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记

申中君

<p>   这是我的第二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p><p> 第一次是1982年的夏天在唐山。那是入伍后的第三年,因左腿静脉曲张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住院手术治疗。</p><p> 1979年12月入伍后,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分配到了部队特务连警卫排。警卫排编制三个班,一班在团部负责团首长的日常服务工作,二班、三班是全团共同科目标兵班。我当时在警卫排二班。</p><p> 标兵班的训练标准是非常高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每天有8一10小时的队列训练,虽然比不上国旗护卫队的训练强度,但比大型阅兵的训练是丝毫不差的;不是仅仅正课时间训练,而且每天晩饭后还要进行全副武装的五公里越野行军练习。</p><p> 每天训练结束后双腿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上厕所蹲不下,蹲下了一个人站不起来;回到宿舍坐下站不起来,睡觉时爬不上二层铺位。连续三、四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也是形成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之一。</p><p> 手术是在总后唐山255医院进行的。</p><p> 总后255医院是唐山大地震刧后重生的部队野战医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部队医院已向地方开放,接纳地方病人住院以增加收入。我的主治医生是一位40多岁的女军医,由她亲自做手术。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做了两个多小时,自始至终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器械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着实还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p><p> 术后没有专人陪护,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吃喝拉撒问题。一个身高和病房绿色墙裙平齐的北京籍小护士给我拿来一副双拐,并经常给我打饭送水,关心程度超过其他医护人员对我的照顾,原因可能是她经常找我借书看吧!</p><p> 住院期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得了胃病,胃疼,吃不下饭。为了弄清原因,又插了胃管,抽了5小瓶胃液化验,小手指粗细的棕色橡胶管让我今天依然记忆犹新,喉促欲呕!</p><p> 病房里共有六个病人,南边窗下住的也是一个军人,他好像做的是阑尾切除手术,女医生催他出院,他不愿意,天天和医生吵架,那女军医一边给我拆线换药,一边和那男兵大声对骂,还一边安慰疼得呲牙咧嘴的我。</p><p> 我的床位在北侧靠墙的位置,挨着我的是一个瘦的像大猴子一样的小老头,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病,一天到晚曲蜷在病床上,也没有什么人陪护。一天,病房突然来了一群人,有部队的军官、医院的医生,还有好几个地方干部模样的人,大家众星捧月般的围在一个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的的中年男人身旁;那个气质轩昂的男人站在小老头的床头,旁边的人不停的向中年人说着什么;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眼镜、身材削瘦、自称张秘书的人对我说:这是小老头的哥哥、唐山市的XX副市长。我感到很奇怪:哥哥的样子倒比弟弟年轻十多岁!</p><p> 出院后,左腿的静脉曲张很快就复发了,而且比原来还严重。</p><p> 1995年转业到供电公司线路工区工作,经常外出巡线、施工,爬山涉水,腿疼的厉害,我就打上绷带坚持工作。后来又到集团公司、办公室、后勤部从事办公室工作后,症状一直在加剧,不仅晚上睡觉要架高腿部,白天还要穿上医用弹力袜;在后勤部工作时,为减轻疼痛,就在办公桌底下放了一个方櫈,把静脉曲张的左腿架上面,以减轻疼痛。</p><p> 静脉曲张折磨了我几十年!</p><p> 休息后,老伴儿一直催促我尽快做手术,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每每想起1982年手术的情形我都下不了决心。我曾先后到西京医院、市医院、黄河医院咨询,都直言必须做手术。</p><p> 前一段,左腿碰了一下,疼痛了几天;其间,打牌坐了一下午,晚上腿疼竟加剧起来。到市中心医院让医生一看,说应尽快手术。</p><p> 老领导给市医院领导打了招呼,当天住院、当天检查、第二天上午第一台手术。老同事给麻醉科打了招呼,科主任亲临手术室,不停宽心安慰,手术室外,老伴、孩子、同事翅首以待,和当年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有天壤之别。 </p><p> 这次我要求全身麻醉。安安静静地睡了大半个上午,醒来时,已在手术室外,家人和同事环立病床,如果同众星捧月,一股暖流涌上心头。</p><p> 第一晚上是女婿陪护。翁婿和谐,胜如父子,娓娓而谈,如涓涓细流,不觉已是深夜。女婿心细,和衣待侧而卧,谨小慎微,不敢深睡;我轻挪细动,必问有何不适,递茶倒壶,询医问药,细致入微。</p><p> 临床一老者,年六十余,不胜羡慕。言称自己有两子:长子夫妇在北京打工,有一子一女留在家里由其管带,其住院只能托付邻居。次子夫妻在市里工作,因忙于事务而无暇来医院陪护探望,全靠患有脑梗后遗症的偏瘫老伴日夜陪护。一日,老者次子至,一鲜衣红颜的翩翩公子,三十岁上下年纪,举止优雅,高谈阔论,忽听老者厉声说道:"自今日起,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打了我也不接;我也不再给你打电话,若打了,我是你儿"。年轻人悻悻地而去。</p><p> 正是:世人皆称生儿好,</p><p> 孝子贤孙何处找?</p><p> 养儿育女皆天意,</p><p> 有婿胜子乐陶陶!</p> <p> 2020年12月4日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