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夫子的摄影历程(最近更新)

半老夫子

<p>《登高望远》(代序)</p><p> 景德镇是一个地道的山区城市,生长在这里的人自然与山少不了接触,而我对于山却是更多的钟情,一是童年在都昌乡下外婆家长大,天天野性于山上山下;二是内向的性格使然,喜欢在山野之间去寻找宁静。因此,不管是出门旅游,还是周末消遣,首选的就是去登山、看山,无论是穿行在大山深处,还是登临高山之巅,心情都会格外的舒畅,心态自如平衡,身心自然而净化。</p><p> 五十岁以后闲暇时间多了,为了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把丢掉多年的晨练活动又捡起来了,别人晨练喜欢在广场,我则选择在山上,经常到阳府山尖去看日出,偶尔也去十八折和冷水尖登山。一般的旅游去登山,匆匆忙忙拍个风光照,留个影也就算是到过了。这样的看山叫做“看山是山”,只会记得黄山泰山峨眉山等等山名,却认识不到山与山的不同,更领会不了每一座山不一样的内涵。真正喜欢登山者,会对一座山作深度游,除了了解它的自然状态,还得了解它的演变过程,更要探索它的文化内涵,进而融进它的情感之中,谓之“看山不是山”。当然,一旦得道,便能够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大彻大悟,人性进一步升华,则又达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p><p> 我一开始也是钟情于游玩名山大川,曾经有过玩遍中国名山的想法。如今回过头想想,其实那是一种很肤浅的想法。古人说山外有山,人的一生不可能把什么事都做全做绝,中国的山看全了还有外国的山,陆地上的山看完了还有海洋里的山,地球上的山看尽了还有太空里的山。爱上摄影之后,以摄影的姿态去看山时,也就不再去追求看山的数量,而是想去发现、记录和欣赏大山最美的那一刻。因此,除了要反复的去同一座山,还要熟悉它的地理构造,了解它的四季变化,研究它的文化内涵。不单于此,还要去关注气候变化,掌握云雾生成的规律。所以,最近几年我主要就在周边去登山,通过经常地去亲近它们,以期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好在出城也就十几公里有个三宝瓷谷,走到最深处爬上山顶,就是一个拍日出云海的绝妙之处。</p><p> 我钟情于山顶的风光,登山看山的最爱就是在山顶看日出。当站在高山之巅看东方,当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升起,也或者是从山峰中跳出时,情是激动的,心却是平静的。虽然达不到宁静致远的境界,起码也有一点坐看云起时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刻,一个人静静的站着,仿佛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地。</p> <p>《无梦到徽州 》</p><p>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由于政治原因而无缘于徽州,而当我进入黟县的路口看到这一广告牌时,则开始了十多年的徽州追梦。</p><p> 2008年11月,刚买单反不久的我和几位摄友一同去黟县拍秋色,当时在网上得知塔川号称为三大秋色摄影基地之一,联系到了协里村的老吴大哥作向导,从此就与徽州结缘。因为有了协里这个地方,才知道人间真有仙境在,也就因为协里而痴迷上了摄影。</p><p> 现在的塔川景区包括原来的塔川和协里两个行政村。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从东面向北再向西延绵,蜿蜒而成一个弯月形山体屏障,独独留下西南面一个喇叭口,而口外恰恰又镶嵌着碧波荡漾的奇墅湖。数个小山村散落在盆地里,有的在山脚、有的在山腰、有的在湖边。站在黄堆山上向下看,整个塔川景区像个马蹄状,皖南山村美景就在这马蹄内。</p><p>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在老吴的带领下,登上了协里村和奇墅湖之间的一个小山头,这个摄影点其他人都不知道,算是老吴的“自留地”吧。当太阳从山头上冒出来时,通过山体的折射产生了好几条光束,打在深秋初冬的田野上,也照射在小山村的上空,更奇妙的是一束光照耀着村头的香枫树,几缕炊烟从房顶慢慢飘散开来,此情此景过去只在中国画里见过,不曾想如今却被我摄入镜中。从那一刻起,我才算有点懂得了什么才叫风光,也才知道风光是要去寻找、去发现和去守候的。</p><p> 至此以后,我每年都会去黟县寻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来拍摄。可惜的是,当年我拍到的那颗香枫树第二年被雷击掉了一个树杈,再往后就倒伏了。</p> <p>《魅力鄱阳湖》</p><p>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说它是烟波浩淼、大气磅礴绝不为过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许的诗歌散文,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为绝句流传最广。得地域之便,我们经常在鄱阳湖转悠,追寻鄱阳湖的日出和落霞,领悟诗中“水天一色”的境界,融入“渔舟唱晚”的远古,享受“湖上升明月”的宁静致远。</p><p> 庙嘴是一个建在湖心的渔村,从高处俯瞰就像一粒纽扣掉落在水中。傍晚时分,一团云彩飘到渔村上空,并且越聚越大。待到云彩变红的时候拍摄第一张照片,然后等待天黑之前再拍摄第二张照片,后期合成了一张《鄱湖祥云》。</p> <p>《清溪枫情》</p><p> 江岭的山下有一个龙尾村,村旁有一条清溪流过,溪水四季不断、清澈见底。溪边有几株高大的红枫,树冠斜盖在溪水上空,与对岸的柳树相接。每当秋末冬初,因为有了溪水的滋养,这里的枫叶才特别的红润,也因为有了这蔽日的红枫,这条清溪才会特别的灵动。红透了的红枫与碧绿的溪水上下呼应、相得益彰。忽然间,一叶小舟从枫树下漂浮过来,在这里构筑了一幅美丽的秋色油画:清轻一叶舟,溪水村边流,枫霜两相宜,情寄秋风里。</p> <p>《霞映田中田》</p><p> 2017年6月的一个清晨,当我站在茗岙这片神奇的地方,仿佛穿越到了远古的农耕时代。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之间,唯独有一块圆圆的水田突兀其中,当地人形象的称作田中田。此时,远处的天上红霞满天,彩云之下但见云海翻腾,彩霞把梯田里的水也映得通红。更为恰到好处的是,田中田里正有一农夫在扶犁赶牛耕田,这么一个时刻,哪怕就是人为的安排也无比美好,此情此景以后恐怕也就再难遇见。</p> <p><br></p><p>《神来之光》</p><p> 那一年的九月,摄友们相邀去滇西北自驾采风,十几个人三辆车,从昆明—大理—香格里拉—梅里雪山—丽江—泸沽湖,最后穿越小凉山来到东川红土地。原计划就住一个晚上,但是第二天转了一圈后,最后大家决定再守一个早晨。也就这么一个神决定,让我们遇见了彩云之南的“神来之光”,才有了这次滇西北自驾之行的收山之作。</p><p><br></p> <p>《草帽山》</p><p> 不知道是那一路神仙,将一顶草帽遗落在海滩,让人间多了一处美景。我们到霞浦草帽山的早晨很幸运,太阳被大海这么遮挡,天空和海水一片殷红,海潮在奔涌,云彩在翻腾,只有那草帽静卧滩涂。</p> <p>《半个太阳跳出海》</p><p> 这一天的海是平静的,正因为风平浪静,海面被雾气笼罩,能见度低不通透,本来是不适合拍风光的。但是,日出的时候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半个太阳透出来,在整个画面里添上一点红,形成了冷暖对比的色调,加上停留在海滩的渔船点缀,画面也就活起来了。</p> <p>《铸造车间》</p><p> 上世纪60、70年代的电力比较紧张,因此设计建造的厂房都会考虑自然采光,这就给摄影带来了奇妙的光影效果,而这个光确是摄影人梦寐以求的神光。</p> <p>《光影的故事》</p><p> 那一年的正月里去婺源诗春拍舞龙,下午无事就在老房子里转悠,傍晚的阳光从窗子里斜射到厨房,正好照射到挂着房梁上的腊肉,感觉这种场景很好,于是就等候在厨房里。过了一些时候,房主人抱小孩走过来伸手摘取腊肉,咔嚓一声记录下来这一时刻。</p><p> 相似的场景也出现在浮梁的一个老房子里,爷爷牵着孙女从光影中走过,有一种穿过时光隧道的感觉。</p><p>拍民俗主题很重要,但是场景也不可忽视,用好自然光线才可以提升照片的美感。</p> <p>《春秋江岭》</p><p> 每到三月,江南的油菜花盛开,无论山区还是平原,到处都是赏花的人群,而摄影爱好者却偏爱去婺源江岭拍摄,究其原因,因为此时此刻的江岭堪称天上人间。我去江岭拍油菜花多年,如何才算是最佳场景,总结下来就是三点:花当令、晨光透、雾正好,这三者缺一不可。菜花正黄的时候,赶上晴天空气通透,已经就够幸运了。但是这还不够,更要紧就是“雾正好”。雨后天晴的早晨,山谷的雾气聚集成云海一般,等太阳爬过山顶,雾可能就会漫到村落,半遮半掩、忽升忽退,既要让你见识到云蒸霞蔚,又不能淹没了村舍和菜花;既要展现出通透清新的江岭风光,更要有那天上人间的独特意境,此景虽好,但却难求。</p><p> 一般人只知道江岭的春天美如画,却不知它的秋景同样漂亮。深秋,当我从山顶观景台拍摄下来从村边经过,见田头路边的红叶正当时,于是等在路边寻找拍摄时机。远远的看见一农夫挑着担走出村,等他来到木梓树下,正好一辆摩托车载人经过,赶紧连按快门将这一《秋日山居图》收入镜中。</p> <p>《黄山风光》</p> <p>《川西风光》</p> <p>《浮梁风光》</p> <p>《绩溪-家朋》</p> <p>《云蒸霞蔚-坡山》</p> <p>《石城秋色-婺源》</p> <p>《元阳梯田》</p> <p>《浅绛山水》</p><p> 秋冬的早晨,我爬上恒大名都的楼顶拍下了这张《浅绛山水》,山含晨光、流云似水,色调酷似陶瓷绘画的浅绛彩。现如今,这里已经被陶阳学校和高铁商务区所替代。就好比浅绛彩逐渐淡出了绘画技艺一样,城市周边的原生态也要逐步被现代建筑所蚕食。人就是这样的矛盾,我们一边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与便利,一面又在伤感着失去的过往。</p> <p>《揽胜齐云山》</p><p> 齐云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从地理环境而言,同处黄山山脉往南延伸,徽州方圆这一带独独就这么一座丹霞山;周边其它的山峰平淡无奇,唯独它是奇峰怪岩;其它地方风平浪静,齐云山上却可能是云雾缭绕。单就看那一个香炉峰,就会让人想起道家的玄妙之处。</p><p>风光摄影有句话说是“靠天吃饭”,而我却认为是“境由心生、情亦有道”。摄影也要用心去禅悟,以情去感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p><p><br></p> <p><br></p><p>《台回山记》</p><p> 浙江开化县与江西婺源县毗邻,属浙西山区,山虽不是高耸险峻,却也蜿蜒俊秀,林木茂盛,溪水潺潺,素有钱江源之美誉。油菜种植乃传统农作,每到二三月间,无论大块田地,或山坡梯田,皆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仲春时节游走此地,放眼但见色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芬香,而让我们更为迷醉的地方,是一个叫做台回山的高山村落。</p><p> 戊戌年二月,雨后初晴,景德镇摄友十数人慕名而来,走杭新景高速在池淮口出,610县道沿着小河迂回穿行。浙西乡村较婺源又是另一种风情,但见道路两侧村舍整洁,房前屋后桃花梨树正是盛花期,与田地里的油菜花搭配,勾勒出一幅幅水彩画卷。</p><p> 不多时一座高山横在路前,往上看层层叠叠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山顶,从山脚到山腰些许农舍点缀在盛开的油菜花之间,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的把它们串联起来,路边的桃红柳绿成了项链中的珠宝配饰。上得山寻一处称作山中小筑的民宿歇下,老翁七十有三,老妪也及七十,两人将一栋干打垒简装成客房,接待天南海北的游客。宰一只土鸡,捞一尾冷水鱼,山蕨春笋野蒜,腊肉豆腐马兰头,院中围桌喝酒,观星空扯天南地北,赏夜色摄人间美景,一两个时辰,个个都作醉翁,倒头便睡静待明晨。</p><p> 次日,未及天亮,山腰之下已聚浓雾,山下村舍皆被覆盖,云雾慢慢漂浮,局部形成云海状态。至天亮雾则升,及至太阳从对面山顶露出来后,光、雾、花三者融合,构筑起一场流动的视觉场景。白色的雾时而散开、时而聚拢从下往上爬升,花儿时隐时现,村舍若隐若现,阳光从云雾中穿过、从树丛上折射,把金色洒满在这一片神奇的地方。</p> <p>《悟道老君山》</p><p> 道教是源自中国的本土宗教,几千年来逐步被佛教和天主教所替代。时至今日,在我们周围很难见到道家俗世弟子,道观的数量与佛教庙堂也不可比拟,究其原因,恐怕与道教的传教方式有关。道教始终有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奉行的是道法秘不传人,不像天主教到处去传教;再者,道观大多建在深山之处,几乎是与世隔绝,所以修道之人现在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所谓的普渡众生。</p><p> 2020年11月10日,我们驱车950公里,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次日登顶老君山之巅。面对建在峰林之上的金殿,才略知何为道法自然。道出自于天地自然,它不应该是被神话与夸大的说教,也不必强迫他人修炼,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 <p>《石潭游记》</p><p> 农历五月,江南多雨,连绵十几二十日不见阳光。这一日晨雨过后,天却慢慢见晴,顿觉神情振奋,心生游玩之意。遂微信邀友同行,喜得叶率之秋、洞庭翁、天罡一星和清风山人响应,于是五人驾车往歙县而去。</p><p> 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居东,与临安、淳安接壤。新安江穿境而过,素有“山水画廊”之美誉。歙县有一村,名石潭,近年来闻名遐迩。仲春时节,油菜花开在高山之巅,加之云雾缭绕,乃皖南旅游的火爆之地。吾等老者不喜嘈杂,没有去赶时节的热闹,此时趁着清静之时登山游览。</p><p> 车行杭瑞高速公路约一个时辰,在徽杭段歙县口下,走乡道沿新安江山水画廊而行,至霞坑镇转入石潭。石潭除古村在山脚外,尚有下汰、湖山、北山和柿木汰等村落建在高山之上,其上山之路狭窄险峻,路虽不长,但坡陡弯急,第一次去的人无不担惊受怕。好在无惊无险,顺当入住下汰的云中山庄民宿。</p><p> 云中山庄由吴张氏打理,房子不大,却也有十几间客房,设施虽不奢华,但非常干净,又加饭菜可口,也招得游客喜爱。入住不多时,一桌菜肴既已摆上餐桌,自然是少不了倒上美酒,几个人推杯换盏,细嚼慢饮,东扯西谈,甚是欢愉。酒足饭饱,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已过子时,推窗细瞧山下,便见雾在山腰,知是明早必有云海可赏。</p><p> 寅时起床,洗漱后已及卯时,天色见亮。此时雾已升起,不多时便淹过了下汰的村落。急忙忙驱车,赶往更高的湖山顶,这才跳至云海之上。湖山顶是石潭有路可及的最高峰,为方便游客观景,建有几个观景点。山顶可作360度远眺,石潭古村、下汰、北山和柿木汰都在镜头之内。居湖山之顶,但见云雾如翻江倒海,白絮般将山头缠绕,游龙状顺山脊爬升,海潮般把村庄淹没。不多时犹如退潮,山头村庄尽显尊容,然后又一轮上涨,又一次退潮,风云变幻莫测。</p><p>中国有一则寓言:山中方一日,世间已千年。老夫今日石潭一游,已然胜过千年。</p><p><br></p> <p>《问道三清山》</p><p> 2010年7月15日,肆虐江西多日的暴雨即将结束,天气预报17、18日三清山晴天,久雨之后晴天的三清山理当出现云海。我便和驴友加摄友的剑客随风联系,打算组织一次三清山的背包摄影活动。当天在论坛发帖召集,至16日晚确定剑客随风、看不见、云中鹤、洞庭翁、好摄、乐嘉子和香水无毒共8人参加。这支队伍中,云中鹤年龄最大66周岁,最年轻的是看不见也40多了,我55岁排在第三,是一支老龄化的队伍。队伍里除了剑客随风、香水无毒和好摄驴行过多次,另5人都是第一次背帐篷。因此,我和剑客随风商量后,尽量走得轻松点,定下的行动路线是,周六下午从南部乘外双溪索道上山,步行到西海岸拍日落,然后到三清宫扎营;第二天早晨,体力好的去三清山最高峰玉京峰拍日出,其余人到阳光海岸拍摄,然后从北部乘金沙索道下山回家。按照这个计划,除了外双溪索道上站口到西海岸一段路是上山台阶,强度较大以外,其余的路程都是平路和下山路为主。加上我们带了帐篷,拍完日落不必要赶回酒店住宿,减少了走回头路的行程。</p><p> 17日上午10点,我们从景德镇出发,一路顺利到达三清山金沙吃中饭,在酒店一打听,南部外双溪索道,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已经停运改造,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金沙索道上山,然后走神女峰翻过玉台到外双溪索道上站,这才开始走我们原来预定的行程,仅这段多出来的路程最少得走2小时。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既然到了三清山的大门了,不可能就放弃这次活动,大家只得按新的行程行动了。下午2点左右,我们从金沙索道上站走出,开始了这次艰难的行程。</p><p>第一段路从索道站到神女峰,走得算是比较轻松,虽然我们选择了一条近道,全程都是上山台阶,由于是刚开始,大家体力比较充沛,花了不到半小时。第二段路从神女峰上到玉台,就感到有点吃力了,好在大家都知道翻过玉台就是下山路,也就不是很艰难。下山到外双溪索道上站时,刚好也就花了2小时,大家稍事休息以后,我开玩笑说现在开始清零,正式走我们预定的行程了。这时候,大家的精神状态都不错,现在只要把上西海岸的台阶走完,就到达了今天的拍摄地。</p><p> 在西海岸的分岔路口,指路牌应该是把我们指向左边上山,但是却被人转了一个向,使得我们走向了阳光海岸的上山路。我走在前面,一路气喘吁吁的爬了近半小时后,感觉不对头,怎么会越走离西边越远了,拦住人一问还就真是走反了。赶紧回头叫下面的人不要再爬了,大家知道爬了这么长的冤枉山路,情绪立即低落。本来前面2小时的行程已经消耗了大半的体力,如此一折腾,再瞧瞧那高高的山路,心里真是沉甸甸的,说是畏惧一点都不过分,这最后的一段上山台阶也真正考验着每个人的体力和信心。这一段路走得不叫累是痛苦,台阶连着台阶一点一点地消耗着我们的体力,汗水流个不停。抬头看山好像山路无尽头,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回头往下看却发现自己已经爬得很高了,心里也有数,去西海岸的台阶也就那么多,再坚持一下就到了吧。这次活动是我发起的,再怎么困难我都得顶着,尽管我也已经累得够呛,但是还得和好摄走在前面。云中鹤和洞庭翁真是老当益壮,60多岁的人背个挺大的登山包紧随我之后。看不见虽然一直嚷嚷的不敢爬山,但是真爬起来也不含糊。最苦的就是乐嘉子,刚刚加入摄友队伍,以前又不怎么锻炼,真不知道这一段路是怎么挺过来的。当然最不含糊的是剑客随风这个强驴,有他断后我们心里都很踏实。而队伍中的唯一女队友香水无毒,比我们几个男的还强,要不是她给乐嘉子背帐篷包,恐怕他是上不去了。再高的山也有尽头,再难走的路只要一步步的走,也能到达目的地。咬牙坚持爬上了西海岸,平坦的栈道就不在话下了,虽说西海岸长有3600米,但是边拍摄边走,早就把先前的困难忘得一干二净。</p><p> 晚上的营地选在三清宫,一阵忙乎搭好帐篷,几个人围在一起吃饭喝酒。还是洞庭翁自泡的药酒,不过这次的三瓶酒背上来也真不容易,不喝就真不应该了,绝对不会浪费了,除了乐嘉子不沾酒外,我们6人把它喝得干干净净。喝完酒又烧水泡茶,酒喝足了话多,茶喝了多了提神,整个宿营地被我们炒得睡不着觉,不断地抗议声从帐篷里传出来,直吵得小年轻们喊爷爷了,我们才不情愿的睡到帐篷里了。好在乐嘉子不喝酒,加上第一次住帐篷睡不着,早晨3点半把大家叫醒了,没有耽误早晨的拍摄。第二天的行程按计划从阳光海岸往回拍,一路下山就轻松多了。</p><p> 三清山不愧是道教名山,我五次上山都见雾气飘绕,人说是仙气。这次站在三清山的玉虚、玉清、玉京三座山峰下,看仙气漂浮和光影变幻,才见识了一点三清山的“道骨仙风”。我虽不信教,但是置身于山颠之上,对神道多少也有些敬畏,也就更想去多拍摄三清山。</p><p><br></p> <p>《老街寻幽》</p><p> 我爱上摄影以后,一开始是满世界去拍风光、拍鸟。后来在摄影论坛和摄影刊物上经常接触到“用影像记录当下”的摄影理念,才知道拍好身边的人和物。于是有几年我就结合晨练,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扫街。当我反复地行走在老街老弄堂,走进一栋栋的老屋里,不断地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弄堂里穿梭玩耍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时光。</p><p> 瓷都景德镇因瓷而兴,一千年的制瓷历史,使得这个城市的风貌自然以陶瓷文化为核心。陶瓷生产的手工业特性,又决定了景德镇过去很长时期“草鞋码头”的历史地位。由于以上两点的原因,景德镇有着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城市特征。时至今日,景德镇还保留着大量的古民居、瓷作坊,和以它们为元素而串联起来的老街、老弄堂。尽管我们很难再看到建国以前完整的老街老弄堂,但是,能够在今天见到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老建筑的城市已经为数不多了</p><p>景德镇的老城依昌江东岸,呈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地形。老城里有南北走向的三条街,前街(中山路)、后街(中华路)和河街(沿河路),东西横接的有斗富弄、主轴路(珠山路)、麻石弄和戴家弄四条街,在这几条路(街)组成的网状里,穿插着上百条小弄堂。景德镇的老街老弄堂叫法很有意思,多数是以姓氏来命名,有的明明是条街,不叫街也不叫路,反倒叫做弄;很多狭小的弄堂,却有着一个街的名称。</p><p> 在景德镇的老街老弄堂里,主要建有三大类房屋,一是家屋,如今通常叫做民居;二是陶瓷厂房,拿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作坊;三是商业店面。景德镇的老房子是最具瓷都特色的产物,它融合徽派建筑和赣东北民居为一体。在适用性方面以陶瓷生产流通为主,在建筑材料上充分利用陶瓷生产的副产品。</p><p> 上世纪六十年代,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前街,它是老景德镇一条最长的街,南北贯通整个城区,上到观音阁下到小港嘴大约十里长,它是景德镇历史上一条真正意义的老街,也是一条最热闹的老街。历史上景德镇城区的形成,有可能是以这条街为中心,大多数老弄堂的叫法,也可以考证这条街的中心地位。景德镇有几十条老弄堂分上、下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横穿中山路(前街),路的东边是上弄,路的西边是下弄。</p><p> 记得童年时家里要买什么东西,大多是要到前街的,而景德镇人说逛街也就是到前街去走一趟。记忆中的老字号“公和圃”、“森泰楼”、“种德堂”等都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江家祠堂”的老中医依然在坚守。景德镇人大多知道“江家祠堂”这个地方,不是因为这个建筑的特别,尽管它是老镇上的特色建筑,而是因为使用它的主人——中医院门诊部。江家祠堂的老中医看病确实称得上“手到病除”,它的儿科和伤骨科更是受到老人们的称道。因此,地道的景德镇没有几个人没在这里看过病。</p><p> 景德镇的老街老弄堂有别于其它名胜风景,这里的生活平淡无奇,但是这里面的历史值得探究,这里面可能深藏着很多故事,这里面的文化内涵值得去挖掘!</p><p><br></p> <p>《享受过程》(后记)</p><p> 年过半百开始学摄影,一不小心就掉入泥坑,迷恋上了摄途。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三点:一是自己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凡人是闲不住的,精神要有寄托,精力必须释放,总想找一种适合的玩法。比较之后,认为摄影是一种雅玩,好处之一是动静结合:摄影首先要去寻找和发现,这就促使我们去运动,而且这种运动是主动性的、趣味性的和多样性的,不像踩跑步机那样被动单调。好处之二是有挑战性:摄影人总想拍到更好的照片,就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去挖掘内涵来表现美。这样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地去超越自然、超越自我。好处之三是强身健体:拍片的过程是运动的过程,拍风光片的时候更是要亲近大自然。经常在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地方,对身体自然有益。二是入门之时遇上了一帮好摄友。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摄影门外汉,是摄友们手把手的教,耐心细致加无私的指导,才把我引上了摄影之路。从相机的挑选到如何使用,从取景构图到后期制作,摄友们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尽数传授,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学到了比较多的摄影知识。三是机遇比较好。购入相机开始学摄影时,正赶上了秋季的摄影黄金时段,几次去景点采风也碰上了好时光,拍到了好图片,让我这个初入门者兴趣大增。</p><p> 很多年前,摄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件神秘的事,摄影师被神化了一般,多数人以为摄影是一项高深的艺术,与平民百姓有很大的距离。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让摄影走下圣殿,也走进了寻常人家。我认为摄影首先是一门技术,必须反复地练习才可以做到炉火纯青。同时又必须投入情感,才可能拍摄出不一样的照片。正因为如此,摄影才不完全是一门技术,更高层次就是一门艺术。业余爱好者一开始当然都是抱着玩玩的心态进门的,但是摄影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又让人欲罢不能。可以说,现今的摄影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摄影对于每个人是千人千面。</p><p> 摄影的艺术性决定了摄影作品要分个三六九等,因此人们要通过林林总总的摄影赛展来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些赛展的过程是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学习机会,对于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让很多摄影爱好者过多的有了获奖情节,客观上让功利主义在摄影界有了不小的市场。摄影人不是神仙,谁都想拍出好照片,拍到了好照片当然想让大家分享,更想在各种摄影赛事上拿个奖项,以此步入摄影家行列,弄个摄影大师当当。如此一来,摄影的记录本能和娱乐属性慢慢的被淡化了,传达到社会上对摄影的印象,自然也就把摄影当作一种成名成家的功利。所谓淡泊名利、淡定心志虽然被文人称颂推崇,但真正愿意身体力行者怕是寥寥无几。</p><p> 当我撞进摄影之门时,所接触的是一帮没有名气、更没有获过奖项的业余摄影玩家。尽管我这个人做事喜欢钻死胡同,遇上喜欢的事就非常投入,也很想拍出好照片,把摄影玩出精彩。但是我在摄影的这些年里,真正得到的是快乐摄影的理念,在摄影的过程中寻求快乐,在快乐摄影的同时享受摄影的过程。</p><p> 编辑于2020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