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栏目介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故事分享时刻”是红山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专栏节目。由幼儿园的老师、家长为小朋友讲述绘本故事,每周五晚八点准时跟大家见面。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四大发明——造纸术》。讲述教师徐辉老师。</p><p><br></p> <p>大约3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汉字。他们把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p><p>因为龟甲跟兽骨都比较少,所以在当时汉字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p> <p>后来,人们又把汉字刻到竹片和木片上,称他为简,最后再用绳子把它们串联起来,装订成“ 册 ”。</p> <p>由于每片简上只能写几个字,因此写完一本书可能需要很多册竹简。</p> <p>曾经有个思想家很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他的身后总是跟着五辆装满木简大车,所以人们形容人学时渊博就用“ 学富五车 ”。</p> <p>据说,皇帝每天要批阅的奏章,堆起来就像一座小山。</p> <p>主管皇宫制造的蔡伦看在眼里,他想:要是有一种轻便的书写材料,能代替笨重的木简就好了。</p> <p>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在思索这件事情。他吃饭在想,走路在想,睡觉也在想……</p> <p>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工人们把挑剩下的蚕茧全部倒进锅里蒸煮,然后放进水里冲洗打烂做成丝绵。</p><p>丝绵从席子上取下后,上面还会沾着一层,等到席子晒干,一张薄薄的丝绵片就揭下来了。蔡伦发现这种材料很适合用来写字。</p> <p>可是这种丝绵片价格很贵,不能大量生产。蔡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价格低廉,又随处可见的材料来代替丝绵。</p> <p>蔡伦反复观察丝棉的结构,发现它是由纤细的短纤维粘连而成的。他四处寻找跟丝棉具有相同性质的物品。</p><p>他经常抱着一些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回家,人们都纷纷取笑他。</p> <p>蔡伦继续带着工匠们将寻来的东西剪切成细细的碎末,然后放进水池里浸泡起来。</p><p>“ 蔡伦一定是疯了吧!”所有的人都嘲笑他。</p><p>蔡伦只当作没听见,每天都来查看浸泡的情况。</p> <p>浸泡好后,工匠把它们捞进一个大大的石臼里,捣成浓浓的浆汁,然后一层层的摊到席子上,晒干后就变成薄薄的纸啦。围观的人们这才恍然大悟。</p><p>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既轻薄柔韧,又价格低廉的纸。</p> <p>人们为了纪念蔡伦,把用这种工艺做出来的纸叫做“ 蔡侯纸 ”。</p><p>造纸术很快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之后又传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造纸术的发明在世界文化的传递保存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