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从砺出 香自寒来

大庆市第四十六中学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青蓝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教研室/教务处</span></p> <p>  秋色已老,白雪满阶。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学校要发展,师资最关键;师资谁为重?青年最为先。按照学校制定的“46中学青蓝工程结对实施工作方案”的规定,严格落实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党建+课程”活动的要求,结合近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在姜春玲副校长的统筹安排和精心谋划下,在教研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落实下,从11月2日起,我校组织开展了新入职青年教师阶段性展示汇报课活动。</p> <p>  这次活动时间较长、组织严谨、参加面广、讲评较细、效果明显,充分彰显了“讲”与“评”、“教”与“学”、</p><p>“学”与“思”相结合的特点,青年教师们达到了“学进去”、“讲出来”、“做起来”的目标效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次活动,我们初步地领略了年轻教师们的课堂风采,尽管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因为年轻,因为刚刚起步,必然会瑕瑜互见,但缺点和不足是成长过程中的“有机肥”、“生长素”,不可或缺;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后起之秀们的成长进步,尽管“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三年期”,因为年轻,因为刚刚立足,必然会蹒跚不稳,但让我们充满强烈的期待。这是学校的希望所在,这是教育的未来所在。</p> <p>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教学管理部门为青年教师准备的入门“大餐”是丰盛的、色味俱全的,既好吃又好用。依据他们的成长规律,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工作简历,为他们选师傅、定计划、立目标。</p> <p>  听师傅引路课,自己上翻版课,学校听阶段性汇报课,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与“时”俱进。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反复训练,基本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年轻教师们懂得了教书育人的使命,知晓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付出了自己的艰辛努力,实现了入职以来的第一次蜕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p> <p>  入门并不难,努力是可以办到的。踏入校园大门的第一天起,年轻教师们就充满了学习的渴望。聆听专家讲座、了解学校历史、铭记领导嘱托,这是一种学习;听师傅的课,和他们虔诚的交流;听同学科的课,和他们一起解疑释惑;听小伙伴们的课,和他们取长补短,这是一种学习;写好教案、学做课件、练好板书、多看课例,这是一种学习;学当班主任,争做小助手,多观察多做事,这是一种学习。</p> <p>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多问,总有益处;多学,不会吃亏。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老祖宗讲的总是没错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p> <p>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学多练,多看多记,是为了更好地走进课堂,上好每一节课。这次听取青年教师的展示汇报课,姜春玲副校长和教研室的刘湘梅主任等一起确定了“严格一些,全面一点”、“出出汗,红红脸”的听评课原则,让学校领导、部分主任、师傅老师、学科教师、青年教师等都参与听评活动。看基本功(语言、板书、教态),看教学关键(重点、难点、要点、目标、特点),看教学策略(手段、顺序、方法、特色)等。一天听两节课,评两节课,而且重在讲评,查摆不足,发现问题。</p> <p>  严是爱,宽是害,学校的栋梁之才岂有斜歪之理。评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谈授课体会,传带师傅讲备课过程,学科教师和中层主任说存在不足,学校领导强调课堂内外的一些要求。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有的年轻教师也结合自己的授课体会相互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情怀,又有“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的扬弃品格,充分彰显了年轻教师们的可贵的教育精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b></p> <p>  血,总是热的!青春之火,总在燃烧;青春之歌,总在颂唱;青春之力,一往无前,锐不可当。这里不必说青年教师学科间的桃李争妍,百花齐放;也不必说因班情学情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差异,单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于宝静老师的大气干练,行云流水;安莹老师的沉稳娴熟,一气呵成;张静老师的中规中矩,信手拈来;侯宪亮老师的细致入微,深入浅出;李彦平老师的老成持重,胸有成竹;苏乡莹老师的张弛有度,底蕴丰厚;王红柳老师的注重实效,水到渠成;赵迪老师的大方得体,自然流畅;宋琪老师的认真细致,独具匠心;李文宇老师的恬静天成,娓娓道来;王鑫鑫老师的洒脱自然,聪慧巧妙;代冬梅老师的生动形象,缜密推理;安媛老师的循序渐进,清晰明朗;孙含容老师的清新淡雅,谨小慎微;王艳梅老师的睿智严谨,有模有样等,</span>就足以让我们赏心悦目,啧啧称赞。</p> <p> 同时就整体而言,彰显出的优点更让我们耳目一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是备课认真充分。</span>整体来看,年轻教师们都能够认真听课备课,认真书写教案,认真准备素材,查找课程资源,认真制作课件,而且知识传授准确,问题设计新颖,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组织有效,课堂效果明显,初步具备了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核心素养。<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是谦逊平和内敛。</span>这些年轻教师为人都十分平和低调,内敛谦逊,既能禁得起刚刚工作时的紧张辛苦,又能坦然接受评课过程中的苦口婆心,这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合格性格,也是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只有健全人格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现今教育更需要如此。<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是师徒教学相长。</span>徒弟的身上有师傅的影子,师傅的风格是徒弟追赶的方向。师傅们率先垂范,耐心细致;徒弟们孜孜以求,如沐春风。<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是整合能力突出。</span>尽管智慧黑板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没有研究使用过,但大部分人都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而且,立竿见影,如虎添翼,同时,不耻上问,虚心求教。钻研精神可嘉,动手能力可圈可点。</p> <p>  强学力行,百战雄才。经历了初学起步的阵痛,我们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收获。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时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评价等诸如种种,我们必须要研究,必须要训练,必须要贯彻在我们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必须熔铸在我们的教学血液里,注入到我们的教育灵魂中。 </p> <p>  与此同时,12月3日下午,在姜春玲副校长的安排下,学校又从二十位青年教师汇报课中精选出地理老师于宝静、化学老师王鑫鑫的两节课进行了精彩展示。区教师进修校的学科教研员陈璠、韩红以及铁人中学教育集团内的各个中学(四十二中学、铁人学校)、各个小学(乘风二小、八百垧八小)的领导和老师共同参加了听课观摩活动。</p> <p>  区化学教研员韩红、地理教研员陈璠进行了精彩的专家式的点评,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指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四十六中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短时间内两位青年教师的精彩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姜春玲副校长做了总结讲话。</p> <p>  这两节课充分彰显了两位年轻教师较为过硬的学习实践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目标达成能力、方法创新能力,受到了听课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p> <p>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检验2019年入职的教师一年来的学习成长情况,姜春玲副校长,刘湘梅主任等又安排了他们当中六位教师的授课。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一年多的磨练,这批青年教师走向了成熟,真正变得有模有样、像模像样了。当初的青涩一扫而光;彼时的耕耘有了收获。道阻且长,行则必至。他们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尝到了甘甜的教育果实。</p> <p>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再次证明了他们自身的素质是很高的,内在的潜能是巨大的。玉琢成器,百炼成钢。同时,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也进一步增强了年轻教师们拼搏进取的信心。他们一定会成为学校发展变化的生力军,一定能成为学校持续辉煌的顶梁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大醇小疵,物之不齐🌺</b></p> <p>  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有的思想和认识仍停留在象牙塔之内,感到抽象的教育理论解决不了现实的教学问题;有的因教学环境不同,教学的方法途径难免有些迂回曲折;有的因教材不熟,综合能力不强;有的因“年轻态”导致课堂掌控不好等,故而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诸如课堂结构设计不尽合理、时间掌控不够精准、问题提出层次不多、课堂语言较为单调、板书书写不太规范、课堂组织不够及时等问题和不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一门缺憾的艺术。那种“毕其功于一役”、一讲成名的心态是单纯和幼稚的,也是不可取的。正视不足,检视问题,鼓足信心,乘势努力,我们才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拾级而上,取得优异的成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五、学思践悟,立行立改🌺</b></p> <p>  课堂教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几十天的课堂教学完全不能窥其全貌,课堂教学的功夫在课堂之内,更在课堂之外。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讲,20位年轻教师的课,让我们感触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汹涌之势,看到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p> <p>  后生可畏,未来可期。就今后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教育、学习成长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是注重书本知识和课堂实践的有机结合。</b>大家都有很高的学历和较为渊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桶水”的储备,但鲜活灵动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将知识变成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的田地里辛勤耕耘,日积月累,反复磨练。现实和我们的期盼总有很大的距离,课堂教学永远在变化中。有时是有“法”可循,有时则是无“法”可依,只有汗滴禾下,才能吃到“盘中之餐”。</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是注重基本能力和特色特点的相互融合。</b>这次听课评课,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校多次强调的青年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先站稳立住,然后才能起速奔跑,如板书设计、教案书写、语言表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组织、时间掌控、师生互动、目标达成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完成的,一定不要急于形成特点特色。先“大众化”一些,先学会通用的技能。</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b>我们必须摒弃这样的观点,即认为这一课题是前几年的事了,现在不提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不能因噎废食。信息技术是工具,是辅助手段,它绝不仅仅限于工具的使用,它还应该包括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以及和现代孩子们交流的平等性。摆摆花架子,使用一阵子,糊弄一下子,是要不得的,那是做无用的功,更是自欺欺人。</p> <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是注重课堂知识与考点考纲的彼此契合。</b>我们有的年青教师在初三、初四、初二教学,教学上有结业学科考试和中考考试的要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审慎对待。在讲好每一节课的同时,要注重联系考点考纲,要强调重点,有取有舍,要多问老教师,关注考情,这样才能事半功倍。</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五是注重校本教研和解决问题的互相切合。</b>每一次活动开展的过程都是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并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站在青年教师的授课之外,反观我们的课堂组织、课堂教学以及由此生发的课堂效果,我们就会发现,因阳光分班带来的连带影响,学生层次大体分类各占三分之一,课堂效果的达成也只能各占三分之一,或稍强一些,与我们期望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姑且称之为“三分之一”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原因所致,我们必须正视它,勇敢的面对它,要改变我们多年形成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要把它作为一个急迫的校本课题加以研究,以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六、总结交流,不断前行🌺</b></p> <p>  12月4日上午,学校组织召开了“青蓝工程”工作阶段总结交流大会。大会由教研室主任刘湘梅主持。青年教师代表于宝静做了体会发言,师父代表张亚芬做了感想发言,姜春玲副校长就前段“青蓝工程”推进落实工作、青年教师汇报课情况以及青年教师今后努力追求的方向,做了深刻全面的总结。胡景江校长就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再次对青年教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p> <p>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教育事业是崇高伟大的,让区教育事业的前景是美好灿烂的。我们基本完成了青蓝工程三年培养目标的第一步,年轻教师的成长道路仍然是漫长崎岖的,学习奋斗更是永无止境。破茧成蝶,煅土成陶是我们的理想;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是我们的追求。仅此而言,青蓝工程永远在路上,愿我们携手并肩,接续奋斗!</p> <p> 撰 稿:刘彦薇</p><p> 技术支持:孟丽丽</p><p> 审 核:姜春玲</p>

青年教师

课堂

课堂教学

教师

老师

教学

我们

年轻

学校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