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br>一.新四军四师电台中队起源及发展<br>(一)新四军游击支队时期(1938.2—1939.11)<br>(二)新四军6支队时期 (1939.11—1940.6)<br>(三)八路军四纵时期 (1940.6—1941.1)<br>(四)新四军四师时期 (1941.1—1945.10) <br>(五)抗战胜利之后 (1945.10----)<br>二.电台中队老兵简介 (按到电台中队时间排序)<br>1.熊梦飞(红军),2.胡灿传(红军),3.赵希忠(红军),4.季 青,5.廖金贵(红军),6.李建华(女,红军),7.廖开宁(红军),8.孙藻勋,9.王羽翔,10.杨东生(藏族,红军),11.马永新,12.刘贵生,13.李如朴,14.杜新安,15.余清泉(红军),16.何永忠(红军),17.黄 衡,18.翁杰夫,19.李天民(烈士),20.史 珍,21.施士林,22.陈金瑞,23.马水泉,24.李西鹏,25.王友卿,26.傅 宇,27.余永明,28.叶本瑞,29.孟招敬,30.陈国良,31.刘 坤(红军),32.吕 白,33.李少儒 ,34.王景和,35.徐敏庄,36.潘东选,37.陆雨池,38.李玉堂,39.姚 林,40.冯季涛,41.沐浴泽,42.白广勋,43.陈佩亭,44.潘醒民,45.张丁士,46.杨 瑾(女),47.闫化成,48.潘 暐,49.张灿华(女),50.高玉贤,51.訾 华,52.彭太廉,53.黄绍先,54.林 松,55.邵殿奇,56.赵义隆,57.段绪伦,58.高兴堂,59.李 平(女),60.方 贞(胡方贞,女),61.黄 春,62.张 汶,63.陈 益,64.朱 连(红军),65.胡 莹(刘建华,女,红军), 三科(通信科):66.高震远,67.陈国材,68.谷海若,69.童 作, 增补:70. 苏 平(女),71.邵一平、72. 胡业波(胡兴兰)。<br>三. 历史的纪念(照片汇集)<br>(一) 战争年代 <br>(二) 建国之后<br> <div><br></div><br> 一.新四军四师电台中队起源及发展<br><br>(一)新四军游击支队时期(1938.2-1939.11) <div> 根据党中央指示,为建设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彭雪枫同志通知张震带领八路军駐晋办事处的几十位同志和电台,由山西临汾出发到达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当时这里对外的番号叫“新四军4支队8团留守处”。驻晋办事处电台队长熊梦飞和报务员胡灿传随张震到达竹沟。<br> 1938年5月,赵希忠从延安军委通校10期毕业后分配到竹沟。1938年7月,胡灿传带电台随肖望东抗日先遣大队去豫东。1938年9月30日在竹沟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部队,司令员彭雪枫。10月1日,东征部队从竹沟出发,在竹沟成立游击支队的后方留守处。赵希忠和季青(后去五师)留在留守处电台,熊梦飞一人带电台随部队东进。<br> 10月11日,到了西华县的杜岗,彭雪枫率领的竹沟东征部队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胜利会师,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成立。除电台队长熊梦飞和报务员胡灿传外,长江局派来报务主任李建华(女),她是中央苏区电训班第一期学员,同时军委3局从延安通校派来报务员廖金贵、廖开宁(后去五师),机务员罗之伟,建立起了游击支队的第一个电台分队。年底,赵希忠回到游击支队电台。。<br> 1939年2月,游击支队到了河南永城的书案店。军委3局从延安通校又派来王雨翔和孙藻勋两个报务员。为了解决报务人员不够的困难,游击支队举办了第1期无线电训班。挑选了刘贵生、杨东生、马永新、李如朴4人。在游击支队培训3个月后,又送去竹沟的中原局电训班学习,10月底回到游击支队。<br> 游击支队时期还成立了通信排,下设通信,司号,电话3个班。排长高震远,副排长翟连生。<br><br>(二)新四军6支队时期(1939.11-1940.6)<br> 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6支队。11月6日,刘少奇同志率中原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到安徽涡阳新兴集6支队驻地,进行巡视。华中无线电通信大队长陈士吾及朱连队长等随刘少奇同志来到6支队,陈大队长传达了军委3局的电报,任命熊梦飞为新四军6支队电台中队长,支队又任命熊梦飞兼政委。<br> 12月底,6支队派老1团跟随张爱萍去皖东北建立第4总队,廖金贵带电台随老1团去皖东北第4总队工作。后来又从白水河兵站去了黄衡,黄衡任4总队电台队长。。<br> 1940年2月,由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调来了报务员杜新安、余清泉。4月由新四军白水河兵站介绍来了何永忠和翁杰夫,延安通校分配来史珍和李天民。5月又从延安来了机务员施士林。这时电台的人员多了,就成立了1台和2台。1台队长赵希忠,主要任务是对党中央、军委总部、新四军军部、冀鲁豫、江北指挥部电台的联络,还要抄收延安及各地区的战报。2台队长胡灿传,主要任务是对下面的团队,后来又担任与各旅之间的联络,晚上负责抄新闻。机务人员有罗之伟,史珍,施士林,陈金瑞等。<br> 6支队时期,司令部通信排也发展成为通信连。下辖司号,步骑通信,电话3个排。连长高震远,副连长陈国材,指导员丁琨。<br><br>(三)八路军四纵时期(1940.6-1941.1)<br> 1940年6月20日,黄克诚同志率八路军344旅及新2旅共5个团12000人与新四军6支队胜利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四纵队无线电通信中队的中队长赵宾玉、副中队长黄子坤,熊梦飞担任中队政治委员。<br> 8月,以黄克诚为首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成立,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赵宾玉、黄子坤到了第五纵队。彭雪枫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熊梦飞任第四纵队电台中队长兼政委。第四纵队司令部1台队长赵希忠,2台队长胡灿传,4旅电台队长刘坤,5旅电台队长余清泉,6旅电台队长何永忠。在6支队4总队电台工作的黄衡,廖金贵等随 电台编入了八路军第五纵队3支队(后为三师9旅)。4旅电台人员还有任应忠,延立华等。<br> 四纵后期,司令部設立了通信科(三科),肖学林任首任三科(通信科)科长。熊梦飞任电台中队长兼政委。这一时期的三科和电台中队是并行关系,都由司令部参谋长直接领导。<br> 1940年5月底,新四军6支队(后为八路军四纵)举办第2期无线电训班。具体工作由电台中队李天民同志负责。开学时,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秘书长岳夏到会讲话。彭雪枫为训练班题词“精明强干,埋头苦干”。第2期学员有18人:孟招敬,胡书安,叶本瑞,王幼卿,石磊,陈国良,崔子杰,周茂菊,王彦甫,傅宇,刘西庆,王学文,李子争,余永明,李振东,李锡鹏,郭润义,马水泉。他们中大部分是抗大四分校选送来的学员,也有少数是机关选调的。11月结业。<br></div><div><br></div> (四)新四军四师时期(1941.2-1945.10)<div> 新四军无线电通信队伍的体制是:军部设无线电大队(后为总队);师部设无线电中队;旅部设无线电区队;团设无线电分队。军部,师部,旅部还另设有直属无线电分队。无线电分队是执行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单位。大队,中队和区队则负有领导,组织,指挥所属电台分队的职责。<br>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命令将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原第4,5,6旅改番号为第10,11,12旅,连同特务团,共8个团。同时成立萧县独立旅。熊梦飞任四师电台中队长兼政委,3个旅的电台区队长分别是刘坤,余清泉,何永忠。<br> 5月,四师部队过津浦路东以后,进行了整编,整训。三科长肖学林调二师后,师部任命熊梦飞任四师三科长兼电台中队长。10旅辖 3个团,电台区队长刘坤。11旅,辖2个团,电台区队长余清泉。12旅改为保安司令部,电台区队长何永忠。7月,何永忠调师部任电台中队副中队长。<br> 这时师部有2个通报台,1台为战略台,负责对延安总部,新四军军部和各师师部联络,台长赵希忠。2台为指挥台,负责对下属各旅,团,支队的联络,最多时有十多个联络对象,台长胡灿传。1台随3科行动,2台随司令部行动。<br> 9月,四师10旅与三师9旅对调。9旅辖3个团,旅部电台区队长黄衡,旅部报务主任徐敏庄,机务员李少儒。3个团的电台队长分别是吕白,王景河,廖金贵。<br> 1942年3月师部建立新闻台,负责为《拂晓报》抄收新华社播发的电讯,重要社论和文章,台长廖金贵。新闻台业务上随师政治部宣传部门活动,组织管理上归司令部三科和电台中队。<br> 这时各团和地方总队,多数没有固定电台,师部和各旅都有流动台,有任务就临时派出,完成任务后再回来。<br> 1941年9月,四师在淮北半城举办第3期无线电训班,彭师长选定9月18日为开学时间,是为了不忘日寇的侵略。开学时彭师长到会讲话。队长由电台中队副中队长何永忠兼任,副队长叶本瑞。学员分别来自部队、抗大四分校和师直机关等单位,共35人,编为三个半班。一班长白广勋,二班长陈珮亭,三班长庞桂芝。4位女同志来的稍晚,和个别年龄较小的同志一起编为半个班,由杨瑾负责。1942年4月结业。学员名单如下:<br>陈佩亭,白广勋,潘 暐,邵殿奇,庞桂芝,潘醒民,段绪伦,黄少先,张丁士,王善士,赵志清,余洪海,阎化成,林 松,王文学,梁进功,刘学魁,刘德明,刘 宇,徐世钧,张志祥,孙显扬,高玉贤,许世良,吴言良,赵义隆,张 玲,高兴堂,张长胜,彭太廉,訾 华,杨 瑾(女),张灿华(女),李 平(女),苏 平(女)。<br> 此外,9旅在对调到四师前举办过3期电训班,学员名单如下:<br>1期:李圣书,马克锦,朱绍轩;<br>2期:陆雨池,郭利群,潘东选,汝广田,焦东赞,郭大杰,景章;<br>3期:冯季涛,李玉堂,胡兴兰,姚林。<br> 之前由二师调到9旅的报务人员有:周义勇,沐浴泽,袁隆怀。<br> 1942年5月,方 贞(女)从新四军军部电训班毕业分配到四师电台中队。<br> 1943年新四军全军无线电领导系统及电台序号统一编排。军部无线电大队改称无线电总队,军部三科科长曹丹辉兼任总队长。根据军部编排,四师电台编制序列如下(1943年5月):<br>A. 师部:设无线电第四中队,中队长兼政委熊梦飞,副中队长何永忠。<br>直属101分队长廖金贵<br>直属102分队长胡灿传<br>抗大103分队长孙藻勋<br>骑兵团104分队长刘贵生<br>师政新闻台(分队长缺,报务主任杜新安)<br>B.9旅:9区队长兼105分队长黄衡<br> 25团106分队长李如朴<br>26团107分队长马永新<br>27团108分队长余清泉<br>三分区109分队长徐明庄<br>C.11旅111分队长赵希忠<br>32团113分队(分队长缺)<br>宿东游击支队114分队长王雨翔<br> 五营 115分队长王威阵<br> 由于战斗频繁,部队变化较多,电台人员也经常进行调整。<br> 1943年8月,军部组建电信整风大队,由曹丹辉科长任大队长,调四师电台中队副中队长何永忠为专职副大队长。参训学员从各师无线电中队及军部无线电大队抽调,编为9个班,共100余人。四师有余清泉,刘贵生,杨东生,王景河,张丁士,潘醒民,段绪伦,庞桂芝,赵义隆,王善士,李振东,黄少先,方贞(女)等十余人参加第一期学习,这批学员1944年7月回到四师。(1945年5月何永忠调七师任三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br> 1944年初,胡灿传调11旅任电台区队长。赵希忠调合并后的3分区任电台区队长。<br> 1944年6月四师主力部队“西征”前,从江淮大学分配来了3名大学生,他们是黄 春、陈 益、张 汶。<br> 1944年8月“西征”时无线通信网部分人员情况如下:<br>师部前指1台队长余清泉,报务主任杨东生;前指2台队长吕白;9旅电台区队长黄衡;11旅电台区队长胡灿传;师直骑兵团电台队长廖金贵 ;肖铜独立团电台队长马永新;师部后方电台队长何军,报务主任余永明。 <br> 1945年5月,三科科长熊梦飞调任四师直属政治处主任,军部机务主任朱连同志调任四师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长,黄衡任电台中队副中队长。<br> 1945年5月廖金贵调四师路东分区任电台区队长。<br> 1945年8月,赵希忠任新12旅电台区队长。<br> 1945年5月,四师在淮北桃窑举办第4期无线电训班,班主任兼机务教员史珍,指导员刘若华(女),教员有严甦,张汶,胡莹(刘建华,女),潘暐等。学员40余人。这一期于45年10月结业。部分人员名单如下:<br>邹 洵,周善亨,王天吉,陈 明,孟继衡,李风阳,何国宪,周 勋,木本金,胡松九,梁杰英,魏云法,陈 树,潘 群,阚乃士,沈 明,毛修生,施先真,董礼智,张建堂,戴世春,宋经山,江 峰,马桂英(女),赵兰如(女)等。<br> 四师的无线电报务人员,初期都是由军委3局和长江局等上级单位派来的。为了解决报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游击支队开始,先后举办了4期电训班,培养了近百名报务人员,基本满足了四师部队无线电通信的需要。<br> 四师无线电通信工作在长期的战斗中,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各指挥机关和首长,在战斗中都特别注意电台的安全,电台的人员伤亡很少。在抗日战争中,四师电台中队有三位报务人员为国捐躯,他们是:<br>李天民烈士:1941年5月1日在接应陈锐霆部起义后的“崔庄事件”中牺牲,时任师部电台报务员。<br>李圣书烈士:1942年11月10日在朱家岗战斗中牺牲,时任9旅26团电台报务主任。。<br>袁隆怀烈士:1942年11月10日在朱家岗战斗中牺牲,时任9旅26团电台报务员。<br></div> (五)抗战胜利之后(1945.10-- )<br> 抗战胜利后,四师部队进行了较大调整。九旅去了山东,留在淮北的部队分别编入华中野战军9纵,华中军区7分区和华中军区8分区。以一师和四师师直机关为主组建了华中军区司令部机关。<br>1. 朱连带部分通信人员去了华中军区司令部工作。朱连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副科长。黄衡,陈国材任三科通信股副股长。到华中军区机关的有:胡莹(女),陈金瑞,余永明,潘暐,严甦,吕白,李少儒,方贞(女),孟招敬,闫化成,高兴堂,黄春,张汶,潘东选,陆雨池,张灿华(女),张玲等。<br>2. 胡灿传带部分通信人员到华中野战军9纵,任9纵三科科长。到9纵的电台人员有:杜新安,李西鹏,马水泉,傅宇,陈佩亭,白广勋,陈益,冯季涛,高玉贤,林 松,姚 林等。<br>3. 廖金贵带部分通信人员到华中军区7分区,任华中7分区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到7分区的电台人员有:马永新,孙藻勋,李振东,赵志清,潘醒民,李风扬,彭太廉,王善士,赵义隆,庞桂之,刘学魁,胡兴兰,段绪伦,杨瑾(女),赵兰如(女)等。<br>4. 赵希忠带部分通信人员到华中军区8分区,任华中8分区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到8分区的电台人员有:刘贵生,王友卿,王景河,张丁士,许世良,周义勇,史珍等。<br>5. 9旅去山东后与2师4旅,5旅合编为山野2纵。随9旅去山东的电台人员有徐敏庄,李如朴,沐浴泽,李玉堂,黄少先等。<br>6. 熊梦飞,余清泉,杨东生,等调去其他兄弟部队。<br> 1946年底,华中9纵和华中7分区部队北撤到山东后又与先到山东的原四师9旅部队会合,组建了华野2纵(后为三野21军)。华中8分区的部队北撤后编入豫皖苏军区(后第二野战军5兵团18军)。四师的通信人员也随所在部队征战在祖国各地。<br><br>资料主要来源: <br>1. 《抗战在淮北》 第一辑 —长征出版社 1995.9.<br>《操纵红色电波的无名英雄们》 — 熊梦飞 <br>2.《通信兵史料回忆选编(新四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1--7辑<br>——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兵史编写组 (1988-1992) <br>3.《新四军通信简史》 —斯简<br>——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5.<br>4.《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军队通信教育史》—朱仕朴<br>——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5.<br>5.《难忘岁月》—原21军通信老战士文集 2001<br>6《鏖兵苏鲁豫皖》(新四军九旅老战士回忆录)<br>--长征出版社1992.2<br> 《党的千里眼 顺风耳》(回忆九旅的电台工作)-黄衡<br><br> 二. 电台中队老兵简介 熊梦飞(1912.11—1995.7):湖南耒阳人。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历任连长,军委干部团管理员,军委2局管理员。1936年5月入军委通信学校5期学习无线电报务并任学员排长。毕业后任军委3局报务员。1937年11月到临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任电台队长。 <div> 1938年2月随张震同志带电台到竹沟新四军8团留守处,任电台队长。10月随东征部队去西华参加杜岗会师,途中一个人负责电台通信联络。游击支队正式成立后,任游击支队电台队长。1939年11月游击支队改称为新四军6支队,熊梦飞任6支队电台中队中队长兼政委。1940年6月任八路军四纵电台中队政委,8月任电台中队中队长兼政委。1941年2月任新四军四师电台中队中队长兼政委。1941年5月后任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中队长和政委。1945年5月任四师直属政治处主任。<br>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10纵89团政委,7纵61团政委,江淮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三野34军101师政治部主任,三野后勤部运输部政委。解放后,历任军委军训部通信兵处处长,训练总监部通信兵训练处处长,通信兵部副参谋长。<br> <br></div> 胡灿传(1917.12—2000.3):福建上杭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在军委通信材料厂当翻砂工,后学电台报务。参加了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7年6月到太原,在彭雪枫领导下负责秘密电台报务工作。1938年2月,在张震带领下和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几十位同志一起从临汾到河南竹沟新四军留守处。<br> 1938年7月,奉命带电台跟随肖望东抗日先遣大队到西华和睢杞太地区工作。10月随部队回到西华参加杜岗会师。游击支队成立后,任游击支队电台报务员。1939年2月,吴芝圃率独立营再次回师睢杞太,胡灿传带电台执行通讯保障任务。1940年5月,新四军6支队电台中队成立1台和2台,胡灿传任2台台长。1941年2月任四师师部2台台长。1944年初任11旅电台区队长。1945年11月任华中9纵三科科长。1947年2月任华野2纵三科副科长,7月任科长。1949年2月任三野21军三科科长。<br> 1950年任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通信处长。1957年到西安通信兵学院指挥系学习。1961年调北京总参通信兵部。再调国防部第10研究院任院务部部长。1965年研究院集体转业到四机部,胡灿传任研究院后勤部长,研究院顾问。<br> <p class="ql-block"> 赵希忠(1920—1979.5):陕西蒲城县人。1935年参加陕北红军。1937年到延安军委通信学校10期学习无线电报务。 </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到竹沟新四军留守处电台任报务员。10月游击支队主力去西华参加杜岗会师,赵希忠在竹沟留守处电台担任报务联络工作,年底回到游击支队电台。1939年任新四军6支队1总队报务员。1940年5月任6支队司令部电台中队1台台长。1941年2月任四师师部1台台长。1943年5月任四师11旅旅部电台队长。1944年初任合并后的三分区电台区队长。1945年8月任四师新12旅电台区队长。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军区8分区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1946年11月随8分区部队编入豫皖苏军区,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通信股长。后编入二野18军序列,任18军53师通信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随18军进军西藏,任18军通信科副科长。1952年任西藏邮电管理局局长。1961年后任北京长途电信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季 清(青)(1922-- ):江苏无锡人。1938年5月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报务员。1938年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任游击支队竹沟留守处报务员。1939年入党。 </p><p class="ql-block"> 1939年1月,随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从竹沟出发,向武汉外围挺进,任电台报务员。1940年1月,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4团电台队长。1941年4月任新四军五师师部2台队长,1945年任五师13旅旅部电台区队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转入地方工作,先后任郑州铁路局电台台长,电信所长,通信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p><p class="ql-block"><br></p> 廖金贵(1914—1989.2.):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入团,1932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6月入党。红军看护学校结业后分配到第8后方医院任看护班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红1军团2师4团青年干事。1936年11月进延安鲁迅师范学校任学员队长。1937年11月调延安军委通信学校10期学习无线电报务 。<br> 1938年10月由军委三局派往河南西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报务员,参加了杜岗会师。1939年12月被派往新四军6支队4总队任报务主任。1940年9月起,先后任八路军五纵队3支队,新四军三师9旅电台分队长。1941年9月,三师9旅与四师10旅对调。廖金贵随9旅回到四师。1942年3月任师部新闻台台长。1943年5月任师部1台台长。1944年5月西进前调四师骑兵团任电台队长。1945年5月调四师路东分区任电台区队长。<br> 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军区7分区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1947年5月任华野2纵三科副科长。1948年11月任华野7纵三科副科长。1949年2月任三野25军三科科长。<div> 全国解放后,任华东海军通信处处长,海军通信学校副校长,海军潜艇学校校务部部长。1965年离休。<br></div> 李建华(1912—1947):女,原名涂秀根,江西高安人。1930年高小毕业后参加红军,在红三军团当文书,同年年底·入党。1931年初,到红军无线电报务员训练班受训,毕业后调红军总司令部电台工作,是红军第一名女报务员。1934年初,调军委二局(侦听情报)当报务员。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由二局调到三局工作。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后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1936年7月继续长征北上。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随红军总部到达陕北。是走完长征全程的中央红军30名女战士之一。<br> 1937年3月,受上级派遣,与爱人岳夏一起携带5个月大的儿子到山西太原彭雪枫秘密办事处工作,任秘密电台报务员。后为方便工作,将儿子送回湖南岳夏老家抚养,自己到武汉长江局电台工作。 1938年10月受长江局派遣,到河南西华参加杜岗会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电台报务主任。后调延安工作。<br> 1946年被调到东北,任佳木斯市市委委员兼一区区委书记。长期的艰苦环境和忘我工作,使李建华积劳成疾,不幸于1947年病逝,年仅35岁。<br> 廖开宁(1917.4-2010.3)四川 宣汉县人。1933年9月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29师79团任战士,宣传员,宣传队长。参加了长征。长征结束后在延安军委总政治部任通信员。1937年10月入党。1937年10月至1938年5月在延安军委通校10期学习无线电报务。<div> 1938年10月受军委3局派遣到河南西华新四军游击支队任报务员,参加了杜岗会师。1940年调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电台工作。后任新四军五师师部2台报务主任,电台队长。<br> 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黄冈分区侦通科长,志愿军后勤3分部通信科长,1954年转业到西安市邮电系统工作。历任西安市电信局副局长,市内电话局局长,陕西省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邮电局副局长,西安市长途电信局副局长,顾问等职。1980年离休。<br></div> 孙藻勋(1919—1991.11):湖北孝感人。其叔父孙锦章与董必武是同窗好友,并追随董必武参加过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38年初,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介绍,孙藻勋与弟弟孙启勋从武汉奔赴延安。1938年5月至11月,孙藻勋在延安军委通校1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br> 毕业后和同学王羽翔一起被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电台工作。在竹沟留守处电台见习3个月后,1939年2月到达永城书案店游击支队司令部,任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在新四军6支队,八路军四纵,新四军四师时期任电台报务员。1943年5月任抗大<br>四分校电台分队长。<br> 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7分区电台报务主任。1947年2月任华野2纵电台队长,8月任华野东线兵团司令部电台区队长。1949年2月任三野七兵团司令部电台区队长。后任35军司令部电台区队长,35军三科副科长、科长。<div> 1950年随35军军部调入华东海军,后任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处长。1959-1961年到青岛海军通信学校学习。后任南海舰队通信兵主任,舰队司令部党委常委,舰队党委委员。参加过指挥“八.六’海战和抗美援越战争。<br></div> 王羽翔(1920.7-- )陕西韩城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在陕北公学学习时入党。1938年5月至1938年11月被选送到延安通校1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div> 毕业后和同学孙藻勋一起被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电台工作。在竹沟留守处电台见习3个月后,1939年2月到达永城书案店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任司令部电台报务员。1940年春到新四军6支队老三团任电台队长,半年后带电台队到边区保安司令部任电台队长。后到八路军四纵6旅18团任电台队长,经历了“耿,吴,刘叛变“事件,幸免逃脱。1940年底在八路军四纵司令部2台任报务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新四军四师宿东游击支队电台队长。后任师部电台队长。<br>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后勤部汽车大队教导员,汽车一团副政委。建国后,历任军委西北军需生产管理局宣传部部长,上海第二汽车拖拉机修理学校政治部副主任,西北煤管局煤炭学校党委副书记,国家物资局西北储运公司工会主席,基建处处长。1984年离休西安。<br></div> 杨东生(1918—1982.11):原名协饶登珠,藏族,四川金川人。1935年参加红军,随红5军团参加长征,1936年入团。1937年到延安后进中央党校少数民族班学习,1938年转党。<br> 1938年底,从延安到新四军游击支队任青年干事。1939年2月被选调参加游击支队第1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5月去竹沟中原局电训班继续学习机务和报务,10月返回游击支队。先后在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6支队,八路军4纵,新四军四师任报务员。1941年9月任四师9旅报务员,报务主任。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1944年8月四师西征时任师部前指1台报务主任。<br> 解放战争时期在华野12纵34旅任侦通股股长,兼淮南情报总站教导员。后任淮南军区滁州军分区政治部直工科科长。<br> 1950年为配合解放西藏,被军委选调到18军工作。历任西藏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在西藏工作30多年。<br> 马永新·(1920.7—2008.4):河南杞县人。1937年6月在杞县大同中学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抗日工作。1938年2月在大同中学入党。4月受派去竹沟河南省委抗日军政教导大队学习。6月参加睢杞抗日游击大队,任1中队分队长。7月编入豫东抗日游击3支队,任特务连排长,副政指。<div> 10月随部队到西华参加杜岗会师,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2大队。1939年2月被选调参加游击支队第1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5月去竹沟中原局电训班继续学习机务和报务,10月返回游击支队。先后在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6支队,八路军4纵,新四军四师任电台报务员。在四师9旅26团,淮北三分区肖铜独立团任电台分队长。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7分区流动台台长。1947年1月任淮北挺进支队流动电台队长,江淮军区独立旅电台区队长。三野34军101师通信科副科长,科长。<br> 解放后,先后任福建南平军分区侦通科科长,军委通信3团参谋处业务股长,华东炮司通信科副科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53年3月至1957年5月在张家口军委通信工程学院指挥系学习。1957年6月任军委通信4团参谋长,副团长。1964年7月任浙江省军区通信处副处长。1982年离休。<br></div> 刘贵生(1921.6—2007):河南开封人。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2月入党。1938年到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参军,后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彭雪枫警卫员。1939年2月被选调参加游击支队第1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5月去竹沟中原局电训班继续学习机务和报务,10月返回游击支队。先后在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6支队,八路军4纵,新四军四师任电台报务员。1941年8月任四师骑兵团电台报务员,电台队长。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1945年5月任骑兵团电台队长。1945年10月至1946年11月任华中军区8分区电台队长。<br> 1946年底北撤时随8分区并入豫皖苏军区,任豫皖苏军区司令部电台区队长。1950年随18军进军西藏,任18军53师通信科长,参加康藏公路和甘孜机场建设。后调西藏军区17团任团长。被送往后勤学院指挥系学习3年。毕业后任总后驻重庆办事处战勤处,作训处处长。1967年任成都军区成昌兵站部副部长。1982年1月离休。<br> <br> 李如朴( 1923.6 --1990.7):河南睢县人。1938年11月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任随营学校学员。1939年2月入党。1939年2月被选调参加游击支队第1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5月去竹沟中原局电训班继续学习机务和报务,9月去庐江东汤池江北指挥部电训班学习,11月返回游击支队。1940年1月任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电台报务员。1941年1月任新四军四师11旅31团电台队长。1942年7月任宿东游击支队电台队长。1943年3月任四师9旅25团电台队长。抗战胜利后随9旅北调山东。<br> 1946年5月任山野2纵9旅旅部电台区队长。1947年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电台区队长。1949年2月任三野21军63师三科科长。1949年10月任21军三科副科长。1952年1月任21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54年任张家口军委通信工程学院处长。1958年学院搬西安,任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处长。1965年随学院集体转业。1979年6月任陕西咸阳彩色显像管总厂党委副书记。<br>1983年离休。<br><br> 杜新安(1922--2020 ):河南息县(现为淮滨县)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新四军白水河兵站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后转移到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继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见习报务员。<div> 1940年2月调到新四军六支队司令部电台任报务员。8月调八路军四纵6旅、新四军四师12旅任报务员。1941年5月调师部2台任报务员。1943年5月任新四军四师新闻台报务主任。1944年任淮北4分区(后合并为3分区)电台队长,1945年8月任新12旅电台队长。<br> 1945年11月任华中9纵电台队长,1947年2月任华野2纵5师电台队长,12月任5师3科科长,1949年任三野21军62师三科科长。<br> 1950年8月组建空军时奉调空军,先后任空军第四航校通信科长,第八航空兵轰炸师通信科长,空军通信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通信教员,空军学院通信雷达教研室副主任,空军工程兵第九总队政委。1980年12月离休。<br></div> 余清泉( 1917.3—1996.5):四川渠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长征时在红四方面军4军11师任警通连副连长。到陕北后任129师警通连排长。1938年3月进延安军委通信学校11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38年8月毕业,先后在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报务员。<br> 1940年2月到新四军6支队任报务员。1940年8月任八路军四纵5旅电台队长。1941年2月任新四军四师11旅电台队长。1943年5月任9旅27团电台队长。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1944年四师主力西进时任前指1台电台队长。1台为指挥协同网,对上联络延安党中央,新四军军部,协同联络三师师部及7旅旅部电台,五师北上部队电台,二师师部及一师52团电台,冀鲁豫参战部队电台等。1945年任淮南军区司令部通信科长。<br>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淮南路东独立旅,华野12纵35旅,华东军区通信科任通信股长和电台区队长。解放后到解放军第三通信学校任教务主任,空军雷达技术学校任电工系主任。1958年4月转业到国营772厂(南京电子管厂)任设计所主任。1966.12离休。<br> 何永忠(1916.10—2008.10):四川巴中江口(现平昌县)人。1932年10月参加红军,1933年6月入党。1934年4月入红四方面军第4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1937年6月在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参加“新兵营”第1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1938年4月底经兰州回到延安。<div> 1938年7月从延安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先任办事处2台报务员,后到鄂东特委,白水河兵站,皖西特委等处任电台队长。 <br> 1940年4月到新四军6支队电台中队工作,1940年6月任八路军四纵6旅电台队长。1941年2月任新四军四师12旅电台队长,41年5月任保安司令部电台队长,41年7月任新四军四师电台中队副中队长。1943年8月,调新四军军部电信整风大队任副大队长。1945年4月调新四军七师任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7纵三科科长,三野8兵团三科副科长。<br> 解放后先后任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局长,邮电部工程总局局长。1958年起任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7月离休。<br></div> 黄衡(1917 --1997 ):广东 人。1938年9月与何永忠,王殿春3人带电台1部离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到鄂东特委和新四军白水河兵站工作,任电台报务员。<br> 1940年初到新四军6支队4总队任电台队长。1940年9月,4总队电台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电台合并为八路军五纵队3支队电台,黄衡任五纵3支队通信科副科长兼电台队长。1941年2月,八路军五纵3支队改称为新四军三师9旅。黄衡任三师9旅电台区队长。1941年9月,三师9旅与四师10旅对调,黄衡随9旅又回到四师,任四师9旅电台区队长。1945年5月,黄衡任四师电台中队副中队长。1945年11月调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工作,任三科通信股副股长。1947年3月任华东军区通信局电话总局1科科长。<br> 解放后在北京邮电部工作。 翁杰夫(1924.3—2012.3):湖北黄冈人。1938年10月参加鄂东游击大队。1939年3月入党。1939年3月被鄂东游击大队选送新四军白水河兵站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任兵站电台报务员。<div> 1940年4月与何永忠一起从白水河兵站到到新四军6支队电台工作。先后在八路军四纵电台,新四军四师电台任报务员,报务主任,电台分队长。<br>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军调处执行部三人小组电台队长,东北军区司令部集中台副台长。<br> 解放后先后任东北军区通信处副科长,东北空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空2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南京军事学院通信教员,空军指挥学院指挥系副政委,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br></div> 李天民(1919—1941):又名李蓝冷,浙江海宁人。1937年中学毕业后,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赴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参军。12月被派去延安学习。他是李家第一个走上革命道路的人,之后大哥李蓝炎(新四军七师卫生部部长)、妹妹李蓝丁(华东野战军一级人民英雄)也相继投身革命。<br> 1938年3月进入延安军委通信学校11期学习无线电报务。8月毕业后分配到军委3局工作。1940年初从延安军委3局分配到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电台中队任报务员。5月至11月负责了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第2期无线电训班培训的具体工作。1941年4月19日,驻安徽怀远县诸集的国民党第92军142师425团团长中共秘密党员陈锐霆率部起义,四师派部分干部前往接应。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将原电台人员换掉,该部内少数反动分子利用电台和原部沟通联系,带部队叛逃路西。5月1日,我军派去的报务员李天民与其他10位同志不幸牺牲,年仅22岁。<br> 李天民到延安后即与家人失去联系。解放后家人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但始终没能如愿。2012年,家人偶然获悉江苏省泗洪县烈士陵园在媒体上发布的寻找烈士亲属的启事,又重新开始寻亲之路,与泗洪烈士陵园取得了联系并前往扫墓。2017年家人在新四军四师前辈和后代们的帮助下,最后确认长眠于泗洪烈士陵园的李天民就是家人苦苦寻找了70多年的亲人。<br> 史珍( -- ): 1940年4月,从延安军委通校分配到新四军6支队任无线电机务员。在新四军6支队,八路军四纵,新四军四师时期一直从事机务工作。1945年5月任四师师部三科机务房主任。1945年5月至10月任四师师部三科第4期无线报训班班主任兼机务教员。<br>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8分区司令部机务房主任。1946年11月随8分区部队北撤到豫皖苏地区,任豫皖苏军区司令部电台机务主任。<br><br> 施士林( -- ):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赴延安参加抗日。1940年5月从延安分配到新四军6支队从事无线电机务工作。1940年5月至11月,6支队(后为八路军四纵)司令部举办了第2期无线报训班,施任报训班电学教员。1941年2月起任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机务房机务员。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任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无线报训班机务教员。1943年2月至5月,担任过师部新报务人员的二次培训工作。还担任过2期老报务员和电台队长机务学习班的教学工作。1944年参加整风学习后调去军械部门工作。<br><div><br></div> 陈金瑞(1920—1997.10):河南扶沟县人。1938年6月入河南扶沟抗日干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8月到豫东“大众报社”工作。1939年7月到河南竹沟新四军留守处“小消息报”工作。1939年11月到新四军游击支队“拂晓报社”工作。<br> 1940年4月至1945年10月先后任新四军6支队,八路军四纵,新四军四师司令部电台中队机务员。1945年8月入党。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机务员。1946年2月任雪枫大学报训队电学教员。1946年9月任华中军区9纵司令部三科机务主任。1947年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三科机务主任。1948年11月任三野21军司令部三科副科长。<br> 1950年2月任三野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报训队队长。1950年8月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通信处材料科科长。1952年9月任军委通信部器材处有线科副科长。1956年4月任通信兵部订购处副处长。1962年2月任通信兵部物资处副处长。(1966.12—<br>1967.12抽调到中央文革接待室任华北组副组长)。1969年6月到通信兵部上饶五七干校。1975年2月回京任总参通信部工厂管理处副处长。1980年任总参通信部研究室研究员。1982年6月离休。<br> 马水泉(1924--1989):河南尉氏县(原洧川县)人。1938年11月入党。1940年初经地下党介绍到安徽涡阳县新兴集新四军六支队参军。先在抗大四分校2大队4中队学习,1940年5月被选调到六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电训班(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0年11月结业后分配到司令部新闻台任报务员,主要为拂晓报社抄收新闻。1943年底调四师11旅任流动台台长。1945年11月,任华中9纵电台报务主任。<div> 1946年底调华中六分区任电台台长,1947年北撤,调华东驻鲁办事处任电台台长。1948年底调苏北军区电台五台台长,1949年渡江后任江苏军区电台五台台长。 <br> 1950年调华东军区后勤部电台任区队长,1951年调上海警备区通讯处通信科任副科长,1953年调公安16师任通信科科副科长、科长。1954年8月调总参通信部任统计科科长,组织编制科科长。1957年考上张家口电讯工程学院(1958年搬西安,改名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学习。<br> 1959年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任五大队大队长。1964年调国防科委四局任处长,主抓科技工作。1975年调国防科委七一八工程指挥部任副指挥。1978年任国防科委第23试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1981年离休。<br></div> 李西鹏(1922—1998.6):河南尉氏县(原洧川县)人。1938年11月入党。1940年初经地下党介绍到安徽涡阳县新兴集新四军六支队参军。先在抗大四分校2大队4中队学习,1940年5月被选调到六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电训班(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0年11月结业后分配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任报务员。1941年2月后任新四军四师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1945年10月至1947年1月任华中9纵电台报务主任。1947年2月任华野2纵6师电台队长。<br> 解放后调空军工作。先在济南空军五航校,1955年调长春空军二航校工作。1968年随校搬迁到四川夹江县。1972年参加成都亚光电子管厂军管,任生产厂长。1976年军管结束,回二航校独立团工作。1985年离休。<br> 王友卿(1923.1—1972.3):河南尉氏县(原洧川县)人。1938年春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1938年10月入党。1940年初到安徽涡阳县新兴集新四军六支队参军。先在抗大四分校2大队学习,5月被选调到六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电训班(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1月结业,被分配到八路军四纵5旅13团(后新四军四师11旅31团)电台任报务员。1943年6月至1944年8月任抗大四分校电台队长。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任11旅32团电台队长。1945年8月任新12旅电台队长。1945年11月至1946年11月任华中军区8分区电台队长。<br> 1946年12月至1947年12月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电台区队长。1947年12月至1949年2月任豫皖苏军区通信科电台区队长,二分区通信股长。1949年2月至1950年12月任18军54师通信股长。随18军进军西藏。<br> 1950年12月至1952年8月任18军通信营政委。1952年8月至1954年1月任18军后方司令部通信科长。1954年1月至1957年任西藏军区通信处副处长。1957年至1959年任西藏军区作战处副处长。1959年至1962年任西藏军区山南分区边防3团政委。1963年至1971年任西藏军区通信兵部政委。解放后一直驻守西藏,参加过1959年平息西藏叛乱和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br> 傅宇(1924--2002.7.):安徽太和人。 1939年10月参加新四军,同年12月入党。1940年5月被选调到六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电训班(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0年11月结业后分配到八路军四纵司令部任见习报务员。后在新四军四师电台任报务员,报务主任。1945年11月至1946年12月在华中野战军9纵任报务主任。1947年1月参加淮北挺进支队,任淮北挺进支队电台队长。1948年6月任江淮军区司令部电台区队长,江淮军区34旅通信股长兼电台区队长,1949年1月任三野34军102师通信科科长。<br> 建国后任第三炮校三大队副大队长,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教员,主任教员。后调武汉军区炮司任副参谋长,副司令员。<br><br> 余永明(1924-- ):安徽濉溪人。1940年2月参加革命,同月入党。1940年5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六支队(后八路军四纵)第二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11月结业后任八路军四纵电台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41年2月后任新四军四师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1944年四师西征时任后方电台报务主任。<br> 1945年11月调华中军区司令部3科工作。1946年2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训队队长,4月电训队并入雪枫大学,任三大队十中队队长。9月电训队回归三科领导,继续任电训队队长。1947年5月率电训队北撤到山东后调华野司令部三科任参谋。1949年3月任三野司令部三科电讯大队副大队长。华东军区通信学校大队长。<br> 建国后,历任通信学校副教育长,雷达学校训练部副部长,空军高级防空学校学员,雷达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长,军委空军军校部高炮雷达处长,空军雷达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br><br> 叶本瑞(1922.1—2001.9):河南淮阳县人。1938年6月参加淮阳专署抗敌人员训练班,同年8月入党,开始做党的地下工作。后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1940年5月至11月,被选调到新四军6支队电训班(2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1年9月至1942年3月任新四军四师电训班(3期)副队长,协助电台中队副中队长何永忠负责报训班培训事务。曾任四师电台中队政治干事。后调师部警卫营任指导员。<div> 1944年受组织派遣回老家开展地下工作。曾任淮太西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等职。1945年8月参与策划成功国民党军56师师长魏凤楼部起义。<br>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沈丘县城关区委书记,豫皖苏二专区淮阳县第一副县长兼城工委书记等职。1949年调河南省委党校工作。历任秘书,教育科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校长等职。1960年后任信阳地委书记处书记,驻马店地委副书记。1983年至1985年任河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顾问。1985年4月离休。<br></div> 孟招敬( -- ): 1940年5月至11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6支队(后八路军四纵)第2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任八路军四纵,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机务房见习机务员,机务员。<br>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机务房机务员,华野司令部三科机务股机务员。<br><br> 陈国良(1920—1977): 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任司令部警卫员。1940年5月至11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6支队(后八路军四纵)第2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在四师电台工作,<br> 建国后,历任华东防空司令部通信团参谋长,通信处副处长,空四军通信处处长等职。<br><div><br></div> 刘坤(1917.5—1996.2):湖北红安县人。1932年1月参加红军,1932年6月至12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报务。1935年1月转党。参加了第2—4次反围剿和长征,历任宣传员,班长,报务员。到延安后在军委3局工作。1937年10月奉派去太原,后在八路军总部电台任报务员。1938年底调115师344旅旅部任流动台队长。<br> 1940年5月黄克诚同志率344旅和新二旅主力南下,与新四军六支队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刘坤任四纵4旅旅部电台区队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四纵4旅改编为新四军四师10旅。刘坤任四师10旅电台区队长。1941年9月,四师10旅与三师9旅互调编制。刘坤任三师10旅电台区队长。<br>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三师北调东北。1945年12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刘坤历任黑龙江省军区,四野7纵通信股长,科长等职。解放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通联处通信科长,干部科长,宣化通信兵学校副校长等职。 吕白(1917—1995):山东荣城县人。1938年7月参加革命,12月入党。1938.9—1939.5在八路军山东纵队无线电训练队2期学习报务,毕业后任八路军苏皖纵队报务员,陇海南进支队电台队长。1940年9月任八路军五纵3支队7团电台队长。1941年2月任新四军三师9旅25团电台队长。<br> 1941年9月三师9旅与四师10旅对调,吕白任新四军四师9旅25团电台队长。四师师部电台队长。1944年四师部队西征时,吕白任前指2台台长。2台为战役指挥网,负责联络本师参战的11旅旅部及31团,32团电台,9旅旅部及25团电台,师直骑兵团,肖铜独立团电台,还有南路的游击支队,泗县独立团电台,以及师部后方电台。<br>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1台队长。12月奉调去上海地下党电台,配合秦鸿钧同志工作。1946年5月,调回华中军区司令部3台任队长。6月任华中野战军1师3旅侦通股长,机务主任。后任华野4纵三科科长,三野23军三科副科长。<div> 抗美援朝时期任23军通信处长。回国后任独立第八通信团团长。1954年在张家口军委通信工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后留校任系主任。后任1014所所长兼书记。1978—1982年任西安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离休。<br><br></div> 李少儒(1910.5.-- 2007.3.8. ):曾用名李东颜。山东邹平县人。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10月到山东省委电训班学习。先学报务,后学机务。1939年2月入党。1939年5月任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电台机务员。1940年8月任八路军五纵队三支队电台区队机务员。1941年2月任新四军三师9旅电台区队机务员。9月任新四军四师9旅电台区队机务员。1944年8月任四师师部电台中队机务员,后任四师11旅电台区队机务员。1945年8月任四师三科机务房主任。<br>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讯实验工厂电工室主任。1946年北撤时,负责工厂器材的搬家转移工作。1948年工厂改为材料队,负责器材的接收和保管工作,任材料队副队长。1949年7月任华东军区通联处机材科徐州仓库,上海仓库主任。<br> 1951年4月任华东军区通联处机材科副科长。后任器材修配厂副厂长,总参通信部6902工厂厂长,顾问等职。1983年离休。<div><br></div> 王景和(1919-1999.9 ):山东泗水人。原名王景河。1938年入党,同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8月被选调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在山东纵队司令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39年9月随苏皖纵队南下到苏北地区与陇海南进支队会合,后留在陇海南进支队任报务员。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电台报务员。1941年3月任新四军三师9旅26团电台分队长。1941年9月任四师9旅电台分队长。1943年3月至7月任肖铜总队电台队长。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到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参加学习。回四师后在三分区和12旅任电台队长。1945年11月任华中8分区电台队长。<br> 1946年11月8分区北撤并入豫皖苏军区,历任豫皖苏军区6分区电台队长,豫皖苏军区司令部三科参谋,淮北军区器材股股长等职。<br> 建国后到空军工作,任沈阳防空军司令部雷达301团团长。苏州市电讯局副局长。研究所副主任,开关厂厂长。解放军1101厂厂长等职。<br><div><br></div> <br> 徐敏庄(1921-- ):山东新泰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入党。1938年10月被选调到山东省委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1939年5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电台队长。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电台区队报务主任。1941年2月任新四军三师9旅旅部电台区队报务主任。1941年9月任新四军四师9旅旅部电台区队报务主任。1943年5月任淮北3分区电台队长。后任9旅电台副区队长,区队长。1945年10月随9旅调往山东。<br>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通校一期报务2队队长,华东通信联络局1科参谋,三野35军通信科长等职。建国后,历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局长等职。<br><br> 潘东选(1924 -- ):安徽宿县人。1939年5月参加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1940年8月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历任战士,通信员。1941年3月在新四军三师9旅第二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1941年7月入党。1941年9月起历任新四军四师9旅电台见习报务员,报务员,报务主任等职。<br>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5台队长,1947年1月任华野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6台报务主任,华野司令部集中台领班等职。建国后,历任参谋,营长,南京无线电厂一分厂厂长兼书记,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区委副书记等职。<br> 陆雨池(1924-- ):江苏华阳人。1940年9月参加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1941年1月入党。1941年3月在新四军三师9旅第二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1941年9月起历任新四军四师9旅电台见习报务员,报务员,报务主任等职。<br>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主任,1947年后调华东通信分局任通信参谋,1948年7月任山东兵团司令部通信参谋,1949年2月任三野7兵团司令部通信参谋,建国后,历任7兵团通信处通信科科长,军邮站长,志愿军23军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处长,通信兵学院学员,50军通信处长等职。<br> 李玉堂( 1921.10—2015.1.) 江苏宿迁人。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1941年入党。1940年9月随部队并入八路军五纵3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三师9旅。1941年参加三师9旅第3期无线报训班学习。结业后任三师9旅电台见习报务员。1941年9月后任四师9旅电台报务员。先后在9旅旅部,9旅27团,淮北3分区,肖铜总队电台担任过报务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2纵司令部三科参谋,三野21军司令部指导员。<br> 建国后,历任21军协理员,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师后勤部政委,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5师副政委,政委,军分区政委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和甘南平叛。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1981年离休。<br> 姚林(1925.3—2018.10):安徽泗县人,中共党员。1939年11月参加新四军6支队。1940年1月任新四军6支队4总队独立团宣传队宣传员。1940年9月随部队编入八路军五纵3支队9团任宣传员。1941年2月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9旅27团,任技术书记。1941年9月参加9旅第3期无线报训班学习。1942年4月任新四军四师9旅电台见习报务员。1943年6月任淮北3分区电台报务员。1945年2月任淮北区党委电台报务员。1945.11任华中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1947年8月任华东军区兵站处电台队长。<br> 1948年2月任华东南下电台报务员。1948年12月任中原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1949年3月任二野司令部电台队长。1949年6月任南京二野军政大学电讯支队报务教员。1950年11月任重庆第二通信学校报务系副主任。1952年5月任西安第一通信学校训练处报务系主任。1953年4月任第二通信团司令部训练参谋。<br> 1955年4月任旅大警备区司令部通信营副营长。1956年8月任旅大警备区通信处参谋。1963年3月任旅大警备区守备3师通信科科长。1966年6月转业,任蚌埠市邮电局局长。1979年离休。<br> 冯季涛( -- ): 1940年初参加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1940年9月随部队并入八路军五纵3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三师9旅。1941年参加三师9旅第3期无线报训班学习。结业后任三师9旅电台见习报务员。1941年9月后任四师9旅电台报务员。后调四师11旅电台任报务员。1945年11月任华中9纵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员。1947年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员。1949年任三野21军司令部电台区队长。<br><br> 沐浴泽(1922-- ):安徽巢湖人。1938年5月入党。1939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1年3月至8月,在新四军二师第一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后调到三师9旅电台任报务员。1941年9月后,任四师9旅电台报务员。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抗战胜利后随9旅去山东。<br> 1945年12月,任华东通信联络分局电台1区队2台报务员,后任华野10纵司令部电台2台队长,三野28军司令部电台2台队长。<br> 建国后,历任28军军部三科电台区队报务主任,师通信科长,上海市长途电话局副局长,局长等职。<br> 白广勋(1922.3—2011.11):河南睢县人。1939年10月,由共产党员堂兄白辛夫介绍参加中共睢杞太特委组织的睢杞太独立大队。1940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6支队睢杞独立团。3月被选派到抗大四分校学习,5月入党,历任班长,排长。1941年9月被选调到新四军四师电训班(3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2年4月电训班结业后分配到师部电台实习,后任宿东游击支队和师部1台报务员。因工作中意识到只会收发报不行,还要学会排除简单故障,才能独立完成任务。于是通过自学和摸索,逐渐掌握了维修技能,从报务员改行当了机务员。后在电台中队从事机务工作。<br> 1945年11月至1947年1月在华中9纵司令部电台任机务员。1947年2月在华野2纵司令部电台任机务主任。1949年1月,在三野21军军部电台任机务主任。因工作出色,1950年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br> 解放后,先后任浙江省军区通信处器材科科长,22军64师通信科科长。1957年进高级通信兵学校学习3年。毕业后先后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兵部器材,工程,无线管理,通信等处处长。1969年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2师副师长。1975年生产建设兵团解散后回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工作。1976年任司令部管理局副局长。1981年离休。<br><br> <br> 陈佩亭(1921.10—2020.10.14.):河南睢县人。1940年9月参加八路军四纵睢杞太独立团,后随部队编入四纵5旅。1941年1月进抗大四分校二期2大队5中队学习。4月入党。9月被选调到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报训队(3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2年4月结业后在师部1台任报务见习。1943年5月被派遣到在敌占区活动的水东(睢杞太)独立团电台任报务员。1944年4月回四师师部1台工作。1944年11月调四师11旅司令部电台任报务员。<br> 1945年11月任华中野战军9纵司令部电台1台报务员,1946年4月任9纵1台报务主任。1947年1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电台1台分队长。1949年5月,任3野21军司令部通信科参谋。<div> 1950年10月,任21军62师通信科长。1951年8月任7兵团司令部通联处业务科副科长。1952年9月任浙江省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1954年任浙江省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1958年2月至1962年7月在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高级通信工程班学习。毕业后回浙江省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工作。1963年夏任通信处处长。19 78 年6月至1982年2月任浙江绍兴军分区副司令员。19 82年离休后驻杭州。<br></div> <p class="ql-block"> 潘醒民(1920-- 2024.3.30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潘各村人。1939年7月参加亳县抗日救亡工作团。1939年9月到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学习。1939年11月到新四军6支队政治部拂晓剧团工作。1941年1月入党。1941年4月到抗大四分校学习。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到四师司令部报训队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分配到师部二台当见习员,后调师部新闻台任报务员。1943年7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回四师后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1945年5月调淮北路东分区电台任报务员。</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7分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1947年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2台,2纵5师电台报务员。1948年任华野山东兵团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新闻台报务主任,电台队长。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至8月任7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部通联处报训队指导员。后任温州军分区通信科副科长,浙江军区司令部防空处通信科科长,南昌防空二师通信科科长,华东防空司令部对空勤务处副处长,空军第五军司令部雷达兵处处长。1964年12月转业。先后任浙江省广播事业局技术处处长,浙江省电子工业局计划处处长。1983年12月离休。</p> 张丁士(1923.1—2012.7):河南洛宁县人。1939年2月入党。1940年2月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参军。1940年3月进新四军6支队联合中学学习。1940年8月到抗大四分校2大队6队学习。1941年9月被选调到新四军四师电训班(3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2年4月电训班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2台任见习报务员。1943年3月任四师9旅旅部电台报务员。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1944年8月起先后任师部2台,淮北独立2团,3分区,12旅电台报务员。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8分区电台报务主任。<br> 1946年12月随8分区部队撤退到豫皖苏地区。1946年12月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骑兵营电台报务主任。1948年3月任豫皖苏7分区电台队长。1949年2月任二野5兵团电台队长。<div> 1950年2月任18军后勤部电台队长,通信股长,随18军进军西藏。1952年7月任西藏军区气象科兼拉萨航空站科长兼站长。1955年1月至1957年10月任西藏邮电管理局电信科长。1958年9月任西藏邮电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1964年9月任宁波邮电局局长。1984年10月离休。<br></div> 杨瑾(1924.9—2005.12):女。安徽蒙城县人。曾用名杨士田。1938年参加党领导的蒙城青抗会活动,1939年12月入党。1940年2月到新四军6支队联合中学学习。联中毕业后到边区党校学习和淮上地委做民运工作。1941年8月进抗大四分校三期女生队学习。1941年11月四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师电训班(3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42年4月报训班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1台任实习报务员。1943年6月调师部电台新闻台任报务员。<div> 1945年底调华中军区7分区电台任报务员。1946年底7分区部队随华中9纵北撤山东。1947年1月任华野2纵(后21军)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div> 1949年3月调二野18军电台工作。1950年随18军进军西藏。任电台队长,政治协理员等职。1954年12月转业,任成都邮电局政工办主任。1956年1月任西藏交通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7年1月后历任四川省邮电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成都电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83年9月离休。<br><br></div></div> 闫化成(1923-- 2009 ):安徽宿县人。1941年1月参加新四军四师,后进抗大四分校学习,同年4月入党。1941年9月~1942年4月被选调到四师司令部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后调四师骑兵团电台任报务员,师部电台任报务员。<br>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员,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主任,电台区队长,报训队副队长等职。<div> 建国后,历任华东通校第二大队副大队长,雷达学校军事教研室主任,高级步校学员,雷达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校务部部长等职。<br></div> 潘玮(1921--1992.7 ):河南洛阳人。1938年12月入党。1940年2月参加新四军6支队。后进抗大四分校学习。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到新四军四师师部三科第三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毕业后在师部1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45年5月至10月任四师师部三科第四期电训班报务教员。<br>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主任,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1台分队长,华野司令部三科参谋,人事股长,电训队副队长。<br> 建国后,任军委通信兵干部部任免处副处长。1958年2月至1962年7月在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高级通信工程班学习。毕业后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计划处处长,1965年集体转业。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约检查员。 张灿华(1925.8—2013 )女,安徽萧县人。1939年6月到萧县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萧县抗日游击支队宣传队任宣传员。同年10月入党。1940年1月进萧宿永联合中学学习。9月到豫皖苏保安司令部剧团任副团长。12月调6旅剧团。1941年5月进抗大四分校学习。1941年12月至1942年4月到新四军四师司令部第3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在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br> 1946年4月因患中耳炎不适合报务工作,改调地方工作。先后任泗县大庆区委宣传委员,淮北北撤干部大队队员,山东滨海党校学员。年底随中原干部大队南下豫皖苏。1947年7月任鹿邑县五区区委组织委员,1948年1月任界首县纸店区委副书记,书记等职。<br> 建国后,任开封县副县长,县长。1953~1964年,任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油泵分厂党委书记。1964~1969年,任机械部拖拉机所党委书记。1969~1970年,任洛阳市工业局负责人。1970~1978年,任河南省计委科技组负责人、河南省机械局党组成员、一机部农机公司负责人。1978年4月,任一机部农机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1983年5月任院党委书记。1985年离休。 高玉贤(1923-2016):安徽萧县人。1940年7月到新四军6支队联合中学学习。1941年2月到新四军四师11旅教导队学习。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新闻台任见习报务员。1943年6月调四师11旅旅部电台任报务员。 <div> 1945年11月任华中野战军9纵司令部三科电台报务员。1947年2月任华野2纵电台报务员。1949年1月任三野21军电台队长。<br> 1952年初至1956年在铁道兵7师通信科工作(1952.12-1953.10赴朝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至1964年在铁道兵5师24团工作。1964年3月转业到中国银行昆明支行工作。后任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1986年10月离休。<br><br></div> 訾 华( -- ): 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新闻台任见习报务员。1943年6月调师部电台任报务员。1947年2月后任华野2纵司令部三科2台报务员。<br> 1950年2月至8月任三野7兵团司令部通联处报训队报务教员,后任军邮主任。军委通信学院进修后,任舟嵊要塞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60年代转业到重庆政府部门工作。 <br> <div> 彭太廉(1924.2—1976.8.):安徽萧县人。1939年秋参加新四军6支队,1940年4月入党。后随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四纵和新四军四师。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7分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br> 1946年2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训队报务教员。4月任雪枫大学三大队十中队报务教员。9月任华中军区三科电训队报务教员。1947年2月起,任华野三科电训队报务教员。<br> 解放后在华东军区(后为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处任参谋。1958年10月任总参通信部通信处参谋。1960年转业到国家体委,任陆上司无线电处处长。后调北京显像管厂任厂长,书记。<br></div> 黄少先( -- ): 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回四师后任9旅电台报务员。<div> 1945年11月随9旅调往山东,后任山野2纵9旅电台报务员。1947年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2台报务员。1948年任华野苏北兵团司令部报务员。1949年2月任三野10兵团司令部电台队长。1949年8月任福建省委电台区队3台台长。<br><br> 林 松( -- ): 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div><div> 1945年11月任华中9纵骑兵团电台队长。1947年2月任华野特纵骑兵团电台队长。<br></div> 邵殿奇( -- ): 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45年初任师部2台队长。<div> 1947年2月任华野2纵司令部电台队长。8月任东线兵团司令部电台区队1台队长,1949年1月任三野7兵团司令部电台区队副区队长。<br><br> 赵玉隆( -- ): 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1945年任宿东游击支队电台报务员。<div> 1946年11月随7分区部队北撤。1947年1月参加淮北挺进支队,任挺进支队电台报务员,后任流动台队长。<br><br></div></div> 段绪伦( 1923.2.—2004.3.17 ):安徽萧县人。1939年12月参加新四军6支队。1941年入党。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7分区后方电台报务员。<br> 1946年11月随7分区部队北撤。1947年1月参加淮北挺进支队,任挺进支队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后任新闻台队长。1948年5月任江淮军区司令部流动台队长。<br> 解放后在南京军区工作。1963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82年离休。<br><br> 高兴堂( 1924.10—2013.11.):安徽涡阳人。1940年3月参加新四军6支队,任电台中队战士。后随部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4纵和新四军四师。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被选调参加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第3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结业后被分配到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后调师部新闻台和师部2台任报务员。<br> 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3台报务员,1948年8月任华野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8台报务主任。1949年1月任三野8兵团司令部三科电台区队1台分队长。<br> 1949年12月任华东海军司令部通信处参谋。1951年2月任青岛海军快艇大队通信股长。1954年任青岛海军快艇支队观察通信业务长。1955年任北京海司通信部训练处副处长。1960年3月任海军导弹试验基地三部处长。1965年任海军导弹试验基地三部副部长。1979年任电子对抗雷达试验区行政负责人。1984年3月离休。<br> <br> 李平(1923.11—2018.2.8.):女,河南杞县人。1938年10月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在随营学校学习。1938年12月至1940年1月在游击支队拂晓剧团任演员。1940年1月至7月在抗大四分校学习,同年3月入党。1940年7月至1941年8月在抗大四分校校部秘书室工作。1941年8月至1942年5月在新四军四师第3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1942年5月至1943年2月在师部电台见习工作。<br> 1943年2月随新四军四师干部队历经艰险、穿越敌人占领区,于44年初到达延安。被分配在军委三局报务班学习,学习后分配在新华通讯社工作。<br> 1945年9月随爱人蔡明及干部团从延安出发去东北开辟解放区、发展扩大军队等工作,在黑龙江绥化、北安等地区军队和省委电台部门工作。<br> 1948年6月随部队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任政治教导员,做机关政治工作。1949年4月部队南下作战,根据领导的安排照顾孩子在北京郊区住一段后,又去河南杞县县委会工作,在杞县县委做秘书工作。<br> 1950年3月广西解放后,随蔡明调动到广西龙州地委组织部工作,任组织科长职务。1951年9月在广西崇左地委工作,任组织科长。1952年在南宁市委工作,任干部科长。<br> 1953年10月3日蔡明在北京医院逝世后,李平留在北京邮电部工作。1953年底开始参加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先后在北京邮电学院任人事科科长、函授部副主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85年离休。<br><br> <br> 方贞(1918 --2009 ):女,原名胡方贞。安徽宿县人。 1941年参加新四军,进抗大5分校学习。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参加军部第13期电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师师部电台任见习报务员,报务员。1943年7月至1944年7月参加军部电信整风大队学习。回四师后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br> 1945年11月调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电台任报务员。1947年3月在华东军区通信局工作。解放后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 黄春(1926—2019.8):上海市人。1942年10月,在地下党指引下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四军江淮大学学习。1943年1月,因“精兵简政’,组织决定全体同学暂回上海”打埋伏“。1943年6月,组织通知并派人引领同学们重返根据地,到江淮大学学习培训。1944年5月在江淮大学入党。1944年6月江淮大学停办,被分配到新四军四师三科电台中队做报务工作。1944年8月参加了四师西征战役。<br> 抗战胜利后,先后在华中军区司令部电台,华中军区前指电台,华野10纵电台工作。1948年12月任28军司令部电台台长。<div> 1950年10月任28军83师通信科科长。1951年调华东军区司令部通信兵部任通信参谋。1959年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兵部通信科长。1964年调南京步校任副大队长。1969年调江苏生产建设兵团2师7团任副团长。1976年任连云港市人武部副部长。1979年6月离休。<br><div><br><div><br></div><div><br></div></div></div> 张 汶(1923—1987):上海市人。1943年6月在上海大同大学由地下党选送到新四军江淮大学学习,1945年7月入党。1944年6月分配到新四军四师师部电台任报务员,参加了四师主力西征的战役。1945年5月至10月任四师第四期报训班通报英语教员。<div>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电台1台报务员。1946年4月任雪枫大学三大队十中队通报英语教员。11月调回华中军区司令部3科。北撤后任华野司令部3科参谋。后任三野司令部通联处参谋,副股长,上海市军管会陆军接管部秘书。<br>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通联处秘书,军委通信兵部长秘书。苏联列宁格勒红旗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学员(学习5年),西安军事电讯学院3系科研处长,室主任。四机部19院科技部副部长。总参“781’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电子计算机总局科研办负责人,电子部15所副所长。中国电子学会专职副秘书长。<br><br></div> 陈 益(1925-- ):上海市人。1943年9月进新四军江淮大学学习,1945年6月入党。1944年6月被分配到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工作,先任师部机务房见习机务员,后任11旅旅部电台机务员。1945年11月,任华中9纵司令部电台机务员。<br> 1946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机务房机务员。1947年初任华野司令部三科机务房机务员,1948年初任华野西兵团司令部三科机务房机务员,6月任华野司令部三科电台2区队机务员。1949年初任三野9兵团司令部通信科机务房副主任。<br> 建国后,历任9兵团司令部通信科机务主任,三野司令部通联处训练科机训队队长,参谋,南京军区司令部通信器材修理所所长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br> <br> 朱连( 1913--1948):江西安福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1931年起任中央军委3局机务员和机关党支部书记。是王诤同志亲自培养的中央苏区红军无线电总队第一批机务技术骨干之一。参加了中央苏区5次反“围剿”和长征。西安事变后,被派到八路军总部从事无线电机务工作。1938年秋调回延安,任军委3局通信材料厂技术员兼党支部书记。<br> 1939年9月17日,受军委3局派遣,带电台一部和报务员2人,机务员2人,从延安出发,跟随刘少奇同志到华中地区,任中原局无线电大队机务主任。1941年在新四军军部任无线电总队机务主任并两次兼任军部4台的电台队长职务。1945年4月,奉命到新四军四师任三科副科长兼电台中队副中队长。5月,任四师三科科长兼电台中队中队长。<br> 1945年10月,华中军区成立,奉调任华中军区三科副科长兼电台中队副中队长。1947年4月被任命为华东军区通信局副局长兼电话总局局长。1948年3月在山东诸城不幸去世。。<br> 胡莹(1922--2004 ):女,原名刘建华。四川巴中人。1933年10月参加红军,1934年8月入党。参加过长征。1937年11月进延安军委通校10期学习无线电报务,1938年5月毕业后分配到军委三局任报务员。<br> 一九三九年秋,为了加强党对华中的领导,贯彻执行发展华中的方针,刘少奇,徐海东同志根据中央的指示,率领一批党政军干部,于九月十六日从延安出发,开赴华中地区。刘建华奉调任刘少奇随行电台报务员 并改名为“胡莹”。跟随刘少奇同志到达华中地区,先后在中原局电台,江北指挥部电台,华中总指挥部电台任报务员。<br> 一九四一年一月,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二十八日,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新的军部,所属部队整编为七个师。胡莹在新军部电台大队先后任一、四台报务主任,党务台、纠察台队长和兼任军部电训队教员。<br> 1945年5月,胡莹随爱人朱连从军部调到四师三科电训队任报务教员。1945年底调雪枫大学无线电训练队任教务主任,1946年夏调回华中军区司令部任二台电台队长。1948年夏,随曹丹辉等赴河北平山军委三局参加通信工作会议,重新回到军委三局工作。<br> 1951年9月从军委通信部办公室调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做学员组织和党总支工作。1958年被派往天津工作,任天津市文化局人事处处长,文化艺术党委组织部长等职。1962年返回中央党校工作。文革中受到“四人帮”一伙的诬陷和迫害,长期被隔离审查,身心受到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又继续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做贡献。1983年离休。<br> 高震远(1913.9—1984.12):安徽濉溪县人。1938年4月经宿县抗敌委员会介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入伍,进吴堡青训班学习,6月结业后分配到河南确山竹沟新四军8团留守处任民运股干事,8月入党。10月随东征部队到西华参加杜岗会师。11月随张爱萍到鹿邑做红枪会的统战工作。1939年1月任游击支队特务连指导员。6月奉彭雪枫指令,开辟安徽涡阳,蒙城地区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交通联络线,完成了护送干部去西安和领回弹药工作。7月任游击支队政治部联络科干事,8月奉命去周口和西安筹措和领取游击支队所需的经费和物质。10月回到游击支队后任通信连连长兼指导员。1940年1月带队护送新四军4支队8团政委林凯和一批物质去西安,返回时领取弹药和护送一批延安来的干部,3月底到达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10月任八路军四纵司令部通信科参谋。1943年8月任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参谋。1945年1月任四师参谋训练班副主任,淮北军分区泗宿总队副参谋长。<br> 1947年2月任华野2纵5师教导大队中干队长。10月任2纵3科副科长。1949年7月任苏北军区泰州市警备司令部参谋长。<br> 1951年2月任南通军分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1952年任安徽军区干部部预备役干部科科长。1955年任蚌埠市兵役局局长。1961年任徽州军分区副参谋长。1964年离休。 陈国材(1917—2003.6 ):安徽宿县人。1937年11月经地下党员赵汇川介绍参加宿县战时后方服务团。1938年4月经地下党员徐风笑介绍参加王化荣部游击队。1938年8月参加地下党员寿松涛在王部举办的政工人员训练班,10月入党。11月回王部任指导员。1939年3月,随寿松涛退出王部,留在永城做抗日宣传工作,后加入新四军游击支队。1940年4月任6支队通信连副连长。1941年4月,任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三科参谋兼通信连连长。<br> 1945年11月,调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工作,任通信股副股长。1947年2月,任华野司令部三科副股长。1948年7月,任华野司令部三科机训队队长。1949年1月,任三野干部学校电讯大队大队长。1949年6月,任华东军区军政大学三纵队电训大队大队长。1949年10月,任华东通信学校四大队大队长。<br> 1950年4月,任华东军区司令部通联处电话大队大队长。11月,任通联处教育科副科长,训练科科长。1954年10月,通信学校速成系学员。1958年8月,任通信兵司令部通信处参谋。1959年11月,任通信兵司令部副处长。1964年5月,任通信兵后勤部特种物资处处长。1967年1月,任中央联合接待站华北组组长。1971年9月,任北京电信工程学院院务部部长。1980年4月,任总参通信兵后勤部三处处长。同年离休。<br><br> 谷海若(1921.9—2001.6.1):河南民权人。1938年2月入党。1939年2月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先在游击支队随营学校2期2队学习军事。6月被分配到游击支队司令部通信排当通信员,为彭雪枫等首长递送文件。8月游击支队司令部成立有线电话通信班,任电话员。1940年4月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成立通信连,下辖通信,司号,电话3个排,任电话排班长。1941年4月,任新四军四师司令部通信连电话排排长。后任独立2团通信参谋兼连长,1945年8月任12旅36团通信参谋兼连长。。<br>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9纵79团参谋,华野2纵5师14团参谋,5师通信科参谋。解放初期任21军62师3科副科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3科副科长。1953年到南京军事学院任教员和学员。1960年7月任北京军区通信总站主任,1962年1月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通信处处长。1964年7月后参加“四清”和“支左”,任北京市革委会公交城建小组负责人,市建委主任。1973年7月返回部队,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技术部顾问等职。1981年离休。<br><br> <br> 童作(1923.10-- 1993 ):河南杞县人。1939年2月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留在睢杞太的武装(沿用豫东三支队的番号),4月编为睢杞太独立大队。后到游击支队随营学校2期2队学习军事。同年6月入党。6月被分配到游击支队司令部通信排当通信员,为彭雪枫等首长递送文件。8月游击支队司令部成立有线电话通信班,被调任电话员。1940年4月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成立通信连,下辖通信,司号,电话3个排。先后任电话排班长,技师。1945年5月任新四军四师师部电话排排长。<br> 1945年11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三科通信连电话排长。1946年6月任华中军区司令部电话连副连长。1948年任华野司令部三科电话2连连长,随华野前指行动。<br> 建国后,历任三野通联处有线大队大队长,军委第一通信团一营营长,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有线营,维护营营长,通信团副参谋长,副团长,通信兵工程二团团长,工程指挥部副主任,通信工程学院二系主任,训练部顾问等职。1982年离休。<br> 苏 平(1919.1-1957.1.): 女,原名郑俊英,河南济源人。1937.12参加河南战教团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12.入党。1939.7在河南竹沟新四军办事处参军。1939.12调新四军6支队。1940.1调做地方工作。1940.6调6支队3团任民运干事。1940.9调抗大4分校学习。1941.1调6旅旅部任收发。1942.1调四师师部三科第三期报训班学习无线电报务。1942.6调军部4台任见习报务员。1942.10起先后任一师2旅旅部,2旅四团,兴化独立团,一师师部,1旅旅部,泰州独立团电台报务员。1944.1起先后任江潮报社,1分区,人民报社,2分区,2专署电台报务员。<div> 1947.9任华野总留守处电台报务员。解放后在华东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工作。1955.7复员。1957.1病故。<br></div> 邵一平(1912.3—1997.4):河南杞县人。1938年11月参加新四军游击支队。1945年8月入党。1939年7月任新四军6支队司令部电台中队司务长。1940年11月任八路军四纵,新四军四师粮秣科会计。1941年8月任新四军四师骑兵团供给处粮秣,军需股长。1946年10月任华中9纵骑兵团留守处主任。1947年4月任华野特纵工兵团供给处副主任。<br>1950年11月任华东工兵指挥部后勤处副处长。1952年10月任南京工程兵学校器材处副处长。1956年9月任洛阳工程兵学校器材处处长。1958年3月转业,任洛阳商业职工学校校长。1960年8月任南京工学院总务处副处长。1963年后任江苏省机电成套局财务处副处长。1982年离休。<br> 胡业波(1924.10.28—2010.12.31.):曾用名胡兴兰。安徽省 萧县 皇藏区 官桥乡人。<br>1938年12月,在江苏萧县参加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任5连通信员。<br>1939年5月,部队 改编为八路军115师苏鲁豫支队游击第7大队,任二营五连班长。<br>1939年09月 ,到苏鲁豫支队随营军政干校 学习,任 学员。<br>1939年12月 ,部队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4(岳阳)大队 ,任队部宣传员。<br>1940年2月,部队转隶苏皖纵队,为第1团。6月更名为龙海南进支队1团。<br>1940年4月 ,经李X勋同志介绍入党。<br>1940年8月,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五纵队3支队7团。<br>1941年2月 ,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九旅25团,任4连 副指导员。<br>1941年9月,三师九旅与四师十旅对调,任四师九旅25团4连副指导员。<br>1941年10月,参加四师九旅第三期报务培训班,学习报务六个月,毕业后任25团见习报务员,报务员。<br>1944年4月 , 四师九旅旅部整风队学员。<br>1944年9月 ,任四师九旅26团团部报务员 ,参加保安山守备战 ,在前线指挥所工作。<br>1945年10月,调新四军华中军区7分区司令部,任电台区队报务员。<br>1946年11月,随7分区部队和华中9纵北撤山东。<br>1947年2月,随部队编入华野二纵。<br>1947年6月,任华野二纵司令部电台 报务主任。<br>1948年9月,任二纵5师师部电台队长。<br>1949年1月,任三野21军62师师部电台队长,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杭州、温州等战斗。<br>1949年10月至1952年6月,任浙江军区五(温州)分区司令部通信科 付科长、 科长。<br>1952年12月至1957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指挥系学习。<br>1957年至1958年赴朝鲜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训练科科长。<br>1958年至1959年 ,在总参通信兵部及军事博物馆等单位工作。<br>1960年至1985年 ,在广州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广州军区后勤部司令部、 后勤部军事运输部工作。先后 任科长 、付部长、 顾问等职。<br>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4年晋升中校。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br>1985年离休。行政12级,正师职。<br>2010年12月去世,享年87岁。<br><br> 三. 永远的纪念(照片汇集)<div>(一)抗战年代<br><div><br></div></div> 上图:彭雪枫师长,张震参谋长与四师电台人员合影 四师10旅旅部电台区队人员合影 熊梦飞,刘若华 1943年,李锡鹏,胡灿传皖东北合影。 赵希忠,马永新,黄衡合影 廖金贵,刘贵生 李锡鹏,彭太廉 抗战胜利后留在淮北根据地的四师电台战士 上图:华中军区7分区第一届报务会议合影(1945.12.7)<br><br> 上图:华中军区第一届通讯大会代表合影(1946.2)<br>其中原四师人员有朱连,黄衡,胡灿传,廖金贵,陈国材。<br><br> (二) 建国之后<br><br> 1950年初,华东军区通信参谋集训队期间,原电台中队部分战友南京合影 <div>7兵团兼浙江军区报训队,队长陈金瑞,报务教员訾华,指导员潘醒民合影</div> 1950年, 四师电台 老战友南京见面留影 昔日江淮大学同学,电台中队战友合影。 昔日(1939年)白水河兵站电训班老同学合影 1968年元旦,四师电台中队部分老战友在京合影 1995年杭州 2002年10月20日,四师电台中队部分老战友在京合影 2002年10月24日,四师电台中队部分老战友在南京合影 2017年5月,400多名四师后代来到泗洪老区,追寻父辈的革命足迹。图为在在彭雪枫烈士陵园内祭奠革命先烈。 《新四军四师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将士名录墙》全景<div>2019年3月竣工于江苏泗洪大王庄红色教育基地广场上,一期刻录了11000多名将士姓名。300多名四师后代参加了红色教育基地落成仪式。<br><div> 淮北大地,英名永存!<div><br></div></div></div> 新四军四师 电台中队后代汇编 <div> 制作:廖鲁生<div><div> 四师后代孟秀玲 协助审阅 <br><div><br><div> 2021.08.20.修改</div></div></div></div></div><div> 2024.06.12.补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