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笔者摄于2015年) 世界遗产-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笔者摄于2015年) 我们首先来看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评价: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在它220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中,有建于7世纪的著名岩石圆顶寺,其外墙装饰有许多美丽的几何图案和植物图案。三大宗教都认为耶路撒冷是亚伯拉罕的殉难地。哭墙分隔出代表三种不同宗教的部分,圣墓大教堂的复活大殿里庇护着耶稣的墓地。 2015年12月,笔者在世界遗产-耶路撒冷(下同) 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世界文化遗产(1981年),位于耶路撒冷城市内面积为0.9平方公里区域,1860年代前,此区域就是耶路撒冷的整个城市,共有220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包括一些重要的宗教圣地:犹太教的圣殿山及其西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和苦路、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耶路撒冷,希伯莱语中意为“和平之城”,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是一个完整地保留了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历史城市,被誉为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 世界遗产-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笔者摄于2015年,下同) 万国教堂(即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笔者摄影,下同) 西玛利亚园(即耶稣被逮捕处,笔者摄影,下同) 主泣教堂(即耶稣预测第二圣殿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之处,笔者摄影,下同) 苦路(即耶稣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14站,笔者摄影,下同)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耶稣墓地,笔者摄影,下同) 哭墙(即旧城西墙、原第二圣殿庭院西侧的围墙、为犹太教徒的朝圣地,笔者摄影,下同) 金顶清真寺(被穆斯林认为是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笔者摄影,下同) 锡安山大卫王墓(笔者摄影) 马可楼(耶稣最后晚餐的地方,笔者摄影) 圣安妮礼拜堂(笔者摄影) 鸡鸣堂(笔者摄影,下同) 我们分两天游览耶路撒冷。原计划第一天,我们应该在橄榄山眺望耶路撒冷全景,导游说那里有冲突,改在了城东的山头上。但下午我们在参观了主泣教堂后,还是登上了橄榄山。第二天,主要进城游览,主要参观了:主泣教堂(耶稣预测第二圣殿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之处)、万国教堂(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西玛利亚园(耶稣被捕的之处)、苦路(耶稣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14站)、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耶稣墓地)、哭墙(即旧城西墙是公元70年遭罗马帝国摧毁的第二圣殿残留的遗迹,原第二圣殿庭院西侧的围墙,是犹太教徒的朝圣地。相传罗马人占领此城时,犹太人每逢安息日常来西墙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对故国的哀思。此后,各地犹太人亦常来此嚎哭,故又称“哭墙”)、金顶清真寺(被穆斯林认为是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圣殿山(620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在一个夜里奇迹般的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山,升到天堂)、锡安山大卫王墓(前1004年大卫王将首都建在这里,并把约柜移置至此,从此确立了耶城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在这里建了犹太人的第一圣殿)、马可楼(耶稣最后晚餐的地方)、圣安妮礼拜堂(耶稣母亲玛利亚诞生的地方,安妮便是耶稣的外祖母)、鸡鸣堂(纪念彼得在鸡叫两次以前三次否认耶稣,有耶稣被逮捕后被羁押在其中一个地下洞穴)、国会山等等。<br>感慨这里居然保存了那么多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真是博大精深! 笔者与游人在一起(下同) 游人(笔者摄影,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