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记碧流台寄宿制学校“学共体”理论交流展示会</p> <p> 为促进教师成长,更新教学理念,尝试改变教学模式,谋求教育教学的发展新高度,我校于2020年12月2日,开展了“潜心教书育栋梁“学共体”理论交流、展示会”。这是一次精彩且意义非凡的交流,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思想的碰撞,这里有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思索……</p><p> </p> <p>会上,由张金江主任主持,并宣布会议将从分享和点评两方面进行。评委:曹利、张金江、沈凤义、王海龙、曹春华、黄凤莲、张连红、杨海林、杨海霞。选手交流顺序:1号田文华、点评评委王海龙。2号李晓珊、点评评委曹春华。3号刘清玉、点评评委张金江。4号宋静、点评评委黄凤莲。5号屈丹丹、点评评委张连红。6号王俊杰、点评评委沈凤义。曹利校长总评。</p> <p>用事实说话,接下来的几位老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谈起,分别例谈课堂困境,课堂观察,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有理有据,有趣有味,让人受益匪浅。</p> 第一部分:分享交流 <p>聆听他们的教育教学故事,启迪自己的教育教学理想。</p> <p>首先,田文华老师做分享交流。</p><p>田老师分析了课堂的困境,提出学困生,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不断的去比对自己平时教学的课堂,从中找出不足之处,思考课堂应该修正的一些举措。</p> <p>李晓珊老师做交流分享。</p> <p>李老师针对“学困生”形成、及时发现学生“求救信号”以及避免“伪学优生”形成等几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具象化了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示意和教师对学生学习历程的回应,可以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一些设计依据。</p> <p>刘清玉老师做交流分享</p> <p>刘清玉老师由聊书谈到创作,由理论谈到实际,由书内谈到书外,可谓是诗人者也!</p> <p>宋静老师做汇报交流。</p> <p>宋静老师从学习困难“死循环”的模型入手,并结合对学生个人生活史的考察,对学困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学困生死循环模型”。最终发现,几乎所有“学困生”都经历了这样的蜕变历程:“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求救信号———无回应———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受到负面评价———失去兴趣———直至放弃”做了分享</p> <p>屈丹丹老师从高品质学习任务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等来确定问题,以及教师是“倾听者”和“学习者”的定位,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的状态带着学习的心态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接受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欣赏学生独特的思维和方法,理解学生的困境和难点,同学生一样学习,同学生一起达到目标而做了分享!</p> <p>王俊杰老师作汇报交流。</p> <p>王俊杰老师从如何做好一个观察员开始交流,首先,观察了学生的座位,然后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尤其在听课过程中,详细的记录听课的时间、学生学习的状态,深入浅出的让我们知道如何从课堂观察中学会发现。更让我们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观察员何等重要!</p> 第二部分:点评总结 <p>点评评委老师们对每一位交流选手做针对总结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提出了表扬!</p> <p>最后,曹利校长做总结讲话!</p> <p>此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和全体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曹利校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未来的教育提出新的希望。通过交流,全体任课教师受益匪浅,对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热情高涨,内心集结着各样的压力,也充盈着许多的动力。</p> <p>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需要,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超越,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推动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转型,还原课堂教学过程之本真—让学习真是发生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碧园的教育人也会带着这一理念坚守梦想砥砺前行!</p> <p>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么今天,为什么谈到教育我们会拍案而起,因为我们对家乡教育爱得热烈。一批批教育人迎着风雪出发,披着来年的雨水,在黑夜中走向万家灯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