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 style="font-size: 22px;"> 永 远 的 乡 绅</b></p><p> ----阅读《岁月留痕》有感</p> <p> 我的故乡处于晋西南涑水河流域南岸,那是一片第四纪黄土沉积平原。那里是黄河流域古中国的发祥地,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当地民众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及其思想根源。</p><p> 恩师岐福康是我的小学和初中老师。由于生活所迫,我们天各一方,各自奔命谋生,自从1979年秋天分开以后,相见甚少。</p><p> 前一段,偶然获得他的作品《岁月留痕》,我仔细拜读了几遍。</p> <p class="ql-block"> 在我过去的印象里,恩师岐福康高大帅气、满脸总是阳光的样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少,显得年轻,因此,我主观地认为他比我父母小很多。阅读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他比我母亲小一岁,他们属于同龄人。</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带着一双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每个人对具体的事物和人都有不同的视角。</p><p class="ql-block"> 我在阅读他的文章的过程中,突然感到,我过去对他印象是那样的写意而模糊,那是对他苦难经历、顽强拼搏的意志以及律己宽人的品格了解不够所导致的。</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才知道,当年在我们上四年级时,他来到西祁村学校教书,是在乡镇医院九死一生的手术后的职业转折。同样,现在才知道,他的母亲是在我们冲刺中考时去世的,那时,他正在教我们政治和语文,至今回想不起来这么大的家庭变故对他教学工作的影响有多大,如今我们已经为人父母,更是觉他的敬业和我们做学生的歉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了恩师岐福康的文章,强烈地感受到,这是研究西祁村村史最为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了,因为在西祁村,阅历丰富又能写作的人,舍他其谁?无论从西祁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农业生产、畜牧、灌溉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形式更替,甚至是村民思想观念的变迁,都能从《岁月留痕》里感受到一丝丝的脉动。他的父辈艰难创业和含辛茹苦抚养儿女的苦难历程,是我们岐氏家族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我在读了《岁月留痕》以后, 对于西祁村和对恩师岐福康的印象,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假如西祁村和恩师分别是两座雕像,我原来对这两座雕像的印象比较模糊,好像构成雕塑的平面小单元比较少,不够细腻。通过拜读恩师的作品,获悉了的大量的素材,突然发现这两座雕像增加了许许多多的平面小单元,这两座雕像更加趋近于真实和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我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传奇“车把式”的故事,尤其是“辕骡双腿跪地进而麦秸车进大车门”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印象比较深刻,这才知道那个“车把式”原来就是他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我小时候听说过,我们西祁村壮劳力在嵋阳公社组织的冬季修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和其他村庄的村民发生了打架事件,由于前辈村民贺根来的勇猛,我们村取胜了,小时候感到很自豪。读了《岁月留痕》,我才能判断,这个水库工程是那个疯狂年代里多么荒唐的一项水利工程。一个完整的工程,必须经过立项、可研、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联合试运转、竣工验收和考核评价这个过程,缺少一个还节,工程都有报废的可能。仅仅一个工程地质勘探环节,三个月能出结果就不错了,但是,那个荒唐的全部工程竟然要在一个冬季完成?!可怜的我们的前辈,在那寒冬季节的艰苦付出,只不过是那个必将报废工程的一个部分。当年的水库工程,就如同这几年家乡搞得轰轰烈烈天然气入户工程一样,终将报废。可以预想,假如当年那个水库工程投用了,可能带来一场巨大安全事故。一个民族和国家,管理进步一点是多么地艰难啊?!</p> <p class="ql-block"> 第三、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年头,我们西祁村1978届和1979届初中考高中升学率分别达到58%和50%,在当时全公社也是比例较高的。高考制度的改革,给千千万万农家子弟实现阶层流动打开了一个缺口,升学深造承载了多少农家的美丽憧憬。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三个代课老师岐福康、岐三明和卫从善,他们是在拿着微薄的补助,承担了繁重的毕业班教学任务,而公办教师悠闲地拿着高工资并不承担繁重的毕业班教学任务。在这种待遇不公和经济拮据的双重压力下,要不是这三位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西祁村初中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中考成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四、我在泪目中读完了他在乡镇医院做手术的那个章节,我对师娘的模糊印象渐渐清晰起来。她和我们西祁村许多勤劳而坚韧的母亲一样,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承担了许多今天看来不可能承受的苦难。因此,我对岐福康老师除了原来的师生之情,从此又多了一份对长辈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我的恩师岐福康信奉“当家首先要能喝脏水 (要能包涵)”,在他当生产队长、民办教师、民办转公办以及做实习公办教师的过程中,无论遭受了多大的苦难和委屈,他都没有去采取对等的策略去应对,而是忍辱负重,不去怨天尤人,自己克服艰难,倔强地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六、读到他给故乡亲朋好友和乡邻编写的楹联时,许多熟悉的面孔浮现在面前。无论是写给新人的祝福,还是写给故人的慰藉,他都是认真的,都是针对新人的具体情况或故人在世时的功德用心在编写的楹联。他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给故乡人们的红白喜事留下了凝固的瞬间,这些文化符号,成为当事者久久可以回味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读到他给一些西祁村民写的挽联,就几多感慨。因为有些故去的西祁村民,一生默默无闻地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养儿育女,勤劳地建设家园,然而,他们的名字和功德,仅仅在必要的证件上出现过。<b>岐老师给他们精心编写的挽联,就好像是黑夜里的流星坠落前发出的一道光芒,这道光芒,向世人展示了这颗流星的存在,就是说,这个故去的乡亲曾经来世上走过一趟。这些挽联是这些故去乡亲留在这个平凡世界里的最后的文化符号。从这个意义上看,我的老师是在做功德无量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完《岁月留痕》,我突然觉得,生活在故乡西祁村的恩师岐福康,他不仅仅是一个退休教师的角色,他就是一个开明的“乡绅”。</p><p class="ql-block"> “乡绅”是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村落文明的传播者。对,就是“乡绅”,他无愧于这个词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阅读《岁月留痕》时,感到像在听熟悉而又陌生的长辈讲故事,听他们诉说心里的创伤经历和对抚平这些创伤的温暖亲情的回忆。书中的人和事,我过去有的略有眼见或耳闻,因此,读起来更加亲切和具备触摸感。如果说《岐氏族谱》是纪年式的写作方式,那么,这样的著作,无疑是对《岐氏族谱》有血有肉的鲜活而生动的注解。</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西祁村的后人们,不要忘记那些苦难岁月里前辈的艰苦付出,正如《岐氏族谱》里的一句话 “蔑视祖先,何以教若子孙乎。”</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西祁村的后人们,从恩师岐福康老师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和心怀感恩的人格力量中汲取营养,做一个不辜负国家、不辜负亲友、不辜负乡邻和同事的普通劳动者。</p> <p class="ql-block"> 我想,等我退休以后,在自己半荒芜的宅基地上,修复两间寒舍,整理一下现有的竹林,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多好啊。每天清晨,追随恩师岐福康去晨练,去感受故乡平原上每天的晨光和朝阳,呼吸故乡西祁村泥土的芬芳,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谨以致谢!)</p><p class="ql-block"> 烟雨杜鹃</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