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怀揣热情,只为求学,不负春光,砥砺前行。2020年12月2日,于都县100位小学数学教师在县教科体局的组织下相聚在美丽的于都进修学校,开始为期三天的培训之旅。</p><p><br></p> <p> 开班典礼上,领导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感受到了县教科体局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师能力提升的高度重视,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p> <p> 学员代表胡贞老师带来精彩的发言:不需此行,不负此生。</p> <p> 本次培训共分为三个部分: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观摩、评课交流。</p> 专家讲座 <p> 进修学校政教处谢荣军主任为我们讲述了《课任教师的学生安全观》,培训开始,就把我们全部带入了高度的安全意识观念中:生命宝贵,安全第一!</p> <p> 阳明学校的邓贵福老师,深入、明确的给我们讲述了《“变教为学”学习单的设计》,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在技巧、方法、本真上解决问题。邓贵福老师通过大量的学习单帮助我们理解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单——学练并重、简洁直观、点面结合……</p> <p> 城关小学李丽主任给我们带来的《“变教为学”教师有效助学的策略》,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p> <p> 学识渊博的县小学数学教研员曾祥品主任带来的《怎样做数学小课题研究》。曾主任通过具体形象的例子对什么是小课题研究,申报小课题的步骤,以及如何选择课题,课题论证,设计方案和预期成果进行描述讲解。让我们明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懒惰以致深渊”。持续性的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p> <p> 站前小学的华贞艳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概念教学,即“定义性概念”和“描述性概念”。在数学课堂中,概念课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要想学生每一节概念课都能听懂听进去,不但要求我们教师的活动设计足够精妙能够吸引学生,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中突出某个概念的本质,能够透过本质来理解概念。只有这样,对于新授的概念学生才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我们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回到生活实际,为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支撑,又一次强化概念的认识。</p><p> </p> <p> 靖石中心小学王地球副校长在《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分享中重点介绍希沃软件在备课和授课环节中的使用技巧,如克隆技术使用、几何工具的使用、课件资源的检索等。讲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求时髦,但求实用,制作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重视学习评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主动学习,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从而打造高效率的课堂。</p> <p> 银坑上排小学李鹏桢老师提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深度挖掘题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想象、应用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空间观念。</p> <p> 刘招林老师分享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漫谈》,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活动 ,让视觉、 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体验 ,去领悟!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做好一个也引领者,具体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引导他们的空间观念形成并以发展 !</p> 课堂教学观摩 <p> 赖建兰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赖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的特点选择教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猜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新知时,赖老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出示钟面7时,8时,3时,6时,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只起到了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认识了整时,让孩子们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p> <p> 谢红梅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一课,开门见山,直揭课题,然后出示划龙舟图片,让学生找信息,并根据信息提数学问题。在教授新知时,谢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一位小老师上台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此时的谢老师不断用亲切的话语“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你的问题与众不同”激励着孩子去提问,去思考。</p> <p> 孙芊丽老师执教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她善于钻研教材,抓住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思考,以旧引新,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先让孩子们估一估得数的大概范围,然后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学生汇报时,把课堂还给孩子,而孙老师只是恰到好处的点拨:结合小棒图看看92÷30应该商在哪呢?为什么?178÷30商4可以吗?商大了还是小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商6呢?</p> 评课交流 <p> 最后,由站前小学黄主任分享《以生为本,简约教学》,结合三节课堂教学展开分析交流。</p> <p> 一个好的老师在教育的路上行走,就是不断遇见自己,反思自己,治愈自己,最终遇见最好的自己!</p> <p>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愿扎根基层教育的我们,努力用我们的光亮,温润孩子们的成长。 愿我们的教育梦破土而出,静默生长,长成繁花似锦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