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300.20

禾雨田

<p>成都印象</p><p>成都,以各种原因去过很多次的城市,这次去是因为马拉松。以跑马的名义去旅游,对比赛成绩多少有点要求的跑者来说,可能是个伪命题。这次成都之行,比赛前,担心吃坏肚子,远离火锅串串等;要保留体力,各色打卡圣地最多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这次刚好在北京呆了几天,从干燥风冷的北京到成都,越发觉得成都蜀风雅韵,青瓦坡墙,街道干净,老城区充满生活气息,天府新区高楼林立。有段子说一成都男人失业,用全部积蓄买了辆奥拓,开着车满大街找工作。不管真假,成都太塞车了。打了三次出租车,居然两次上不了二环高架,据说高架桥车流太大,到处塞,塞得脑壳痛。美食不可辜负,下午五点就开始排队等位的陶德砂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翘脚牛肉,用餐环境一般,食材新鲜,性价比确实不错。</p> <p>赛路记忆</p><p>2020年11月29日上午7点半,温度7°左右,湿度84%,真是天公作美,天气预报的小雨也变成阴天,路面不湿滑,弥补了NEXT%短板。观察了近期无锡、西安、绍兴等赛事,穿Alphafly 的不多,满眼还是NEXT%,估计大众跑者还是不习惯前脚掌两个突兀的气垫,起码我是这么想的。</p><p>赛道,成都的赛道,个人觉得除北京、广州外,属于比较好跑的赛道。一是终点海拔低于起点,下坡多过上坡;二是19公里至38公里都在一条来回的直道上,省去拐弯之苦,成都赛道确实适合PB。但也有暗伤,前半程有不少的弯道,穿越老城区的名胜古迹,有些路面偏窄,还有一段石板路。隧道多,没练过上下坡的,估计会吃亏。36公里到41公里,都是缓上坡,特别40公里后的桂溪公园里,有个较大的上坡,我破三差的20秒,就是花在这最后几公里的爬坡上。</p><p>7点半,起跑410,一直感觉轻松,跑到半程,用时130,当时就觉得奇怪,后来看配速,不知不觉中,第2、11、16、19公里用时都420以上,特别第16公里用时424,分析一下,一是拐弯和隧道;二是温度低,补给喝水时不敢一下到肚等原因。半程用时130,要破三,难度极大。好在体感不错,想到后半程大直线的赛道,又恢复一点信心。按全马259.20配速表,30公里用时207.23,赚回了7秒,35公里用时228.51,还有破三机会。35-40公里缓长坡,配速降到425,第40公里用时250.57,比破三慢了17秒。第41公里在桂溪公园里,还有一个上坡,用时425,尽管第42公里拼到411配速,已经无力回天,300.20完赛。</p> <p>赛后体会</p><p>经常被问到,为什么跑步?说实话,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脑子里是没有答案的。被问多了,细细思考,刚开始就是一时兴起,后来变成习惯,就像生活中的吃饭喝水一样,跑了七年多,生活倒是变得简单有序了。</p><p>破四、破三等等,都是跑圈中跑者的执念。破三有意思吗,破三后的明天和昨天有差别吗,有奖金吗,养生跑不好吗,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答复。铁轨上,火车的使命就是向前行驶,途经的站点是不同时点的目标。人在旅途,总要做点事情,确立一个个小目标,完成目标,找到存在的意义。如果失去向前向上的动力,生活成为活着,离意义生命的终点也就不远了。</p><p>成都马,没有坚定破三的信念,没有咬牙顶住的坚持,没有强风吹拂,20秒,就像指尖上的倒刺,要么迅速拔掉,要么长期共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