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一)

四月的风

<p>2020年11月的最后一天,临时起意约了叶子一起去看老同学王磊和他小女儿楚乔在梧桐院邻里汇的画展。许久没有外出欣赏风景了,一个人早点出门去梧桐树下逛逛。坐九号线,到肇嘉浜路站下,穿过马路就是乌鲁木齐南路。图为楚乔笔下的乌南幼儿园。</p> <p>乌鲁木齐南路166号,这里一度是高中好友惠妮的家。惠妮曾经带我来过这里。她告诉我说,她在这个家只住了两年文革就开始了,他们家被迫搬到了高安路5弄的公寓房。文革结束后,因为这处房子原先是她外祖父用十根金条抵下来的,没有房契,所以也就没有归还她家。<br></p> <p>时间还早,先解决肚子问题。在永嘉路上找了一家小餐馆,中午来这里就餐的还不少。来一份西式简餐。罗宋汤的味道还算地道,尽管没有牛肉。</p> <p>怕吃不饱,再来一份蔬菜沙拉,好大的量!满足!</p> <p>沿着乌鲁木齐南路,来到66号的天平街道邻里汇梧桐院。画展的广告就贴在社区食堂的玻璃门上,上楼一打听,原来这个食堂主要是供社区老年人用餐,饭菜味道不错,每天12点半过后,外来人员也可在此用餐。早知道,我来这里就餐了!</p> 玻璃门的反光,隐约透出梧桐树影。还能看见餐厅里有人正在用餐。 盗图一张,两位主角,王磊和他的小女儿楚乔--大小画家的广告照片和真人一起。 画展在梧桐院内的邻里汇小楼二楼展出。 疫情期间,王磊夫妇没有给孩子报网课,而是带着小楚乔背上调色板,走遍了家门口附近徐汇衡复的大街小巷。于是成就了小楚乔的20多幅作品。走进展厅,乘着画家不在,先观赏一下展品。这边的油画大部分出自王磊。熟悉的场景,在王磊的画里,略显悲悯! 这个在自行车上欢歌的骑者,很是博人眼球。也许这幅画是冬天画的,梧桐树上没有树叶。也许是抽象画的风格,把树叶和骑车人的五官都抽象掉了?画家这是几个意思? 这面墙上的画,富有对比性,父亲和女儿画同一个景。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太不一样了!我记得楚乔在新闻坊访谈节目里说过,她画的天空有着不同色彩。在她的画中,如果是傍晚,那么天空就是橙色的,但是爸爸王磊的天空是不可能变成橙色的。 楚乔笔下的爸爸!一直引以为豪的小楚乔是王磊的小女儿,楚乔出生的时候,爸爸50岁,妈妈48岁,小楚乔足足比她同父同母的姐姐小了23岁。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50岁后还能拥有这样一个小情人,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份厚礼啊!难怪知命之年喜添女儿的爸爸很是自豪。 透过展厅的窗户,可以看见院内这座建于1932年由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主楼。这里原先是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之家,后作为徐汇区体育局,在体育局搬离之后,它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引擎“邻里汇”。 这是小楚乔画的这栋小楼。楚乔画画的那天也许天气甚好,因为画上的天空是蓝色的。就像我的照片一样,蓝天白云。 这张画上的场景多么熟悉!武康路上位于巴金故居斜对面的那栋有着罗密欧朱丽叶式阳台的小楼。 <p>同一场景楚乔的画。那个欢快的舞者应该是楚乔自己吧?太happy了!</p> <p>王磊的画--武康路南段有类似阳台的场景。</p> 下图为2013年拍摄的同一地点照片。只是觉得画的角度更好,更美! <p>桃江路上有普希金铜像的花园。</p> <p>同一场景楚乔的画。</p> <p>高邮路街景。</p> <p>楚乔的高邮路。</p> <p>在画册上认真签字的小楚乔。</p> <p>疫情期间,在家里和爸爸一起演戏玩,楚乔这是在扮演牛仔吗?</p> 因为是周一,很遗憾没能见到小楚乔,与王磊夫妇合影。 告别王磊夫妇,来到位于桃江路口的少女雕塑花园,坐在那里晒太阳的老人。 走在桃江路的台阶路上,我仿佛又回到了欧洲小镇的台阶路,恍若隔世。 <p class="ql-block">望着一栋栋私宅紧闭着的大门,实在想不起玮玮家原来是从哪个大门进去的,只记得大门进去之后有院子,那房子应该是老式的花园洋房。后来问了玮玮,他们家是在45号,那应该就是靠近少女雕塑花园的那个大门。</p> 告别桃江路口的少女雕塑,沿着淮海中路向西,到了上海新邨。前天刚刚跟高中同学小算盘聊到小时候的老房子,他家原先的老房子就在上海新邨。 拐过科技情报研究所,走进湖南路。不多远,就到了老房子福园--湖南路20弄。 大门口的外墙又装饰过了,用铁栅栏围着黄色的篱笆墙。 老屋的窗前原先是一口大井和一棵枇杷树,枇杷树挪走了,那口井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搭建的一间平房。 原先文凯大姐姐家的窗户现在开了扇门,一个洋气的小阳台漆着白漆,估计现在这家住户已经不再从走廊里走进家门了,因为走廊里堆满了杂物。 原先进出的门道,堆得乱哄哄的,几无插足之地。 伟萍家的窗户下,现在堆满了垃圾,这家人家现在把这里当成垃圾回收站了吗?难以想象,小时候我们每天在这里跳皮筋、踢毽子、造房子......我们无处安放的童年啊!<div><br></div> 好在还有一块略显干净的地方--我和姐姐曾经的卧房。 20弄11号,这里曾经住过着警备区副司令的一家。还记得他的那个喜欢豁胖的小女儿,托她的福,看电影回来的时候一起坐过警备区政委的小轿车。 20弄17号,我永远魂牵梦萦的家,再也回不去了。 湖南路还是那么静谧、但已不再悠长。 福园对面的上海交响乐团旧址。上交原先的篱笆外墙现在也被水泥围墙围得密不透风。 放学的孩子们,让这条路显得生动了起来。 透过梧桐树叶,依稀可见的巴金故居。 来到武康路口,湖南别墅几个字特别醒目。 <p>这条弄堂里曾经住着小学和初中同学Jenny Gu,只是原先的大门是敞开的。</p> <p>走过武康路280弄淮二小学(现恢复原来的名字--世界小学)门口,正是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昔日的母校,现在觉得好小好小。</p> 学校对面原来是曹荻秋的住所,上初中那会儿,我们班瑾瑾一家曾经在那里暂住,与曹荻秋的家人毗邻。有一年夏天,瑾瑾过生日的时候,邀请我们几个好友在她家小聚,这让我有机会进入到这所西式宅院,好好观赏了一下。 正好有车从门内出来,门开了,偷窥到花园的一角。 武康路上的街景。 适逢京剧杨派老生李军的书法沙龙在武康路上的积庆堂(武康路372号)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嫡孙张大根、画家黄阿忠、书法篆刻家吴承斌等都来了。这个小型的书法展取名“半树梨花”,李军这样解释,自己乃梨园中人,又酷爱书法,常年游走于舞台与笔墨纸砚间,“一半是京剧,一半是书法”完整了人生。 武康路378号,这里新开了一家皮爷咖啡店。 记得二楼(红色遮阳伞的阳台)是一个泰式餐厅,六年前惠妮请高中好友一起来这里用餐。 到泰安路了,以前泰安路是一个国营菜场,住在这里的住家,估计每天清晨都要被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吵醒吧。泰安路2-8号花园,住宅建于1922年,毗连式花园住宅,欧洲古典风格,占地面积592平方米。 建筑为假四层砖木结构,内部共设四套住宅单元。东西两侧山墙各有两座高大的烟囱,红瓦屋面坡度较陡,南向排布有六个宽大的三坡顶老虎窗。该建筑原为民国外交家郭泰祺、郭泰桢兄弟的家宅。郭泰祺(1889~1952),湖北广济人,民国时期“广济五杰”之一。 在泰安路上找到了南楠说的这家叫“青珑工坊”的瓷器店,这家店原先开在东平路,从东平路撤离之后,搬到了这里。店里的彩瓷别有特色,用来装点摆盘既漂亮又具艺术观赏性。 从兴国路拐弯,就到了武康大楼,小时候,每每要去武康大楼,总会很兴奋:到九层楼去喽!也是啊!武康大楼层高九层,属当时的高层了。老麦咖啡别来无恙啊! 摄于2019年11月的武康大楼,彼时武康大楼的上空已再无蜘蛛网,颇有诺曼底登陆之势。 时间不早了,看着夕阳西下,在地铁口与叶子告别。原本只是为了观展,却无意中重新来到梧桐树下,走过童年的时光,回味旧时的光阴,这样的感觉真好!这次只是走了一小段,未完待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