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院的神经外科住院医

地球村居民

<p>近日读了群友提供的一篇帖子,出自《京华医学》,题目是“我在哈佛医学院实习:他们清苦,自律,比我们更努力”,作者是一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实习交换生,谈他在美国神经外科做两个月实习生的经历感想体会。作者本人并没有说明他的真实身份和资质,从文中猜测是一个北京协和的毕业住院医,实习的地点是哈佛的BWH医院的神经外科,其中谈到的住院医的常规运作,繁忙疲劳程度,是相当真实的,与国内住院医系统的比较也是切中时弊的。</p><p>他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对美国医学教育的住院医系统做了评价,尤其是神经外科这一特殊领域的评价,对新一代华人在这一领域的崭露头角,有一些个人的热点评论。这些评论是积极的,评论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有些观察的视角相对狭窄,这与作者对美国的了解程度有关,他只是知道哈佛BWH这样的一所医院,就武断的评定它是美国最好的,这个评价相当草率。原文中引用的一些神经外科的ACGME数据,用国内同行的标准评价是超级一流的,自认为是最好的,但客观上讲,那些数字在全美非常一般,根本谈不上最好。文中的某些观点对国内广大的读者可能有误导性,所以想借助此文一一逐条演绎说明。</p><p>首先肯定,神经外科在美国是出人翘楚的行业,它已经不是过去的脑外科单独脑壳的概念,而是囊括了人体头部颈部以及完整的脊椎神经。神经外科行业中的人物资料都有公开的出处,“实习”一文提到的人物在网上一经搜寻,即可切换到真实的时间点。原来这是一篇“旧闻”,原本写作对应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可能在2012年—2013年前后。这算得上一篇老掉牙的故事,七八年后又被翻了出来,谁人知晓这番缘由为哪般呢?原文提到的国内住院医系统暴露的问题在当今是否依旧存在呢?答案恐怕是趋于肯定的,很可能是一切照旧。</p><p>“实习”一文中的某些论点,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式论点,而非美国人的论点。比如,“读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学院,在最好的医院做住院医师”。这是利用国人互相攀比的价值观,迎合观众胃口,扭曲西方价值理念的吹捧。首先,杜克大学从来就不被认为是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医学院也说不上是美国最好的医学院,哈佛的BWH医院更是在神经外科行业内默默无闻的医院。尽管它们都是很好的大学,很好的医学院和医院。给他们加个最字,供奉为最好,只是为了满足国人自己的攀比心理,除此之外,品不出这个“最”字有其它的用途。</p><p>中国人历来推崇上最好的大学,最有名气的医学院。如果子孙后代上学不是为了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光宗耀祖,岂不怪哉!</p><p>现代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很强,尤其在美国,他们不可能接受父母强加给他们的选项。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找适合自己的学校去上。因此在美国的青少年中,抛弃世界排名123的大学,去就读自己认可的排名稍靠后的学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当然这些学校也绝对是好学校,是他们认为更适合自己胃口的学校,不需要别人的硬性攀比,无中生有的给它们加个最好的字样。</p><p>再说,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住院医医院,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为一谈。具体以神经外科为例,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住院医医院是两个不同的排列单子,当然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它们不可能一致。</p><p>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寻找接受自己的对口医院和专业,这是决定个人职业命运最关键的一步,也是考验学生和医院的双方互相了解和彼此关切的默契程度的及其重要的环节。美国业界有专门的术语叫“match”来代表这个过程。它不但考察被验收的学生,也检验了医院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它想要的学生,这对双方都是考验。</p><p>为了迎接这个“match”,医学院学生需要做足了功课,第一,不但要对心怡向往的医院的科室有足够的了解,还要提供足够的资料证明你有足够的资质,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更进一步,还要证明你在众多的候选者中是出类拔萃的。这就是说,你不但要客观评价自己,你还要懂得你的未来的上司,同时还要知道你潜在的竞争对手。</p><p>在美国最好的学生去学医,学医当中最好的去考神经外科,这相当于完成百里挑一之后的再一次的百里挑一,它的难度可想而知。</p><p>国内的人称“match”过程为“考board”,这种中国式的自定义实质上是一种曲解,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懂这个词,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用它,美国医生听了这个词只会一脸懵逼。也可能是由于中国人擅长于考试,所以习惯的把“match”归结为一个考字。</p><p>美国医学院的学生在最终能够独立行医前确实要考三次,称为step1,step2,step3。其中的1和2要在报考住院医的“match”之前完成,其成绩也是招收住院医的重要指标之一。考试给出分数和这个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百分比,最好的成绩是99%,通俗的讲就是100个考生中,这个成绩高于其它的99人,招人一方着重看这个百分比,这可能是考board一词的由来。</p><p>真正的“match”过程单凭这两次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展示考生的潜力,除了两次考试的百分数字,还要在科研上下苦功夫,做足了功课,尤其是神经外科这样高水平的研究领域。考生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章发表,对神经外科要有一定的理解深度,这些都要在医学院前三年的学习中完成,其强度可想而知。这些是申请神经外科住院医的硬道理,是他们必须练就的内功。</p><p>美国的临床医生,照样有基础科学研究的功底,这可能就是“实习”一文的作者,自叹不如的原因所在。潜台词是,今日的国内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还是脱节的。如果比较中美双方的住院医系统,中方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如果中国的医院能够采用或者借纳“match”这种运作,将是中国医学界保证后继有人的巨大进步。</p><p>再回到原本的主题,老实说,无论是寻找最好的神经外科医院,还是它最好的住院医医院,都不敢说哈佛BWH是最好的神经外科所在,尽管BWH是一所很好的医院。</p><p>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是国内第一家创立脑外科的医院的脑外科主任,他曾经这样评价,“Barrow是美国神经外科的最高殿堂”,指的是Barrow Neoulogical Institute在亚利桑那州的Phoenix,它是美国最大的神经外科医疗中心,无论是它承接的神经外科手术的难度还是手术的数量都是全美第一。所以不奇怪,在美国它一直是Top of Neousurgery Residency,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它是最好的神经外科医院,因为除了practice,医院还有其它的综合指标,但是practice对住院医来讲当然是第一要素,所以是top。</p><p>"实文"中提到了BWH的一组手术数据1500,1750,1900。Barrow7年体制每年招4名住院医总共28名。2019年那一届是3男一女,那一届的7年个人累计的最少的手术数量是1700多,最高的是2300,平均是2000。实际上,美国每年的神经外科住院医的需求量只有一百多人,平均每个医学院不到一个。这一百多个都是全美的佼佼者,最高与最低相差无几。</p><p>再说说国内的住院医体制,如果用混乱一词来描述有些过分,单说北京就有三种,“实文”提到的协和系统是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协和医院体系。另外还有原北医的教育部医学院系统。第三处是北京市自己的医院系统由原来的北二医,现今的首都医科大学统领。住院医制度没见到有统一的规范,基本是各系统各行其是。系统之间是互相交流,还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彼此不搭界?这些业者自己更清楚,业外的无法评价。</p><p>马云能够搞数据块云处理用到商业,叱咤全球,为什么不把全国的住院医数据,做到云处理化,让大家一目了然?美国的ACGME系统,能够查到全国每一个住院医的详细资料,这个竞争是对全行业公开的,透明的,公平的。中国的数据系统如此强大,做诸如此类的区块处理可以随手拈来,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做到了信息公开化,也就无需吹牛了,一切都在明处。到那个时候,国内的住院医也可以做到像“实文”说的那样“清苦,自律,努力”,任何牛逼都不是吹出来的,要干自己的实事,点点滴滴的去积累,被社会和大众接受。信息时代的技术足以搞定云处理,它能够帮助业界去做到一目了然,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个真要取决于运作这些系统的决策当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