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比武促提升 课堂竞技展风采 ——小碧中学小学部教学大比武

小碧中心小学

<p>  一个智慧飞扬的课堂,是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是一曲情感演奏的华章,是一场审美愉悦的盛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题记</p> 活动方案及安排表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根据本学期教研活动工作安排,小碧中学小学部于2022年4月22日开展了教学大比武活动。此次活动受到娄星区教研组高度重视,在小碧中学杨晓军校长、小碧中学小学部陈孝中校长、小碧中心小学彭国华校长的组织带领下,小碧中学片区数学老师积极参与此次活动。</p> 精心策划 稳步推进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组织周密、严谨,由娄星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戴荣华老师、小碧中学小学部陈孝中校长、桐梓小学骨干教师聂敏老师、十字小学骨干教师王琳莹老师、青龙小学骨干教师黄盼祺老师担任本次大赛的评委,李珍、贺美伶、李蝶依三位数学老师进行20分钟现场授课制。</p> 竞技课堂 各显风流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的比武活动,在紧张又精彩的观课活动中眨眼而过!比武的课堂上,参赛教师们各展风采,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情四射的活力、求异创新的展示形式,呈现了一堂堂个性鲜明的魅力课堂,将短短的四十分钟演绎成一曲动人心弦的华美乐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感受教育者的情怀,感受教育蕴藏的馨香……</p> 妙趣横生数学组 《三角形的内角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贺美伶老师充分采用“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的应用教材”这一数学策略。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准教材的知识脉络,预设出解决教材难点的策略。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验证-推理-小结-应用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好课不是处处精彩许老师在合理应用科学手段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法指导上、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动参与等方面做的非常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充分采用了“猜一猜 -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等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动手操作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p> 《小数加减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数加减法》这堂课中,李蝶依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了怎样从简单的课中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在本节课上学生完全成了主题,成了学习探究的主人。李蝶依老师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学生得地反而多。做计算题时,类型十分全面,包括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相减,两位小数相加,相加减之后的小数末尾有零的小数加减法等。题目不是非常多,但是却能在练习中见识到不同类型题型形成解题技能技巧。</p> 《两位数乘两位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珍老师这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尝试笔算的机会,她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1214的结果,写完后和同桌交流,同时找能够准确计算的学生板演,并汇报计算过程。这样的活动安排首先给了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探究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其次是同桌之间的交流可以使会计算的两个孩子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也可使会计算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给不会的学生,起到生生互动学习交流的作用。此外,李珍老师还利用模型理解算理,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学生在圈圈画画中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这个问题情景下,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体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从而和竖式计算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算理和算法。</p> 诗情画意语文组 《手指》 <p class="ql-block">  课一开始,易可老师让学生交流了有关丰子恺的信息资料,并回忆了他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然后,易老师就课题让学生提问题:谁的手指呢?手指的用处有哪些?手指有哪些特点呢?为什么用手指做题目?经过梳理后,易老师抓住手指的特点和怎样写成的两个问题对课文进行了探讨,在课文中走了个来回。就课题质疑这一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也是一个学法指导的环节。另外,易老师的板书内容概括准确简练,字体工整老练。从她的板书上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文章思路。</p> 《铁杵成针》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时,肖金峰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教学过程中,肖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扩词、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部分等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如此既积累了词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了词语。在读课文时,肖老师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在读中想象文中之景,在读中感悟文中之道,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配乐读、师生配合读,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p> 《铁杵成针》 <p class="ql-block">  在《铁杵成针》这堂课中,罗璐老师把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自由读、范读引领、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指名读、表演读、配乐诵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罗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同时罗老师还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新方法——扩词法。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起因、经过、结果,然后依据这样的顺序,按照原文讲故事就容易多了。这也是训练了孩子们的讲故事有方法的能力。</p> 《手指》 <p class="ql-block">  在《手指》这节课中,刘芳老师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她抓住了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然后用关键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在整堂课中刘老师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及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一点尤为可贵。</p> 精彩缤纷思政组 《不一样的你我他》 <p class="ql-block">  吴天姿老师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思政课,吴老师以各种直观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具体事物,让孩子们较轻松地学习。如:开头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孩子们的自画像;第二个环节“画出我们的想象又用投影出示孩子们的想象画,这种简洁直观的教学手法,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如:本节课在第三个环节以课件的形式展示“我们班的小标兵”和各个行业的明星们,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人与人的不同才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为此而骄傲。整堂课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让孩子们在“猜一猜”、“画一画”、“看一看”、“演一演”、“贴一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 《生活需要规则》 <p class="ql-block">  贺飘佳老师《生活需要规则》这堂课的课前谈话,以“规则”引规则,既对孩子提了要求,又直击课题。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又有小大人的意味。贺老师设计了萌鸡宝宝参与课堂。从萌鸡宝宝的烦恼到萌鸡小弟的不喜规则,整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狮子大王的规则发布大会,让孩子们真正展现自己“小大人”的气质,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合作愉快,说得热闹,答得巧妙, 展示环节,各个都很出彩。同时,老师又将“规则”渗透进“小组合作”,要求孩子讨论要激烈,声音不宜过大,孩子们在“规则”下谈规则,其乐融触,这一环 节的目标达成就水到渠成了。此外,贺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好,简单的话语,既是总结又是提示,既是表扬又是映射主题,课堂的呈现精彩,让孩子收获满满。</p>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p class="ql-block">  好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保证学生主动且有效参与,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堂课中,杨晓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起来”。</p><p class="ql-block">如,在课一开始教师用小球逃生实验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极大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实验物品,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实验的成功,他们参与的热情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公共标志及公共标志快问快答让孩子团结协作,踊跃地展示真正令课堂生动起来。整节课,教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实验、观察、阅读、讨论、交流、快问快答、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p> 互学互研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比武结束后,评委老师依据新课改评价标准,对参赛教师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的检测、学生学习状态、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公开公正的量化评分。</p> <p class="ql-block">  教学比武期间,学校领导积极抽时间听课,同科老师主动调课抢时间听课,非同科老师挤时间听课,认真记录,掀起了一股互学互研的新高潮。</p> 圆满结束 继续前行 <p>  通过本次教学比武,有力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带动了更多青年教师讨论教学、钻研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真正将比赛成果 “反哺”课堂。</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我们小碧中学教师必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让教育之花处处盛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制作人:李育苗、李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朱永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初审人:彭国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终审人:陈孝中</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老师

教学

孩子

小数

课堂

学习

理解

小碧

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