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扬明晖 送教暖心扉——记临沂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课例研究暨沂南送教活动的收获

诺,不轻许

<p>  阳光明媚,相约铜井。怀着期待,在兰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掌门人孙霞主任的带领下,与兰山的几位前辈同仁首次参加临沂市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课例研究暨沂南送教活动,心情的激动是不言而喻的。</p><p>  12月3日下午,活动由临沂市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们崇敬的秦艳老师主持。活动中,高艳老师、刘国强老师、高健丽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我们是未成年人》、《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认识居民身份证》三节精彩的法治专栏的课堂教学和说课,随后,臧霞老师带来的法律知识梳理给我们弥补专业知识的短板,秦老师《德法兼修 生活相随》的报告和徐科长的指导建议,都站在了思想的高地给予我们及时正确地引领,使我深感震撼!</p> <p>由于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菜鸟的我对于工作室的优良传统不够熟悉,所以选择有板有眼地按照秦老师的通知,好好学习,认真听讲,按时独立完成作业。</p><p>听完课后,我就热血沸腾,回到宾馆吃完晚饭,解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工作室的传统,我就赶快洗刷,按照秦老师的分组去做功课,回顾课堂——寻找印象深刻的片段——组织语言——打草——整理电子稿——誊写——默读。。。。。滴答滴答,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不知不觉地到了凌晨。</p><p>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整理好一份自己还比较满意的发言稿。</p> <font color="#ed2308"> 第一稿的惨不忍睹</font> <font color="#39b54a">电子稿还是蛮不错的</font> 整理出来也还凑合 大招来了! <p>尊敬的徐科长、秦老师以及各位大家庭中的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临沂兰山的许淑慧,很感谢徐科长为我们的成长搭建的平台,也很感谢秦老师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p><p>通过观摩学习三位老师的课,使我对道法学科中的法治专栏有了更深的认识。</p><p>之前只要提到道法课的法治专栏,感觉上起来总会有凌空在上,脚够不着地的感觉,想要接地气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似乎很困难,所以这一类课不好上,上不好就会照本宣科,上成勾画和背诵课,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吃力无趣。</p><p>但是昨天三位老师的课,却在遵循了课标和大纲依据、尊重了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设定了精准的教学目标,挖掘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法治课尽可能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p><p>我们组分到的任务是赏析高艳老师《我们是未成年人》一课,由于我是咱们大家庭中崭新的成员,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海涵!</p><p>首先,高老师对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分析到位,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了四步走战略:即明确未成年人的界定,了解其特殊之处,知道相应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令人感觉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气呵成!</p><p>其次,高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得当,并能深挖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活动一中《是大,还是小》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导入未成年人的称谓,有趣且适切。</p><p>活动二中将学生课前对家长的小调查引入,以小组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现家长眼中的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p><p>紧接着高老师放出了一个大招: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出示老师对六年级学生做的调查问卷的结果,直观准确地呈现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同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真实案例,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直击学生的内心,形成对这些特殊之处的强烈认同感。</p><p>其后的新闻超链接中,高老师通过补充数据资料,激发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正是这些特殊之处,所以未成年人才易受伤,易犯错,需要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为下面不同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搭桥引路,活动三法律年龄知多少也就水到渠成了。</p><p>活动三中高老师对12周岁和14周岁做了重点讲解,并且在谈到14周岁时,提示学生在这个年龄节点上违法会记入个人档案,伴随人的一生,触动学生的内心,体现了增强法治意识的必要性!</p><p>最后,感触很深的是高老师课堂中许多问题的提出有效性高,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同时也能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比如:除了小不点,还经常称呼你什么?巧妙地引出了未成年人这一称谓。</p><p>今天的课堂中,谁是未成年人?你的身边还有谁是未成年人?让学生聚焦到自己和身边的未成年人,顺承而出未成年人的数量之多。</p><p>再比如:已满12周岁的同学,对照法律你已经拥有什么权利?引出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渗透规则意识。</p><p>困惑:</p><p>1.对于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这一活动板块是否能衔接在讨论总结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后面。</p><p>我个人的感受正是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补充新闻超链接,得出青少年易受到伤害,易犯错,国家司法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他们每个关键的年龄节点规定一些特殊的法律意义。后面顺承不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界定,作为拓展资料。再接着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年龄节点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就是源于对学生的关爱,再补充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拓展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明年6月1日起实施等等一系列的关爱,为后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奠定情感基础。</p><p><br></p><p>2.对于年龄节点的部分案例,学生能否自己当个小法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判,再播放法官的判决。</p><p>3.承担责任的案例(做家务),制造矛盾,不打扫、打扫、现场调查支持哪种有道理,能否运用辩论的形式,学生的认同感更强?</p><p>  总之,经过这短短的一天的学习,令我感动于道法同仁向善至美的孜孜追求,正是这种对道法课堂浓浓的深情,才能探得其中的万象,也感动着铜井小学银杏树下相聚在一起的我们,个个热情洋溢,在徐科长的引领下,在秦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这个大家庭会继续心向阳光,步伐一致,做有温度的教育!</p>

未成年人

老师

学生

法治

节点

课堂

年龄

特殊

法律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