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军记忆

无限风光在险峰

<p>  一九七四年元月镇江籍战友新兵连合影。(江苏滨海县十场)前排左一作者本人、张利军、张国荣,后排左一蒋金银(已故)、张炜星、甘扣明。</p> 新兵连的记忆 <p>  1973年12月25日,高中毕业的我接到镇江市征兵办公室的入伍通知书,心情无比激动,欢呼雀跃,纷纷向亲朋好友道别,并做好出发前的准备。父亲默默无语,老是说当兵苦呢,打“野操”更苦。母亲总是眼泪汪汪,舍不得我去当兵。但最后他们还是毅然支持青涩我去部队大学校去锻炼。26日去镇江体育馆领新军装。27日大队组织人员敲锣打鼓把佩带大红花、穿上新军装我,送到位于北固山下的江苏省桥梁厂集中,(一同送我的有我的母亲、哥哥、堂弟等)当晚去大市口附近的市政府小礼堂看电影,(电影片名记不清了)。</p><p> 28日早上,从省桥梁厂乘坐轮船从长江转苏北运河向盐城方向行驶。29日中午轮船到达盐城,然后乘军车到滨海县东坎镇师部(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师部在滨海)在师部大操场下车集中分兵,将新兵分到各个团,我被分配到步兵七团。军车把我们拉到了位于一个叫滨海十场的地方,进行新兵连集中进行集训。</p><p> 苏北地区是大平原,滨海县十场紧靠黄海边,没有树木和遮当物,隆冬季节,海风嗖嗖,瑟瑟发抖,大风向刀子一样吹得人浑身冰冷,生活用水也是从100多米的深井中打出来的,白毛巾一洗立即发黄,水是咸咸的有点苦。</p><p> 3个月新兵连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新兵来自浙江余杭县、江苏丹阳县、镇江市区和郊区,(我是郊区的)。新兵集训主要是军人礼仪、队列训练、射击、投弹等基础训练。晚上没有电灯,我们睡在稻草地铺上,总感觉寒冷,早上起来,滴水成冰,但大家不怕吃苦,坚持训练。新兵连吃饭的碗是要自己买的,记得买的第一亇碗是镇江搪瓷厂生产的,记忆特别清楚(因为我是镇江人)。带我们集训的老兵们大多是69年、70年、71年的老兵,由于苏北地区风大,他们脸都是洒得黑黑的,明显比同年人要老得多,旧军装洗了掉色,穿在身上,好像个个都是三四十岁。他们在对我们做队列训练动作示范时,老是用手经常捞痒私阴处,我们感到好笑,好像一点不严肃,后来才知道是缺乏叶绿素和维生素,旦皮痒发炎。(缺新鲜蔬菜补充,部队食堂顿顿是萝卜、土豆)。</p><p> 大概在入伍十多天后,新领章、新帽徽发下后佩带上军装,大家都十分激动,更加增加了威严感和荣誉感。在训练场上更显自己已是一各真正的解放军战士。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镇江籍战友张利军、张卫星、张国荣、蒋金银(已故)、甘扣明,和本人一起去十场的一个照相馆留下了集体青春军人照片。</p> 战斗在黄海之滨 <p> 这张照片是作者本人1974年下半年在滨海县团里炮兵侦察兵集训队各班外出执行任务时,在路过照相馆顺便照了这张照片。我自己都没有保存好,还是在2018年战友联系聚会前夕,上海战友商子云用微信发给我的,很珍贵。</p> <p>  新兵连三个月的集训结束了,我被分配到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步兵七团守备三连。由于入伍是高中生(算有点文化)被分配到指挥排侦察班。</p><p> 三连营房位于滨海县头罾海边大堤上,左边是苏北灌溉总渠中山河的入海口,对面是响水县二团的防区,正对面就是套子口和宽广的黄海海面。我连主要任务是火力封锁防守海面,防止敌人抢滩登陆和小股特务的渗透。营房周边全是盐碱地,方圆10公里范围内没有老百姓居住,连队没有电灯,每亇班只有一盏煤油灯,连队集中开会时才用汽油灯,由于紧靠海边,100多米的深井,井水仍是咸的和黄的。我们连负责套子口4号哨所和5号哨所两亇哨所的守备,防区宽15公里左右,正前方是黄海水域连接公海。连部、指挥排、炮一排、炮二排、高机排驻守4号哨所(海堤上),步兵排驻守5号哨所(海堤上)。记晰的记得高机排班长陈少海、安徽颖上人,钱同耇、江苏丹阳人,仲金林、浙江湖州人,他们在一个风雨交夾的夜晚,牵着狼狗步行从4号哨所到5号哨所去巡逻,他们真的很辛苦。</p><p> 指挥排长陶加昌,(己故)浙江杭州人,侦察班长李振高,徐州铜山人,副班长唐福兴,(已故)上海奉贤人,同班战友有:刑万正,安徽来安人,作者本人,江苏镇江人,贺龙宝,江苏丹阳人,王华书,山东淄博人,王玉军,江苏东海人。电话班长卢龙生,江苏南京人,电台班长吴良银、安徽郎溪人。</p><p> 指挥排主要任务是为八五加农炮射击下达电台、电话指令、射击诸元等主要任务,起到“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确保“战争之神”稳、准、狠的打击敌人。</p><p> 在连队班里经常组织侦察兵专业训练,我是从器材手学起,然后是计算员。七四年五月份左右,我参加团里组织的炮兵侦察兵集训,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并能独立当好器材手和计算员的工作。</p><p> 74年下半年,连队组织全连干部战士开挖铺设沿海战备电缆工作,任务是每人每天长度25米,深度1.5米的任务,以班为单位包干。战士们天不亮就起床,月亮挂在天上仍在开挖,个个干得生龙活虎,你追我赶,晚上倒下去就睡着,第二天接着干。由于我是郊区农村的,这点活虽然辛苦,但还能坚持,可苦了那些城市兵和身材矮小的兵,班长们更是以身作则,除自已任务完成外,还要带领全班共同完成任务,施工时间将近20多天,战士们个个脸晒得黑乎乎的,人也瘦了一层。施工结束后我回镇江探亲15天,到镇江大市口中百二店去玩,在玻璃镜子上一照,自已简直就像非州人,碰到同学在那儿当营业员,她都认不出我。</p><p> </p> 珍贵的照片 <p>  这照珍贵的照片是我连连长陈云峰1974年夏天探亲时与我亲哥在镇江焦山的合影照,那时他们多年轻。</p> <p class="ql-block">  4号哨所。这张照片是三连干部战士在江苏滨海县头罾八五加农炮阵地上的集体合影,时间应定格在1973年或1974年间,照片由上海战友商子云提供。</p> <p>  这张是5号哨所的照片。是1968年由一炮连战友合影并提供,5号哨所后有我连守备。</p> <p class="ql-block">  这是 我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回镇江探亲时与我哥、戴师傅在金山公园的合影。</p> 部队调防浙江 <p class="ql-block">  1975年4月清明前,奉中央军委命令,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师部和直属以及其它团调防移师到浙江温州,接替原温州军分区所辖守备团的任务。(原驻岛部队守备26团(6415部队)因介入地方两派武斗,调往江苏宿迁)。我团全体人员分乘几十辆军车和武器装备从各个不同方向向响水县陈家港出发,一时间,苏北沿海公路尘烟四起,马达轰鸣,就像要打仗一样,部队大规模集结,好一派壮观现场。我们连乘坐的军车从驻地头署出发,先后到达陈家港,住进二团团部大礼堂。在驻地巧偶镇江汝山乡入伍的老乡袁安宝。</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乘坐海军东海舰队924登陆舰向浙江方向进发。经过二夜三天的航行到达浙江省洞头县(洞头岛)。在舰上我们将五六式冲锋枪、子弹、手榴弹4枚以及个人行装随身携带。第一天舰在近海航行风浪不大,第二、三、天风浪特大,一个浪上来冲上十多米高,大家呕吐不止,最后连黄胆都出来,吐到最后无食可吐,静静的躺在舰上,连我们带走的狼狗也一动不动的躺在哪儿。司务长何昌茂(浙江临海人)喊开饭了,没人去打饭,经过二夜三天的航行终于到达浙江洞头岛,由于登陆舰太大靠不了码头,改乘小型登陆艇靠洞头军用码头,大家个个脸色发黄,浑身无力,军车把我们拉到大山与老部队进行交接,(居然有这么巧的事,安徽郎溪兵电话班长黄朝银居然碰到了老部队当兵的亲戚),然后到各自的执勤点进行交接换防。连部和高机排,步兵排在大山,指挥排、炮一排、炮二排在南炮台山执勤。</p><p class="ql-block"> 部队番号也由之前的6433部队改为南字2271部队,后又改为83245部队,即南京军区守备第29团。</p> 守卫在东海前哨 <p>  这张照片是作者在1976年下半年在南炮台山路边草丛旁拍的照片。感谢山东淄博战友王华书提供。</p> <p class="ql-block">  洞头县(岛)位于温州瓯江口外,全县有大小岛屿104个。县政府设在洞头岛,从洞头码头开船到温州两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五),洞头首次解放,1952年1月15日全境解放。洞头岛及其它岛屿是对台作战浙南地区的最前沿守备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连防区 南炮台山更是前沿中的前沿守备阵地,,主要是防止台湾特务和小股部队从大沙岙、半屏山方向登岛,炮火封锁从虎头屿到北麂岛之间的洋面,切断敌军舰船航行,阻止敌军登岛。</p><p class="ql-block"> 调防海岛后,部队加大了海上游泳、射击、山地作战、反空降、打空漂、反登陆演习为主的各项军事训练和演习。炮兵也加大了海上移动目标的射击和专业训练。</p><p class="ql-block"> 连队与驻地东岙顶大队广注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部队放电影专门给他们留有位置,连队的水井给当地村民使用,遇有台风来临,协助地方搞好防灾。东岙顶大队以吕书记为代表的班子成员对连队关爱有佳,每当出海捕鱼归来,总是送来新鲜的海鱼,帮助连队改善伙食。女民兵们经常到连队来帮助战士们洗衣洗被,军民亲如一家。连队与东岙顶大队民兵连开展军事训练,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共同守卫好祖国的海防前线。</p><p class="ql-block"> 1975年7~8月份,一场超强台风袭来,那天我正在站岗,只见大树被狂风骤雨吹得歪歪倒倒,突然轰的一声,看见伙房的大烟筒倒塌,将伙房的房顶砸一个大洞,我立马跑去,看见在炊事班帮厨的电话班副班长朱安彩倒在血泊之中,战友们赶紧将朱安彩从废墟中抬起,只见他脸色发白,小腿部肌肉翻起,鲜血和锅灰混杂在一起,迅速赶来的炊事班其他人员将他抬到安全地方进行简单的包扎,向连领导汇报,并火速电话联系团卫生队,由于风雨太大,团卫生队派救护车只能开到大山连部,电台班的洪立富(浙江长兴人)、裴维良(徐州铜山人),陈广玉《(己故)(安徽来安人)》等几名战士们用树枝和床板扎成简易担架,冒着狂风骤雨,小心翼翼的将伤员一步步地抬到山下救护车。由于团卫队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台风未停,登陆艇停开,造成朱安彩腿部化脓发炎,最后截肢残废。</p><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伟人毛泽东逝世,举国悲哀,国人泪洒。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我们班也驻进了守备工事和观察哨,监视着海面上的一举一动,加强值勤和巡逻,防止敌特乘机破坏,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战备任务。我也参加了洞头县举行的追悼大会,战友们携带五六式冲锋枪集中在洞头广场上,大会由洞头县委书记汪月霞主持并作了重要讲话。</p> 艰苦的海岛生活 <p>  这是三连南炮台山的营房,平地为蓝球场。</p> <p>  这是我连防区内的海滩和礁石</p> <p class="ql-block">  海岛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没有电灯,每亇班配备一盏小煤油灯。没有自行车,更没有公交车,出门就见山,想去县城拍亇照片来回就是半天。业余生活唯一能看到的报纸就是解放军报和人民前线报,如遇上台风报纸、家信也得十天半月才能见到。打蓝球是战友们最放松的时候,大家尽情发挥个人才能,上了球场个个生龙活虎地表现球技(当时我打的中锋,汗衫是5号号码),由于球场紧靠岩石边,一不小心球抛远了就滚到海边,一个战士得下去捡回蓝球,时间来回要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洗热水澡更是奢侈的想像,上岛后我没洗过一次热水澡,一般是在坑道里用冷水冲洗,冬天最多是到炊事班打点热水擦擦身体,理发都是战友互相帮助解决。</p><p class="ql-block"> 由于海岛没有平地,蔬菜很少,价格也贵,为改善伙食,各班自已利用山边斜坡开垦小块菜地进行种植,没有肥料怎么办,战士们就到处拣牛粪,铲草皮晒干后烧成灰,然后拌在泥土中作为有机肥料。</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是海岛守备连队,每个战士都必须学会在海上游泳和武装泅渡技能,我还算有点基础,很快就适应了在海上游泳和武装泅渡,可苦了那些“旱鸭子”,他们得从头学起,没有个把星期是学不会的。每年的武装泅渡训练(基础是携带轻武器、手榴弹、计8公斤重量游3000米达标),战友们个个脸晒得黒黑的,背上都得脱掉几层皮,掉了几斤肉,可战士们不畏艰苦,都能圆满的完成军训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战友们之间口头上都流传着这样三句话,三个蚊子炒一盘菜,小黄鱼八毛钱一斤还不卖(当时每人每天生活费是五毛一分钱),老头子爬山比猴快。可见生活之艰苦环境之恶劣。但战士们无畏艰辛、乐于奉献,守卫在海边线上,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和人民。</p> 在新兵连带新兵 <p>  这张照片是1977年2月底在新兵连带兵结束后,正巧下大雪几个战友在连部大山操场上的合影照。</p><p> 前排左一刘文寿、(已故)江苏泰县人,二、周先保、浙江临海人,后排左一徐树荣、浙江吴兴人,二、作者本人。</p> <p>  1977年1月初连里安排我带77年新入伍的新兵进行军事集训。我们三连参加新兵连带兵的有副连长丛昌华(江苏如东人),副指导员潘福宝(江苏丹阳人),作者本人吴光荣(江苏镇江人),炊事班潘国华(江苏丹阳人),徐树荣(浙江吴兴人),刘文寿(江苏泰县人)等</p><p> 七七年新兵主要来自浙江金华、安徽安庆、山东德州、江苏扬州(江都)、江苏泰州等地。对新兵集训主要是军人礼仪、队列训练、手榴弹投掷、步枪100米射击等基础动作。潘国华任炊事班长、徐树荣任班长,刘文寿任班长(己故),我任班长兼代理排长,全排一共20多人,分三个班。二个多月我们与新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像老大哥一样手把手的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使新兵们通过集训从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p><p> 2020年12月3日定稿于江苏镇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