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出征,闪光青春! ——向共和国50后参战军人致敬!

关晓珠

<h3> </h3><h3> 前言</h3><h3><br></h3><h3></h3><h3>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越南在社会主义阵营主要国家的支持下,取得了抗法抗美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南北统一。在越南近30年的民族独立战争中,中国给予了高达200多亿美元的物资和军事无偿援助以及总计达32万余人的各种军事人员的支援,期间有1446名官兵牺牲。越南的胜利离不开中国的大力支持,而这种支持是依靠中国人民节衣缩食、竭尽全力实现的。</h3><h3> 但是,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恶化,时任越共最高领导人的黎笋等人选择投靠苏联而与近邻中国为敌,蓄意破坏越南劳动党已故领导人胡志明主席与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建立的“同志加兄弟”的中越两国人民的亲密关系,对内大肆清洗亲华干部,掀起反华排华浪潮,公开强迫华人华侨每人交出12两黄金赎命钱,动用军警对华人华侨大肆抢劫杀戮,引发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血腥暴力事件,最终致使200多万华人华侨被强行驱逐出境、20万侨民惨遭杀害、70余万侨民葬身大海或人间消失,前后罹难人数高达150万;对外,越南在中越边境地区不断制造事端,挑起武装冲突,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大片岛屿,充当苏联“南北围堵中国”的战略帮凶。更加疯狂的是,1978年12月25日,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在继军事占领老挝后,悍然出兵柬埔寨,向昔日反美盟友“红色高棉武装”发起全面进攻,妄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称霸东南亚。</h3><h3> 黎笋当局视中国软弱可欺,仗着有北极熊撑腰,有恃无恐,一意孤行,对中国政府1978年的严正声明置若罔闻。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维护民族利益,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教训越南黎笋当局。1979年2月17日6时40分,中国军队(9个军的29个陆军师22万余人)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向越南发起了自卫还击战。</h3><h3>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2月17日起至3月16日止,历时28天,我军以6954人阵亡(含参战民兵),14800多人受伤的代价攻克越南谅山、高平和黄连山省3个省城和21个县城,摧毁上述地区交通桥梁、军政设施、厂矿设备,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零10个团,击毙越军37000人,加上地方部队、公安军、民兵和武装抵抗分子,越方总死亡人数57000余人,击伤10万余人,俘虏2670余人,缴获和收回在越北地区的援越设备、大量武器弹药、军事装备和作战物资,给予越军沉重的打击!自卫还击战结束后,面对越军的继续骚扰,我军开始了持续10年(1979~1989)的“两山轮战”。10年来,共毙伤俘敌10万以上(含自卫还击战歼敌人数),狠狠打击了越南的嚣张气焰,迫使越南迷途知返、改弦更张。</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共和国的历次战争中英雄辈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风采。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50后”也毫不逊色,以他(她)们为骨干的中国军人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让世人刮目相看!他(她)们当中有我父亲战友或同事的后代;有我工作单位的同事和同事的亲朋好友;有我亲戚的同事或朋友;有我熟悉的和刚结识的朋友,是他(她)们的负重前行呵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我为有这样优秀的同辈人感到自豪!值此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42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为国出征的同辈人致敬!</h3><h3><br></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参战部队指战员颁发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纪念章”。</h3> <h3>人民日报发表“奋起还击,保卫边疆”社论。</h3> <h3>我军指战员召开战前动员誓师大会。</h3> <h3>我军炮兵猛烈轰击越军阵地。</h3> <h3>我军工兵部队架设浮桥让坦克通过。</h3> <h3>我军坦克协同步兵攻击越军。</h3> <h3>我军发起冲击(一)。</h3> <h3>我军发起冲击(二)。</h3> <h3>我军向市区挺进。</h3> <h3>我军向市区守敌发起进攻。</h3> <h3>我军与越军展开激烈巷战。</h3> <h3>我军坦克攻入越南某省会市区。</h3> <h3>我军攻占越南谅山省省府大楼。</h3> <h3>我军担架队护送伤员到前线救护所。</h3> <h3>我军卫生员为负伤战士包扎。</h3> <h3>  </h3><h3><br></h3><h3>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为共和国而战的战争。不管是亲历的幸存者,还是我们这些见证者,我们都不会忘记那段历史。我们会永远记住所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宝贵青春的最可爱的人。</h3> <p class="ql-block">  张亚南 1953年在广州出生,山东省蓬莱县人,1969年4月入伍,1970年入党,曾任41军121师363团6连连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率领100多名民工和10多名掉队战士成功解救出16名被围战友,并打死18名敌人,俘敌5人,此战斗被军事科学院编为成功的战例。</p><p class="ql-block"> 2月20日,张亚南率领六连在掩护某团担架队穿插中失去联系,陷入敌人包围之中。最后,他和另外5名战士为国捐躯,年仅26岁,战后被追记一等功,他的英雄事迹载入《广州军区人物传》和《南粤英烈传》。张亚南烈士安葬在广西靖西市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转载文章</span>: 在奔赴战场之前,张亚南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落款是1979年1月15日,37天后的2月21日,他血洒疆场,光荣牺牲。这封信我们读了很多遍,每读一遍都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感染。捧着亚南先烈写给妈妈的这封信,就是捧着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一颗滚烫如火的心啊。他深深地知道:保卫祖国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大河每一寸土地,是军人无比神圣的职责;保卫千千万万个亲爱的妈妈,是每一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张亚南战前给妈妈的信</p><p class="ql-block">妈妈:</p><p class="ql-block"> 来信十五日收到了,从信中看的出妈妈对我现在的情况很关心,也很担心,我是可以理解的,做儿子的没有及时去信,确实感到过意不去。</p><p class="ql-block"> 把我的情况谈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总的说现在我的情况还是好的,但边境斗争的形势越来越紧迫。我们正在进行积极的准备,发了不少东西,应有尽有。国家是下了本钱了。什么玻璃钢的防刺鞋、军用毛毯、罐头、压缩饼干等等。比起爸妈当年的情况是好多了。每人还给了一些津贴补助。</p><p class="ql-block"> 打,看来现在是肯定了,而且很快就要进行。可能您接到我信时已经出征了,也可能在报纸上已经看到了我们的胜利消息。我们所担负的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但我们有信心战胜敌人,为祖国为人民争光。从我们各个部署看,胜利是无疑的。我们的战士士气也很高,这几天进行战斗动员,不少同志写了血书表决心,我们连在团誓师大会上抢了一面尖刀连的大旗。大家都有决心用鲜血和生命保住大旗,把它插到敌人的阵地上。我们连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什么荣誉的,大家都有决心要在这次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为连队创造荣誉。昨晚我们进行了一次战斗预演,连续十四个小时不吃饭不休息,行程60公里的路。看来部队是扛拖的,是能胜任这次任务的。</p><p class="ql-block"> 妈妈,请不要为我担心,既然要打,我决心就打出个样子来,只要我还活着,就决不当狗熊,要当英雄回来(决不给爸爸妈妈丢脸,不给祖国丢脸)。另外这次战役也不是我一个人,有成千上万的战友,身经百战的前辈和我们一起作战,我们与敌人相比是绝对优势,胜利是在握的。爸爸妈妈在战争年代艰苦的环境里,枪林弹雨中也过来了,我也一定能过的来,大不了就是赔上我这一百来斤。当然在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要有十倍的决心,十二倍的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总之,请爸爸妈妈不要为我担心,让战争考验我一下也是有必要的。爸妈的嘱咐我一定牢记。</p><p class="ql-block"> 单副政委今天下午听说来我们营,后不知怎么没来?告知。</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天到了非常时期,准备工作确实很紧,许多情况信中也不好谈,等打了胜仗回来再向爸妈汇报吧。</p><p class="ql-block"> 我总希望妈妈能想开点,不要为我担心,影响身体。战争年代和和平环境里爸妈都生死不顾,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为我做了好样子。我一定好好向爸妈学习,不为我们这个革命家庭抹灰,做名副其实的红后代!</p><p class="ql-block"> 好不多写了,请妈妈听我们的胜利消息吧!</p><p class="ql-block">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p><p class="ql-block">代问冬青 ×× 炎红好!</p><p class="ql-block"> 亚南</p><p class="ql-block"> 79.1.15</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记者采访张亚南烈士家人的谈话记录:</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略显稚嫩的脸庞。当我见到张亚南的照片时,不由脱口而出:“这是他小时候的照片吧?”</p><p class="ql-block"> 张妈妈沉默了,泪珠顺着她的脸庞滚落下来。“不是,”张亚南的大姐递给张妈妈一张纸巾,插话道,“他长相看起来很小,这张照片是他1978年回来探亲时照的,当时他已经25岁了。”</p><p class="ql-block"> 张亚南家也是一个革命世家。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军人(编者: 父亲张展东,1958年曾任广州军区保卫部部长、60~70年代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兄妹五人,排行老四的张亚南是唯一的男孩。“我们家除了最小的妹妹外,其他几个都当过兵的,”张亚南大姐拿出全家合影的影集,“当时爸爸得了脑血栓,全身瘫痪。我曾经劝亚南转业,毕竟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可他说自己喜欢当兵,喜欢留在部队里……”</p><p class="ql-block"> 张妈妈说,亚南爱好很多,“喜欢画画、照相、打球和吹笛子。”谈起张亚南牺牲的过程,张妈妈声音有些哽咽:“当时仗打完了,全部都撤军了,别人家的孩子都打电话回来报平安了,可他却没有一点音讯。我们打电话到部队去,他们才告诉我们说,亚南他们在一个村庄遭到敌人突袭,陷入敌人包围之中,然后就与部队失去联系了……”</p><p class="ql-block"> 张妈妈不相信儿子会牺牲。她把希望寄托在双方交换战俘的时候。但几个月后双方交换战俘了,张妈妈没看到亚南的名字,于是让张亚南的大姐夫亲自到前线去打探消息。</p><p class="ql-block"> 张亚南的大姐夫到了前线,获得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某部队从前线撤退时,曾在一座桥下捞起几具面目不清的浮尸,尸体上有明显的捆绑痕迹。其中只有一个人穿着军服,最后确认是张亚南的警卫员龚建新。“我们肯定那几个人里面有一个就是亚南。因为龚建新曾经对我们说过,‘只要我在,连长(张亚南)就在!’”张亚南大姐说,“估计他们是被敌人俘虏了,然后被杀害。”</p><p class="ql-block"> 听大姐说到这一切,张妈妈不由得又掉下泪来。</p><p class="ql-block"> 张亚南的遗体最终没有运回祖国。后来,部队在广西靖西烈士陵园给他造了一座衣冠冢。25年来,张妈妈一次都没去过。“她年纪大了,亚南又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我们怕她去看了受不了!”张大姐小声说道。</p> <h3>张亚南烈士被追记一等功的奖章。</h3> <h3>张亚南烈士墓。</h3> <h3><br></h3><h3>甄平 1957年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1975年入伍,中共党员,55军163师某团某营8连排长。1979年2月26日担任进攻谅山门户扣马山突击排排长,在向扣马山顶峰攻击时中弹牺牲,战后被部队党委追记一等功(注: 生前曾两次荣立三等功)。</h3><h3><br></h3><h3><font color="#808080">转载作者“雨后”</font>2017年7月回忆甄平烈士的文章之战斗故事部分……</h3><h3>………………</h3><h3> 1979年2月26日,八连受领了主攻扣马山的任务。战前的支委会上,三个排长都争当突击排,甄平再三请求,终于把突击排任务抢到手。扣马山为谅山门户,高800米,坡陡林密,地形复杂,十分险要。能否按时攻下扣马山,关系到谅山之战的全局。甄平深感责任重大,连夜召集各班骨干开"诸葛亮会",研究各种具体打法,制定明确了战斗方案。</h3><h3> 2月27日,八连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扣马山守敌发起了攻击。他们连续通过敌人三道炮火封锁区,突破了敌人四道防线,攻占了扣马山西北侧的八号高地。下午3点35分,八连向扣马山顶峰发起了进攻,甄平带领全排冲在全连前面。每冲到一个突出部,他就打出信号弹,向指挥部报告突击排已经到达的位置。我支援炮火梯次向山顶延伸,甄平紧跟在炮火弹着点后面20米左右距离勇猛冲击。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大歩跃起,果断组织全排连续打掉三个敌火力点,直插顶峰。我炮火刚停,甄平已冲到离山顶堑壕只有15米的地方。躲在防炮洞里的敌人,根本没想到我步兵分队来得这么快,高声叫着不停地扔手榴弹。一排排手榴弹冒着烟从他们的头上飞过。甄平大喝一声:"消灭敌火力点!"全排一齐开火。就在甄平越过堑壕,继续往前冲的时候,藏在暗堡中的残敌突然打来一个点射,他顺着山坡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h3><h3> </h3> <h3>甄平烈士被部队党委追记一等功的奖章。</h3> <h3>甄平烈士墓。</h3> <p class="ql-block">2006年2月,原55军部分老首长、老战友聚会珠海,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27周年,图中第一排左起第4人为甄平烈士的父亲甄文林(曾任55军政治部主任、55军副政委)。</p> <h3><br></h3><h3><br></h3><h3>罗粤宁 1954年出生。江西省吉安市人。1969年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时任55军163师488团8连副连长。1979年2月22日在营救战友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5岁。战后,罗粤宁被追记一等功。<br></h3><h3>………………</h3><h3>罗粤宁的曹姓同学回忆罗粤宁的战斗经过:</h3><h3> 1979年2月22日55军163师攻克越南同登火车站后即派488团副团长梁亚伟和师侦察科副科长率领师侦察连和488团侦察排前出到越军前沿阵地进行抵近侦察。不料,被越军王牌军部队围困。488团除派8连副连长罗粤宁带一个排正面切入营救侦察分队外,还派1连从侧面攻击掩护。罗粤宁带1排三次冲进越军伏击圈,第三次救出了副团长梁亚伟。准备撤出战斗时,听说师侦察连还有几十人没从越军包围圈出来,故上级再派1排前去营救。1排在接敌运动中,越军发射一枚无后坐力炮炮弹,打中了罗粤宁左侧一位机枪兵身上炸开,弹片击中罗粤宁,他的左大腿、左腹、左肋和左臂等四个部位被打开花,当场牺牲。</h3><h3>………………</h3><h3> 简要摘录有关信息:</h3><h3> 罗粤宁的遗体被运回国之后,他的身份才被曝光。原来,他的父亲是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罗荣将军。罗荣在共和国1955年授衔时就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但是罗粤宁生前从来没有和身边的战友提及此事。在他看来,他和战士们都是一样的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自卫还击战打响后,罗荣将军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高官身份而阻止儿子到前线作战,反而是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罗粤宁烈士没有给父亲丢脸,他给后人树立了榜样。</h3> <h3>罗粤宁被部队追记一等功的奖章。</h3> <h3>罗粤宁烈士墓。</h3> <h3><br></h3><h3>张少庆 1952年11月出生,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时任55军165师493团二营五连连长。在攻打同登、谅山战斗中英勇善战,指挥出色,八战八捷,率领全连官兵毙敌163名,俘敌35名,击毁敌坦克2辆、击伤1辆,缴获各种武器一大批。个人荣立一等功。张少庆指挥的五连被广州军区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该连还涌现出覃毅忠、郑志安两名战斗英雄和许多三等功以上的战斗功臣。</h3><h3><br></h3> <h3>张少庆荣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奖章。</h3> <h3>张少庆参加中央英模报告团,在汇报英雄事迹前向听众敬礼。</h3> <h3>2019年10月张少庆荣获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h3><h3>【备注】建国70周年纪念章颁发对象包括:</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h3> <h3>2019年10月张少庆与90岁的母亲林琼芝(闽粤赣边纵队老战士)双双荣获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后合影。</h3><h3>(注: 张少庆父亲张希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h3> <h3><br></h3><h3>李伟 1955年在广州出生, 山西省沁县人,1969年入伍,任55军炮兵处参谋。 1979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带领炮兵侦察小组,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前沿阵地,侦察敌军炮兵分布和火力配置情况。侦察途中,几次遭遇敌军的炮火轰击和敌军步兵的围剿,李伟带领侦察小组勇敢地与敌人周旋,寻找机会安全脱险,在保证了战友生命安全的同时,又为我军准确打击敌方炮兵阵地提供了有利的情报,战后荣立二等功 。<br></h3><h3>………………</h3><h3> <font color="#808080">李伟妹妹讲述李伟在前线的侦察故事:</font> 话说当天大雾笼罩,侦察小组正在越南境内进行侦察,突然听见对面有声音,但是看不见人,以为遇上了越军,当时紧张到子弹都上膛了,随时准备开枪。后来哥哥听到对面传来的声音中,有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哥哥遇到与哥哥一同入伍的发小吴子俊,他也在55军,是步兵的侦察连长。我哥说,如果不是他听出熟悉的声音,可能自己人就先打开了。</h3><h3>………………</h3><h3><font color="#808080">摘录李伟战友回忆:</font> </h3><h3> 1969年,不满15岁的李伟就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艰苦的训练和生活中,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严于律己,是军事技术的尖子,是部队的优秀战士和指挥员,特别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是(55)军机关出国作战的最前线战士,荣立二等功,为(55)军机关之最。</h3> <h3>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前,李伟在前沿阵地(中越边境)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敌情。</h3> <h3>李伟荣获的二等功奖章。</h3> <h3><br></h3><h3>肖石桥 1952年12月出生,湖北孝感人,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担任步兵主攻连连长,出色完成任务,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h3><h3><br></h3><h3>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在边防部队服役30年,多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3次三等功,先后在国防大学、南京指挥学院、桂林陆军学院和海军指挥学院学习深造。2008年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h3><h3>(上图) 肖石桥手执集体一等功锦旗留影。</h3> <h3>1991年肖石桥(左,时任广西某边防师副师长)与李作成(右,时任广西某边防师师长)合影于广西友谊关前。</h3> <h3>肖石桥荣获的二等功奖章。</h3> <h3>杜西江 1953年出生,山西和顺人,中共党员,1971年入伍,1979年任42军126师376团3营8连指导员。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率领连队担任穿插任务,在乘坐坦克行进中遭敌军火力袭击,头部中弹,不幸牺牲,年仅26岁。被追记三等功。</h3><h3>……………………</h3><h3>摘录一段杜西江的早期战友骏骅堂(笔名)于2019年5月写的回忆文章《战友杜西江》,文章里讲述了杜西江牺牲的最后一刻……</h3><h3>…………我们理所当然地成了老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副班长、班长。又过了一年,轮到我们退伍了。我走,(杜)西江留了下来,听说团里准备任命他当排长。</h3><h3> 就这样,人生的道路岔开了。几年之后的那一天,连队四点集结,六点开拔。步兵一个班跟着一辆坦克,山路崎岖,乘坐在坦克上的战士都用背包带把自己捆在坦克上。这个时候杜西江已经是指导员了,他戴着连接着天线的指挥帽,那时八点不到,刚刚过了国境线,突然间,山头上响起了一阵清脆的点击(声,哒哒哒),坦克车上杜西江和几名战士一起倒下了,倒下之后,那枪击的回声还在山谷里不断环绕。</h3><h3> 杜西江一枪中在侧脸,一枪中在脑门,满脸红的红白的白。战士们把他和几个受伤的战士抬下了坦克,其他人赶队伍去了,只留下了一个入伍仅半年的小通讯员。通讯员把他的指导员紧紧地抱在怀里,嘤嘤地哭。在他的身边,山路上坦克和步兵队伍流水般行进。轰鸣声中,受伤的战士在呻吟,那通讯员一声又一声无助地呼唤着,“指导员!指导员!”叫一声,轻轻地摇一下,他还小,他不知道他的指导员再也醒不过来了。</h3><h3> 人们都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我不时就会想起杜西江来,想起他轮廓鲜明的脸和大大的眼睛里包含的笑意;想起这支队伍太长时间没有打过仗了,(时间)长得居然不知道敌人会有(狙击手)狙击……。</h3><h3>………………</h3><h3>笔者曾于1984年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杜西江所在师的原师部干事佘生处了解到杜西江牺牲的情况:</h3><h3>(对话形式)</h3><h3>………………</h3><h3>关: 哦!你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啊?</h3><h3>佘: 是啊!</h3><h3>关: 你在哪个军?</h3><h3>佘: 42军126师,我当时在师部当干事。</h3><h3>关: 那你应该认识杜祯祥的儿子啰!(注: 我当时不知道杜西江的全名,只知道广州市委书记杜祯祥有一个在42军当指导员的儿子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h3><h3>佘: 认识!我们经常见面。</h3><h3>关: 他是怎么牺牲的?</h3><h3>佘: 他们连是乘坦克过境后,杜指导员被据守在前方道路两旁山头的越军用苏(联)制高射机枪平射打中的。我后来随师部经过杜指导员牺牲的地方时,杜指导员已被卫生队接走,我当时不知道杜指导员牺牲的事,当看到上衣满是血迹的通信员时,我紧张地问他,“小鬼!你负伤啦?!” 杜的通信员说,“没有,是我们的指导员牺牲了!我抱着他,(他)血止不住地流……。”</h3><h3>佘: 唉呀!我一听,当时就……(语塞、沉默片刻)。</h3><h3>关: 听说你们42军伤亡很大?</h3><h3>佘: 瞎说!战后我在师部做统计,我还不清楚吗?下面连队报上来的伤亡人数都是有名有姓的,我是对着队列名单(花名册)逐一核实的,我们军平均每个师伤亡1000多人,这对于具有战役规模的反击战来说,(伤亡数字)不高。</h3><h3>注: 前些年我(笔者)才知道,杜西江烈士的大姐杜英是我的校友(华南师范学院实验学校),她是“老三届”高三级的;我是“老三届”初一级的。1968年11月我们又同到一地——海南儋县蓝洋农场当知青,她先在红星队,没多久调去了红英队大山班;我在红阳队。</h3> <h3>杜西江的8连3排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勇猛顽强,荣获“一等功臣排”光荣称号。</h3> <h3>杜西江烈士被追记三等功的奖章。</h3> <h3>杜西江烈士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h3> <h3><br></h3><h3>贾保红(贾娜莎) 女 1954年在广州出生,1970年入伍,在广州军区后勤第38野战医院任护士长。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因积极抢救伤员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h3><h3>………………</h3><h3><font color="#808080">贾保红的回忆:</font></h3><h3>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声响起,至3月16日中国对外正式宣布结束反击战,整个战役持续28天。38野战医院奉命执行一线野战医院卫勤保障任务。我们身背急救箱,带着车队从前线接回1,000多名伤员。在28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全院共收治伤病员3,021人,抢救危重伤员881人。</h3><h3> 我当时在医院第二医疗所担任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本所护士一线救护、处理伤情、防止战伤传染病蔓延和安排组织护士、担架队前接后运等工作,在开战三天几乎没有合眼,在帐篷里、茅草房里日夜救死扶伤,经受了战火的考验,亲身经历了残酷战场的洗礼。在抢救五例气性坏阻战伤传染病中,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给病人处理伤口,在战时紧急关头做好隔离和消毒防护工作,防止传染源在污染帐篷并在伤员中传染扩散,受到上级的表扬,荣获个人三等功。那段烽火岁月依然犹在眼前,我们经历了和平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我们无怨无愧!我们骄傲自豪!</h3><h3><br></h3><h3> 我们对得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神圣光荣的称号!</h3> <h3>贾保红荣获的三等功奖章。</h3> <h3>跟车接送伤员前与战友们合影。前排左起第3人为贾保红。</h3> <h3>帐篷是(野战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收治和转送伤员的战场。后排左起第4人为贾保红。</h3> <h3>医护人员战后休整合影。后排左起第5人为贾保红。</h3> <h3>  韩小江 1956年2月在广州出生,河北省蠡县人。</h3><h3> 1972年12月入伍。1974年8月入党。</h3><h3> 1973年2月~6月广州军区敌后侦察大队战士;1973年7月~1976年12月广州军区技术侦察大队副班长;1977年~1978年1月技术侦察大队技术员。</h3><h3> 1978年2月~1979年4月桂林步兵学校参训队学员,期间派往43军128师384团在广西宁明出境,以见习参谋身份在团前指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参与了410高地攻坚防御战斗、班听无名高地(团前指)防御战斗、班诛村炮击战斗的侦察和指挥,3月11日撤退时给全团带路安全撤回祖国,荣立三等功。</h3><h3> 1979年5月毕业分配调入广州军区司令部情报部部队侦察处任侦察参谋,5月~6月赶赴南宁青山广州军区前指,参与前指警戒和侦察轮战前训练,6月4日~9月10日随敌后侦察大队9连在广西宁明爱店以东那呼展开对越侦察,9月起负责主管广西边防对越军事斗争的侦察情报保障、组织工作。期间,先后在1980年和1981年两次去广西边防对当面越军的兵力部署、工事障碍等进行兵要地志的调查、实地抵近侦察,并标绘在地图上印发给边防部队使用;</h3><h3> 1980年2月~1981年7月,参与调研、组织侦察分队对广西边防越军侵占我方要点的侦察,参与法卡山战斗的侦察情报保障,战后对法卡山多次实施抵近侦察。在我军攻占法卡山后,在法卡山上作业2天,将当面越军的工事障碍等全部标绘在地图上,受到部队好评;</h3><h3> 1983年10月 ~1984年5月作为广州军区情报部侦察参谋直接加强到广西军区133师对越军占领的骑线点—靠茅山战斗的侦察情报保障工作。4月28日,准确判断出越军在夜间要对我军占领的无名高地实施偷袭,并建议部队组织反偷袭成功,守住了阵地、取得毙敌300多人的战果,再次荣立三等功。</h3><h3> 1985年12月下旬,参与广西军区组织的科甲突袭越军114特工团阵地战斗的侦察和战斗的侦察情报保障。</h3><h3> 8年多里,参与历年的对越炮击战斗的目标侦察;参与组织广州军区各野战军、海南和广东省军区侦察部门和分队开赴广西边防对越侦察轮战;多次跟随、陪同总参、广州军区、司令部、情报部领导去广西边防、南海舰队检查了解广西边防对越军事斗争侦察情报保障工作;多次单独或与情报部部队处长向广州军区首长、广西军区、41军领导汇报、报告侦察工作,介绍敌情,多次受到首长的好评。</h3><h3> 在广西边防组织抵近侦察、出境侦察时多次遇到越军的狙击、炮击、围追堵截,险象环生。</h3><h3> 先后4次获得广州军区司令部通令嘉奖。</h3><h3> 1987年底转业。</h3> <h3>1979年2月~3月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韩小江(左)与43军128师384团梁南初副团长(中)、符之海参谋(右)在越南侦察时的照片。</h3><h3>………………</h3><h3>韩小江的战斗故事(一):</h3><h3></h3><h3>1979年3月9日,我所在的43军128师炮团对与我团阵地对峙的、奇穷河南岸班诛村守敌——越军338师460团的一个加强连实施炮击,结果全歼守敌。</h3><h3>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3月5号,我随梁南初副团长、作训股何股长、炮兵股股长和团侦察排一个班,秘密从班听河北的团前指出发,去到班听以西与382团防区相接的某无名高地,对奇穷河南岸与我团阵地对峙的、在班诛村周围越军阵地(该敌属于338师460团一个加强连)实施抵近侦察。目的是在火炮的支援下,在3月9号晨发起攻击,准备全歼该敌。</h3><h3>就在我们完成观察、标图,确定打法和进攻路线,准备撤回时,“咚咚”两声炮弹出膛的声音响起,是越军突然向我们方向发射两发122榴弹炮弹,我听到呼啸而来的炮弹飞行的声音就像巨大的突然撕开报纸声划破天空。在我们前面,炮弹的飞行声音瞬间戛然而止,我大声喊到:卧倒!一发炮弹呼啸而过在我们身后不远处炸开的同时,第二发就落在我趴下的左边大石头旁不足两米处爆炸。我当时被巨大的冲击波和炮弹爆炸产生的地震震得昏死过去。很快,我被何股长叫醒,左耳基本被震聋了,浑身无力,脸色苍白。这时,又听到越军炮兵连续发射炮弹的声音。何股长一把把我拉下来,迅速撤离了基本没有植被的原观察位置。就在这时又有多发炮弹落在我们刚刚撤离的位置,咣咣咣炸开,好险啊!真是千钧一发之际。</h3><h3>我们迅速撤回团前指,马上制定了具体的围歼班诛之敌的进攻战斗方案,上报128师及43军前指,等待攻击命令。</h3><h3>3月9号上午我们等来的是128师前指的通知:3月5号中央军委已经宣布撤军,进攻战斗改为炮火袭击。这让极想扩大战果的384团深感失望。</h3><h3>3月9号晚上约20:00点,128师炮团火箭炮营向班诛村打了一个齐射,短短几分钟,整个爱店一带的夜空被火箭炮弹飞行的一道道火红亮光映照,整个班诛村及附近的越军阵地被我军的火箭炮弹覆盖,连续的炮弹爆炸声音非常清脆、炮弹爆炸的深橙红色特别好看。待天亮时,我炮前观报告,班诛村及附近的高地全部被掀成废墟和黄土坡,那里的越军横尸遍野!</h3><h3>这一次炮击打得好!基本全歼了越军这个加强连,为我384团在11号晚开始回撤、减少越军的围追堵截发挥了积极作用。</h3> <h3>1984年参加广西龙山靠茅山对越作战时出境侦察返回和缴获越军机枪的照片(一)。</h3><h3>………………</h3><h3>韩小江的战斗故事(二):</h3><h3> 1983年10月底,二部派我去了那花,跟133师陈梓摇副师长、袁细副参谋长、作训科人员、侦察科刘国友副科长等一起组织师侦察分队围绕查明靠茅山地域敌情,为靠茅山拔点作战做准备。我记得当时住在距离那花、620高地不远的一个山洼里用竹子临时搭建草房里。雨天漏雨、小路难行,每天都有侦察兵给我们送水,有炊事员做饭,生活条件较差。<br></h3><h3> 陈副师长、袁副参谋长压力很大,即要组织步兵、炮兵侦察分队和炮前观尽快查明靠茅山以及以北658高地、以东地域的越军兵力部署、工事障碍、地形道路、炮击目标,还要研究制定初期拔点作战、炮击预案。我当时根据侦察、看地形和陈副师长提到的东西,主动编写了图文并茂的靠茅山拔点作战预案,交给了陈副师长命令(高度绝密,没有留稿,太可惜了)。</h3><h3> 靠茅山主峰是823高地,国境线以主峰主峰向北向东的山脊为界。对我方来说是个乳突状地形,仅拿下靠茅山主峰相对容易,但为了守住主峰就必须要拿下整个靠茅山各向西延绵的所有高地,才能确保主峰不失。靠茅山向西延绵700-800米有数个山头,越军346师199团(?)的一个加强营和部分迫击炮兵、高射机枪分队在靠茅山组成多层次的防御部署,构筑布建了大量工事障碍,防止我军攻占靠茅山,威逼切断靠茅山西边山下连接高平-谅山的4号公里。我军攻占靠茅山及附近高地,越军必定实施疯狂反扑。</h3><h3> 我跟随陈副师长、刘科长多次前往620高地、那花边防连、师侦察连(住在西路6号界碑北边不远的山下)了解敌情、地形、通道,组织潜伏、观察、捕俘。多次在侦察连研究侦察方案。我就是在师侦察连认识的覃显凡(时任师侦察科参谋)。他话语不多,细心勇敢,组织参加每次主要的侦察活动:</h3><h3>1. 84年春节后,廖时平作为广西军区侦察处参谋也加强到133师侦察科。一天清晨,廖参谋随刘科长、覃显凡带领的侦察班前往620高地至念哈(靠茅山东边山下边界的无人村)地段侦察。突然发现在国境线念哈以东的无名高地上,有4名全副武装越军边吃粽子(?),边向我方观察……。不一会儿,这4名越军越过国境线,一人在前三人在后沿小路向我侦察点走来。当第一个越军走近我观察点时,我及时开火将警惕性极高的第一个敌人击毙,追歼其他敌人。混乱中3名越军逃的无影无踪。</h3><h3>2. 陈副师长和覃显凡分别从师侦察连各带一个班去西路6号界碑及以东无名高地观察靠茅山以东越军长定县队部署情况。</h3><h3> 陈副师长等在无名高地秘密观察后返回时,从侧面观察发现有4名越军在西路6号界碑高地南坡爬山走向6号界碑。陈副师长命令2名侦察兵跑去通知浑然不知敌人在接近他们的覃显凡参谋,做好打抓捕俘准备。就在覃参谋等在6号界碑准备就绪,在界碑右侧露头观察敌情时,与第一个上来的持枪越军愣是几乎脸碰脸,覃当即出枪对着扭头就逃的越军打了几个点射,其他侦察兵也射击投弹把敌人打跑了。在越军阵地对开枪开炮时,覃马上组织后撤向陈副师长报告情况。陈副师长问道覃显凡:打到了没有?覃答复:打到了!陈副师长命令:马上回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覃马上带上几个侦察兵重上6号界碑,顺着敌人逃跑留下的草丛被压服的痕迹向越方搜索…。在距离6号界碑南下山坡约80米的草丛中俘获那名负伤的越军。押带俘虏时,越军向他们疯狂射击。就是在这样危险的时候,覃显凡等强行把伤俘带回我方。经过审讯俘虏(我和廖时平参与),查明了长定县队的大部分情况。</h3><h3>3. 4月9号(?),覃显凡奉命带领捕俘组秘密潜伏在658高地南坡越军必经之路。10号下午,从658高地下来一带着两只狗的砍柴老翁,一只狗走到覃显凡跟前狂叫,覃不得不出手制服砍柴老翁带回。经过我和廖时平、刘科长、翻译组织两天审讯,这老翁提供的情况可谓价值连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在658高地和靠茅山上当兵。老翁经常上山去看儿子,不但认识越军的连长营长,还把他所看到的越军指挥所共、驻兵点、炮阵地位置、工事障碍等算盘脱出!</h3><h3>注:春节后133师指挥所在五指山开设。</h3><h3><br></h3> <h3>1984年参加广西龙山靠茅山对越作战时出境侦察返回时的照片(二)。</h3><h3>………………</h3><h3>韩小江的战斗故事(三):</h3><h3> 1984年4月我作为广州军区司令部情报部侦察参谋,被派往加强到广西军区准备执行靠茅山拔点作战任务的133师侦察科工作时,与该师侦察科长、侦察连一同出境侦察靠茅山北坡一带越军兵力部署、炮兵阵地、工事障碍、驻兵点后返回时的留影。背景是蚂蝗沟,我们出境时过蚂蝗沟,走的是沼泽地,水里有很多水蛭(蚂蝗),树上有旱蚂蝗。经过国境线附近,一路砍树砍藤排雷破障,隐蔽接近预订观察点。到达观察点(越南境内约1公里)用时超过5个小时。</h3><h3> 在我们隐蔽对越军目标侦察、照相时被越军发现。越军以猛烈的高射机枪、迫击炮火力压制我们,并派出三路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企图包围我们,把我们歼灭在越南境内。</h3><h3> 我们用无线电台请求我军炮兵火力支援压制越军的机枪和炮阵地,用炮火拦阻企图包围我们的敌人。我们边躲避越军的炮火拦阻,边加快撤退速度。没想到我们回来只用时一个半小时,无一伤亡!</h3><h3></h3><h3> 当晚,我带着相勘好的照片和标绘在地图上的敌情资料,向在指挥所里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张序登报告侦察结果和敌情,张副司令员非常满意!根据这次侦察结果,首长们确定了进攻靠茅山的路线就是北坡!</h3> <h3>韩小江荣获三等功奖章照。</h3> <h3><br></h3><h3>周国平 1955年6月出生</h3><h3><br></h3><h3>1972年参加工作,1976年参军,在41军123师367团1营1连当兵,1977年任1连2排5班班长,1978年12月入党。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2月25日在攻打越南那怀越军346师师部作战中负伤(枪弹气管贯通伤)。</h3><h3>周国平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h3> <h3>勇往直前的周国平。</h3> <h3>周国平的参战决心书。</h3> <h3>周国平负伤的血衣。</h3> <h3>周国平荣获三等功奖章照。</h3> <h3><br></h3><h3>陈荣 1955年11月出生</h3><h3><br></h3><h3>1972年12月入伍陆军143师,驻扎广东台山。当了两年喷火兵后,部队整编,喷火连撤消,并入步兵陆军427团3连。1978年因中越关系变差,边境吃紧,所在部队奉命调防广西,编入广西军区边防部队。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任班长,战斗中双手负伤,仍坚持至战斗胜利,战后荣立三等功,评定为伤残八级(共分10级)。1980年初退伍到地方工作。</h3><h3>陈荣写的战斗故事:</h3><h3> 1979年2月17日零晨四点,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全连战士摸着黑悄悄的起了床。天上下着毛毛的细雨,广西边境的二月感觉还是有点冷,想着即将就要投入的战斗,我听到刚入伍几个月的新战士牙齿在打顫,我尽管是一个老兵,但也是首次参战,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尽管如此,战友们还是悄然的整理好装备,然后到炊事班拿了几个包子吃,在连长肖石桥同志再一次战前动员后,全连按布置好的作战任务迅速的运动到了出发阵地。</h3><h3> 等待是慢长的,紧张和寒冷交替的考验着战友们。</h3><h3> 我连将要攻打的越军炮台山,就在距离我们头顶不到三百米的地方,任何声响都可能引起越军的警惕,为接下来的战斗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h3><h3>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天已逐渐的放亮,已到临战,我看到战友们紧张的表情已变成了刚毅,一种永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刚毅。</h3><h3> 时针指向7点10分,两颗红色的信号弹划过天际,紧接着万炮齐鸣,地动山摇,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那一枚枚呼啸的炮弹狠狠的砸向越方阵地,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红色。</h3><h3> 第一轮炮击目标是炸毁越军工事,尽可能的消灭其有生力量,第二轮炮击是引爆步兵前进途中的地雷,为步兵扫清障碍。</h3><h3> 炮火在经过约十分钟轰炸后,逐渐的向后延伸,这意味着步兵的总攻即将开始。我命令全班战友打开枪支保险,保持战斗队形,随时准备出击。</h3><h3> 一阵激昂的冲锋号响起,全班战友像猛虎一样向越军阵地扑去,大家利用地形地物,交替掩护,变换着战斗队形,迂回向敌炮台山逼进。</h3><h3> 战争是残酷的,越军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并没有丧失抵抗,就在我班向越军阵地进攻当中,一阵呼啸声从天而降,我立马感到是敌方炮弹来袭,即大声呼喊战友们“隐蔽、卧倒”,喊声未落就听“轰”一声巨响,敌军炮弹在我班附近爆炸,接着我的双手就像被一记闷棍狠狠的砸中,初时的感觉是麻木,紧接着是剧烈的疼痛,。只见右手掌被一快五分币大小弹片击穿,弹片卡在手背,我一咬牙將其拔出。而左手腕有一枚弹片击入较深,鲜血不断的涌出,我取出急救包,简单的包扎好伤口。</h3><h3> 此时我已顾不的伤痛,呼喊战友们报告位置和状态,发现还有三位战友不同程度受了伤,我回头看了一下,只见离我不到二十米的地方,班副董光伏同志两眼睁的很大,满脸和胸前血肉模糊坐在地上摇晃着,我立即叫一个战友过去给他包扎,那个战友过去看了看,满含泪水告诉我说:班长,他不行了。</h3><h3> 敌我双方的交战在激烈的进行着,此时此刻已由不得我有半点迟缓,环顾全班,虽然伤亡惨重,除一位腿部受伤严重的战友已退出了战斗,其他战友均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意志。特别是那几个负伤了的战友,眼里流露出的是绝不下火线的强烈求战欲望。好样的!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反而是变的冷静了下来。夺取战斗的胜利是我们的唯一目标,但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却是我必须考虑的事情。根据战场情况,我迅速改变固有的班进攻战法,让战友们各自灵活机动的利用地形地物,交替掩护,分散的向敌方进攻。</h3><h3> 由于我班伤亡过半,进攻速度有所迟缓,而兄弟班排的战友们却勇猛的在向敌炮台山冲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猛烈的交织着,就在我距敌炮台山顶近五十米时,枪声已逐渐的稀落,不久我看到一面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敌炮台山顶,山上传来了战友们一阵阵胜利的欢呼声。</h3><h3> 当我越上山头,四顾一看,好家伙,山上越军战壕里横七竖八遍布着20几具越军尸体,其中还有一个女兵。</h3><h3> 炮台山之战,从发起冲锋至战斗结束,总共用时四十五分钟,是整个广西前线拿下敌军阵地用时最少的,而且仅牺牲一人、伤十一人。真正做到了用最小的待代价,获得了最大的胜利。时任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的张万年同志对我连的战果赞赏有加,当即向前指为我连请功。(当时该师是在我连拿下炮台山,为他们打开缺口后,从我连防区穿插进入越南)。战后我连获中央军委授于《一等功臣连》的光荣称号。其战例载入了军史。</h3><h3> 炮台山一战只是我连这天其中的一场战斗。接下来还有两场硬仗要打。我班任务是和三班一道攻打越公安屯。</h3><h3> 稍作喘息,战友们重整装备,立即下山与三班会合,向越方公安屯进发。</h3><h3> 越方公安屯有公安军十余人,属人民军系列,公安屯距离我边境约五百米。</h3><h3> 当我们迂回到公安屯外围时发现有一敌碉堡,一时不敢贸然前进,待隐蔽好后,我指派战友欧秀国同志去把它炸了。欧秀国同志领命后,迅速的猫着腰,沿着坡地逐渐的来到敌碉堡跟前,将一枚手榴弹从碉堡的枪眼里 塞了进去,他一个侧身隐于一田埂后面,可过了数秒没听到爆炸声 ,他意识到可能是颗臭弹,紧接着他又一个鱼跃,再次 来到敌碉堡下,毅然拉出一枚手榴弹 弦塞进敌碉堡,然后一个翻滚隐蔽好自己,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在敌碉堡炸响。趁着硝烟未灭,战友们果断的向敌公安屯冲去。</h3><h3> 屯在敌公安屯里的越公安军的战斗力毕竟与越正规军存在差异,在我军的强大的攻势之下早已逃的不见了踪影。我们不费一枪一弹就结束这场了战斗。</h3><h3> 战斗结束,全班战友拖着疲疺和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连指挥所。连长指导员快步向我们迎来,连长来到我跟前,我看到他眼里含着了泪水,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有点哏咽的对我说“二班长,谢谢你,你们班的英勇行为,为全连作出了表率,我会向上级为你们请功。现在我命令你和负伤的同志马上到后方养伤”。指导员周忠如立刻叫来支前民兵将我们几个伤员掺着去了后方医院。</h3><h3> 此战我班牺牲一人,负伤四人,有六名同志立功,其中荣立二等功一人,荣立三等功五人。是全连立功人数最多的班。</h3><h3> 以上就是我所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部分经历。由于时隔40来年,难免有遗漏了的地方,请战友们补充指正。</h3><h3> 我班光荣战斗集体。</h3><h3> 陈荣:班长;江西宜春人,荣立三等功,伤残八级。</h3><h3> 贺益足:副班长;湖南双峰人,荣立二等功</h3><h3> 董光伏:副班长;湖南株洲人,烈士,荣立三等功。</h3><h3> 雷国民:战士;广东清远人,荣立三等功,战场负伤。</h3><h3> 马汉林:战士;广东汕头人;荣立三等功,伤残七级。</h3><h3> 黄远进:战士;广西浦北人,战场负伤。</h3><h3> 王建枚:战士;广东徐闻人。</h3><h3> 欧秀国:战士;湖南武冈人,荣立三等功。</h3><h3> 范跃进:战士;湖南长沙人。</h3><h3> 张劲松:战士;广东饶平人。</h3><h3> </h3><h3> </h3><h3></h3><h3> </h3> <h3>2008年陈荣(上图右)回到原部队看望战友时与原所在连连长肖石桥(时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合影。</h3> <h3><br></h3><h3>米小青 1956年11月在广州出生</h3><h3><br></h3><h3>1976年3月参军,在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362团汽车排2班当驾驶员,1978年12月入党,1979年2月17日在广西那坡、念井进入越南参战,因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1979年5月调边防133师。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受嘉奖两次。</h3> <h3>米小青驾车照。</h3> <h3>米小青(前排右一握住双手)与战友们合影。</h3> <h3>米小青荣获三等功奖章照。</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小方 1959年在广州出生,陕西省米脂县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参军,原55军165师493团(暨53570部队)担架排战士。所在排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获集体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朱小方回忆战场经历: 本人于1978年底从知青场入伍参军。我在广州沙河兵站坐铁罐火车直接去到了广西。在广西前线,我被分配到55军165师493团暨53570部队担架排当了一名战士。</p><p class="ql-block">  我们担架排是个加强排,部队专门为打仗而组建的临时编制,排里共有四个班,每个班有10位战士,5支56式冲锋枪,五副担架,子弹和手榴弹在临战前基本上是随意拿。</p><p class="ql-block">  本排有两个排长,担架排共有42人,20支56式冲锋枪,20副担架,我一当兵,排长就发56式冲锋枪给我,排里训练的日子安排得非常紧张,一天到晚基本上都是在训练,除了射击和投手榴弹训练以外,还要学习怎样在身体各种位置上如何止血,学习怎样在身体各种位置上如何包扎伤口,学习在各种地形中怎样去抢救伤员。总之,一天到晚不是练习这就是练习那了。在紧张地训练了一个多月后,大规模出境作战终于暴发了,而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兵们,部队已经没有时间安排我们去新兵连接受三个月的战术等课目训练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入伍参军一个多月的新兵们,只能在战场上用生命为代价,在实战中学习战术了。</p><p class="ql-block">  只要没有被抬走(受伤或者牺牲),就能在战场上不断积累作战经验,就能够不断地提高战术技能。</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是咱们奔向血与火刻骨铭心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四十一年前的今天,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p><p class="ql-block">  “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早晨6时25分,在我国的西南边陲,一瞬间,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往日的平静。</p><p class="ql-block">  当大炮齐鸣,战火映红了天空的时候,我所在的部队潜伏的位置在边境线越军高地下方。我军炮火猛烈轰击越军高地,越军高地上剧烈的爆炸震撼得地动山摇,在猛烈炮轰30分钟后,我们的部队在炸开越军铁丝网的缺口处攻入了越南境内。</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开始真实亲身体验了什么是血腥,什么是死亡。当年我们这一代&lt;&lt;芳华&gt;&gt;年龄的热血男儿,克服了山高坡徒、石峰林立、隘口重叠、丛林莽莽、沟壑纵横等艰难环境,义无反顾地冲在了自卫还击战的最前线。</p><p class="ql-block">  22.5万出境作战大军, 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军人的神圣职责,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血染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让一代热血男儿踏上了至今都在耳边响起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战前平常训练时,自己认为已经学会了止血和包扎伤口,感觉止血和包扎伤口是件很简单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当自己第一次在阵地上,在枪林弹雨中,面对受伤战友身体上流血不止的伤口时,自己真的是手忙脚乱而力不从心。</p><p class="ql-block">  部队给我们排的任务,首先救活着的受伤战友,之后再抬运牺牲的战友遗体,还要搬运弹药。</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担架排完全靠的是双肩抬,两腿走,完全靠的是一股无法形容的、异常亢奋的精神力量来支撑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排在越南的日子,只要你没被运回祖国(牺牲或者受伤),每天都在爬山,爬了一座又一座的山。</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部队攻入越南境内之后,越军和他们的老百姓混在一起,他们是全民皆兵,经常不分昼夜地袭击我们。</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次我所经历被越军打伏击战的遭遇,令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又都能够死里逃生,我就说说自己在越南打仗的时候,其中发生的一小段插曲.</p><p class="ql-block">  事情发生在打了10多天仗的某个晚上,我和顺德籍何国雄战友俩人接到指导员命令,(我俩人都是配备56式冲锋枪)要我俩人和卫生员一起,护送抬担架的4位民兵,连夜把一位身负重伤的战友送到某协理员负责管理的运输队,让他们尽快把重伤的战友运回国内抢救。尽管此地已经被我部队占领,但是在越南境内每天只要一到晚上,却又变成了越南人的天下,也不知道狡猾的越军是从哪个洞里钻出来的,所以一到天黑,我们基本上都在阵地上守着。</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晚上我们都不外出了,这次因为伤员伤势严重,只能紧急护送。</p><p class="ql-block">  咱们临岀发前,就商量好了,万一在路途中遇到敌人伏击咱们时,咱们就立刻卧倒,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还击而暴露自己的位置,在这么漆黑的夜晚咱们卧倒后,敌人就看不到咱们,商量好应对措施之后,我们7个人就开始在荒山野岭之中,小心翼翼摸黑行走,行走时尽量把响声控制在最小范围。</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要去的地方,也只有卫生员白天去过,可是在黑不溜秋的夜晚,他就不太认得路了,后来我们就按照他判断的方向行走,当时我们每个人都非常警惕,就连重伤员都强忍着伤痛一声不吭,我们走啊走,走了很久。突然,密集的枪声、密集的子弹向我们射过来,我们反映速度绝对快,第一时间全部卧倒,子弹发出刺耳的声音在我们头顶上、在身旁不断地呼啸而过,越军投向我们的手榴弹也在我们附近爆炸,我们出发前商量的应对措施绝对正确,在这么漆黑的夜晚,我们卧到之后,敌人就对我们就失去了目标。</p><p class="ql-block">  但是越军作战经验丰富,不会暴露自己而向我们冲过来,只是向我们这个方向射击投弾,我们趴在地下通过对越军射击时枪口发出的闪耀的亮点,观察确定敌人的位置之后,就向附近没有敌人的地方撤退,结果我们退到山背后时,非常幸运地碰到了我们要找的协理员带领的队伍,我们会合了,把民兵及伤员交给了协理员,协理员人很好,他为了我们的安全,不让我们立刻归队,叫我们一定要等天亮以后才归队。</p><p class="ql-block"> 说真的,遭遇到敌人对我们的伏击,无意中帮了我们的忙,不然的话,我们将会走过头了,如果在荒山野岭之中走错方向,那么真的就是把自己的生命送给越军了,越军的游击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狡猾狡猾地打完就跑,开完枪他们就立马换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生死一刹那的残酷经历,子弹、炮弹经常呼啸而来,我们在实战之中学会了如何躲避炮弹,而且在异国他乡作战经常是没吃又没喝的,白天汗流浃背,晚上冷得发抖打颤,冻得上牙打下牙,在异国他乡作战的艰难困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到的。</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们心酸难受的是,当自己和战友抬着一个活着受伤的战友,尽管已经用最大的努力,用最快的速度,翻山越岭把受伤的战友抬去战场救护卫生队时,战友的鲜血已流尽而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担架排首先除了抢救还活着的受伤战友,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归笼牺牲战友的遗体,特别难受的是归笼那些被炸得支离破碎战友的遗体,以及那些通过气味在山上杂草丛生中寻找到的战友的遗体,因为有些战友牺牲了20多天后,身体已经高度腐烂变型,只能从65式军服中辨认出来,尽管我们带上防毒面具来抬运,但是,也无法阻隔浓烈的腐尸气味。</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是靠着用双手去归笼战友遗体,把牺牲的战友遗体放在担架上抬走,抬到有公路的地方,在公路边放下,让经过的卡车运回祖国安葬,可以说我们排的战友们已经尽自己努力,争取做到不丢下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友遗体。</p><p class="ql-block">  当年咱们493团担架排,在林茂排长以身作则的带领下,以及全排战友的共同努力下,荣获了集体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一个团只有42人的一个担架排,是无法靠肩膀、双腿承担全团伤员和烈士的抬运任务的,而且咱们493团是打穿插的,指战员们伤亡惨重,就连咱493团的团领导,副团长及副政委都各有一位牺牲在战场上,部队还得靠支前民兵担此重任。支前民兵同样在异国他乡参与了支援保障工作,同样经受战争的考验,把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所以说他们是好样的!</p><p class="ql-block"> 朱小方回忆战场故事(二)</p><p class="ql-block"> 想起当年开战进攻越南第一天时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象极为深刻:我与同一个战斗小组的顺德黎战友、何战友,叁个人抢救一个受伤的战友,战友上腹受伤,在帮他包扎止血的时候,发现他后面还有一个伤口,我们手忙脚乱地帮他包扎伤口。他很可怜,他说:救我!救我!我们回复说:放心!一定救!他们俩人用担架抬着他,我在前面警戒开路,(我是战斗小组长)我们用尽全力,向战地卫生队的方向奔去,可是,要翻越山岭。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战地卫生队。军医却说:他失血过多,死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刚才还叫我们救他的战友死了。我们无法接受,昂首大哭,反而是卫生队的指导员跑来安慰我们:你们尽力了!而在以后的战斗日子里,见多了,冷血了,就麻木了。不知道哪一天,同样,也会轮到自己为国捐躯!在战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战场,过一天是一天!战火中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熬过去了。就这样,我们幸运地活着回到了祖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担架队在护送伤员。</h3> <h3>朱小方获颁“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纪念章。</h3> <h3>朱小方和战友们悼念为国捐躯的英烈。</h3> <h3><br></h3><h3>董朝发 1954年10月出生, 山东省冠县人</h3><h3><br></h3><h3>广州外国语学院三系越南语专业70级(70年~75年),1976年初分配到广东省土产进出口公司京果科当业务员,1978年底特招入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担任技术侦察情报参谋,所截获的敌方电文在全科名列前茅,为前指分析敌情,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h3><h3><br></h3><h3>1982年退役,回到外贸公司工作。</h3><h3><br></h3><h3>退休后主要从事退役军人公益慈善工作,担任广东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慈善总会、老兵关爱基金监事长、广州市羊城军民融合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湛江市国华拥军优属基金会监事长。</h3> <h3>董朝发在广西友谊关前留影。</h3> <h3>董朝发获颁“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纪念章。</h3> <h3>2020年9月25日至9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日),董朝发(左起第四人)带领湛江市国华拥军优属基金会人员慰问湛江地区英烈家属。</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丘维明 1957年出生,广州市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底参军(海军)。原南海舰队司令部“海军705厂”(负责南海舰队观通工作)战士(技工)。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时,在南海舰队司令部通讯处工作(前线指挥部工作)。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保障全舰队通讯系统畅通。因任务完成出色,荣获南海舰队司令部及有关部门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注: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陆军完成作战准备的同时,空军、空军高炮部队和地空导弹部队也完成部署;南海舰队集结了各型舰艇120余艘和战机170余架,专门对付越南海、空军,使其在我军还击战中不敢轻举妄动,当时前指在湛江南海舰队司令部作战部,当时的编制其他部门都是处,如通讯处,雷达处,作战部称作部,各位首长都在作战部里关注着战事的发展,海军各编队(驱逐舰,护卫舰)海军航空兵全出动,全方位压制着越南的海军和空军。当陆军㨗报频传,越南海军,空军都不敢岀来,像缩头乌龟,躲在海港内和机场里,天黑后,证实越军不敢出来应战,首长们长长舒了口气,那天大家非常紧张,越南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大家对海空交手没有任何把握,当越军不敢露头时,首长们开心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h3>丘维明获颁“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纪念章。</h3> <h3><br></h3><h3>王翠 女 1955年4月出生</h3><h3><br></h3><h3>1971年1月入伍,在广州军区21分部31野战医院当护理兵;1973年8月入党,到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77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军区21分部31野战医院任医生;1979年随广州军区21分部31野战医院野战所到广西宁明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重伤组负责抢救前线伤员工作;1979年5月调到广西边防3师医院工作;1981年参加法卡山战斗,在上石救护所负责抢救伤员工作。</h3><h3>参战中荣获2次嘉奖;1989年9月转业。</h3> <h3>披甲逆行,不负使命!</h3> <h3>王翠佩戴“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纪念章照。</h3> <h3><br></h3><h3>孙晓方 女 1956年6月出生。</h3><h3><br></h3><h3>1972年12月入伍,在广东省军区通信站当通信兵;1977年2月在广东省军区197医院当护理兵;1977年11月在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学员五队当学员;1977年11月入党;1978年9月随学员队转至湖南衡阳学习医学临床课,学员队改称衡阳训练队。1979年2月25日~4月25日停课,赴湖南郴州501野战医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救治伤员;1980年1月毕业后留校在护理教研室任教;1988年10月转业。</h3> <h3>飒爽英姿五尺枪。</h3> <h3>孙晓方(前排右起第3)和战友们荣获集体嘉奖后合影留念。</h3> <h3>孙晓方佩戴“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纪念章照。</h3> <h3>欧阳小雄 1954年3月25日在广州出生,</h3><h3>广东江门人。1969年3月入伍,在41军123师368团当兵,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h3><h3>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任41军123师368团2营6连连长。1979年2月27日在攻打八姑岭的战斗中头部负伤,光荣牺牲,年仅25岁,被追授二等功。</h3><h3>………………</h3><h3>摘录一段“闲云野鹤”(文章作者笔名,欧阳小雄的战友)回忆欧阳小雄从参战到牺牲的文章“我印象中的欧阳小雄”……</h3><h3> 部队即将向边境开拔了,小雄找到我,说他同时接到两个命令:一个是桂林步校的调令(注: 欧阳小雄去桂林步校深造得到此文作者的帮助),一个是升任368团2营6连(新编连)连长的命令,该怎么办?我当时十分清楚在这意味着生与死选择的关头,我不能表态。我们狠狠的抽着烟沉默着,忽然,小雄把烟头使劲甩在地上说:“妈的!我决定了,步校我不去了,就当这个连长了!”望着他坚定离去的背影,我只能暗暗感叹:这才是军人的儿子!这才是真正的军人!(注: 此文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欧阳小雄父亲是广州军区二局隐蔽战线的老兵)<br></h3><h3> 部队经过几天的转运,到达中越边境靖西县。我的驻地与小雄的驻地相隔3公里,组织临战训练时经常会相遇,但紧张的战前气氛已容不得我们寒暄,只是对视一眼就各自忙着带队操练。<br></h3><h3> 2月13日我的新婚妻子借送野战医院女新兵的机会来到前线我的驻地——一个壮族村寨。第二天夜里,我突然接到部队紧急开拔的命令,所有多余物资留给当地民兵看管。我当时就懵了,她孤身一个女人在这穷山僻壤人生地不熟的边境怎么办?这时我想起了小雄,对妻子说:“你在村里待到天亮后,沿公路向后走3公里找368团6连连长欧阳小雄,他会送你</h3><h3>回后方。”我当时还没意识到一场大战已降临到我们头上。所幸的是老师长想起了我妻子还在前线,派他的指挥车直接把我妻子送到野战医院。<br></h3><h3> 我部向西横向运动了100多公里,从那坡县念井界碑出境,鏖战28天后从靖西县龙邦口岸凯旋回国,才知道我的妻子留在野战医院参加战地救护工作。一见面她就告诉我:“欧阳小雄牺牲了。” 虽然经过28天的淬炼对生死已经麻木了,但我还是被这个噩耗惊呆了,心脏仿佛刀绞一般疼痛,我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妻子详细述说了当时的情况。由于她是编外参战人员,没有固定战位,野战医院分配她在人手奇缺的手术室帮忙(她是内科护士)。</h3><h3> 开战后,经过几天的抢救手术她已是精疲力尽了,突然又有十几辆拉伤员的卡车停到救护所的门口,只好强打精神接收。当打开一辆卡车的后备箱板时,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的战士抱着一个伤员大声哭叫:“快救救我们连长!” “你们连长叫什么名字?”妻子问道,那个战士说:“我们连长叫欧阳小雄”,这个熟悉的名字让我妻子心中一紧,连忙翻身上车观察。妻子说,看见小雄头部被弹片削去一快,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最后被直接送到后山的烈士墓地(今天的靖西烈士陵园)掩埋了。接连几天,军区来电话一直追问欧阳小雄的下落,可是话务班的战士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谁都不敢说半个字。</h3><h3> 战后,我从小雄生前的战友那了解到他作战和牺牲的详细过程。</h3><h3> 战前,我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开进到广西靖西县龙邦口岸,对面越南茶陵地区是号称“决战决胜团”的越军346师677团部署在成倒品字型扼守过境公路的八姑岭、八达岭</h3><h3>和831高地,越军打出“誓与塔山英雄团血战到底”的标语。3月14日,我师主力突然西移,从那坡县念井方向向越南高平省后方穿插,龙邦当面交由368团佯攻牵制,形成了一个团在地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攻打越军一个团的态势。<br></h3><h3> 2月17日战斗打响,小雄所在的2营6连受命利用友邻部队攻击八姑岭、八达岭,转移敌注意力之时穿插攻击位于敌阵纵深的831高地。连队在穿插过程中受到敌人猛烈火力的拦阻射击。由于我方步炮协同不好,连队又是新编组建的,队伍很快被打散了,无论小雄如何组织收拢,还是很快溃败下来。小雄受到了师团首长的严厉训斥,甚至个别领导直言小雄怕死要撤换他连长职务。</h3><h3> 经过几天的调整部署重新配置,2月20日我军又向越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击,小雄所在连队依然担负穿插攻击任务。听他生前战友说,开完作战会议后,小雄一脸庄重的对他说:此战是雪耻之战,打不下高地绝不生还。</h3><h3> 战斗打响后,小雄指挥部队交替掩护向敌阵发起攻击,激战至下午终于占领敌前沿阵地。小雄站在敌指挥所前用望远镜观察,组织连队向敌纵深阵地发起攻击,就在这时一发越方的标定射击炮弹准确的落在身边爆炸,小雄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br></h3><h3> 战后部队评功授奖时,有的领导依然污指小雄怕死,引起了我们大院子弟和生前战友的极大愤怒,纷纷上书为小雄申冤。迫于部队情绪激愤,上级终于同意为小雄报请荣立二等战功。</h3><h3> 小雄离开我们整整40年了。每当我重返苍松翠柏簇拥的靖西烈士陵园,都会坐在小雄的墓碑前,为他奉上鲜花,斟酒点烟,而后默默相对,心中的痛楚和懊悔始终缠绕着我:如果当初我极力鼓动他到桂林步校任职,是否能挽留他的生命和青春?无悔青春真的没有悔恨吗?!</h3><h3><br></h3><h3>欧阳小雄烈士安葬在广西靖西市烈士陵园3区9排1号。</h3> <h3>欧阳小雄被追授二等功的奖章。</h3> <h3> 《永志不忘》</h3><h3> —朱海</h3><h3>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h3><h3>我不会告诉你浴血光荣的记忆。</h3><h3>曾经的远征已融入岁月大地,</h3><h3>炮火中回眸是尊严的高地。</h3><h3>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h3><h3>保家卫国是我的前赴后继。</h3><h3>为了家园不再有亲人哭泣,</h3><h3>我毅然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h3><h3>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h3><h3>冲锋的号角只为英雄呼吸。</h3><h3>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成长的定义,</h3><h3>捍卫和平我要去赢得胜利。</h3><h3>生命可以老去,唯有荣耀绚烂天地。</h3><h3>啊! 时光荏苒, 永志不忘,</h3><h3>我把青春的旗帜高高扬起!</h3><h3>高高扬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