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凛冽的寒风加快了冬的节拍,叩响了人们的心窗。但在双塔区胜利小学的大会议室,一场关于语文的教研——聚焦素养促发展、携手创新育未来暨朝阳市区域研修“群文花开”孙永胜校长工作室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有幸参与并执教《少年闰土》一课,在活动中,有学习、有成长、有提升、有领悟。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但更多的是感激和收获。</p> 感 恩 <p> 时时刻刻存在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这一节课凝聚了太多人的帮助。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给我提供平台展示自己。感谢朝阳市进修学院的小学语文资深研究专家郑秀华老师、龙城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孟辉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与帮助,感谢胜利小学领导的支持与配合,感谢胜利小学六年五班师生和我校六年级师生的大力配合。</p><p> </p> <p> 让我感到特别温暖和感动的是,张校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全程听课、评课、指导;王艳校长从课的选择,资料的搜集整理,课程的组织架构给予专业指导,贴心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赵玲玲主任亲自来到办公室逐字逐句地帮助我备课;魏丽艳老师的全程陪伴,凡事替我想在前面;同年级组和六年级组兄弟姐妹的帮忙参与设计,组织学生,让我毫无后顾之忧……</p> 备 战 <p>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心里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自己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并展示自己,担忧的是自己能力不足,不足以承担起这样的任务。但是张校长和王校长的鼓励让我重燃信心并积极应对。</p> <p> 众所周知,呈现一节公开课最难的就是选课和备课的过程。 经过与郑老师的商议后,决定选取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由于不是我所教学的年级,加上以前也没有讲高年级语文课的经验,对我来说可谓困难重重。尤其是这么经典的文章,到底如何设计才能体现语文要素又能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呢?于是我开始查询各种资料,搜集网络上的教学设计,看名家讲名篇,众多的教学设计象一团乱麻一样缠绕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请教了王校长,六年级组语文教师,又电话咨询了孟老师,就这样初步的教学设计成型了。</p> <p> 教学设计出来后,第一次在六年二班尝试讲课。班主任赵志杰老师特意结合我的教学设计带领孩子们完成第一课时,练习朗读,夯实基础。但是因为我确实没有实际教学六年级的经验,课堂效果并不太理想,随后根据学生能力又重新修改了教学设计。学校非常重视此次活动,特意请来了郑老师和孟老师做指导。11月27日,在我校五楼录课用六年一班学生二次试讲,班主任王文静老师帮忙查阅资料,组织学生……课堂上,学生也高度配合。试讲过后,郑老师对我提供了很多专业的修改建议,我听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p> <p> 郑老师指出,统编教材的教学一定要直击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课后题展开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可以以闰土的外貌为起点,以讲稀奇的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可以关注文中几个的不知道,其中满含着作者对闰土的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同时,在教学中,要关注读与写的关系,阅读是为写作做铺垫的。</p> <p> 同时,张校长也从教材的取舍,问题的设计,以及用其他班学生讲课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可行性建议。</p> <p> 当天下午第七节课,结合专家的指导,在赵主任的带领下,五、六年级组的几位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p><p> 大家集思广益,梳理思路:以“怎样的闰土”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以较短的时间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凸显少年闰土的形象;抓住课后第三题几句话中的“不知道”,体会作者的感受;结合课文通过故事来写人,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写法,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p> <p> 听完郑老师的指导之后,在保证自己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改进教学设计,准备课程。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头脑风暴上演的时候。反复斟酌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运用。每当纠结困惑的时候就把当时郑老师和其他领导老师的评课录音反复倾听。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在一步步备课的过程中,每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种喜悦的成就感,会让我精神振奋。</p><p><br></p> <p> 在经过第三次大修改,无数次小变动之后。新的教学设计出炉了!我用我们班也就是五年级学生做了一次尝试,觉得学生可以接受,然后再继续修改,直到开讲前一天。反复的修改消耗了我大量的脑细胞,但自己也享受那“拨开云雾见天明”的灵光一现。</p> 反 思 <p> 12月2日,在众多人的帮助下我站在了讲台上,和胜利小学六年五班的同学互相配合,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公开课。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第一,整体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性语言不够激情,导致课堂中学生比较紧。第二,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具体,评价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灵活性不强,过分依赖教学设计。第四,板书书写能力还要加强,设计也不够新颖。</p> <p> 上午又聆听了同行的三位老师的语文课,精彩各异,耐人寻味。李波老师的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语文课堂渗透德德育内容,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刘艳伟老师教态稳重,语言干脆利落,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薛敏老师底蕴深厚,博古通今,回味绵长。三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也让我收获颇多。</p> <p>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讲课结束后,郑老师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她肯定了我的努力,并鼓励我继续学习研究。这暖心的拥抱和鼓励的话语犹如冬日的暖阳照在我的心房,激励着我前进。</p> 提 升 <p> 下午,郑老师对我和其他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肯定语文课堂呈现新的状态,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灌输转为主动学习。郑老师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全程跟踪辅导,认真聆听课上内容并详细记录,不愧为资深专家。她总结了课堂上的七大亮点:</p><p>亮点一:老师开始关注课堂的语文要素。</p><p>亮点二:对学生的字词读写训练扎实。</p><p>亮点三:课堂简洁了,线条清晰了。</p><p>亮点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p><p>亮点五: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开始动脑思考,出现更多有意义的疑问和思考。</p><p>亮点六:教师紧紧围绕课后题创设引领。</p><p>亮点七:课堂让阅读和写作不再是两条平行线,变成了盐和水的关系。</p><p><br></p><p><br></p> <p> 郑老师的积极肯定是我们最大的鼓励。但她说:课堂永远存在遗憾。同时及时指出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p><p>问题一:老师在学段概念上没有关注彻底。</p><p>问题二:教师用词不够准确。</p><p>问题三:对于学生的语文表达老师要做好引领。</p><p>问题四:五六年级学生在概括文章内容时要语言简洁。</p><p>问题五:PPT使用过度过量不适宜。</p><p>问题六:老师倾听学生发言不够。</p> <p> 听了郑老师的话,我又重新反思了自己的课堂。首先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到位,对高年段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掌握方法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让自己的课堂有理论依据,有科学指导。其次,在备课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例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两回事。准确地表达可以学生明确的指示,并给学生做榜样。最后,课堂上要随时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课堂结构。</p> <p> 最后,市进修学院小教部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从组织层面,内容层面和实践运用层面做了简单的发言,语言风趣幽默,但却引人深思。活动的目的绝不是一节节课的呈现,而是带动一批人引发更多的思考,从而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p> 总 结 <p> 一次活动的参与,就是一次成长,一次提升的机会。也让我懂得了一节优秀课的背后凝结了太多人的心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绝不是口号,而是一条实践前行的路。统编版教材刚刚开始使用,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创新,力争走出自己的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