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是2020年12月4日,晴朗,来苏州学习的第五天。</p> <p> 早上,给我们做讲座的是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丁杰,报告题目是《从经验到证据——苏州教研转型的思考和探索》。</p><p> 丁杰院长说:“教研转型,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丁院长结合苏州教研实践,从为何转型、如何转型和转型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报告深入浅出,结合时代背景、教育背景阐述了转型的必要性。</p><p> 现在的苏州教研苏州正从从经验教研转向基于全面质量的实证性教研、从个体教研转向基于调查研究的数据式教研、从学科教研转向基于课程统整的全要素教研、从嵌入教研转向基于质量监测的一体化教研、从传统教研转向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教研,在促进教研内涵发展的同时,助推苏州教育的内涵式发展。</p> <p> 对于如何转型,丁院长阐述了“1234567”方法,即突出一条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实行两级管理、打造三支队伍……深化六项改革、建设七大中心。</p><p> 丁院长要求做教研老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转型,要从分数指向到素质取向,从学科指导到课程育人,从经验之源到科学之法。</p> <p> 讲到分数和素质的关系,丁院长语重心长的说:“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到不了明天!”</p> <p> 下午的讲座是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李利教授做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p> <p> 李教授一上来,就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惯例,她一开始就要求我们拿出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雨课堂”,参与互动,回答问题,通过几次这样的手机互动,让我直观明晰的认识到用手机上课的优势:快捷、容易营造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手机充分用于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 <p> 很多老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疑问:如果课堂都让学生拿手机回答问题了,那么知识如何讲授?难道要学生自学成才?针对这个问题李教授详细的做了问答,他是通过将课程内容提前录制好把相关的教学资料、ppt和参考资料提前放在网站上,让学生去提前预习,这样就大大的压缩了传统的知识讲授的时间,从而解决了讨论占用时间太长没有时间讲授知识的矛盾。</p> <p>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网络工具,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一工具为教学服务,利用这一平台更加有效的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p><p> 听了李教授的讲座,深深的感觉我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从今以后我一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利用智能设备去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利器而非祸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