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忙的事情。不要说千里了,就是在同一城市居住的人,若不是提前约好。恐怕见上一面也很难。</p><p>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去超市购物,推着购物车,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穿行。挑选着家中需要的物品。面包,方便面,青菜装了小半车。我来到水果货架前,刚刚停下脚步,身旁的购物车突然被人撞了一下,车把猛地碰到了我的身上。我回过头来看,身边正站着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士。只见她身穿一件小碎花的薄棉服,衣服领口处露出一块彩条丝巾,淡蓝色的口罩遮住了半张脸,被焗成棕黄色的头发中显露着几缕白丝。“对不起,碰到你了吧?刚才我光顾着接电话了,一不留神两车碰一块儿了。”她连声的道歉。我回道:“没事儿,公共场所人多,碰一下不碍事的。”当我俩的目光相对时。她看着我,显得很兴奋,“哎!真巧,怎么是你呀?”这时我也觉得她的声音有些耳熟。望着她口罩上方露出的那双大眼睛,我试探着问:“你是梅?”她点头答道:“对,是我。”我退休已20年了,同原单位的同事很少有机会见面,我与梅也是多年没有联系了,今天在这里相逢真是巧合,仿佛冥冥之中老天的安排。 </p><p>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讲缘分的,有缘的人才能够相遇。与梅的几次相逢,使我更深信了这一点。 那是1971年的秋天,我初中毕业,接到通知去工厂报到。在工厂的大门口,我与梅第一次相逢。在我们这批报到的人中,只有我和梅两个女生。梅,高挑的身材,皮肤白皙,明眸皓齿,梳着两条同我一样齐腰的长辫。初次相见,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长的睫毛下那双漂亮的大眼睛。进厂后,梅分配到铇工,我分配到车工,我们两个班组面对面。那时车间倒班生产,我们在同一班次,一同上白班,一同上夜班。共同参加理论学习,一起努力钻研技术。晚上吃饭时,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品尝着我带的咸菜丝,她蒸的土豆块儿…… </p><p> 梅写一手很漂亮的字。后来,她被抽调到车间技术组描图去了,我依然坚守在车工的岗位上。几年后,随着全国学习浪潮的兴起,梅报名去了厂“721”工学院学习。随后,我也被选送去兵大企业管理班,参加为时三年的脱产学习。学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机关处室,在这里我意外地见到了梅,我们第二次相逢了。原来她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我们这对知心姐妹又能每天都见面了,真是很开心。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为了学有所用,专业对口,我离开了机关处室,到下面分厂从事管理工作,我与梅又分开了。</p><p> 说到第三次我与梅的相逢,更是有趣。由于在同龄人忙着结婚生子的年龄,我为了心中的梦想与追求选择了去学习,(26岁去兵大上学,29岁毕业,然后去大连进修。)不知不觉中便已到了天过午的年龄,成了一名大龄女青年。(当年厂里有一小批同我情况相似的人。)厂工会的大姐们着起急来,“这么好的姑娘怎么能单着呢?”于是积极行动起来,与市里多家单位组织联谊活动。单位派专人陪着我们前往,并称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在联谊会上,我见到了梅,我俩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说道:“我是来完成政治任务的。”我俩成了一对“同病相怜”的姐妹。几年后,在工作中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爱人,梅也找到了她生活中的伴侣。 </p><p> 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为了家庭我们忙碌着,我为了儿子起早贪黑,熬汤做饭,她为了女儿,每天忙于采购,洗洗涮涮。巧的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没有迷失自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追求,我们又一次的不约而同,成为了老年大学的学员。如今她在声乐班,我在文学写作班,每天充实的生活让我们忙并快乐着。</p><p>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与梅一同经历朝气蓬勃“春”的初识;风华正茂“夏"的相知;学业有成“秋”的邂逅;老有所乐“冬”的重逢。这就是缘!</p><p><br></p><p> </p><p> 海天一色(WLZ)</p><p><br></p><p> 2020年11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