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书法篆刻艺术展暨文献展》有感

蔡荣

<p>《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书法篆刻艺术展暨文献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的总体设计是成功的。一进大厅,在鲜红的背景下,是沙老的铜质胸像,雕塑手法写实,庄重大方,背后是沙老的题词:"我爱祖国各地各乡 更多爱所生长的故乡”。这是他心灵深处的独白,他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更爱家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弧形的大厅中间是一个气势磅礴,激情四溅的“龙"字,左右两巨幅书法气势恢弘,雄浑大气,让人震撼,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充分展现了沙老书法的特点:一气呵成,力透纸背,神采飞扬。粗旷有力而不呆板,气韵贯通而不漂浮。没有多年的修炼,没有千钧的腕力,是决不能成就的。这两幅展品是根据原作放大的,我对照原作那飞白的精细处,居然没有走样分毫!一件成功艺术品的可贵之处,就是有作者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的形成可不是一日之功,没有千锤百炼,没有作者自己独到的参悟和创新,是不可能形成的。摹写王羲之的兰亭序者众多,可即使学得再像又如何?沙老的书法,有其鲜明的个性,你能感到对传统的继承,有古代碑帖的影子,你会发现他的书法已经从继承中突破出来,有了自己的又被大众所认可的审美取向。看沙老的书法,让人心胸开宽,精神上真是一大享受。</p><p>展览在11月28日开幕,以往一般展览开幕式热闹过后,第二天观众就寥寥无几,很遗憾,这似乎成了常态。我是12月3日去看的,没想到一个书法篆刻展览,居然还有这么多观众,而且不少是年青人!况且还在疫情期间限制人流的背景下,可见观众是真的喜欢沙老的书法。</p><p>另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沙老为教学备课,为读书心得,为研究扎记所写的笔记本,那么小的字,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厚厚的一本又一本。一个对学问潜心专研,与时间赛跑的学者形象在我眼前浮现,让我肃然起敬。我在展厅里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在大学者面前显得十分渺小。时间是最公道的,每天都是24个小时,我如今也80岁了,比起沙老的成就,自己白白的浪费了多少时光!</p><p>向沙老脱帽鞠躬致敬,向所有为中华文明大厦添砖加瓦的学问家们致敬!</p> <p>东侧是东汉未年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p> <p>西侧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p> <p>毛主席诗词《六盘山》。</p> <p>为学生授课。</p> <p>1987年参加中日兰亭书会。</p> <p>为学生作业点评。</p> <p>夜深人静。</p> <p>一篇发言稿,多处推敲修改,严谨治学之精神可见一斑。</p> <p>我对篆刻是门外汉,不敢妄言。只要知道沙老是全国闻名的西冷印社的社长,就足以证明他篆刻的水平了。</p> <p>无限风光在险峰。</p> <p>宋 苏东坡《授经台》诗。</p> <p>听鹂深处。</p> <p>1987年,沙老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提额。</p> <p>为黄山题字。</p> <p>1979年西冷印社建设75周年社员大会期间,沙老挥毫作书以贺。</p> <p>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局部)</p> <p>巜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一个有大学问的人,通篇都写满了谦虚、谦虚、再谦虚…</p> <p>中国金石学绪言手稿。</p> <p>中国古器物学手稿。</p> <p>沙老的年鉴(1900一1992)。</p> <p>1953年沙老与三弟文汉在北京合影。</p> <p>20世纪40年代与家人在南京合影,右二为沙老。</p> <p>沙老的第三个儿子,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家沙更世和沙老的侄儿中国文物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沙洲合影。</p> <p>沙老的亲人和家属合影留念。左6为沙更世,左5为其夫人,我的中央美院校友,又是外文出版社美编室的同事张灵芝,左4为其女沙红,后排左2为其二儿子沙家枥。</p> <p>今年九九重阳节晚会上。自左:沙家枥,沙更世,田华,?。</p> <p>沙老的孙子沙家枥的书法。家枥曾在爷爷身边学书,耳提面命,如今已有几分功力。</p> <p>沙家枥书法。</p> <p>沙老,你光辉的一生,留给后人那么多财富,人们敬重你,怀念你,如今已难与你说再见,那些书法,那些篆刻,那些教案,如见你老的面!</p><p>这个展览办得好,对于弘扬国学,激励后学者都有重大意义。祝展览圆满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