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益终生――开发区三小百名“习惯好少年”赴月河酒厂、于祖山研学活动纪实

大河

<p>  2020年11月20日下午,开发区三小百名“习惯好少年”乘车奔赴月河酒厂、于祖山开展研学活动。学校组织此次活动,旨在表彰奖励在“好习惯银行”综合素质评价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激励全体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培养个人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校园内掀起赢取习惯币、兑换小达人、争做好标兵、勇攀习惯好少年荣誉巅峰的热潮。</p><p><br></p> <p>  黄叶飘飞,冬风微凉,骤降的气温丝毫挡不住研学师生高昂的热情。经过一场绵绵的细雨,初冬的天空越发明净清朗,空气更加清爽宜人。</p><p><br></p> <p>  出发前,学校为研学队伍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出征仪式。张磊校长为研学队伍送行并进行动员讲话。张校长希望全体同学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走出校门,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锻炼强健体魄,磨练坚强意志,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争取更高荣誉。最后,张校长预祝活动圆满成功,平安归来。</p><p><br></p> <p>  两辆公交车载着研学师生,向着第一站月河酒厂进发了,同学们身着干净整洁的校服,胸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和金光闪闪的习惯好少年奖牌,激动兴奋的心情洋溢在每一张灿烂的笑脸上。</p><p><br></p> <p>  大约二十分钟,研学队伍来到了邹平月河酒厂,影壁墙上两行醒目大字赫然映入师生的眼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河老五甑酿酒技艺。酒厂孙部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p><p><br></p> <p>  孙部长带领师生按照酿酒工艺流程参观了各个车间,耐心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介绍古代储存酒的巧妙方法,详细讲解酒的酿制过程。孙部长还鼓励孩子们学习传承古代传统文化。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参观结束,师生在酒厂影壁墙前合影留念。</p><p><br></p> <p>  参观完月河酒厂,研学队伍乘车来到第二站――于祖山。下车集合后,德育处首先为学生讲述了于祖山的动人传说故事,了解山名的由来。</p> <p>附:于祖山传说故事</p><p> 传说明朝中叶,有位安徽籍的书生,名叫于滋,到京城(北京)赶考。从家乡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了现在的段家村一带。离京城还有几天的路程,由于长途辛劳,不幸染上疾病,只好滞留在段家村医疗疾病。半个月后身体痊愈,但已经耽误了进京赶考的日期,回家的盘缠也已用尽。走投无路之际,段家的一位膝下无人的老中医,看到于滋文静、聪明,收养了他,并将其医道,全部传授给于滋。于滋聪明好学,悟性极高,跟老先生边学习边实践。五年后,其医道精湛,名气越来越大。于滋是穷苦人出身,因进京赶考,落难于此,对当地百姓,深怀感恩之心。因此,其不但医道好,品德更高,善待病人,方圆几十里都来求医问药。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老先生为于滋娶妻成家,后生有二男一女。老先生过世后,于滋就以此为家,行医救人。当时由于条件艰苦,很多百姓无钱治病,于滋就尽量不收或免收穷苦百姓的医费药费。长白山区盛产各种中草药,如红丹参、茵陈、山蝎等,传于兹山曾产灵芝,于滋先生经常上山采药,并遍求医方验方,医术更是不断提高。后来,他的孩子,也子承父业,成为当地著名的中医先生,也成为名声显赫的中医世家。晚年的于滋,思归安徽故乡,有落叶归根之念,当地百姓多次前来送匾,彰显其医德医恩。听于滋要回归故里,更是跪拜挽留。一面是对故土的思念,一面是救自己于患难之中的当地百姓,于滋左右为难。最后于滋决定带两个儿子回安徽老家一趟,祭奠先祖,把大儿子留在了故乡,自己和小儿子毅然辞别故土,回到邹平,继续为当地百姓行医行善。于滋百年之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医德高尚的老人,在山东面修庙一座,名叫“于庙”,四时祭祀这位高人。并将灵芝山改为于滋山,以怀念于滋的恩泽,不断世代流传。又传说于滋老人后来成仙了,所以“于庙”后来又叫做“于兹仙人祠”。后来于滋山写成了于兹山,以至到后来,有些隐士也居于此山。至于“于祖山”也是由“于兹山”而来。传说于家后人称先人“于滋”为“于祖先公”,不愿直呼其名“于滋”,行忌讳之事,故称“于兹山”为“于祖山”。(摘自《邹平地名故事》)</p><p><br></p> <p>  一段故事也许会像一粒小小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的心田,引领他们崇德向善。动人故事为于祖山增添了神秘传奇色彩,激发了孩子们登山的兴趣和热情。</p><p><br></p> <p>  随着一声号令,同学们顺人工修砌的石阶出发了。低年级在前,高年级在后,排头同学手举队旗前方开路,其余同学紧随其后,逶迤而行。曲折陡峭的台阶路上,研学队伍犹如蜿蜒游动的长龙。同学们边走边说,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p><p><br></p> <p>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几名同学高声背起了唐诗,感情充沛,字正腔圆,更多地同学加入到了背诵的队伍中,朗朗书声随风飘向天空,与飞翔的小鸟撞个满怀。平日里寂静清幽的山间,因师生们的到来变得热闹异常,富有了生机和活力。</p><p><br></p> <p>  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雨后的于祖山清爽可人,秀丽多姿,满地的黄叶,啾啾的鸟鸣,有孩子竟说自己看到了一只灰色的松鼠。望一眼研学的队伍,同学们,你追我赶,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小脸通红,却掩不住内心的兴奋激动之情。</p><p><br></p> <p>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仅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便登上了峰顶,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风中猎猎飘扬。昂首北望,城市全貌尽收眼底,远眺西南,印台会仙摇摇相对,于印水库像一面绿色的镜子,照出山的倒影,赏心悦目。研学队伍齐聚山顶,拉起长长的横幅,作出V字形胜利手势,高喊着“茄子”,随着相机快门的闪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定格在了凉爽的风中。</p><p> </p> <p>  登临于祖山,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灵,磨练了意志,相信未来的人生路上,克服险阻,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将会植根于孩子们心中。明天就是周末了,祝愿孩子们今晚可以安稳的睡个好觉,今天的经历也许会出现在香甜的睡梦中。</p> <p>  好习惯,益终生。在今天开发区三小的校园中,赢取习惯币,兑换小达人,争做好标兵,勇攀习惯好少年荣誉巅峰的风气已经蔚然形成,期盼下次研学队伍中看到更多新鲜的面孔!</p>

研学

祖山

酒厂

同学

习惯

队伍

师生

孩子

三小

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