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导,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工程,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激励教师走科研兴教内涵发展之路,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进行了小专题研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课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有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p> 准备阶段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小专题研究前期,教研组长张桂英老师组织成员进行专题学习,确立课题,并进行成员的明确分工。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为接下来的实施阶段做充分的准备!</h3><p><br></p> <p> 组长张桂英组织成员进行专题研讨,成员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并书写了关于计算能力的专题知识。</p> <p> 成员之间交流专题研究思路,每位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指出目前小学生计算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为课堂实践做好了充分准备!</p> 实施阶段 <p> 小组成员以前期准备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堂贯穿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课程,并进行组内展示。在展示中,教师们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p> 一年级组 <p> 由一(1)班何杰老师执教的《10的加减法》,在本节课中,何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自主学习和尝试法为辅、讲练结合的优化组合。练习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知识情趣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p> <p> 由一(2)班孙小姣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授课,重点学习了11和20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注重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喜欢的方式中完成学习。</p> 二年级组 <p> 由二(1)班张健老师执教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低年段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易与上所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学生还易见多就加,见少就减。针对此类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p> <p> 由二(2)班付道霞老师执教的《乘加乘减》,将教材进行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p> 三年级组 <p> 由三(1)班李娟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的算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李老师注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一些小细节上的强调。</p> <p> 由三(2)班冉欢老师执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在课堂上面放手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做一做,教师从旁协助。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算出结果,但可能一部分学生难以说清算理。然后我再出示小棒的情境图,通过观察与交流,让学生明白48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再演变到竖式计算,讲解18是什么意思?30是什么意思?把算理讲解清楚了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计算的方法。</p> <p> 由三(3)班张桂英老师执教的《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这些年来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式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前铺垫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说出口算过程。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出笔算的一般算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p> <p>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充分了解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小组成员分年级根据教学内容,先独立设计一堂贯穿计算能力培养的课程,再进行集体备课。看,老师们正积极的讨论着,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p> 总结阶段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此时,我们正在进行小组评课议课,对每位成员的课堂展示做了详细的分析,大家各抒己见,我相信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有很大的启发。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成员们的收获十分丰富,丰富了教师计算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等,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终,成员们通过拟定研究计划、研究准备、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小组听课评课、小组研讨等环节,形成了关于此次小专题的研究成果。本次专题研究在组长张桂英的组织,每位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h3><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