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和积聚,是每个人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基因,是一个民族繁衍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图腾。</p><p>读史可知世,读诗可悦性,读文可立身……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基础。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使我们的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的磨砺而屹立不倒。我们在诸子百家里汲取思想的智慧,在唐诗宋词感受古人的情怀,在戏曲演员婉转唱腔中感受人生的千回百转,在传统节日的烟火迷离中增加我们的民族认同……所以说,文化从来就不是某个圈子,某些人的专属品,她属于大众,属于民族,属于时代!</p> <p>文化之美,美美与共!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应躺在故纸堆里在泛黄的岁月里黯淡湮没,而应该走出“圈子”,在时代的风云雷动中焕发生机,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从《百家讲坛》到《诗词大会》,从《国家宝藏》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从美食主播到戏曲名家进校园,还有抖音中有关传统工艺的热播,粉丝巨万。传统文化搭乘现代媒介,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从高高的象牙塔走了出来,在世人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示其无穷的魅力,我们惊叹于先祖的无穷智慧,我们热爱于她的博大精深。是的,唯有热爱,才会学习,唯有学习,才能不断创新,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绝!</p> <p>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让文化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让年轻人了解我们文化的思想之美、价值之美、精神之美,并且学习传承下去,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p><p>撑一枝长蒿,在文化的长河里漫溯,去欣赏她多姿多彩的美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