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第三小学与第十一教研共同体学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研讨

青铜峡市第三小学乔波

<p>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的工作,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青铜峡市第三小学与吴忠市朝阳小学以及吴忠市第十一教研共同体各成员校,于12月2日到4日联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策略”专题研讨活动。</p> <p>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线上课例展示和专题研讨两部分,开展了语文、英语、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音乐六门学科课例展示及说课、议课、专题讲座等活动。青铜峡市第三小学全体教师分学科参与了本次活动。</p> <p>  12月1日,进行了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线上课例展示和研讨活动。三位语文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第一节课由我校杨珊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狐狸分的奶酪是否公平”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中。第二节课由朝阳小学马燕老师执教的《延安,我把你追寻》,马老师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观看图片引导向深层地思考,引出延安精神即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节课由板桥中心学校赵玲玲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赵老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文字,感受榕树的生机勃勃和鸟儿的热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赞叹!她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小学生,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些什么呢?自然而然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讲到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进课堂,让学生明白从小就要学会保护环境,让动物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英语老师也丝毫不逊色,两节英语课分别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和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贡献这两个方面进行英语学科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渗透,既重视了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学科的人文素养。</p> <p>  12月2日,进行了数学和美术两门学科线上课例展示活动。三节数学课都能为学生创设“团结友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和谐在课堂中体现的都比较到位。黄老师整节课从认钟、拨钟、修钟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获取知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及“坚持合作共赢”思想。三位老师教学中都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及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们都注重将“操作与说理”有机结合。方琰芸老师的《彩墨脸谱》和杨美爽老师的《无笔画》令人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老师们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堂课都上的非常的精彩,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p> <p> 12月3日,进行了道德与法治和音乐两门学科线上研讨活动。我校冶水英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冶老师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上台表演、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音乐老师,用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学习红色歌曲,理解党的精神。</p> <p>  课例展示活动结束后,各学科都进行了热烈的线上研讨活动。围绕如何更好的充分挖掘教材的编者意图,借助各学科的知识素养点,找准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合点,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根植在学生的心里,催生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从小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而努力的志向。这次教研活动对于每位参与老师来说都受益匪浅,它像灯塔一样,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p> <p> 图文编辑:乔波 哈亚楠</p><p> 校稿 :赵玉霞</p><p> 审核:秦烨</p>

习近平

学生

老师

社会主义

特色

学科

思想

时代

活动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