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鲁科尔沁的冬天严寒刺骨,广袤的草原被茫茫大雪覆盖,尽管热火朝天的人口普查入户登记阶段性工作已经徐徐落下帷幕,但人口普查工作者们心中的工作热情却迟迟没有冷却,人们还深深记得普查员们冰天雪地里跋涉的身影,记得他们扣门入户时冻僵的双手和衣帽上厚厚的冰霜,也还记得怀抱着甜睡小女儿的统计员妈妈在电脑前忙碌到午夜的场景,如有还有,那么人们也一定记得阿旗第七次人口普查员队伍中那位叫管玉民的同志。</p> <p> 管玉民是统计战线上的老兵,从事统计工作已经整整35年。1986年,管玉民成为阿旗统计局的一名职工,那一年他刚满23岁,从此便和统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35年兢兢业业、稳扎稳打的历练,已经把当年那个风华正茂、韶光耀人的青年打磨成满头华发、乐观敦厚的坚守者,忠诚地守卫在统计工作前哨。在很多人眼里,统计工作也许就是简简单单的数字罗列,枯燥呆板,琐碎乏味,既缺少激情和挑战,又毫无创造性。但是,在管玉民心中,统计数据是会说话的,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每一个数据背后,都隐含着关系国计民生大政方针的大机遇与大抉择,关系着国家建设发展的前景和命脉。</p> <p> 作为国家统计工作近四十年发展的实践者,管玉民已经参与了四次人口普查,如今在七人普的路上继续稳健前行。回顾往昔,一组组统计数据、一张张报表和管玉民经历的一次次人口普查,不仅描画出统计工作探索发展的卓绝历程,而且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岁月悠悠,三十年过去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带来经济腾飞和技术爆炸,祖国的变化如大河奔流翻天覆地,管玉民是这段传奇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实践者,他和太多的统计人一样,怀着不忘初心、忘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为统计工作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全部青春和才智。</p> <p> 1990年7月正值炎夏,已经参加工作五年的管玉民,作为阿旗统计局的一名普查员参加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据管玉民回忆,那时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获得大发展,为了给九十年代的继续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那次人口普查显得不同往常。普查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使用的全部是长表,与前三次人口普查对比,普查指标明显增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和国际人口普查接轨。当时没有数码采集设备,人口普查采用的是纸质表,全靠普查员上门逐户手工填写,有问题需做记录,汇总后通过电话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处理意见,有时为查清一户信息需反复多次登记核实。当时交通条件也很差,入村只能骑自行车。雨天一过,乡村土路崎岖泥泞湿滑,跌得满身泥水是常事,如果遇到洪水,还经常被截到乡下回不了家。一天工作下来,年轻人也会累得精疲力尽,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天没亮爬起来继续入户。“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做得很认真,因为年轻,从来不叫苦……”。初生牛犊不怕虎,尝尽了普查工作甘苦的管玉民经历了这次人口普查锻炼之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坚定了持之以恒做好统计工作的信心。</p> <p>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信誉之根本,也是统计人生命价值之所在,带着这样信念的管玉民迎来了他在统计局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也在新世纪之初迎来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启动。草原上的寒冬依然冷得彻骨,好在局里有了一辆公务用车,管玉民既是司机又兼普查员。“和上次普查相比,乡下的土路变成了砂石路,有一部分普查员还用上了手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同样使用纸质表,但因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人口变化,普查项目和普查工作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还补充了住房和人口素质方面的项目,于是旗里抽调了一批干部充实到普查队伍。普查数据采用光电录入,光电录入是一大进步,但耗时很长……”提到这次人口普查,管玉民如数家珍,清晰记得每个细节。他还提到,当时有人劝他换个工作,说统计局是清水衙门,统计工作也太单调乏味,管玉民只是笑着说,“心思在哪儿,幸福就在哪儿。”“此心安处是吾乡”,管玉民用简单的幸福观守住了自己的清净平凡,也守住了自己心中统计数据一样不打折扣的职业操守。</p> <p> 转眼又是10年, 山河无恙,草木依然,祖国巨变大势却如百川入海,不可遏制。十五至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和提高,各方面建设都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管玉民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拥有丰富统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了,二十多年的统计工作生涯里,他走遍了阿旗的大街小巷、村落乡镇和山山水水,成为阿旗的“活地图”和阿旗统计局的“活字典”。对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管玉民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他说“这次普查,阿旗上下各界给予了充分重视,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可喜的是,普查员队伍素质发生明显变化,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进来,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普查经费得到充分保障,虽然采用的仍然是纸质表,实行的是光电录入,但手机已基本普及,误差率明显降低。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发展对信息需求的加强,给统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作为统计人也深深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与快乐,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神圣……提到国家昌盛、科技发展,管玉民的目光里洋溢着热情和自豪,他说,正因为自己处于统计一线,切实感受到国家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民生和谐与幸福,也就更加坚定了在平凡而充实的工作中继续砥砺前行的决心。把忠诚、敬业、担当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把统计工作当成终身荣耀——这是默默无闻的统计工作者们不约而同的职业坚守,而管玉民无疑是走在前列的榜样。</p> <p> 2017年9月是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65周年日。国家统计局向在统计工作战线上工作满30年的统计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管玉民同志获此殊荣。证书无言,岁月有声,手捧证书的管玉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个证书饱含着他在统计工作生涯中付出的辛劳和汗水,饱含着他对统计事业深深的热爱和执着,也饱含着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厚望。管玉民用粗糙的手轻轻摩挲着证书红红的封面,坚定地说,“此时此刻,我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之重,为统计事业奋斗一生,我无怨无悔!” 岁月有情当勉励,白发无悔统计人,掷地有声的不止是有情岁月,还有那无愧于公、无憾于心而奋斗一生的澎湃激情。2020年11月1日,轰轰烈烈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创新引领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拉开序幕。为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五年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七人普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使命。阿旗统计局提早布局、周密筹划,在普查筹备阶段进行人员安排时,单位领导考虑到管玉民年龄大了,没有安排他做具体业务。管玉民就直接推开局领导办公室的门,主动请缨。他不容置疑地说 “就让我最后参与一次吧,人的一生能够参加四次人口普查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否则,我的人生会留下缺憾。”于是,五十八岁的管玉民同志作为七人普的普查指导员,开始了他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之旅。</p> <p> 老骥伏枥,任重道远。如果你在阿旗11月的街镇或雪野中,在晨气未开清寒刺骨的清晨或暮色苍茫星光四垂的夜晚,能看见一位驾驶着普查指导专用车、穿梭在全旗乡镇街道的中年人,能看见他手拿电子录入设备感叹普查技术先进、效率之高,或者带着几个年轻普查指导员分析普查数据,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请不要怀疑,这个人一定是我们阿旗的老统计员——管玉民。</p> <p>阿鲁科尔沁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