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景 一处一得”——记市优质课比赛观摩活动所获

秋莲志语

<p>题记:</p><p>初冬微寒,</p><p>树影横斜,</p><p>满地落叶,像是一场急匆匆的离别,</p><p>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归途……</p><p>思维的碰撞,</p><p>情感的交织,</p><p>在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日子,</p><p>是一场诗情画意的邂逅,</p><p>也是一段内心充盈的旅程——</p><p><br></p> <p> 炽热的骄阳枯萎不了,凛冽的冬风凋零不了,我们那高涨的学习热情。2020年11月30日——12月2日,为了提升全市语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滨州市教研室组织了本次优质课比赛观摩活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本次语文优质课比赛有三个选题:</p><p>1、四年级《古诗三首》</p><p>2、五年级《鸟的天堂》</p><p>3、六年级《月光曲》</p><p> 选手任意抽取。一共十四节课,其中有两节《月光曲》,五节《鸟的天堂》,七节《古诗三首》。</p> <p>  观摩活动以"课堂"为载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p> 《月光曲》 <p>  刘静老师和孙清华老师讲的是本次优质课唯二的《月光曲》。各有千秋的课堂,让我收获颇多。</p> <p>  刘老师在教学时,注意了引领学生静心默读、动情诵读,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味。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读、试读、抽读、评读、齐读等。品读时注意了不断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p> <p> 孙老师则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由文字到音乐、由音乐到画面,从语言文字中发挥想象,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又从想象中入境理解语言,体会感情,从而拉近了与作者情感的距离,同时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p> 《鸟的天堂》 <p>  《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p> <p> 这五节同课异构的课堂,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值得我学习的也很多。</p><p>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比如靳志勇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p><p>2、 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比如刘晓雪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p><p>3、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p> 《古诗三首》 <p>精彩继续——</p> <p>  七节《古诗三首》,给了我新的思考,新的思路,新的思想。</p> <p>  1、读悟结合,体味诗情。古诗词的目的就是表情达意,这情意、意蕴就是诗的灵魂。如何在入得其境中,会得其意。在本次优质课比赛中,我发现老师们的有效做法:在学生理解的困难点上,适时出示古诗相关资料,并通过注释大致了解诗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品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p><p> 2、 以诗解诗,促进感悟。比如《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老师们在本课教学时做了大胆尝试,课前搜集关于明月关塞诗歌,以及表现壮志豪情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在品悟诗句及想像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时的表现十分出色,使课堂呈现浓郁的诗的氛围,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值得学习。</p> <p>  本次优质课比赛的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p>

学生

教学

优质课

月光曲

诗三首

学习

老师

课堂

天堂

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