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案例:水的“搬运工”——黛溪街道中心幼儿园 大二班

黛溪中心园 赵晓

<p class="ql-indent-1"><b>前言:</b>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在科学区孩子们则可以展开很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满足幼儿的不同探索需要。作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p><p class="ql-indent-1"> </p><p><br></p> <p class="ql-indent-1"><b>背景:</b>我发现最近班里一向热门的科学区变得冷清了,原来孩子们对科学区探究材料已经玩腻了,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于是我很快为孩子们投放了新的实验材料。</p><p><br></p> 问题一: <p class="ql-indent-1">新材料的投放很快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最先来的是肖梓轩小朋友,他选择了“水的搬运工”实验。一拿到实验材料他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动手操作,试了半天也没成功,很快他就跑过来向我求助:“老师,这个实验不行呀!怎么都不成功。”“可以把你刚才的实验再做一遍吗?”“好!”很快他就把实验材料搬到我这边来,再次进行了实验。我一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水太少,根本没有没过吸管。<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师助推提升:选择外部干预的方式,语言提示幼儿再次阅读操作步骤图,仔细对比自己的操作与步骤图的操作不同,并尝试解决问题。)</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老师,我发现了!在这里!”肖梓轩指着步骤图兴奋的告诉我。</p><p class="ql-indent-1">“这里怎么了?”我困惑的问。</p><p class="ql-indent-1">“这里的水是要比吸管高。”</p><p class="ql-indent-1">“没错!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p><p class="ql-indent-1">“我得再去接点水!”说完他就跑去接水了。</p><p><br></p> <p class="ql-indent-1"><b>行为解读:</b>新材料的投放虽然激发了幼儿继续进行探究的欲望,但是陌生的材料、过于兴奋的情绪都容易让孩子容易忽视很多细节,所以会导致实验失败。这也是肖梓轩小朋友实验失败的原因。此刻孩子的游戏出现了困难,为防止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我需要对其进行介入。</p><p class="ql-indent-1"><b>解决策略:</b>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当孩子在向我求助时我应该给予回应,帮助他找出问题,但不急于告诉他,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去探索、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又能体验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p><p><br></p> 问题二: <p class="ql-indent-1">现在水杯里水已经足够,接下来就是把管子翻转过来,把水搬运到另外的空杯子里。这是实验最重要的一步,这步的操作要点:需要用手把充满水的吸管两端堵住,然后翻转吸管,吸管的一端放在有水的杯子里,另一端放在空杯子里,然后同时松手,水就会搬运到空杯子里。吸取前几次实验失败的教训,肖梓轩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图,认真的跟着一步步操作,可实验再次失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师助推提升: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方法,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教师何时松手。)</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老师,我好像明白了,我来试试!”再次进行实验,肖梓轩已经掌握该何时松手才能把水搬运到空杯子里。他的动作虽然还很生疏,稍显笨拙,不过这次实验终于成功啦!肖梓轩特别高兴,赶紧跑去跟好朋友薛允塨分享自己的喜悦!薛允塨看过以后也觉得很棒,他提出:水看不太清楚。那该怎么办?可以给他加点颜色,于是肖梓轩赶紧去拿颜料,加入水中。有了颜色的水看起来确实更清楚、更明显。</p><p><br></p> <p class="ql-indent-1"><b>行为解读:</b>在此环节,肖梓轩失败原因:他虽然用手堵住吸管两端不让水漏掉,但是在反转吸管的时候手却早早地松开了,所以吸管里的水同样没有了,就无法把水搬运到空杯子里。归根结底,是技巧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的技术达不到。没有足够的前期经验作为支持,如果老师不及时介入,那游戏很可能会停滞不前,让孩子失去兴趣甚至放弃。薛允塨小朋友的加入让实验变得更加精彩。这件事也告诉我们:经验的获得、游戏助推不仅来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同伴,所以应该鼓励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游戏。</p><p class="ql-indent-1"><b>解决策略:</b>这次我选择以孩子合作者的身份介入游戏,老师的加入助推游戏继续, 通过自己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找出问题所在,解决问题。 在肖梓轩与薛允塨发现新的问题后,我不急于介入,同样作为支持静静观察孩子下一步的行为。让他们独立解决。</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问题三 <p class="ql-indent-1">实验终于成功了,可是问题依旧存在。这次的问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因为我准备的吸管比较短,所以当水下降到吸管口时就是停止流动,可是需要搬运的水还剩下一半左右,没有全部搬运就不算真正的成功。当肖梓轩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了,于是我提议:咱们一起想想办法吧!</p> <p class="ql-indent-1">还在我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肖梓轩已经想到了。原来他把盛着被搬运水的杯子拿起来,然后倾斜,让水尽量集中到吸管口,这样水会持续流出,直到流光。</p> <p class="ql-indent-1"><b>行为解读:</b>孩子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虽然还会找我寻求帮助,可当我表示没办法的时候,不需要我过多鼓励的话语孩子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最大的收获!</p><p><br></p> <p class="ql-indent-1"><b>活动反思:</b>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作为游戏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中有所需求我们要尽量满足,鼓励和支持进行探究;作为游戏的合作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我们应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作为游戏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主动出击,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持续不断的探索。</p><p class="ql-indent-1">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通过此次游戏让我深刻明白,要想不被孩子“打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坚持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p><p><br></p>

幼儿

吸管

肖梓轩

实验

游戏

孩子

杯子

搬运

薛允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