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于奉公苦旅中,或有退而求次,或有高歌猛进,最感人是那无私奉献的耕者,他们身如微尘,几十年如一日,并不伟岸,甚至很平凡,平凡到我们只看见一个个瘦削的身影,在这日复一日中恪守岗位,默默付出。</p><p> 有时司空见惯,经时过往,或会淡忘他们的名字。但在热血高昂的季节,或最黯淡无光日子,他们一定会展现出人性的不凡与伟大。让人不止乎于感动,有时需仰视,在乌云密布的之时,他们伸手拨云,令阳光普照大地;在孤寒寂冷的暗夜,他们化为星光萤火,温暖点亮孤寂长空。</p><p> 我的同事谢名贵老师就是如此,天天与他共处一室,目睹他忘我工作,毫无怨悔,奉公不止……</p> <p> 追随先圣,培育良才是他少时的梦想</p><p> </p><p> 谢名贵就读大余高中时,于尖子班中也是佼佼者。父亲精于篾工,手艺好,为人诚善,乐于助人,在乡里,是个远近闻名的篾匠。198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赣南师院后,父亲着实骄傲了好几年,逢人必谈:家中又出匠人了。去师院深造前,父亲嘱咐他:读大学更不能松懈,教书如篾工,需勤习本领,追随孔孟,才不误人。他点头,但也暗笑父亲,篾匠编竹之箩筐盛物,教书育国之栋梁安邦,天壤之别,安能拟比!</p><p> 自从他踏上教坛的那天起,他就在青春的日记里编织着一个简单而又美丽的梦——那就是做一个育人无数,让学生崇敬的教师。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把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p><p> 谢名贵老师无论工作在何处,教师的红烛底色总彰显无遗,他的敬业让同行追随效仿,他的无私为教师树立榜样。 </p> <p> 无怨无悔,敬业勤作是他青春的底色</p><p> </p><p> 朋友对他说:“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了清贫,选择了乡村,就铁定的寂寞”。</p><p> 他是1992年赣南师院优秀毕业生,许多同学都分配进了县城学校,而山区学校太缺优秀师资,分配到偏远的内良乡,他毫无怨言,一呆就是四年。</p><p> 选择偏远山区从教,也就注定要独享这份清贫与孤寂。生活没有了过多姿彩,有的只是几倍甚至更多地付出。他却认为自己并不穷困,也不寂寞,觉得自己从教拥有别样的富有和独特的快乐。</p><p> 那时学校条件简陋,两名教师挤住一间板木房里,上下楼层,吱吱嘎嘎,声必远传;雨季来临,墙角漏雨,滴答不断,犹如动听的交响。</p><p> 别人都说山里孩子见孤识寡、基础薄弱,一问三不知,难以教导。他不苟同,利用晚自习,从基础入手,补差促中;学生就寝休息后,在昏黄的灯光下,他奋笔疾书:精备单元,细备课时,把数学难点步步搭桥,环环分解,化难为易、化繁为简……</p><p> 当时,班中有一个名叫魏飞的住校生,家寒境困,学生是个好苗子,读书勤奋刻苦,其他科目成绩优秀,数学却偏得离谱,每次考试,总是四五十分。</p><p> 谢老师专门为其制定了补课计划,每天放学后都给魏飞“开小灶”,对所有知识题型一遍又一遍地详析,一轮又一轮地讲解,直至他完全消化掌握。谢老师心细,发现学生经常饿得慌,宿舍备好奶粉与饼干,偶遇错过饭点,谢老师则冲好的奶粉,两人喝着牛奶嚼着饼干连续奋战,直至上晚自习时间来临,天天如此。</p><p> 魏飞数学成绩由此提升极快,其他功课也并未落下,后来,魏飞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或因谢老师言传身教使其深受感染,高考考入师大,毕业后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魏飞非常敬重谢老师,心里一直记得谢老师说的一句话:农村孩子读书更为不易,但要有志气,想鱼跃龙门,心中就要有目标和信仰并为之奋斗,则一定会迎来成功的那天。</p><p> 在内良中学工作四年里,每到周末,谢老师都会对班中的学生进行走访,那时交通不便,他不畏山遥路远,跋山涉水,足迹遍布乡里山沟旮旯,告知家长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情况。虽然每次家访天黑才能返校,累得两腿发软,总是来不及洗漱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但他觉得累得值。</p><p> 他呵护着山里的孩子,学生也爱戴他。家长都说:“把孩子交给谢老师,我们真是放心!”。他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得到同事的赞赏,老师们齐抓共管,使山里学校的教风逐年好转,质量迅速提升……</p> <p> 竭尽师责,爱生如子是他育人的信条</p><p> </p><p>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谢名贵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p><p> 后因工作所需,1996年谢名贵老师转调京州学校任教导主任,虽然学校离家不算太远,他依旧吃住在学校,一个学期也极少回家。那时乡下总是师资短缺,他还兼上初三两个班的数学,每天像转个不停的陀螺,从早上五点多忙到晚上十几点。</p><p> 这是平原乡村,学校位于丘陵黄土坡地上,秋冬缺水是学校最大难题,好在家校关系融洽,离校不远老乡家中有一口大井,水质好,水源也足。每天大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带领住校生去老乡家挑取一天的生活用水,往返五六回,十年如一日。</p><p> </p> <p> 1998年冬,寒潮袭久,尤其阴冷。 </p><p> 一天下午,学校安排了初三两个班参加劳动,谢老师知任务繁重,学生劳动完要洗澡,又要换洗衣物,下午放学后和几个班主任去老乡家挑了四五十担水,累得腰酸背疼。查完学生就寝后,倒床就睡,睡意朦胧中,猛然听到一阵急促敲门声,他急忙穿衣起身开门,只见一男生站在门口,心急如焚的告知他:同寝室的刘志痛得在床上打滚。</p><p> 谢老师原以为学生吃错了东西,引发急性肠胃炎,于是在自己宿舍泡了一口盅蜂蜜杨梅汁,学生喝完,依旧无效。那时连电话都没一个,交通又不便,谢老师急忙让同学把刘志抬扶上摩托车的后座,担心坐不稳,则用布带将其与自身捆绑在一起。忙前忙后,已过子时12点,天不作美,下起鹅毛大雪,路面湿滑,寒风刮刺眼鼻,泪涕横飞,谢老师顾不上擦拭,下车时两脚僵直,不听使唤,送到医院已是凌晨一两点,经检查,才知是急性阑尾炎,需及时手术,医生说:好在送医及时,不然病情难料。</p><p> 半夜深更,家长又不知情,谢老师马上垫付了手术及住院费,等在手术室门口。手术做完,天色已亮,孩子的父母也得知消息赶到医院,见到孩子术后无恙,拉住谢老师的手感激不已。谢老师对家长说,学生在自己心中,与自己的孩子无异,关心疼爱,于情理之中。</p><p> 他为不耽误了学生的学业,从未落下一堂课。他对学生说:孩子们,初中正值学习黄金时光,千金难买,耽搁不起啊!在他与教师们努力下,京州学风日益好转,教学质量日蒸月上。</p> <p> 迎难逆上,无私奉献是他一贯的作风</p><p> </p><p> 十几年的奋斗,使他声名愈旺,人也“名贵稀有”,2006年,梅国学校请其出任副校长。2008年被“挖”调至浮江任副校长,浮江学校位于城郊,老师“走读”居多。几任校长都非常信任他,因他善聚人心,能团结教师合力育人,几年下来,浮江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p><p> 他率先垂范,每天早早来校,下班后最迟离校,教室、办公室、食堂陪餐、护送路队处处能见他忙碌的身影。每每周末,也少见他休息,星期六经常安排家访,星期天则忙于培优补差。</p><p> 年年教毕业班,开学后就极少有时间回家探视父母,2017年父亲病逝,2019年,母亲继而离世,双亲的离去使他内疚不已,痛苦异常。他怨自己,与父母相处日少,未尽膝下恩孝。忆起父亲生前曾说的话语:育国之栋材,是积厚德行大善,不可轻慢!他郁闷的心结才豁然开解。</p><p> 2020年春,潘多拉魔盒被无情打开,新冠病毒蔓延。在这场风暴中,有人冲刺前沿,有人英勇逆行。谢名贵副校长就是这样,疫情狂袭时,许多人居家守望,他却以昂扬的斗志站上抗疫城墙……</p><p> 他每天加班加点梳理防控数据,跟踪落实每一个人员的详细信息,一边忙于防控,一边周密部署,与教师一起率先完成“停课不停学,送教材上门”工作,共同唱响疫情最美乐章……</p><p> 在抗疫的关键时期,用手去握紧手,用心去温暖心。2020年4月13日,他带领教师进行“疫中家访”,为全县首开先河……</p><p> 正如他所说:在这一场“战疫”中,没有一个家庭会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我们坚信,黑夜无论怎样漫长,总会迎来白昼的曙光。</p><p> 纷飞枝头酿蜜忙,不觉遍野桃李香。他教出的学生数不胜数,或大学毕业,或研究深造,或成公司老总,每年春节,学生都不忘微信祝福或来访拜年,他几乎都说不上学生名字。</p><p> 他就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奉公不止,奋斗如斯。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生命底色,彰显师德的最大价值,虽如红烛微光,却装点星空烂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