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课来文当酒,促膝畅谈情正浓。”——记新城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

文武之道

<h3>  窗外冷风凌冽,天寒地冻,室内书声朗朗,温暖如春。一场“昆明的雨”将师生带入一个别样温情的境界,一段耐人寻味的美好记忆。这是2020年12月2日下午,呼市第十九中学博智楼教室里正在进行的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昆明的雨》,由新城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杨宇轩老师执教。</h3> <h3>  杨宇轩老师首先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导入,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自然、巧妙、铺垫到位,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h3> <h3>  教学过程中,杨老师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作为切入点,通过抽丝剥茧、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环节设计,借助以读代讲、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灵活多样、切实高效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们始终沉浸在文本的探究与品悟之中。从粗读到细读再到品读、比较读,配乐读,学生就是这样在读中悟,思中学,学后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节奏紧凑却又自然流畅,内容充实但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对于重难点把握的精准到位,更显示出她驾轻就熟的课堂调控能力。</h3> <h3>  正如汪曾祺先生笔下那轻柔细密、明亮丰满的昆明的雨,整堂课也是这样明快自然,那么透亮,那么饱满,“不使人气闷”,且“让人很舒服”。因而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听课老师们对这节课给予很高的评价。</h3> <h3>  在评课这一环节中,实验教育集团的高丽娟老师、宋铭江老师、李浩宇老师、乌热老师,三十四中学的王颖璇老师分别做了精彩发言。他们并没有止于就课论课,而是以点带面,或结合语文中考实际问题,或阐述语文教学的感悟收获,或剖析语文教学“加”与“减”的辩证关系,或解读文本的不同层面,各抒己见,交流探讨,极大地拓展了这次教学研讨活动的深度与广度。</h3> <h3>  听完大家的发言,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新城区教研室副主任,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艳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h3> <h3>  王艳老师联系这节课以及刚刚结束的新城区语文教学能手大赛活动,针对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的共性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精准的点评。同时她就如何立足中考做好语文日常教学工作,如何适应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常态提出了“四个维度”的指导性意见:一是要有做事的态度,要钻研业务,规范教学,端正态度,注重细节,少一些“粗枝大叶”,多一点精益求精。二是要有取舍的气度,对于文本的解读越是深刻,越需要学会取舍,这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单元目标、本课目标,抓住重难点进行突破,不可面面俱到,无所侧重。三是要有设计的高度,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要对文本有独特的感受与独到的见解,更要注重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沉淀,站位要高, 格局要大。一堂课切忌变成知识的机械传递,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鉴赏文本,拓展思维,这才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渗透。这样一来,教学的设计才会有高度,课堂的教学才能呈现亮点。四是要有课堂的温度。温暖的课堂一定是对学生充满关爱的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而设计。课堂上学生不应是听众,不是去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助手”,而应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思维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被激活、去发展、得提升。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温情、饶有趣味、学有所获的课堂。<br></h3> <h3>  “寒冬课来文当酒,促膝畅谈情正浓”,寒冷冬日里这一节充满温情的课,思想碰撞中这一次让人受益匪浅的教研活动,正如一杯醇香美酒,伴着开怀畅谈,坦诚相见,浸润着我们内心对于语文教学的那一片痴情,让我们深思,催我们奋进。当然,每一次课堂的呈现终归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总会呈现出一些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更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更能引发我们对完美的进取之心。愿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能成长为一名“四有新人”。</h3> <h3>新城区语文名师工作室</h3>

教学

语文

课堂

老师

文本

学生

新城区

畅谈

名师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