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的美篇

李迎春

<p>安化一中历史课题组怀化考察记</p><p> 文/李迎春 夏勤</p><p>“教学走出去,引进来,非常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安化一中校长李拥军接到我组呈交的《安化一中历史课题组怀化学习考察的请示报告》后就这样表态,并安排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傅金陵领队,在11月30日至12月2日月假期间进行。课题组15位同仁深受鼓舞,雷其春、龚荣富两老师随即与洪江、新晃等地的名校联系……</p> <p>第一站:古邑明珠——洪江一中</p><p>11月30日晚上7点,我们一到洪江一中,就得到校长余先生与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的热情接待,宾至如归之感油然而生。</p><p>洪江,素有“中国第一古商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之誉。座落在嵩云山下、巫水河畔、南岳路上的洪江一中,创建于抗战艰难时期,民国元老、一代草圣曾多次为该校题词。该校《薪火传递》大型文化浮雕墙、《经典品读》精美碑刻长廊,无不使我们感受到校园文化之厚重、之精致,感受到古今贯通、中西合璧之奥妙。</p><p>次日上午,该校陆利平、李勤两老师分别上了高一、高二的历史研究课,他们将古镇的文化巧妙地引进课堂,融合自然,匠心独具,特色鲜明。很巧合,该校正副校长均为历史专业教师,又是我组龚荣富老师的大学校同学、寝友,因此,两校间的交流欢畅有嘉,自不待言。说实话,洪江一中面积不算大,生源也有所限。但是,红色之地的教育人,继承了红军的精神,他们说“穿草鞋、打赤脚,也要抓好教育教学质量。”闻斯言,谁不顿生敬意呢?</p><p><br></p><p>临别时,副校长杨君索句,余草成《忆江南》二阙,赠以求正,词曰:</p><p><br></p><p> 洪江美,黔楚汇精英。八达四通千福地,三山二水一商城。灯火古桥横。</p><p> 洪江美,抗战建名簧。右任题词遐迩誉,左公作赋凤凰鸣。锦绣万千程。</p> <p>第二站:抗战受降城——芷江</p><p>坚持红色传统和家国情怀之教育,是历史教师应有的责任。洪江学习结束后,我们直抵芷江受降坊纪念馆。短短的两小时,大家参观了受降坊、纪念馆和受降室,重温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之精神,感受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之振奋,领悟了“开万世和平”之重要。作为教育人,尤感责任依肩,任重道远啊!</p><p>闻知此行,雅友谭公赠诗曰:</p><p>芷江安化载风流,降虏筹边几度秋。</p><p>愿我湖湘真学士,树人立德上高楼。</p><p>余次韵而答:</p><p>血染湘西㵲水流,天声丕振几春秋。</p><p>凯旋坊下鲜花灿,奠酒香飘风雨楼。</p> <p>第三站:侗乡名校——新晃一中</p><p>神秘的夜郎古国都何在?早有专家说新晃。梅山蛮子与湘西侗族是一个民族吗?颇有研究的新晃一中领导说是,我们体会到更是。不是吗?一接到雷其春老师的联系电话,该校连说欢迎欢迎。在校门电子屏上,他们早早地打出了欢迎标语;一下车,把我们拥进侗寨,参加侗族特有的、最隆重的晚餐——“百家宴”……</p><p>2日上午,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是我校傅校长、吉龙主任等同志与该校管理团队,就学生的管理、新高考的应对、班主任的培养等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p><p>另一路则由县教研员王舜国带领课题团队与该校历史组同仁开展教学研讨。该校安排张江雨、杨孖妍老师上了两堂高质量的新教材研究课。课后,大家到凤凰书吧进行交流,该校彭敏主任亲自主持。首先,两位执教者谈了上课的基本思路与反思,接着,安化县王教研浅出深入地做了点评。我们一致认为,新晃一中有一支年轻而成熟、团结而高效的历史教师团队;两老师教学设计新颖而老道,课堂主体凸显而活跃,以课标定教、按素养育人,对新课程新高考的探索已走在全省先进行列之中,值得我们学习。此后,课题组组长夏勤老师,就课题的结题、评奖与推广等问题,向彭敏主任请教,都得到了满意的指导。</p><p>笔者不善言谈,且将对新晃的崇敬之情,融入拙词《一剪梅》中,竟然得到了该校长杨永旭与同行们的谬赞,甚幸。词曰:</p><p><br></p><p>舞水明山恋晃州。岁月悠悠,校誉悠悠。今朝相聚凤凰楼,笑在眉头,喜在心头。</p><p><br></p><p>高考更新重探求,教法相谋,学法相谋。来年六月数谁牛?新晃风流,安化风流。</p> <p>月假有限,学习无限,感悟反思更无限。归来,课题组无不感言,“怀化三天行,胜读十年书啊!”“原以为我们教研浓,今天,在两所市级重点高中同仁面前,惟有汗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时不搏,更待何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