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是故乡

阿莱

<p>  小时候,对故乡最深切的记忆,就是“远”。 需用脚一步步丈量,要经过艰难的攀爬和跋涉,翻越一座座的山,穿越一个个村庄,连带着父亲一路的鼓励和花哄,最后才能到达的那个大山头的地方。</p> <p>  现在故乡依然离我很远,但却觉得异常的亲近。许是人到中年,才终于懂得“故乡”二字的份量和含义。</p> <p>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那是一份亲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是一份强烈的依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更是一份事过经年无奈的沧桑。</p> <p>  生命从故乡开始,父亲说,故乡就是我们的根,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梦开始的地方。它是一根线,牵引着不管多远的归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是我们心头永远的温暖与眷恋。</p> <p>  故乡在一个海拨七百多米的山头上,小小的村子,少少的人家,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垸子里的房子挨挨挤挤的建着,象征着邻里之间亲近而和睦的关系,不分彼此,荣辱与共。勤劳、善良、热情就是山里人的名片,真情实意的大山人,传承着最深厚和浓郁的大山情。</p> <p>  虽不在大山上长大,但每一次的假期中最欢乐的时光总与大山有关。记忆中,故乡总有着不同于城里的欢乐和趣事,总能深深地吸引我。</p> <p>  记得村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一群又一群,他们淳朴,天真又善良,我们在村口的那棵大柿子树上打柿子吃,在丁氏祠堂的阁楼上捉迷藏,过年时跟大人们混在一起打糍粑,在烧得旺旺的火堂里烤红薯,还有跟着那一群玩龙灯的壮年们到处串门。故乡的茶园和竹林,故乡的后山和前畈,也都撒下了我们的足迹。</p> <p>  记得老屋里有慈祥而有学问的爷爷,有做着绣花鞋的伯奶奶,黑黑的木门上伴着阵阵风会吱呀地响,躺在木雕花框架的大床上会迎接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p> <p>  大山的冬季总会格外漫长,记得那个大火塘山总会挂上一个吊锅,地道而热乎的吊锅菜,鲜香四溢,暖心又暖胃,会陪伴着山里人渡过最长而又最寒冷的一季,那馨香的饭菜味,烟味,柴火味,嘻笑声,夹杂溶合在一起,就组重成一种独特的味道,那就是大山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此过经年,也是最令我怀念而眷念的味道。</p> <p>  如今走在故乡的秋色中,任和煦的秋阳暖暖的洒向脸庞,看层林尽染,秋山如妆,内心是如此的踏实而满足,原来故乡的秋天,才是最深情的秋,最美的秋。</p> <p>  徘徊在垸前垸后,山山坎坎,思绪万千,村口的那棵柿子树又挂果了,屋后山的那棵千年大银杏树又在秋风中纷飞起舞,茶厂那排土砖房依旧醒目的驻立,它们就如一位位亲人,岁月相依,风雨相守,在流逝的时光中见证着故乡的兴荣,默默传递着故乡的历史。</p> <p>  从前的一切仿佛又在眼前,那一个个亲切的面孔又再次清晰起来,事过境迁,物是人非,那些曾经的美好,就让它永远定格在童年的记忆中吧…</p> <p>  记得董卿在《朗读者》中曾深情的朗诵道: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而当我们不知疲倦,山一程 水一程,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p> <p>拍摄地:老屋河铺镇丁家山村</p><p>摄 影:落地生根</p><p>文字、出镜:阿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