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陵和唐陵石刻(十)——昭陵

🐠鱼戏莲叶🍀

<p>  小编这期文章要带大家看的是一座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唐陵,它就是天下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毕竟这期所写的是历史影响力很大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小编不敢随意造次,所写内容均有据可查,大家慢慢看吧!</p><p>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昭陵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 ,如今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唐昭陵始建于唐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中间历经了多位唐代帝王的修筑扩建,历时长达107年之久建设完成,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p><p> 在当时能与太宗作伴陪葬于昭陵周围,是所有王公贵族和达官显贵最高的荣誉体现,也是绝对的无上荣光!最有名的也是离昭陵最近的两个陪葬墓分别是太宗的两员爱将,也是后来老百姓家门上贴的那两位门神,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敬德,两墓一东一西的陪葬于昭陵脚下的袁家村。</p> <p>  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众所周知,小编就不用介绍了,小编在这是要介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p><p>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和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p><p> 昭陵的“昭”字是什么释义,又为什么会用在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陵上,这个史料上没有记载,但根据唐代帝王陵选取吉利、祥顺、平和等美好字眼来命名的做法来看,昭陵的定名绝对不会随随便便的,特别是唐代帝王中地位最高的太宗李世民的陵上,很显然也是选取了一个“集帝王之气”和“文治武功”之意歌功颂德的美好字眼 。后有成语“天地昭昭”、“日月昭昭”等,可见昭陵的命名是绝非一般。</p> <p>  长孙皇后病危时,临终遗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遗言在她驾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取陵名为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p><p> 昭陵的选址不但从风水上说是极佳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政治背景的典故: 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寝要完全效仿汉高祖刘邦的长陵的建制,但精通经史的虞世南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汉制既劳费了民力,还使盗贼生心,所以汉陵大都被盗,帝王的尸骨也被抛弃荒野,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他建议太宗应效仿尧帝因山为陵,陵内不藏金玉,并在陵外立以名碑。虞世南的建议既能节俭民力又能防盗,得到唐太宗的认可,最终决定选择九嵕山作为昭陵陵址,并诏令子孙“永以为法”,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p><p><br></p> <p>历代祭祀碑石</p> <p>  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由于昭陵正南方献殿前的空地不多,加之道路崎岖,石料搬运不便,所以,历代的祭陵碑都立于北司马院内,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北司马院称为“祭坛”。已知历代皇帝祭陵碑30余通。从陵前留存的碑石就能看出当时祭祀的场景是无比的宏大!</p> <p>献殿遗址</p> <p>  唐时昭陵有宫人供养,官兵守卫,护陵军官的军衔为将军,还专门设立五品陵令管理。每年春二月,朝廷还要委派重要的大臣来昭陵祭祀。遇有太宗诞日、忌日,还安排大臣到昭陵侍奉太宗灵魂“起居”,仪仗蔽路,从不间断。由此可见在唐代各帝王对太宗的至高无上的崇敬之意。</p> <p>西阙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  昭陵祭坛东西两庑房内置有六匹石刻骏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骏”。每边三具,皆背靠后檐墙而立,现在陵前立着的复制品,以代表当时的位置所在。据记载,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随后另有殷仲容隶书刻于座上,如今字迹全无俱不可见,原诗收入《全唐文》中。</p><p class="ql-block"> 昭陵六骏刻于贞观十年,各高2.5米,横宽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图样,雕刻人马形状的半面及细部,并使高肉突起,称之浮雕,也叫“高肉雕”或“高浮雕”。六匹宝马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威武雄壮,造型栩栩如生,打破以往华美的雕刻手法,均采用写实的表现,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和政治思想。</p> <p>陵前仿制六骏石刻</p> <p class="ql-block">  昭陵六骏陪伴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沙场,战功赫赫,也伴随着他为了开创大唐王朝的未来而战死沙场。它们不仅是李世民的战马更是唐太宗在战场上的搭档。唐太宗对它们的深爱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所以在李世民自己的昭陵两侧立起了六骏石刻,陪伴唐太宗长眠于此 。 </p><p class="ql-block"> 六骏的名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现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下面就来看看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院的赫赫有名的六匹太宗宝马。</p> <p>飒露紫(复制品)</p><p> 色紫胭,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p> <p>拳毛騧(复制品)</p><p> 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p> <p>白蹄乌(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院)</p><p> 毛色纯黑,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p> <p class="ql-block">特勤骠(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勤骠”这个名字一直存在有争议,某些文物和历史学家称之为“特勒”,这是因为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小编个人也偏向“特勒骠”这个名字,但还是以碑林博物馆为准吧!</p><p class="ql-block">唐太宗为它的题赞:“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p> <p>青骓(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院)</p><p> 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p> <p>什伐赤(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院)</p><p> 什伐赤”的名称,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是波斯语“阿湿婆”的缩译,即汉语“马”的意思。另外,用近似古代唐音的现代粤语来读“什伐”和“叱拨”,两词读音非常近似。什伐赤是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南败窦建德时的坐骑。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p> <p>昭陵陪葬墓示意图</p> <p>  昭陵主陵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帝王居住的大内居北,朝臣贵戚的府邸在南,象征着君主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陪葬墓的排列,也体现着浓郁的君主专制宗法思想,更具古人特别是帝王之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p> <p>北司马门遗址</p> <p>北司马门遗址全貌</p> <p>  据史料记载和现场遗存,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昭陵石刻。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唐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坏,剩下的石刻残块均被文保部门收集起来不得以见。</p> <p>昭陵陵山</p> <p>  昭陵的玄宫凿建于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千米,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延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据有关史料记载,昭陵有垣墙围绕,陵山上有房舍、游殿,是供墓主灵魂游乐的地方。昭陵的陵寝地下便是玄宫。因地宫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缘山凿石架有栈道,栈道绕山腰盘曲而上,直达元宫门,元宫四周建有角楼,中间各有一门,分别按古代四神方位命名称之 。</p> <p>昭陵四周地理环境</p> <p>  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1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p><p> 九嵕山地势高亢,北缓南陡。山至村庄河沟地段,沟壑纵横,原面破碎,冲沟密度大且深,真乃无法逾越的天堑,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昭陵的选址考虑的是多么的周全。</p> <p>  昭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唯一一座有栈道的帝王陵墓,更是中国史上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帝王陵,它在中国甚至世界帝陵建制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如今昭陵已被国家修建成AAA级旅游景区,还附带有很多珍贵文物及碑石壁画的昭陵博物馆,供游客参观游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千古一帝的丰功伟绩!</p> <p><b>  希望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匹宝马早日回归祖国,与其他四匹宝马相聚 。因码字不容易,以上内容版权归“鱼戏莲叶”所有,不经许可不得使用,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