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知不觉已进入“数九寒天”的日子,气温持续下降,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既能为冬天的自我保健做好重要功课,也能够最大限度保障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p><p>一、饭前饭后分清楚、正确的服药方式</p><p>服药的时间要明确空腹服药的时间指的是餐前一小时或者餐后两小时,餐前服用指的是饭前的15-60分钟。</p><p>(一)空腹。</p><p>有些药物是需要空腹用的,因为空腹利用药物的吸收,如阿仑膦酸钠需在早餐前至少30分钟用温水送服,用药后至少30分钟方可进食,在服用前后30分钟内不宜饮用牛奶、奶制品和含较高钙的饮料,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p><p>(二)餐前。</p><p>降糖药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喹酮等应在餐前30分钟服用,从服用至作用最强时间与进食后血糖升高水平相一致,从而起到有效的降糖作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如曲美布汀等,此药物应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服药半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达到最佳疗效。</p><p>(三)随餐。</p><p>还有一些随餐服用的药物如卡维地洛,随餐服用以减缓吸收,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阿卡波糖则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直接而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应在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才能发挥其作用。</p><p>(四)药物不可随意混搭。</p><p>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的成分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或同时吃退烧药和止痛药,有可能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更容易引起急性肝损伤。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和头孢类的药物也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乙醇),而头孢类的药物会抑制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p><p>二、服药需按时</p><p>受到个人习惯、知识水平以及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会出现忘记服药或者不想服药的心理。事实上,无论何种药物,药物在血液中只有保持一定浓度(血药浓度)才能有效。药物在身体里消化、吸收存在半衰期,通常每6-8小时服药一次也是根据药物半衰期而定的,因此别小瞧“每日三次”“每日一次”的用药说明,它可是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康复的重要因素哦。</p><p>三、别干吞药物</p><p>(一)药物起效慢。</p><p>人体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当食物、药物经过时容易滞留,所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胃肠道。吃药片时喝水,能帮助其更快达到胃肠道,利于吸收起效。干吞药片时,药物到达胃肠所需的时间变长,起效变慢。</p><p>(二)干吞药片时,药片容易黏在食管壁上。</p><p>一些药物对食管黏膜具有刺激性(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双磷酸盐),滞留在食管可造成胸骨后疼痛、烧灼等不适,严重时还会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p><p>(三)引起恶心、呕吐。</p><p>有些药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如果干吞、刺激性更明显,容易导致恶心,甚至把药物、食物呕吐出来。</p><p>(四)容易误吸。</p><p>食管和气管离的很近,如果干吞药片很容易引起误吸。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旦药片吸入气管很可能引起窒息,威胁生命。</p><p>(五)伤害肾脏。</p><p>磺胺类抗菌药等药物,在经过肾脏排泄时容易在尿液中吸出晶体,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促进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如苯溴马隆),服用后会使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大,容易形成尿酸结晶。如果服用这些药时喝水不够,甚至干吞,很可能影响药物排泄,伤害肾脏。</p><p><br></p> <p>四、如何正确使用非处方药</p><p>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品虽然是经过医学专家的严格遴选,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它们仍然是药品,因此在使用是同样要十分谨慎,应注意:</p><p>(一)正确选用有“OTC”标示的非处方药;</p><p>(二)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状、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p><p>(三)认真检查所选药品有无批准文号;</p><p>(四)药品的内外包装是否有破损及有效期;过期药品不可食用。</p><p>(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不得擅自超量、超时使用,若有疑问要向医师咨询;</p><p>(六)按要求储藏药品,放置于婴幼儿童不可触及处。</p><p><br></p>