛主席、进行反革命武装政变的阴谋活动。 </h1><p><br></p> <h1>林彪反党集团炮制了《“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政变纲领,并从政治、军事、组织、情报等各方面加紧进行反革命政变的阴谋活动。</h1><p><br></p> <h1>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了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手令。</h1><p><br></p> <h1>9月10日,林彪给黄永胜一封亲笔密信。在林彪的直接指挥下,林彪死党用穷凶极恶的手段,妄图乘毛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在外地谋害毛主席,并策划于同一时间,在北京谋害中央领导同志。</h1> <h1>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林彪又通过吴法宪私调飞机,要与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一道,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妄想造成所谓“南北朝”的局面。</h1> <h1>林彪还企图勾结苏联,对我国实行南北夹击。</h1> <h1>林彪对党一直玩弄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欺骗党,欺骗人民,最后终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h1><p><br></p> <h1>1971年9月12日,毛泽东在南方巡视平安地抵达北京,林彪感到阴谋败露,匆忙改变南逃计划,于晚11时40分,不顾警卫部队的阻拦,从北戴河乘车疾驰山海关机场,13日晨零时32分,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强行起飞北逃。</h1><p><br></p> <h1>党中央首先获知林彪叛逃的是周恩来,他接到中央警卫团关于林彪情况的报告后,立即向毛主席汇报。</h1><h1>在汇报过程中,空军方面来电话,说林彪乘坐的256号三叉戟飞机,飞行了30多分钟,快接近中国和蒙古国边境,请示是否派飞机拦截。毛主席说:“林彪还是副主席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h1><h1>这是毛主席对林彪叛逃事件做出的第一个决策:对林彪放一条生路,不进行武力拦截。</h1><p><br></p> <h1>随后毛主席批准发出了全国禁空令,这是第二个决策,目的是防止出现其他情况。</h1><p><br></p> <h1>紧接着,毛主席要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紧急会议,通报林彪外逃情况,并研究部署应变措施。这是毛主席的第三个决策。</h1><h1>周恩来走后,在汪东兴的安排下,毛主席转移到了人民大会堂118厅暂住。</h1><p><br></p> <h1>凌晨3时许,毛主席接到周恩来的报告,说空军司令部报告,北京沙河机场有一架军用直升机起飞,机上有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现正向北飞行。毛主席当即指示周恩来:“下命令,要空军派飞机拦截。”这是毛主席的第四个决策。之后,这架直升机在怀柔被迫降。</h1><h1>处理这些事情之后,毛主席才去睡觉。</h1><p><br></p> <h1>晚上,毛主席阅周恩来送来的为应对林彪出逃事件,中央政治局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拟定的紧急战备指示,批示:“照办。”这是毛主席做出的第六个决策。从此,全国军队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h1><p><br></p> <h1>周恩来在送审报告中还附了一份情报。这是空军司令部的工作报告,内称:9月13日18时4分,蒙古国雷达团团长向所属各连发报说,凌晨2时半,有一架不明作战飞机在温都尔汗东北方向60公里处着火掉下来了,按照国防部长命令从18时起进入一等戒备。 周恩来在送审报告中说:“附上两张情报,值得一阅。也许三叉戟飞机逃出去后真烧死了,也许是敌人迷惑我们。”</h1><h1>至此,毛主席才知道林彪的下落——但是,并不确切。</h1><p><br></p> <h1>9月14日中午12时20分,中国驻蒙大使许文益将蒙古外交部告知的一架中国飞机在蒙古国失事、机毁人亡的情况,用专线电话报告外交部。外交部立即报告周恩来。周恩来立即亲自向毛主席报告。</h1><h1>周恩来在汇报中告诉毛主席,已代外交部起草了致许文益大使特急电,电报要他立即约见蒙外长,告以奉命通知:“对中国失事飞机误人蒙境表示遗憾,请蒙方协助中国使馆人员前往失事现场视察,交还死者骨骸和其他遗物。”</h1><h1>毛主席阅看了电报后批示:“照发。”</h1><h1>这是毛主席的第七个决策——对外的决策。</h1><p><br></p> <h1>同日,根据查获的材料判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同林彪、叶群等关系密切,周恩来请示毛主席如何处理。毛主席对周恩来说:“看他们10天,叫他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老同志,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交待好了就行。”</h1><h1>这是毛主席的第八个决策——对林彪死党的处理办法。</h1><p><br></p> <h5><b>(林彪和陶铸在天安门城楼上交谈)</b></h5><h1>就这样,在毛主席的亲自决策下,林彪叛逃事件的处理方针已经形成。这些决策有内有外,有紧有松,对林彪等人更是宽容大量,体现出了毛主席的为人,和在严峻时刻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h1><p><br></p> <h1>由于毛主席的亲自决策,九一三事件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处理得当、稳妥,全国并没有发生混乱,危机很快就过去了,共和国一切恢复如常。</h1><p><br></p> <h1>这是位于蒙古国肯特省(省会为温都尔汗)贝尔赫矿区以南10公里处的林彪专机坠机现场。</h1><p><br></p> <h1>这是林彪专机256号三叉戟飞机的残骸。</h1><p><br></p> <h1>这是林彪尸体的残状。</h1><p><br></p> <h1>这是叶群尸体的残状。</h1><p><br></p> <h1>这是林立果尸体的残状。</h1><p><br></p> <h1>鉴于林彪反党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叛党叛国,罪大恶极,中共中央决定:永远开除林彪的党籍。</h1><p><br></p> <h1>永远开除叶群的党籍。</h1> <h1>永远开除陈伯达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h1> <h1>永远开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党籍,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h1> <h1>对参与林彪反革命政变的其他骨干分子,由有关部门负责审查,按照党的政策,区别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报中央审批。</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彪是20世纪中叶中国政坛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做过好事,也曾做过错事,还曾做过坏事,有功绩也有罪恶。林彪的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从“天才战术家”、战功赫赫的元帅,到“永远健康”的接班人,最后因篡党夺权的阴谋暴露而“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经历了由人到神,由神变鬼的可悲历程。</span></p> <h1>这正是:</h1><h1><b>寒林落叶岁云秋,</b></h1><h1><b>一世英雄寂寞收。</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折戟沉沙铁未销,</b></h1><h1><b>自将磨洗认前朝。</b></h1><h1><b>千古立废循环事,</b></h1><h1><b>江河无语任东流。</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