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揽胜之挂壁公路

周德峰

<p>  巍巍太行山,绝壁林立,山高谷深。在这修公路找不到一点平地,非得修到高崖峭壁的上不可。九、十月份,我们分别到了山西锡崖沟和河南郭亮村的两处“挂壁公路”,既为大自然的雄奇险绝而叹服,更为山民们不为大自然所屈服,仅靠一双手,用原始的铁锤钢钎,硬生生地从石头中凿出这样的一条公路的精神所折服!</p> 名曰挂壁公路,就是说公路像挂在墙壁上一样。 其实,何止是挂壁,更多的是破壁、穿壁。 修建的公路在峭壁上穿过, 开出许多孔洞,用于通风照明、排出石渣。 <p>  孔洞标示着公路走向,从上而下,</p> <p>  在山肚子里盘旋周折形成好几层。</p> <p>  这些孔洞,现在都成了欣赏风光的观景台。</p> 锡崖沟地处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挂壁公路位于这个县东部古郊乡的王莽岭景区。 <p>  锡崖沟的山民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决心冲出封闭蔽塞的大山封锁,</p> <p>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愤图强锲而不舍,</p> 用简陋工具,苦干了30年, 在高差达500米的山崖上, 凿出了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 看着那些嶙峋的山岩,每一块都龇牙咧嘴地像是要吃人的虎嘴, <p>  施工难度非常人所想象,付出了无比的艰难辛苦。</p> 穿过山崖的隧洞, 从洞底到洞顶, 处处都留下开凿的痕迹。 挂壁公路的特色,就在于它的奇绝险峻。 在高山峻岭的峭壁悬崖上, <div>  完全是靠人工力量开凿的。<br></div><div><br></div> 工程艰难险绝,在筑路史上是没有过的。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为了改变成百上千年的交通困窘, 山民们敢想敢干,硬是向大山开战, 靠血肉之躯拼搏, 为后来的人开辟出康庄大道。 <p>  当后来者漫步在这辟已为风景区的坦途上,</p> <p>  举着相机四处倘佯,恣意拍照时,</p> 可曾想到当年前辈们流血流汗, 粗粝大手扶锤掌钎, 撬岩砸石奋力开凿的艰难? 如今每日里车轮滚滚, 旅游车的喇叭声声, <p>  成堆的旅游人群南来北往,</p> 险阻变成了大道, 往昔的艰难付出, 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p>  能在全是石崖的峭壁上,</p> 开凿出这样的公路, 想来只有怀着愚公移山的精神, 蚂蚁搬山,咬定不放,下定决心,一干到底, <p>  靠的是中国农民的朴实勤劳吃苦耐劳,</p> 为子孙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 郭亮村地处河南辉县,是山西锡崖沟的东面邻居,公路是相连互通的。西汉末年,造反的农民与王莽朝廷相对抗驻扎于此,头领曰郭亮,以此为村名。因要与官军打仗,小村就建在悬崖上。 也许是这个原因,近年来在此拍了几十部影视剧,80%的郭亮村民都当过演员,故而人称“影视村”。 <p>  潘长江扮日本兵,端着枪,罗圈着腿,踩着大皮靴,刚迈上老妪撒豆的石坡,就滑摔了个四脚朝天的搞笑镜头,就是在这村拍的。</p> 我们到时,是个秋雨绵绵的傍晚。 <p>  山缝狭窄,雨水淅沥,郭亮村的挂壁公路湿湿漉漉。</p> <p>  从1972至1977年,支书申明信带领十三名精壮劳力,在百米多高的绝壁上劈山凿岩,开凿了1300多米的公路。</p> 先后打坏了两千把八磅大锤,消耗六棱钢钎12吨, 还有村民牺牲了宝贵生命,终于凿成了绝壁上的公路。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几乎全部是穿山的廊道, 因此又被称为“绝壁长廊”。 当夜幕拉开,灯光放亮, 山肚子里点亮了无数明灯, 长廊里灯火辉煌, 宛若一派人间仙境。 成为旅游区后,为保证安全, 廊道规定各种车辆在指定时间通行。 亮灯时分即是通行时段, 汽车闪亮着大灯, 顺着廊道爬坡而上。 喇叭声声,车轮轰鸣, 充斥着大山的内腹。 郭亮,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 随着绝壁长廊的扬名而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 离开郭亮村后,我们又走了一条挂壁公路。 也不知这条路有没有名字, 从路况看,这路尚未开辟为旅游区。 施工的余料随意堆放, 也没有清扫干净。 廊道里也未安装照明灯具, 更少了喧嚣的旅游团队, 让我们尽情地领略太行的风光。 在太行山区,这样的挂壁公路还有多处, <p>  只是后来的开凿已经用上先进的机器,大山再也不能成为阻碍人们出行的险阻。</p> <p>  天堑变通途,已成为今天太行山的现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